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劉伉

指数 劉伉

刘伉,汉章帝长子,建初四年(79年)封千乘王。汉和帝即位,他是汉章帝的第四子,都是庶出。以刘伉为长兄,甚见尊礼。千乘王刘伉在位十五年,永元五年(93年)正月廿四,刘伉于京师薨逝,谥号为贞,葬于洛阳。子刘宠嗣位,刘宠的孙子就是汉质帝。.

20 关系: 劉寵 (樂安王)千乘王东汉京城建初 (东汉)刘庄马姜马援谥号賈貴人贾复阴丽华樊娴都正月廿四永元 (东汉)汉和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质帝洛阳市

劉寵 (樂安王)

刘宠(),一名伏胡,汉章帝长子千乘贞王劉伉的儿子。永元五年(93年)正月廿四,刘伉去世,刘宠袭封千乘王位。永元七年(95年),改国名乐安国,刘宠为乐安王。在位二十八年,122年于京师薨逝,谥号为夷,葬于洛阳。子劉鴻嗣位,刘鸿的儿子就是汉质帝。另一子刘得嗣平原王,永宁元年(120年)卒,无子。少子劉延平为清河王,劉延平的儿子就是刘蒜。.

新!!: 劉伉和劉寵 (樂安王) · 查看更多 »

千乘王

千乘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劉伉和千乘王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劉伉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京城

京城,又稱為京師,是漢字文化圈(中国大陆、臺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或地區)中,对于首都的称呼,多见于近古以前。陪都(具有与首都相似地位的城市)不稱京師。 京城可以指:.

新!!: 劉伉和京城 · 查看更多 »

建初 (东汉)

建初(元年:76年 - 末年:84年八月)是东汉章帝刘炟的第一个年号。共计9年。 永平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永平年号,次年正月初一(76年2月24日)改元建初。 建初九年八月二十癸酉(84年10月8日),改元元和。.

新!!: 劉伉和建初 (东汉) · 查看更多 »

刘庄

#重定向 汉明帝.

新!!: 劉伉和刘庄 · 查看更多 »

马姜

姜()是东汉伏波将军、新息忠成侯马援之女,东汉明德皇后之姐;东汉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胶东刚侯贾复儿媳,其夫即贾复第五子贾武仲。.

新!!: 劉伉和马姜 · 查看更多 »

马援

援(),字文渊,汉族,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新!!: 劉伉和马援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劉伉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賈貴人

賈貴人,賈姓,真名失傳(?~?),中國東漢時期皇族女性,出身南陽郡。為漢明帝劉莊貴人,漢章帝劉炟生母。.

新!!: 劉伉和賈貴人 · 查看更多 »

贾复

賈復(),字君文,中國東漢初期軍事人物,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他協助漢光武帝建立東漢,為「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他曾先後擔任執金吾與左將軍等職。建武十三年(37年),封胶东侯。.

新!!: 劉伉和贾复 · 查看更多 »

阴丽华

麗華(),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光武帝劉秀原配 ,第二任皇后。漢明帝劉莊的生母。劉秀还是平民时曾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新!!: 劉伉和阴丽华 · 查看更多 »

樊娴都

樊嫻都(),後漢紀記載名為樊歸都。樊重之女,南陽郡湖阳人,汉光武帝刘秀的生母。.

新!!: 劉伉和樊娴都 · 查看更多 »

正月廿四

正月廿四,农历正月第二十四天。.

新!!: 劉伉和正月廿四 · 查看更多 »

永元 (东汉)

永元(元年:89年 - 末年:105年四月)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計17年。 章和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章和年号,次年正月初一(89年1月30日)改元永元。 永元十七年四月庚午(105年5月),改元元兴。.

新!!: 劉伉和永元 (东汉) · 查看更多 »

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在位17年,得年僅27岁,其正式諡號為「孝和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和帝」,他是章帝第四子,母贵人梁氏,死後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新!!: 劉伉和汉和帝 · 查看更多 »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新!!: 劉伉和汉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章帝

汉章帝劉炟(),,汉明帝刘庄第五子,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章帝」,庙号肃宗。在位13年,享年僅32岁。.

新!!: 劉伉和汉章帝 · 查看更多 »

汉质帝

汉质帝刘缵(),一名续,东汉第十位皇帝。145年3月6日即位,在位时间1年余,其正式諡號為「孝質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質帝」。.

新!!: 劉伉和汉质帝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劉伉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