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劉昉 (舒国公)

指数 劉昉 (舒国公)

劉昉(),北周隋朝博陵郡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县西北)人。 劉昉狡诈有权谋,在北周因为佞巧被北周宣帝宠信,为大都督、小御正。大象二年(580年),宣帝驾崩,他和郑译合谋,推举杨坚辅政,他因此封为黄国公、大将军。曾向宣帝胞弟右大丞相汉王宇文赞进献美女并巧言诡说,骗得宇文赞以为可以在局势稳定后成为皇帝而回府不理政事。尉迟迥谋反,杨坚命韦孝宽攻打,以他为监军,劉昉固辞,开始被杨坚猜忌。杨坚建立隋朝,命他为柱国。他不被重用,他心中不服。和宇文忻、梁士彦常常往来,开皇六年(586年),三人因谋反罪被杀。.

目录

  1. 15 关系: 博陵郡宇文忻宇文赞尉遲迥开皇北周北周宣帝隋书隋朝韦孝宽郑译柱国杨坚梁士彦

博陵郡

博陵郡,可以指:.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博陵郡

宇文忻

宇文忻(),表字仲乐,北周、隋朝大臣,北周许国公宇文贵的儿子。 宇文忻幼年敏慧,善骑射。曾从齐王宇文宪北征突厥,因功赐爵兴固县公。与韦孝宽一起镇守玉壁,进爵化政郡公。576年,跟随周武帝攻下北齐的晋州、并州。北齐灭亡,进位大将军。又在吕梁击败南陈。进位柱国,任豫州总管。580年,杨坚掌权,以宇文忻为行军总管,在邺城击破尉迟迥,以功封英国公。参决军国大事。隋朝建立,宇文忻出力很多。585年,任右领军大将军,改封杞国公。他通兵法,善于驾驭军马,深得六军推服,为隋文帝猜忌,去职。586年,与梁士彦等同谋起兵谋反,事情败露,被杀。弟弟为大建筑家宇文恺。宇文忻有子宇文运,唐朝右领左右将军、上柱国、义清县开国公。宇文运子宇文怀俭,唐外府寺丞。宇文怀俭女嫁河东柳尚远。.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宇文忻

宇文赞

宇文赞(),字--依。周武帝宇文邕的第二子,母亲李娥姿。周宣帝胞弟。《周书》卷一十三《北史》卷五十八 初封汉国公。约天和五年(570年)为益州刺史。建德三年(574年)二月,进爵为汉王,《北史》卷十仍柱国。时皇弟谯王宇文俭为益州总管,武帝命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柳带韦为益州总管府长史,领益州别驾,辅佐二王总知军民事。 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曾对武帝说皇太子宇文赟非社稷之主,大将军随国公普六茹坚(杨坚)有反相。武帝认为王轨说得很对,但因身为次子的宇文赞也不才,其余诸子也年幼,于是没有废黜宇文赟。武帝崩后,宇文赟继位为周宣帝。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宣帝崩,周静帝年幼,杨坚作为左大丞相辅政,进宇文赞上柱国、右大丞相。《周书》卷八外示尊崇,并无实权。宇文赞在宫中,总与静帝、杨坚同帐而坐。左大丞相司马刘昉打扮美妓进于宇文赞,宇文赞很高兴。刘昉趁机对宇文赞说:“大王是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岂堪大事!如今先帝刚崩,群情尚且纷扰,王应该暂且回府,等事态安宁之后,入为天子,这是万全之计。”宇文赞当时年未弱冠,性格见识庸下,相信刘昉的说辞,就回府了。《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 八月尉迟迥之乱平定,宇文赞转太师。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建立隋朝为隋文帝后,北周宗室诸王降爵为公,宇文赞降爵为汉公,当月内史监兼吏部尚书虞庆则、尚书左仆射兼纳言高颎、大宗伯竟陵公杨惠向隋文帝进言尽灭宇文氏,内史令李德林认为不可,但文帝不同意。宇文赞与其子淮阳公宇文道德、宇文道智、宇文道义等及其他北周近支宗室都被害,国除。 曾以荣毗为记室。.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宇文赞

尉遲迥

尉遲迥(),字薄居羅,父尉迟俟兜,母昌乐大长公主,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爵封蜀國公,官拜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尉遲迥

开皇

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歷時20年。.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开皇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宋朝以后鲜用),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長安,北周自建國后,統治實權一直在霸府宇文護身上,皇帝無力與之抗阻,為了擺脫宇文護的束縛,經過一連串的計畫與鬥爭,北周武帝終於殺死了宇文護,掌握大權,並以德施政,人民安樂,在位時更成功滅北齊,統一北朝。但他死後三年,北周便被杨坚的隋朝所滅,后由隋滅陳,統一中國。.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北周

北周宣帝

#重定向 周宣帝.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北周宣帝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隋书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隋朝

韦孝宽

韦孝宽(),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东眷,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京兆韦氏郧公房始祖。.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韦孝宽

象通称大象,是象科(学名:Elephantidae)动物的通称,为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屬於长鼻目,现仅存两属三种,即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亞洲象屬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广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亚及东南亚以至中国南部边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象的妊娠期为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就有100千克重,需要8-1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而它的陰莖有120公分。 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象

郑译

郑译(),字正义,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三房,北周、隋朝官员。.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郑译

柱国

柱国,又称上柱国,中國古代官名。战国楚置,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北魏置「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莊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 大统三年(537年),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兴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国大将军之号。到大统十六年以前,总共有八人被拜为柱国大将军,当时号称「八柱国」。宇文泰总领百官,督中外军,为柱国之首,广陵王元欣则是因西魏皇族地位尊崇而挂名,其余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共12個大将军,分掌禁旅。 *.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柱国

杨坚

#重定向 隋文帝.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杨坚

梁士彦

梁士彦() 隋朝著名将领,字相如,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东北)人。.

查看 劉昉 (舒国公)和梁士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