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刁遵

指数 刁遵

刁遵(),字奉国,勃海郡饶安县人,北魏官员。 父刁雍,在北魏任显职,为安东伯。太和八年(484年),父亲逝世,刁遵袭父爵。太和中,例降为东安侯。刁遵少不拘小节,长大后修改。曾患重病,几乎死去,梦见有神明救之,言福门子当享长年。太和中为魏郡太守,正始中征为太尉高阳王谘议参军,转大司农少卿,不久迁使持节都督洛州诸军事、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熙平元年六月廿六日卒于任上,年七十六,追赠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谥曰惠侯。.

18 关系: 司马楚之太和 (北魏)徐敏北魏刁宣刁雍元英勃海郡琅邪王氏饶安县 (东汉)饶安公主 (北魏)高允魏收龙骧将军洛州清河崔氏拓跋提曹羲

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字德秀,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人,晋宣帝弟太常司马馗的之八世孙。父司马荣期,为东晋益州刺史,被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回丹杨。当时刘裕欲自立为帝,诛除司马氏一族,楚之叔父司马宣期、兄司马贞之并遇害。楚之逃亡,躲在寺庙中,渡过长江至河南汝、颍之间。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刘裕建宋受禅,他为报仇,在长社招兵买马,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对他深为忌惮,派遣刺客沐谦行刺楚之。楚之对沐谦很信任,沐谦夜里诈称生病,知楚之必来探望,想要乘机行刺。楚之听闻沐谦生病,果然带着汤药前往省视。沐谦感激他的诚意,出示席子下的匕首,将实情告述楚之,并转身投靠楚之。 北魏明元帝末年,山阳公奚斤攻取河南,司马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平定河南后,将楚之领下所率户口,分别安置在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由豫州总领。魏太武帝初年,楚之将妻子迁居到鄴城。不久被征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用以抵御刘宋军队。赐前后部鼓吹。430年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431年二月又与冠军将军安颉攻占滑台,生擒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虏万余人。楚之上表请求进军入宋境征讨,太武帝以兵马疲劳,不从,授以散骑常侍征还回朝。442年,宋将裴方明、胡崇之攻陷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退裴方明,生擒胡崇之。仇池平定后回师。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太武帝北征柔然,司马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人掌管大军后勤。时镇北将军封沓叛逃柔然,建议柔然攻击楚之的运粮队。柔然于是派侦察兵进入楚之军中,把运粮的驴耳朵截了去。军中向楚之报告丢失驴耳,楚之道:“必定是敌军间谍截去作验证,敌军将至矣。”于是命令砍伐柳树立为城寨,灌水后冻成一片,城寨完工后敌军至,见魏军据寨严守,柔然无法占到便宜,只好散去。太武帝知道后大为高兴。不久拜楚之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 司马楚之在边境二十余年,以清俭著称。死后赠征南大将军、都督梁益泰宁荆兖青豫郢洛十州诸军事、扬州牧,谥贞王,陪葬金陵。.

新!!: 刁遵和司马楚之 · 查看更多 »

太和 (北魏)

太和(477年正月-499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近23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景明。 春正月乙酉朔,诏曰:“朕夙承宝业,惧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应,风和气晼,天人交协。岂朕冲昧所能致哉?实赖神祇七庙降福之助。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阳始,协典革元,其改今号为太和元年。”.

新!!: 刁遵和太和 (北魏) · 查看更多 »

徐敏

徐敏可以指:.

新!!: 刁遵和徐敏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刁遵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刁宣

刁宣,字季达,勃海郡饶安人。 祖父刁雍,刁遵的第五子。刁宣历任太尉记事参军事、伏波将军、谒者仆射、中散大夫,刁宣出继刁遵五弟汝阴郡太守刁融为后;以功封高城县侯,到东魏历位都官尚书、卫大将军、沧州刺史。卒,赠太尉公,谥号武。刁宣的夫人河南元氏,是北魏侍中、司徒、中山献武王元英之女饶安公主。刁氏世有荣贵,当时门风不是很修洁,为时人所鄙。.

