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刚毛猪笼草

指数 刚毛猪笼草

刚毛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hirsuta)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披被着厚厚一层棕色的毛被,而其他猪笼草多只在花序上具毛被。捕虫笼多为全绿色,内表面具一些红色的斑点。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目录

  1. 36 关系: 劳氏猪笼草大型平庸猪笼草婆罗洲婆罗洲的猪笼草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學名巴哥国家公园巴拉望省不合法名园丁纪事种加词粗毛猪笼草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猪笼草属文献列表猪笼草科 (1873年专著)猪笼草科 (1908年专著)特有種白环猪笼草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荒原森林菲律宾菲律宾猪笼草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食虫植物食虫植物通讯马丁·奇克马修·杰布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苹果猪笼草苔藓植物滴液猪笼草澳大利亚食虫植物旧大陆的猪笼草拉丁语

  2. 1873年描述的植物

劳氏猪笼草

劳氏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lowii)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得名于在基纳巴卢山发现劳氏猪笼草的休·洛。劳氏猪笼草是猪笼草属较为特殊的物种,其上位笼强烈收缩,唇大大缩窄,笼盖的下表面具有许多毛须。Clarke, C.M.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劳氏猪笼草

大型平庸猪笼草

大型平庸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macrovulgaris)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macrovulgaris”,来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macro”和“vulgaris”,意为“巨型的”和“普通的,平庸的”。其通常生长于苔藓森林及亚山地森林空地,海拔300米至1200米处。其仅存在于超基性基质的原生地中,包括婆罗洲沙巴的基纳巴卢山、南布由康山、丹浓谷、塔湾山脉、马廖山脉和塞兰山。其捕虫笼可高达25厘米,为绿色至褐色,通常具斑点。Clarke, C.M.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大型平庸猪笼草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婆罗洲

婆罗洲的猪笼草

《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是安西娅·飞利浦和安东尼·兰姆创作的关于婆罗洲猪笼草的专著。他们与皇家植物园和马来西亚自然协会联合,1996年由自然历史出版社第一次出版。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婆罗洲的猪笼草

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

《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Nepenthes of Borneo)是查尔斯·克拉克所著的关于婆罗洲的猪笼草属食虫植物的专著。Clarke, C.M. 1997.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學名

巴哥国家公园

#重定向 峇哥国家公园.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巴哥国家公园

巴拉望省

巴拉望省(Palawan),是菲律宾民马罗巴区下属的一个省,由主岛巴拉望岛,以及周边的卡拉绵群岛(1,753平方公里)、库约群岛、巴拉巴克岛等小岛组成,南隔巴拉巴克海峡与加里曼丹岛相望。另外,菲律宾声称部分南沙群岛(卡拉揚群島)也归属该省。 巴拉望省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是菲律宾面积最大的省,人口约90万,首府和最大城市为巴拉望岛中部的普林塞萨港。.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巴拉望省

不合法名

不合法名(nomen illegitimum)是一個主要用在植物學的專業術語,通常簡寫為「nom.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不合法名

园丁纪事

《园丁纪事》(The Gardeners' Chronicle)为英国园艺学期刊。其以“The Gardeners' Chronicle”出版了近150年,现为《园艺学周刊》()的一部分。 1841年,园艺家约瑟夫·帕克斯顿、查尔斯·温特沃思·迪尔克、约翰·林德利和威廉·布拉德伯里以报纸的形式创办了《园丁纪事》,上面刊登国内外的新闻,及园艺家和科学家投来的论文,其涵盖了园艺学的方方面面。 创办人之一的约翰·林德利为第一任编辑。之后约瑟夫·帕克斯顿也加入编辑工作。其著名的投稿者包括查尔斯·达尔文和约瑟夫·胡克。 1851年,《园丁纪事》的发行量达到6500份。相比于当时《觀察家報》的6230份和《经济学人》的3826份,《园丁纪事》的销售惊人的好。其中可能包括了《园丁纪事》的大量国际读者。.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园丁纪事

