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前325年

指数 前325年

没有描述。

29 关系: 印度河古希腊宋康王中山王Cuo亚历山大大帝周顯王前251年前265年秦國君主列表秦惠文君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無彊燕易王韓宣惠王衛平侯衛嗣君馬其頓魏惠王魯景公齊威王赵武灵王楚懷王欧几里得流域旁遮普地区数学家总督

印度河

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其支流也有經過西藏及北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的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该河流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从喜马拉雅山脉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尔,调头向南流入巴基斯坦,在信德省的卡拉奇附近流進阿拉伯海。河流总长度3180公里,流域面积100万1549平方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後來因為約二百年的乾旱而滅亡。 印度河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贊斯卡河是位在拉達克的左岸支流,在進入平原後,印度河的左岸支流是潘季納德河(五河),其五條主要支流分別是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及萨特莱杰河。印度河的主要右岸支流有什约克河、吉尔吉特河、喀布尔河、庫拉姆河及古馬爾河及。印度河的沿岸有溫帶森林、平原及乾旱鄉村等不同的生態系統。 印度河形成了,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中稱為Sapta Sindhu,在伊朗人的波斯古經中稱做Hapta Hindu,兩者都是「七河」的意思。波斯王大流士曾在西元前510年派探索印度河。.

新!!: 前325年和印度河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前325年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宋康王

宋康王(),或稱宋王偃,又稱宋献王(《荀子·王霸篇》),宋國第三十五任國君,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史載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國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齊國。戴偃在第十一年時,自立為王。史記稱「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山東省滕州市),有其地。」號稱「五千乘之勁宋」。前312年,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于齐楚边境。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救。秦胜楚于丹阳,遂派兵救魏伐燕地。在张仪的操作下,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秦军樗里疾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齐军在濮水一战中失利。匡章败逃。燕国复国。之后田盼谓齐宣王易余粮于宋。前296年,匡章领五国伐秦,宋康王也率军参与。到了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舉兵滅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國的溫邑(今河南省溫縣)。 王偃的形象,在秦漢以後多有抹黑,如窮兵黷武、暴虐無道,《战国策》说他「剖傴之背,鍥朝涉之脛」,故後人稱“桀宋”。奪封丘舍人韓憑之妻息露,《搜神記》載韓憑自殺,息露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兩座墳墓上,忽然各長出一棵小樹,相攀相附,結成連理。 在《孟子·滕文公下》一节里,与其大约处于同一时代的孟子尊称其为“宋王”。.

新!!: 前325年和宋康王 · 查看更多 »

中山王Cuo

中山王(音同错),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中山國第五任君主,在位約為18年左右。他為中山成公兒子,承襲中山成公的政權,在位期間為中山國最強盛的時期,利用周邊各國的矛盾以尋求生存。並北攻燕國,南侵趙國,中山的領土大為擴張。 1978年,於中國河北省平山縣三汲公社之中山王墓中,出土三件青銅器。依據中山王方壺銘文記載,中山十四年,相邦司馬賙統率三軍參與攻殺子之之役。此時間應為齊宣王六年。.

新!!: 前325年和中山王Cuo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前325年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周顯王

周显王(),又稱周显聖王或周显聲王,姓姬,名扁,中國東周君主,在位48年,為周烈王之弟。 周顯王五年(前364年)發生河西之戰,秦獻公親率主力進至河東,秦將章蟜在石門山(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大敗魏軍,斬首6萬。由於趙國出兵救援魏國,秦才退兵。此戰為秦國對魏國的首次重大勝利,諸侯震動,周顯王亦祝賀「獻公稱伯」,並頒賞他繡着黼黻圖案的服飾。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發生桂陵之戰,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

新!!: 前325年和周顯王 · 查看更多 »

前251年

没有描述。

新!!: 前325年和前251年 · 查看更多 »

前265年

没有描述。

新!!: 前325年和前265年 · 查看更多 »

王是一個領袖的頭銜,一般是君主的稱號,即「國王」。皇是一朝的主庭、王上之王。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製使用的,後來一些藩屬國,例如李氏朝鮮、安南、琉球等國的君主也被中國皇帝封為國王。亦可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 除了指君主之外,亦可是一些地方的首領,例如諸侯王、藩王。亦可以是沒有統治實權的爵位,即王爵,如親王、郡王等等。.

