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8 关系: 劳合·乔治,埃蒙·德·瓦莱拉,历史,卫生大臣,印度,南美洲,后座议员,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奥古斯都·亨利·菲茨罗伊,奥斯丁·张伯伦,奶酪,姑息主義,威廉·莎士比亚,安德魯·博納·勞,工党 (英国),巴勒斯坦,不信任动议,中華民國,下議院領袖,一位论派,乔治六世,伯明翰,伯明翰大学,德国,保守黨 (英國),北爱尔兰,冶金学,共和制,关税,剑桥大学,犹太人,理性化 (社会学),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海軍大臣,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納粹,納粹德國,約翰·奧爾斯布魯克·西蒙,第一代西蒙子爵,約翰·羅素,第一代羅素伯爵,總統,约瑟夫·张伯伦,经济,绥靖主义,绥靖政策,美国,爱尔兰,爱丁堡大学,爱德华八世,... 扩展索引 (48 更多) »
- 伦敦大学国际部校友
- 埃奇巴斯顿人
- 拉格比公學校友
- 第31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第32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第33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第34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第35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第36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第37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英帝国
- 英國不可知論者
- 英國保守黨主席
- 英國保守黨黨魁
- 英國樞密院議長
- 英格兰一位论派
劳合·乔治
#重定向 大衛·勞合·喬治.
埃蒙·德·瓦莱拉
埃蒙·德·瓦莱拉(英文:Edward de Valer,,愛爾蘭文:Éamonn de Valera,原名乔治·德·瓦莱拉(英文:George de Valera;)是愛爾蘭共和國第1任總理和第3任總統。 他的父親是西班牙裔的古巴人,母親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在美國出生。 |width.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历史
卫生大臣
女王陛下首席卫生大臣(Her Majesty's Principal Secretary of State for Health),是英国内阁职位和卫生部最高长官。自从1999年权力下放以来,该职对国民保健署的责任主要局限于英格兰,在苏格兰和威尔士这些构成国的国民保健署由其相应职务负责。在权力下放之前,这些事务由苏格兰和威尔士大臣各自负责,但卫生大臣在全国卫生政策的协调方面比现在更为重要。北爱尔兰的卫生服务部门一直与英国其他构成国有不同的安排,目前是卫生部长的职责。 第一届卫生委员会是由1831年6月21日、11月14日和21日颁发的枢密院令设立的。1848年短暂合并入职权内。1854年重新建立起来,还设立了主席一职。1858年再次废除,职能转交内政部。1871年担负起卫生职责。 1919年卫生部脱离地方政府委员会正式组建,委员会剩余部分组建。 从1968年起,本部与社会保障部合并为,直到1988年7月25日卫生部与社会保障部分别恢复设置为止。现任卫生大臣为杰里米·亨特,于2012年起任职。.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卫生大臣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印度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南美洲
后座议员
#重定向 後座議員.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后座议员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簡稱外交大臣或外相,即Foreign Secretary),是英国内阁閣員,負責主理英國的對外事務,並且是外交及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簡稱外交部,即Foreign Office)的首長。出任此職的人,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英國政府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的內閣排列僅次于首相及財政大臣。.
奥古斯都·亨利·菲茨罗伊
#重定向 第三代格拉夫頓公爵奧古斯都·菲茨羅伊.
奥斯丁·张伯伦
奥斯丁·张伯伦爵士,KG(Sir Austen Chamberlain,),英国政治家,他曾获得嘉德勋章,並因推動羅加諾公約而於1926年獲得1925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曾擔任郵政總局局長、財政大臣、印度大臣、掌璽大臣、外交大臣和第一海軍大臣等職。 他的父親约瑟夫·张伯伦曾擔任伯明罕市市長和內閣殖民地大臣等職,至於他的異母弟内维尔·张伯伦則在1937年到1940年任英國首相。.
奶酪
*乾酪:中國大陸稱為奶酪。.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奶酪
姑息主義
#重定向 绥靖主义.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姑息主義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種主要语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犧牲與復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安德魯·博納·勞
安德魯·博納·勞(Andrew Bonar Law,),加拿大裔英國保守黨政治家,1922年至1923年出任英國首相,他是唯一一位生於英倫以外的英國首相。 L L L L.