种加词

种加词(英文:specific epithet),又称种小名,指双名法中物种名的第二部分,另一部分为属名。 在植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指的是物种的完整学名,而在动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既可以指种本名,也可以指学名。 在语法上,双名法学名(三名法学名也是如此)必须被视作拉丁语词组,所以种名常被称作“拉丁名”,不过更准确的说法是“学名”。在拉丁语法中,种加词可以是:.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种加词

粗毛猪笼草

粗毛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hispida)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生长于海拔100米至800米的荒原森林中。Clarke, C.M. 1997.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粗毛猪笼草

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

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John Muirhead Macfarlane,)为苏格兰植物学家。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出生于苏格兰,并在爱丁堡大学担任几个不同的学术职务。1893年他移民至美国。并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座教授直至1920年退休。他领导了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植物园的建设。 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因其第一本著作——《有机界进化的原因与过程。一项生物能量学研究》(The causes and course of organic evolution.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爵士,OM,GCSI,CB,MD,FRS(Sir Joseph Dalton Hooker,),英国植物学家。.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约瑟夫·道尔顿·胡克

猪笼草属文献列表

草属文献列表记录了大部分已发表的猪笼草属著作。其包括了独立出版物和大型分类学专著的一部分,但不包含期刊和杂志内的论文。.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猪笼草属文献列表

猪笼草科 (1873年专著)

《猪笼草科》(Nepenthaceae)是约瑟夫·道尔顿·胡克所著的关于猪笼草属植物的专著。 Hooker, J.D. 1873.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猪笼草科 (1873年专著)

猪笼草科 (1908年专著)

《猪笼草科》(Nepenthaceae)是由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所著的关于猪笼草属植物的专著。Macfarlane, J.M. 1908.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猪笼草科 (1908年专著)

特有種

特有種(endemic species,指特有性之現象或性質,英文為endemism)是指「因歷史、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僅侷限於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或大陸,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現」的物種。有些特有種原來就起源於該地區,這些物種因此又可以稱為該地區的固有種或土著種,比如說無尾熊和紅袋鼠,都僅產於澳洲,而未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發現過,因此兩者都是澳洲的固有種動物。有些則是從其他地區遷來的,比如說南美洲的駱馬(Lama guanicoe),根據古生物學的資料,它原發生於北美洲,是北美洲的固有種,後來卻在原產地絕滅了,現在的駝馬只分布在南美洲,成為該洲的特有種。.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特有種

白环猪笼草

白环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albomarginata)是婆罗洲、西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Clarke, C.M. 2001.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白环猪笼草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是一本由B·H·丹瑟所著的关于荷属东印度群岛极其附近地区热带食虫植物的开创性专著。Danser, B.H. 1928.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

荒原森林

荒原森林(Heath forest)是一种热带潮湿森林的类型,其存在于酸性砂质地区,土壤极其贫瘠。其主要存在于:.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荒原森林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菲律宾

菲律宾猪笼草

菲律宾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philippinensis)是菲律宾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存在于巴拉望岛及附近的加拉米安群岛和林纳帕坎海拔0至600米处。McPherson, S.R. & V.B. Amoroso 2011.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菲律宾猪笼草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是台湾植物作家夏洛特2007年出版的食虫植物著作。其为台灣第一本食蟲植物圖鑑。其综述了食虫植物的捕虫方式、原生地、食虫植物图鉴、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其中共介绍了15类食虫植物,共约300种。.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食虫植物

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s),又名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指能够诱捕昆虫或其他小動物,并能够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以补充自身养分的植物。其典型的代表如猪笼草和捕蝇草等。根據品種不同,有些食蟲器官較大者甚至可捕食小型蛙类、蜥蜴和鸟。 大部分的食虫植物生長在陽光照射充足的溼地。目前發現並確定具有食蟲性的植物已有600種以上。.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食虫植物