新!!: 前325年和王 · 查看更多 »

秦國君主列表

國君主是指中國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為嬴姓。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開始,到前771年秦襄公正式由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期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共56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仅1年。而享有谥号的秦静公和秦夷公,均未继位便去世。因史料记载不全,表格空档处为空缺记载。 据司马迁记载,嬴秦的先祖为伯益,至蜚廉时期有恶来、季胜二子,分别为秦国和赵国的先祖。恶来五世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历经公伯、秦侯、秦仲、秦庄公五代君主,至前771年,秦襄公因援助周平王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进入春秋时期,从秦襄公到秦穆公九代君主,秦国国力得到发展和巩固。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历经多代君主继承混乱,国力衰弱,经常遭受近邻魏国的攻击。至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变法,国力轉強,秦伯嬴駟在西元前324年開始稱王,最终在秦王政时期兼并六国,建立秦朝。但大一统的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宣告灭亡。 秦国君主的继承制遵循了西周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国君在生前册立储君。秦国自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非亲子继位的君主仅有秦德公、秦成公和秦穆公(中间包括不享国的秦静公和秦夷公)。但由于若干庶长把持国君的废立,造成多代秦国君主非正常继位,包括秦出子、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献公和秦昭襄王。.

新!!: 前325年和秦國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秦惠文君

#重定向 秦惠文王.

新!!: 前325年和秦惠文君 · 查看更多 »

秦惠文王

惠文王(),又稱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考古名駰,传世名駟,秦孝公之子,稱王前稱秦伯駰(駟),伯爵。 前325年,惠文王称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史稱五國相王;同年秦昭襄王生。前311年,惠文王死,太子秦武王即位。.

新!!: 前325年和秦惠文王 · 查看更多 »

秦昭襄王

昭襄王(),嬴姓,名稷,一名則,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簡稱秦武王)之弟。在位時間长達五十六年,期間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为其曾孫秦始皇奠定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秦武王意外死亡,諸兄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襄王灭東周。前251年,昭襄王死,享年七十五。.

新!!: 前325年和秦昭襄王 · 查看更多 »

無彊

無彊()為戰國時期越國的君主,句踐六世孫,《史記索隱》稱為無顓之弟。無顓死後繼承為君主,前342年至前306年在位37年,之後楚攻越,無彊战败自殺殉國。.

新!!: 前325年和無彊 · 查看更多 »

燕易王

燕易王(),中國戰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后文公之子。在位期間稱王。 前333年,燕后文公卒,易王继位。易王初立,《史記》稱齊宣王取燕十城(但近代考據兩王的正確在位年代未有重疊),後又歸還。十年,稱王。十二年卒,子噲立。 Category:燕國君主.

新!!: 前325年和燕易王 · 查看更多 »

韓宣惠王

#重定向 韩宣惠王.

新!!: 前325年和韓宣惠王 · 查看更多 »

衛平侯

衞平侯(),姬姓,子南氏,名勁,為戰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

新!!: 前325年和衛平侯 · 查看更多 »

衛嗣君

衞嗣君(),姬姓,子南氏,名字无法考证,亦称為衞成襄侯,為戰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他是衞平侯兒子,前334年承襲衞平侯擔任該國君主,前330年自行貶侯稱君,僅有濮陽一地。在位42年。.

新!!: 前325年和衛嗣君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新!!: 前325年和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魏惠王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原名魏罃或魏嬰,魏武侯之子,生於魏文侯四十七年(前400年),全谥为魏文惠王或魏惠成王,通稱魏惠王,戰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間為前370年-前319年。在位时期魏国由盛至衰。《孟子》一書中又稱其為梁惠王,《莊子》中稱文惠君。.

新!!: 前325年和魏惠王 · 查看更多 »

魯景公

魯景公(?─前323年),即姬匽,為戰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三十二任君主。他為魯康公兒子,承襲魯康公擔任該國君主,楊寬考証其在位時間在前343年—前323年,在位21年。《魯世家》記載在位29年,司馬光《資治通鑑考異》引《魯世家》作在位25年。.

新!!: 前325年和魯景公 · 查看更多 »

齊威王

齊威王(約前378年-前320年,約59歲),田齊君主,本名田因齊,出土文物作陈侯因齐(上次下月),為田齊桓公之子。在位初期,「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把政事交給卿大夫處理。後來採姬妾虞姬之言,重用即墨大夫,烹殺佞臣阿大夫,齊國得以大治。其後在能臣鄒忌、田忌的輔助下,一度稱王中原。齐侯称王,自齊威王始。.