工党 (英国)
工党(Labour Party)是英国的一个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中间偏左政党。.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巴勒斯坦
不信任动议
不信任动议(Motion of No Confidence 或 Motion of Non Confidence)、不信任投票(Vote of No Confidence)或不信任决议(Resolution of No Confidence),中文又俗稱倒閣,是一种议会议案,一般適用於議會制及半總統制國家的議會。传统上由反对派提交给议会,希望打败政府(內閣)或使政府难堪。在少数情况下,它也可能由对政府已失去信心的昔日支持者放入议会的议程,该议案由议会投票决定通过或拒绝。一般而言,假如议会表决通过不信任动议或无法通过信任动议,政府只有辭職或解散议会并进行大选這兩個選擇。此制度源於十八世紀末葉,值美國獨立,英軍屢敗時。時英國下議院通過決議稱:「本議院毋可就現任各大臣身保信任。」致時任英國首相诺斯勋爵請辭。雖未即時成為定例,亦開後制先河。.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中華民國
下議院領袖
下議院領袖(Leader of the House of Commons),乃英國內閣閣員,負責安排政府下議院事務。此職位過往由首相兼任,但近年通常由樞密院議長兼任。 2003年起,下議院領袖一職改由掌璽大臣(Lord Privy Seal)或其他大臣兼任。 下議院通常花費一定時間討論政府事務(如審議政府引入的法令,發表官員聲明等)。下議院領袖與執政黨首席黨鞭(Chief Whip)負責組織政府事務,為討論非政府事務抽出時間,並在每個星期的星期三公佈下星期議程。 當英國副首相一職空缺(或不設副首相),首相本人又未能參加會議之時,下議院領袖有可能代替首相,進行首相答問環節。.
一位论派
一位论派(unitarianism;或稱一神论派、神體一位論、唯一神論、獨神論、一位論、獨神主義),是否認三位一體和基督的神性的基督教派別。此派別強調上帝只有一位,并不如傳統基督教相信上帝由三個位格(即聖父、聖子和聖靈)組成。由於「三位一體」這詞並沒有在《聖經》上出現,三位一體論只是通過根據經文的上下文及前後聯繫推理,到公元四世紀後的大公會議才確立,所以受到一位論派所質疑。早在尼西亞會議中,主張上帝只是一位和耶穌不具有完全的神性的論調(由阿里烏派提出)就曾被教會定為異端。 直到宗教改革時期,強調《聖經》為信仰的唯一根據,再次提倡“一位論”。但隨即遭到天主教会反對,而新教的主要改革家馬丁·路德、加爾文和慈運理等都加以反對。當時,任何人如果支持“一位論”都會被迫害,有支持者曾因此而被捕、遭囚禁和處死。16世纪至17世紀,有組織的一神论派運動出現於匈牙利和波蘭,之後傳到英國、美國和其他地方。其中支持“一位論”的著名神學家有西班牙的塞尔维特、波兰的索西尼、英国的比德勒和林西、法国的普利斯特里等人。 在波蘭,意大利籍神學家索西尼編訂了《拉可溫教理問答》,成為索西尼派的信仰總綱。而林西與蒲力斯特里則分別在英國倫敦和美國的賓夕法尼亞設立一位論派的教會。在1813年,一位论派得到英國國會的承認。在1825年,英國與美國的一位论派成立了傳教和出版機構「一位論者協會」。1961年,美國的一位论派協會與普救派教會合併,成立了「美國一神普救派协会」。.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一位论派
乔治六世
佐治六世(George VI,),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英国国王及众英联邦自治领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六世亦为末任印度皇帝及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于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以其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得名,并在登基前称阿尔伯特。作为乔治五世次子,阿尔伯特原先无望继承王位,其早年活在其长兄爱德华的阴影之下。他青年时就读於海军学院,并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於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服役。1920年阿尔伯特受封为约克公爵。1923年其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女勋爵成婚,育有二女伊丽莎白及玛格丽特。1920年代中期其接受言语治疗以矫正其口吃,但这一缺陷并未彻底得到解决。 1936年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登基为爱德华八世。同年他宣布冀與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告知爱德华因为政治及宗教原因,若迎娶曾离异之女性,将使其无法继续担任国王。由此爱德华决定退位與辛普森成婚,阿尔伯特隨即即位为乔治六世,亦为温莎王朝第三位君主。 乔治在位期间,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爱尔兰自由邦议会在其即位日将英国君主之名从宪法中去除。次年,新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爱尔兰,并立爱尔兰总统为国家元首。1939年,大英帝国及英联邦(除爱尔兰)與纳粹德国开战,1940年和1941年亦與意大利及日本开战。1945年英国及其盟友最终取胜,但此时帝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被崛起的美国和苏联取代。1947年,乔治仍为两国国王,但於1948年6月放弃「印度皇帝」一头衔。1949年爱尔兰正式宣布并脱离联邦;次年印度亦改制为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乔治开始使用英联邦元首这一新头衔。 乔治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最终於1952年过世,其女伊丽莎白即位,称伊丽莎白二世。.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乔治六世