食虫植物通讯

《食虫植物通讯》(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是全世界最大的食虫植物组织——国际食虫植物协会的正式刊物。食虫植物通讯建刊自1972年,为季刊,全彩。其典型的文章包括园艺种植信息、实地考察报告、文献评论、新文献摘要以及新分类群或品种的描述。其为食虫植物新品种的国际品种登记管理机关,已发表大量食虫植物类群的正式描述,及栽培种的名称。.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食虫植物通讯

马丁·奇克

丁·罗伊·奇克(Martin Roy Cheek,)是专门从事研究食虫植物猪笼草属的分类学家和植物学家。.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马丁·奇克

马修·杰布

修·杰布(Matthew Jebb,)是爱尔兰分类学家和植物学家,他专门从事于蚁栖植物,包括Squamellaria、蚁巢木属(Myrmecodia)、蚁寨属(Hydnophytum)、蚁窝花属(Myrmephytum)和蚁茎玉属(Anthorrhiza),同时还有食虫植物——猪笼草属。 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Martin Cheek)一起描述了许多猪笼草属的新物种,包括阿金特猪笼草(N.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马修·杰布

叶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侧边发育自植物的茎的叶原基。叶内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同时,植物的蒸散作用是通过叶的气孔实现的。 叶只出现在真正的茎上,即只有维管植物才有叶。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所有高等植物都有叶。相对地,苔蘚植物、藻类、真菌和地衣则没有叶。在这些扁平体(Thallus)中只能找到与叶相似的结构,但只能作为类似物(Analoga)。 但有人认为,上述的叶的外延,只是狭义的。广义的叶应该指所有能行光合作用的组织结构。但有一部分的茎為了不讓水分被蒸散掉,而演變出如仙人掌般針狀的葉子。 完全叶包含三部分,叶片,叶柄和托叶。叶片指的是完全叶上扁平的主体结构。它会尽可能地吸收阳光,并通过气孔调节植物体内水分和温度。在叶片的纵切面可见三种主要结构:表皮組織(即上、下表皮),葉肉組織(包括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及維管束組織。 叶柄是连接叶片与茎节的部分。托叶则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或叶腋处,细小,早落。不同的植物种类,托葉的形态也不同。例如豌豆有着大的叶片状托叶,而洋槐和酸枣的托叶则是针形,山櫻花的托葉為羽狀。其作用是保护幼叶。 而叶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从非常原始的针状小型叶发展出各种各样形态的大型叶。有些叶,已不再行使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成为花瓣,花刺,叶卷须和保护幼叶的牙鳞。.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葉

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

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Sdn.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

苹果猪笼草

苹果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ampullaria)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猪笼草。其存在于在婆罗洲、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西马来西亚、新加坡、苏门答腊和泰国。McPherson, S.R. 2009.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苹果猪笼草

苔藓植物

苔蘚植物,是非維管植物中的有胚植物:它們有組織器官以及封閉的生殖系統,但缺少運輸水分的維管束。它們沒有花朵也不製造種子,而是經由孢子來繁殖。.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苔藓植物

滴液猪笼草

滴液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distillatoria)是斯里兰卡特有的的热带食虫植物。其为第二个被描述的猪笼草属物种,并且是首个正式命名于林奈分类法下的猪笼草属物种。其还为猪笼草属的模式种。其种加词“distillatoria”来源于拉丁文“destillo”和形容词词尾“-oria”,意为“提取的、蒸馏的”。.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滴液猪笼草

澳大利亚食虫植物

《澳大利亚食虫植物》(Carniflora Australis)为澳大利亚食虫植物协会的官方出版物,为英文半年刊。Rice, B. 2010.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澳大利亚食虫植物

旧大陆的猪笼草

《旧大陆的猪笼草》(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是斯图尔特·麦克弗森所著的两本关于猪笼草和土瓶草的专著。2009年5月由雷德芬自然历史出版社出版。McPherson, S.R. 2009.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旧大陆的猪笼草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查看 刚毛猪笼草和拉丁语

另见

1873年描述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