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劉一燝

指数 劉一燝

劉一燝(),字季晦,江西南昌人。晚明東林黨政治人物,與葉向高、左光斗同為輔政大臣主持朝政,歷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內閣首輔。.

27 关系: 劉一焜劉曰材南明南昌市叶向高吏部尚書崇祯左光斗东宫三师东林党三少庶吉士弹劾弘光周嘉謨光宗神宗移宮案韓爌魏忠贤进士李康妃明熹宗明朝内阁明朝首辅列表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思宗

劉一焜

劉一焜(),字元丙,號石閭。明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今江西省南昌市)人,歷仕吏部、太常寺、四夷館,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浙江巡撫、累贈工部右侍郎。事迹具《明史》,側傳於劉一燝本傳。.

新!!: 劉一燝和劉一焜 · 查看更多 »

劉曰材

劉曰材(),字汝成,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劉一燝和劉曰材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劉一燝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南昌市

南昌市(普通话:Nánchāng shì,赣语白话字:lan31chɔŋ11 si32)简称 “洪”或“昌”,别称“天下英雄城”。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省会,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三大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建城歷史逾二千二百年,古称“豫章”、“洪都”、“洪城”,扼赣江、鄱阳湖要冲,居豫章平原腹地。东引吴越,西控荆楚,北接中原,南通粤闽,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江南名城、中国水都。 南昌辖6区3县,设1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总面积0.74万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0.2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面占29.8%,素有“物华天宝”之美誉。2017年南昌人均GDP9.4万元(1.45万美元),常住人口537.14万人  。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来是江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解放军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制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重要的制造中心。南昌区位优势独特,成为沪昆高铁、沪深高速铁路、沪广高速铁路、京九高铁、福银高铁等线路交汇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4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主辦城市。.

新!!: 劉一燝和南昌市 · 查看更多 »

叶向高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十一年進士。崇禎年間官至內閣首輔。.

新!!: 劉一燝和叶向高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劉一燝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劉一燝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左光斗

左光斗(),字遺直、拱之,號浮丘,貫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籍寧國府涇縣人。明末東林黨六君子之一,是史可法之師。因東林黨爭,遭到閹黨魏忠賢下獄拷打而死,崇禎帝為之平反,贈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南明弘光時諡忠毅,世稱左忠毅公。.

新!!: 劉一燝和左光斗 · 查看更多 »

东宫三师

东宫三师,或稱太子三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从一品官。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为了培养皇太子尊师重道的品格,在礼仪上对东宫三师十分推崇。《百官志四上》:“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东宫三师的辅官为「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东宫三师与三少后世渐为榮譽職,單純成為高級虛銜,並不負責教導太子。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亦設有東宮三師,負責教導王世子。.

新!!: 劉一燝和东宫三师 · 查看更多 »

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文官为主、各省士林相依附而成的一个儒家政治集团。雏形是徐階的「江南官僚集團」,於萬曆年間初見(《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東林」二字取自於顧憲成講學之東林書院,是為東林黨稱之嚆矢。.

新!!: 劉一燝和东林党 · 查看更多 »

三少

三少,又称三孤,古代对少师、少傅、少保的合称,周代置,为三公的辅官,后逐渐成为虚衔,用于加封重臣。从一品官。 Category:三师三少三公 Category:從一品.

新!!: 劉一燝和三少 · 查看更多 »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新!!: 劉一燝和庶吉士 · 查看更多 »

弹劾

彈劾指,按照一些國家的憲法的規定,立法機構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行政機構同意就可以取消政府的行政職能,彈劾是這樣的行動中的第一個階段。世界上很多擁有憲法的國家或地区可以進行彈劾,比如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菲律賓、愛爾蘭、中華民國、大韓民國等地,主要應用於總統制或半總統制的國家。 彈劾的英文impeachment來自拉丁語,是被捉住的意思。這個詞也與現代法語中的動詞empêcher和現代英語中的impede類似,意為「阻止」。中世紀以來常認為該詞源於拉丁文中的impetere(攻擊),但這是錯誤的。Impeachment一詞在法律界更常用於場合,即對證人的誠實可信提出質疑。 彈劾通常很少見,彈劾實際上只是法律上的指控,相當於刑法中的起訴。被彈劾的政府官員面臨著立法機構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是否對彈劾的的指控定罪。大多數國家的憲法要求投票結果是壓倒性多數(一般是三分之二多数)才可定罪。此外,彈劾的操作很多時侯涉及政治鬥爭,如克林顿彈劾案。.

新!!: 劉一燝和弹劾 · 查看更多 »

弘光

弘光(1645年正月—五月)是南明朱由-崧-的年号。 1644年五月朱由--在南京称监国,以明年(1645年)为弘光元年。五月清军攻克南京,由崧被俘杀。.

新!!: 劉一燝和弘光 · 查看更多 »

周嘉謨

周嘉謨(),字明卿,庠籍湖广汉川,世居天門(今湖北省天門市)。.

新!!: 劉一燝和周嘉謨 · 查看更多 »

光宗

光宗作为庙号,可以指下列君主(按时间顺序):.

新!!: 劉一燝和光宗 · 查看更多 »

神宗

宗作为廟号可以指:.

新!!: 劉一燝和神宗 · 查看更多 »

移宮案

移宮案,明末三大案之一。.

新!!: 劉一燝和移宮案 · 查看更多 »

韓爌

韓爌(),字虞臣,號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吏部给事中韩楫之子。萬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進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東宮講官。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賢妄興汪文言獄,杨涟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韓爌不應。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楊漣與左光斗同日死於獄中。同年,遭魏黨李魯生彈劾,韓爌去职,後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傾家蕩產。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後,十二月,再召为首辅,為熊廷弼平反。韩爌與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啟、湯若望有往來,家族中有領洗入天主教者。反對兵科給事中劉懋的裁驛之議。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挾持韩爌之孫强迫見面,韩爌不得不出面。不久憂愤卒,年八十岁。.

新!!: 劉一燝和韓爌 · 查看更多 »

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魏四,入宮後改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復姓魏,改名忠賢,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直隶肃宁县(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在天啟年間與東林黨人爆發激烈的東林黨爭,拉攏齊楚浙黨官吏加入自己一方,是為閹黨。崇禎帝即位後遭整肅、流放,畏罪自殺,崇禎帝依然憤怒,將其屍體凌遲。.

新!!: 劉一燝和魏忠贤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劉一燝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李康妃

李康妃()明朝光宗宠妃,明熹宗、明思宗养母,皇四子朱由模、皇八女乐安公主、朱徽妱生母。初为选侍,後封康妃。史称西李。.

新!!: 劉一燝和李康妃 · 查看更多 »

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校,居效切,拼音「jiào」、注音「ㄐㄧㄠˋ」),或稱天啟帝,光宗長子,中國明朝第16代皇帝。在位時間為1620年-1627年,年號天啟。光宗即位僅一個月而亡,使朱由校匆匆登位為帝,朱由校當時僅14歲,未曾被立为太子,甚至未接受正規教育,政事皆賴宦官輔佐,後來造就了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干政,與閹黨、東林黨之黨爭。.

新!!: 劉一燝和明熹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對明朝內閣作出如此評價:“或謂後之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也。曰:不然。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可謂有其實乎!”.

新!!: 劉一燝和明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明朝首辅列表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无宰相之职,后实有宰相之權。.

新!!: 劉一燝和明朝首辅列表 · 查看更多 »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簡稱布政使,俗稱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

新!!: 劉一燝和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 查看更多 »

思宗

#重定向 崇禎帝.

新!!: 劉一燝和思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刘一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