伯明翰
伯明翰(Birmingham ,本地發音:)是英國英格蘭西米德蘭茲區域西米德蘭茲郡的大型工業城市,据2013年统计数字,該城人口有1,092,330人,是英国除伦敦外最大的城市。其所在的西米德蘭茲組合都市在2011年有2,440,986人,是英國第三大建成區,其都會區在2012年有3,701,107人,是英國第二大都會區。 在中世紀的時候伯明翰只是一個中型的集鎮,18世紀成為英國中部地區啟蒙運動的發源地,加上隨後的工業革命,伯明翰的國際地位大為提高; 。現在伯明翰主要以服務業為主,是Beta級全球城市。其都會經濟體在英國也僅次于倫敦,加上此地有六所大學,伯明翰成為了倫敦以外最大的高等教育中心。.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伯明翰
伯明翰大学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是一所于1900年创立在英格兰伯明翰市的世界百强名校,英国顶尖学府。是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作为羅素大學集團创始成员之一,该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创立于1825年的伯明翰藥理與外科医学院(The Birmingham School of Medicine and Surgery)以及後來的梅森理學院(Mason Science College)。伯明翰大学是第一所获得皇家特許狀的红砖大学。前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和內維爾·張伯倫都是此校在梅森理學院時期的校友,另前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則是1945-1973年之間的本校校監。 大學裏有一座100公尺高的红色钟塔,約瑟夫·錢柏林鐘塔,不僅是校園中一座标志性建筑,亦為目前世界最高的獨立鐘塔。校中傳言指學生在鐘塔響起時於底部穿過會在該學年不合格。在學術研究方面,伯明翰大學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功研制代替心脏运行的塑料心脏、维生素c的合成、利用微波为雷达提供动力、过敏性疫苗的应用、人工血主要组成部分的合成、遗传学发展下动植物养殖技术等。伯明翰大學一共走出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位英国首相。 伯明翰大學在2008年全英RAE的评比中:全校15.8%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即4*),42.6%的研究达到了国际优秀水平(即3*)。在2016-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30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英第15名、世界第84名。2014年的星期天日報獲選為年度英國大學。 伯明罕大學擁有巴柏美術館,館藏有文森·梵谷、巴勃羅·畢卡索、克洛德·莫內的作品。拉普沃茲地質學博物館以及約瑟夫·錢柏林鐘塔,都是伯明罕市知名景點。.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德国
保守黨 (英國)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名称是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俗稱托利黨(Tory Party),是英國中間偏右政黨,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按下議院所佔議席數計算,保守黨現時乃英國下院第一大黨。 保守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英国议会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世紀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保王黨」的不正式派別。以選舉的勝出次數計算,保守黨是近代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黨。 由於保守黨乃發展自活躍於18及19世紀的托利黨,所以它的黨員常常會被稱作“托利黨人”(Tories),而保守黨亦時常被乾脆稱作“托利黨”。整個20世紀,保守黨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皆參與政府,當中有57年是執政黨。保守黨於1997年大選敗於托尼·布莱尔領導的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在野黨的狀態。直到2010年英國大选后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党魁戴维·卡梅伦擔任首相。至2015年英國大選,保守黨取得330席,超過半數,而再度單獨執政。然而,在2017年英國大選中雖保持第一大黨地位,但贏得議席不過半,組成少數政府。.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北爱尔兰
