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关系: 卡塞格林环形山,南海 (月球),库格勒环形山,俄罗斯,國際天文聯會,兰姆环形山,前酒海纪,皮克尔纳陨石坑,玄武岩,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熔岩,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环形山,阿努钦环形山,月球地质年代,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背面,月面座標,撞击坑,普森环形山。
- LQ28方格
卡塞格林环形山
卡塞格林环形山(Cassegrain)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天主教神父、光学家洛朗·卡塞格林(1629年-169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南海 (月球)
南海(Mare Australe)是一座位于月球東南侧的月海,其東半部在月球背對地球的一側。南海盆地形成于前酒海纪时期,在晚雨海世其地層被平滑、黒色的火山玄武岩覆蓋。"南海"一名首先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提出,并被列入首批4531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认定的月球表面对象范围内。 与大多數月海不同,南海表面很不平整,布满了众多隕石坑,如詹纳环形山、兰姆环形山和古姆环形山等,与很多其它陨石坑一样,这些坑内都充斥着玄武岩熔岩。 该月海的月面座标为南纬38.9°、东经93.0°,它位于月球背面的东半部,仍可在月球天平动期间被看到。.
库格勒环形山
库格勒环形山(Kugler)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化学家、数学家及亚述学家弗朗兹·克萨韦尔·库格勒(Franz Xaver Kugler,1749年-182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俄罗斯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兰姆环形山
兰姆环形山(Lamb)是月球背面位于南海东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应用数学家贺拉斯·兰姆爵士(1849年-193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前酒海纪
依巴谷环形山 前酒海纪是月球地質時代中的第一阶段,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初步形成时期)到39億2千萬年前(酒海形成于隕石撞击)的這段時期,紧随之后的是酒海纪。.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前酒海纪
皮克尔纳陨石坑
克尔纳陨石坑(Pikel'ner)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苏联天文学家"所罗门·鲍里索维奇·皮克尔纳"(Solomon Borisovich Pikelner,1921年-1975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玄武岩
武岩(basalt)是一種细粒致密、外觀呈黑色的火成岩,由基性岩漿噴發凝結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大约是45-52%,还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镁。由于喷发时产生大量气孔,有时是大孔如杏仁状构造,后来中间常被其他矿物充填。玄武岩岩浆的黏度小,易于流动,形成很大的覆盖层,常形成广大的熔岩台地,所以分布很广。 玄武岩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高铝玄武岩;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玻璃;按其充填矿物不同可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 没有被风化的玄武岩是黑色或暗绿色的致密岩石,由于其凝结后产生六方晶体节理,被风化后形成六方柱状,风化厉害可以形成黄褐色的玄武土,如果进一步被雨水淋滤,除去二氧化硅形成铝土矿。有的玄武岩气孔中还充填有铜、钴、硫磺等矿物。.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玄武岩
美國地質調查局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縮寫:USGS)是美國內政部轄下的科學機構,是內政部唯一一個純粹的科學部門,有約一萬名人員,總部設在弗吉尼亚州里斯頓,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設有辦事處。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主要研究美國的地形、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與其的應付方法;負責四大科學範疇: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和水文學。.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熔岩
岩是指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化岩石(即岩漿),或這些岩石冷固之後的形成物。地球和其他一些類地行星的內核是由岩漿組成的。在地球中,使得岩石熔化的熱力來自地熱能。當火山噴發時,熔岩就會噴灑出來,最初溫度可達。它比水濃稠十萬倍,但也可以蜿蜒流動。由於其觸變性和剪切稀化的特性,之後會慢慢冷卻凝固變成火成岩。 在溢流噴發時更容易形成熔岩流,而噴發則會形成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等物質,熔岩流反而不常見。拉丁語系中常用的“lava”一詞來自意大利語,源頭是拉丁語“labes”,意思是“摔下”。.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熔岩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物理学家
范德瓦耳斯环形山
范德瓦耳斯环形山(Van der Waals)是月球背面南半球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物理学家、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内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1837年-1923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阿努钦环形山
阿努钦环形山(Anuchin)是月球背面位于南极地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俄罗斯著名地理学家暨人类学家"狄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阿努钦"(Dmitry Nikolayevich Anuchin,1843年-1923年),1979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月球地质年代
月球地质年代在科学界划分为五个纪(period):前酒海纪、酒海纪、雨海纪(又细分为早雨海世、晚雨海世)、爱拉托逊纪和哥白尼纪。地质年代的时间分界根据月面上的重大陨石撞击事件、撞击频率与撞击坑尺寸。透過对月面取样的放射性定年,月球地质年代的绝对时间已基本可知。然而,特定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仍然有很大争议,因为月表地质单元取样还很不完全,而且大多数月表样本受到了漫长时间跨度内小陨石微粒撞击的污染。.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是美国一个发射至月球轨道的无人宇宙飞船。该飞行器原本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但为了让曾发生氢燃料漏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发射计划遭到了推迟。这个属于月球先锋机器人计划(Lunar Precursor Robotic Program)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于2009年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10年来美国首个目标为月球的航天任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美国的外层空间探索计划。为了成功的达到“计划”的目标,包括人类再次登月,该飞行器将会勘测月球的资源并决定可能的登陆地点。它将沿着绕月轨道运行,这有助于绘制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搭载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擎天神五号运载火箭还携带了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它的任务是在月球表面实施两次撞击,探测月球表面的深坑以及在地表之下寻找月球水冰存在的线索。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外层空间探索计划重返月球的先锋。.
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月球背面的第一張影像由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在1959年拍攝,而人類直到1968年的阿波羅8號任務環繞月球時,才直接用眼睛看見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擊坑,如太陽系第二大的撞擊坑,南極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對較少。在月球背面,來自地球的電波干擾會被遮蔽,因而有学者建議在月球背面安置一架大功率電波望遠鏡。.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月球背面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月面座標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查看 列别捷夫环形山和撞击坑
普森环形山
普森环形山(Pogson)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诺曼·罗伯特·普森(1829年-199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另见
LQ28方格
- 亚当斯环形山
- 佩雷斯克环形山
- 克拉克陨石坑
- 兰姆环形山
- 列别捷夫环形山
- 南海 (月球)
- 卡塞格林环形山
- 古姆环形山
- 吉尔环形山
- 哈伦环形山
- 唐纳环形山
- 奥肯环形山
- 孟德尔-里德伯盆地
- 布里斯班陨石坑
- 帕克赫斯特环形山
- 库格勒环形山
- 廷德尔陨石坑
- 弗内留斯环形山
- 彼得罗夫环形山
- 彼得罗帕夫洛夫斯基环形山
- 普森环形山
- 普里斯特利环形山
- 木村陨石坑
- 李奥环形山
- 根斯巴克陨石坑
- 比耶克尼斯陨石坑
- 汉密尔顿环形山
- 汉诺环形山
- 皮泽蒂环形山
- 米尔恩环形山
- 维加环形山
- 范德瓦耳斯环形山
- 范维克陨石坑
- 莫尔顿环形山
- 蓬泰库朗环形山
- 詹纳环形山
- 赖马鲁斯陨石坑
- 金斯环形山
- 钱柏林环形山
- 阿努钦环形山
- 阿贝尔环形山
- 马里纳斯环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