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門七子

指数 北門七子

北門七子,指的是「鹽分地帶文學」的七位代表作家:吳新榮(1907-1967)、徐清吉(1907-1982)、郭水潭(1908-1994)、王登山(1913-1982)、林芳年(1914-1989,原名林精鏐,佳里鎮子龍里人)、莊培初(1916-)、林清文(1919-1987),他們約在1930年代起活躍於台灣文學界。七人都出身於被稱為鹽分地帶的台南州北門郡(今台南市北門地區),創作內容充滿許多當地特有的鹽鄉、鹽村情懷,並致力於推動文學運動。.

13 关系: 吳新榮將軍區佳里區徐清吉北門郡王登山莊培初鹽分地帶郭水潭臺南州臺南市林芳年林清文

吳新榮

吳新榮(),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台灣鹽水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人。台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新!!: 北門七子和吳新榮 · 查看更多 »

將軍區

將軍區位於臺灣臺南市西部偏北的沿海地區,北臨北門區,東鄰學甲區、佳里區,西濱臺灣海峽,南接七股區。 本區位於濱海地帶,地多潟湖、灘地,將軍溪自本區與北門區的交界入海,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上以農業及漁業為主。胡蘿蔔為本地特產,有「胡蘿蔔之鄉」的美譽,區徽上的圖騰也以胡蘿蔔為代表。近年來,牛蒡的農產種植也非常興盛。.

新!!: 北門七子和將軍區 · 查看更多 »

佳里區

佳里區位於臺灣臺南市西部,北鄰學甲區,西鄰將軍區,西南連七股區,東鄰麻豆區,南接西港區。縣市合併前為全縣人口最多的鎮。全境地勢平坦,海拔約5.5公尺,境內有將軍溪與七股溪流經。 本區是北門地區鹽分地帶的門戶及政經中心。日治時期以來出了許多鹽分地帶文學家及詩人,被視為臺灣文學重鎮。此外也是西拉雅系平埔族蕭壠社的聚居地,為臺灣最早的西拉雅文化發源地之一。代表作物為牛蒡,有「牛蒡的故鄉」之美譽。.

新!!: 北門七子和佳里區 · 查看更多 »

徐清吉

徐清吉()生於佳里鎮。他與郭水潭、王登山曾經加入日本人多田利郎在1929年(昭和4年)創立的“南溟藝園”。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新!!: 北門七子和徐清吉 · 查看更多 »

北門郡

北門郡為臺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1920年合併臺南廳的「北門嶼支廳」與「蕭壠支廳」為北門郡,該郡隸屬臺南州。 北門郡管轄佳里街、西港庄、七股庄、將軍庄、北門庄、學甲庄。轄域即今臺南市佳里區、學甲區、西港區、七股區、將軍區、北門區等地。郡役所設於佳里街,所址為今中山路與進學路口的黃東公園大飯店。.

新!!: 北門七子和北門郡 · 查看更多 »

王登山

王登山(),出生於臺南廳北門嶼支廳(今台南市北門區)。他與郭水潭、徐清吉曾經加入日本人多田利郎在 1929年(昭和4年)創立的“南溟藝園”。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新!!: 北門七子和王登山 · 查看更多 »

莊培初

莊培初(),筆名青陽哲、嚴墨嘯、庄訊濃,於大正5年生於今佳里區營頂。他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詩人,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新!!: 北門七子和莊培初 · 查看更多 »

鹽分地帶

鹽分地帶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名詞,泛指在台灣新文學誕生後,於台南州北門郡的佳里、學甲、西港、七股、將軍及北門一帶含有鹽分較多的沿海地區和其自發形成的有著鮮明地方色彩的、較為獨特的文學團體。.

新!!: 北門七子和鹽分地帶 · 查看更多 »

郭水潭

郭水潭()是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筆名郭千尺,生於台南縣佳里人,是日治時期當地相當重要的作家,與吳新榮齊名,被後人歸為北門七子之一。.

新!!: 北門七子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臺南州

臺南州是臺灣在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轄域為今臺南市、嘉義市、嘉義縣、雲林縣。臺南州於1920年9月1日正式設置,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二戰投降後,於該年11月9日為中華民國的臺南州接管委員會接管。.

新!!: 北門七子和臺南州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北門七子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林芳年

林芳年(),舊名林精鏐,筆名李秋華,是傳統詩人林芹香(林泮)長子。今臺南市佳里區人。生於臺南廳蕭壟支廳子龍廟(今臺南市佳里區子良里)。為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林芳年幼弟林金莖,日本亞細亞大學法學博士,曾擔任中華民國駐日代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外孫歐崇敬,為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

新!!: 北門七子和林芳年 · 查看更多 »

林清文

林清文,筆名史光、森揚人。台南佳里人,1939年參加「台灣藝術」為同人,日治時期即從事文學創作,以劇本及新詩為主。戰前曾在《興南新聞》、《臺灣新民報》發表作品。1941年加入「日日新劇團」,在各大新劇團當演員、導演、編劇,以「森揚人」為筆名,寫下〈太陽的都市〉、〈結婚問答〉、〈母愛的力量〉等作品,引起眾人矚目。1943年,臺北大稻埕富商謝火爐發起籌組「臺灣新劇株式會社」,聘請呂赫若為文藝部長、林清文為編劇股長,期間編有《從地上爬起來》及《空中的跳傘兵》等劇作,是其日文創作的最佳劇本。戰後,他加入了「新生活劇團」,在各地演出自己所編導的〈廖添丁〉一劇,後為避禁演改名為《胡劍榮》。1978年,他才開始以中文創作,寫下自傳性質小說《愚者自述》在《自立晚報》副刊發表,之後由兒子林佛兒出版改名為《太陽旗下的小子》。臺灣新劇沒落以後,隱居在臺南老家,寫雜文兼事日文翻譯。一生榮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佳作、臺灣新文學特別推崇獎。.

新!!: 北門七子和林清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