新!!: 前325年和齊威王 · 查看更多 »

赵武灵王

赵武靈王(),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武灵。 生於趙肅侯十年(前340年),在位(前325至前299年,共27年)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雲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武灵王禪讓王位予赵惠文王,自己退居幕後,號稱「主父」。因為儲君廢立問題,在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而饿死,赵侯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新!!: 前325年和赵武灵王 · 查看更多 »

楚懷王

楚懷王,羋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國之王,任用佞臣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南--鄭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為人利令智昏,國事日非。最後被秦昭王所騙,監禁於秦國至死,楚人皆悲之。 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前208年反秦的民變領袖陳勝敗亡後,當時反秦大將項梁(舊楚國將領项燕之子)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王,仍號「懷王」,以爭取楚人民心,史家稱為楚後懷王,項羽昇懷王為楚義帝。.

新!!: 前325年和楚懷王 · 查看更多 »

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Ευκλειδης,前325年—前265年),有时被称为亚历山大里亚的欧几里得,以便区别于墨伽拉的欧几里得,希腊化时代的数学家,被稱為「几何學之父」。他活躍於托勒密一世時期的亚历山大里亚,也是亚历山太学派的成员。他在著作《几何原本》中提出五大公設,成為欧洲数学的基础。歐幾里得也寫過一些關於透視、圓錐曲線、球面幾何學及數論的作品。歐幾里得幾何被广泛的认为是數學領域的經典之作。.

新!!: 前325年和欧几里得 · 查看更多 »

流域

流域是以分水岭为界的一个河流、湖泊或海洋等的所有水系所覆盖的区域,以及由水系構成的集水区。 地面上以分水嶺為界之區域稱為流域。 流域內之逕流集中於最低點而流出。 最低點通常設有水文站量測流量或水位。 流域內水文現象與流域特性有密切關係。 按水体是否与海洋连通,可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 外流区可按连通的大洋分为太平洋流域、大西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并可进一步按河流、湖泊甚至一个支流细分,如长江流域。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太平洋流域约占地球上陆地面积的13%,印度洋流域也占约13%,而大西洋流域最多,约占47%——这其中包括密西西比河、刚果河和亚马孙河等大河流域。.

新!!: 前325年和流域 · 查看更多 »

旁遮普地区

旁遮普,波斯語(panj-āb,英語化成Punjab)意為「五川」(panj是五,āb是川),由突厥裔波斯統治者命名,至蒙古裔的蒙兀兒帝國時期廣泛採用。 旁遮普指印度河中上游眾多支流的一帶地區,在下游眾支流合一的沿岸地區通常不算作旁遮普。旁遮普地區横跨印度西北和巴基斯坦東北兩國。这一地区自亞歷山大遠--軍到來以前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民族为旁遮普人,主要语言为旁遮普语。印度籍的旁遮普人,主要信仰为锡克教和印度教,巴基斯坦籍則主要為伊斯兰教。 古代旁遮普地区(大旁遮普地区)地域宽广,包括了: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东部和阿富汗部分地区,最东处曾一度延伸至亚穆纳河。 旁遮普人在古代也被称为或,这些称谓糅合了包括健馱邏人、、、伊朗人和境外的、、波斯化的爱奥尼亚人等等诸民族。 旁遮普地区人种构成上为雅利安人,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的民族统治,包括古希腊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莫卧儿人、阿富汗人、锡克人和英国人。 历史上,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以亚穆纳河和印度河为界,也是前15世纪以后,早期雅里安人定居以来的印度河谷史前文明的中心地带。8世纪开始,随着莫卧儿人的统治,伊斯兰教取得主导地位,旁遮普地区成为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中心。往后,由于锡克人的频频反叛,加速了英国人对这一地区的征服,最终随著印巴分治而分属二个不同的国家,即“东旁遮普”和“西旁遮普”二大地区。.

新!!: 前325年和旁遮普地区 · 查看更多 »

数学家

数学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邏輯、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础数学)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新!!: 前325年和数学家 · 查看更多 »

总督

总督是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種官職。在清代,總督多被尊稱為督憲、制軍或制臺。總督一職最初僅是朝廷派往地方進行軍事巡查的虛職,到清代變成常駐地方的封疆大吏。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職官制度,設有總督一職。 在西方羅馬帝國時代,也設有與清朝總督職能相類似的職務——「rector provinciae」,漢語一般也翻譯為「總督」,後來西方列強對外殖民的時候,在殖民地上設置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漢語中往往也譯為「總督」。.

新!!: 前325年和总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