新!!: 刁遵和刁宣 · 查看更多 »

刁雍

刁雍(390年—484年),字淑和,南朝渤海饒安人(今河北孟村南)。 渤海世族,高祖刁攸,晉御史中丞。晉尚書刁協之曾孫。父刁暢,為司馬德宗右衛將軍。伯父刁逵曾凌辱過劉裕。劉裕執政後,誅滅刁氏家族,刁雍等少數族人避禍北方。奔後秦姚興,有智謀。義熙十三年(417年)末帝姚泓被滅後,與從弟刁寶惠、王慧龍、司馬休之等奔北魏。拓跋燾以為征南大將軍,泰常八年(423年),北魏军攻青州(今山东益都),對劉宋軍有戰功。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為薄骨律鎮將(鎮在今靈武河中堡),负责供应军粮,刁雍於此大興水利,於富平(今吳忠縣西南)西南三十里、黃河西岸、舊渠口下游建艾山渠,開渠四十里,灌田4萬餘頃,蔚然有成。著有《教戒》。 D Category:刁姓.

新!!: 刁遵和刁雍 · 查看更多 »

元英

元英(),字虎兒,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南安王拓跋楨之子。.

新!!: 刁遵和元英 · 查看更多 »

勃海郡

勃海郡是中國古代的郡,汉魏晋时置。在今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山东省德州市一帶。.

新!!: 刁遵和勃海郡 · 查看更多 »

琅邪王氏

琅邪王氏(“琅邪”一作“琅琊”),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以琅邪郡为郡望的王姓世族。琅邪王氏在汉朝兴起,东晋时期发展为侨姓士族的最高门第,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

新!!: 刁遵和琅邪王氏 · 查看更多 »

饶安县 (东汉)

饶安县,中国古县名。 东汉灵帝时,改千童县置,治所在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旧县,属勃海郡。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后为沧州治。唐朝贞观十二年(638年),徙治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南新县。《新唐书·李同捷传》:太和二年(828年),王智兴讨李同捷,其将李君谋以轻兵绝河,“降饶安壁五千兵”,即此。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省入清池县。 Category:东汉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河北古代县份 Category: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2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刁遵和饶安县 (东汉) · 查看更多 »

饶安公主 (北魏)

饶安公主,中国南北朝北魏公主,拓跋桢(拓跋晃十一子)之子中山王元英之女。 饶安公主是元略的姊姊,嫁给都官尚书、卫大将军、沧州刺史刁宣。元略投奔南梁,饶安公主多次求灵太后,请徵元略还朝廷。以徐州所获俘江革、祖恆二人和南梁交换。.

新!!: 刁遵和饶安公主 (北魏) · 查看更多 »

高允

允,字伯恭,勃海蓨(今河北景縣東)人。.

新!!: 刁遵和高允 · 查看更多 »

魏收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人,北齐史学家、文学家。.

新!!: 刁遵和魏收 · 查看更多 »

龙骧将军

龙骧将军,两晋南北朝的将军称号。 晋武帝伐孙吴,因为吴国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拜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派他造船备战。龙骧将军的称号从此时开始。南北朝沿用,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都是第三品,南朝梁有将军名号二百四十位以上,龙骧将军在次位一百七十以后,隋朝废除。.

新!!: 刁遵和龙骧将军 · 查看更多 »

洛州

洛州,可以指:.

新!!: 刁遵和洛州 · 查看更多 »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東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新!!: 刁遵和清河崔氏 · 查看更多 »

拓跋提

拓跋提可能是指:.

新!!: 刁遵和拓跋提 · 查看更多 »

曹羲

曹羲(),三國時期魏國之臣,魏國重臣曹真之子,曹爽之弟,曹訓、曹彥之兄。曹爽专权,曹羲有所规劝,但曹爽不听。249年,曹爽出行高平陵,曹羲劝他保持警惕,曹爽仍不听,遂遭司馬懿政变奪權。桓範建議曹爽反對司馬懿,曹爽卻遲遲無法下決心起兵,反而束手就擒,自以为能保富贵,却最後被公卿廷议灭三族。 曹羲曾和郑冲、孙邕、荀顗、何晏一同集合各家为《论语》作的注,择其善者,编成《论语集解》,并奏于魏帝。 有作品《至公论》.

新!!: 刁遵和曹羲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