冶金学
冶金学(metallurgy)屬於材料科學,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并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学科。冶金学也研究金属、金屬互化物或其混合物(稱為合金)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冶金學也是一門金屬的技術,有關金屬製造的科學,也和金屬零件的工程特性有關。金屬的製造包括從礦石中提煉金屬,以及金屬混合物(或金屬和其他元素的混合物)以製造合金。冶金學和金屬加工的工藝不同,不過金屬加工和冶金學有關,正如隨著技術的發展,醫學和醫學科學有關一樣。 冶金学可以分為鋼鐵冶金學(有時也稱為黑色冶金學)及非鐵金屬冶金學(有時也稱為有色金屬冶金學)。鋼鐵冶金學是有關鐵的合金及其製造,而非鐵金屬冶金學是以不含鐵的合金及其製造為主,世界上的金屬生產中,鐵、鈷、鎳及其有關合金的黑色金屬佔了95%.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冶金学
共和制
共和制(Republic),是一種政體。與神權及君主制政權的正當性、取得方式和政體形式不同,該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不是君主,而是依法律選出的最高執政者。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世界上的206個國家中,有135個國家的官方名稱中有「共和国」(「republika」、「république」、「республика」、「جمهورية」等等」)字樣。 古代及現代的共和制不論在意識形態或是組成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在歐洲古典時代及中古時期,許多國家都想建立羅馬共和國的體制。義大利中古時期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傳統類似現在的「公民人文主義」,有時也用來表示直接從像撒路斯提烏斯及塔西陀等古羅馬政治家傳下來的制度。不過受希臘影響的羅馬作家,例如波利比烏斯及西塞羅有時也用這個詞來翻譯希臘文中的πολιτεία,這個詞可能是指一般性的政體,但也可能是指不對於羅馬共和制的特定政體,共和制不完全等同於雅典式民主的古典民主,不過有一些民主的概念在內。 共和制在十九世紀初開始在歐洲盛行,最後取代了許多國家的君主專制。在現代的共和國中,政府是依宪法,由公民选举產生的。孟德斯鸠將所有公民共同統治國家的民主,以及只有部份人統治國家的贵族政治及寡頭政治都視為共和國的政體。 大多數的共和國是主权国家,不過也有一些半主权的政體稱為共和國。例如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提到:「保證本聯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guarantee to every State in this Union a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同様的,蘇聯的苏联宪法也將政體描述由15個苏联加盟共和国組成的聯邦,而且其中的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當時在聯合國中就已有席次。 在政治思想上,共和主義指以共和制來治國的一個意識型態。在現代國家興起後,共和主義在世界各國的實踐及理論發展上各異,但大多數有幾項特徵:人民不是統治者的所有物或附屬品,並且大多有一有效憲法確定人民基本的權利不受政府侵犯。政府權力是公有物,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共和制
关税
稅,是指国家授权海关对出入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关税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剑桥大学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犹太人
理性化 (社会学)
在社會學中,傳統、價值觀和情感逐漸被理性和計算取代,成為社會中人們的行為動機,就是理性化(rationalization)。政府官僚制度的設立、高效率生活空間的建造和城市規劃,都是就是理性化的例子。 韋伯依據社會行動與理想類型的模型建構出理性化意義的由來,認為工業化的社會若遵從理性化的模式,就可以達到最大效率的可能。 韋伯進一步藉由理性化的涵義,創造科層制一詞的由來;即是官僚體制。 理性化雖然可以達到最大的工作效率與朝向理性的發展,但韋伯認為理性化最終會使人帶入冰冷冷的「鐵籠」。.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约翰·奥尔斯布鲁克·西蒙,第一代西蒙子爵,GCSI,GCVO,OBE,PC(John Allsebrook Simon, 1st Viscount Simon,),英国政治家,在一战爆发到二战结束的时期内,多次出任内阁级职位。他先后出任内政大臣、外交大臣和财政大臣,只有拉布·巴特勒有相同经历。他也担任过英国法律系统中的最高职位,大法官。初入政坛时,他是一位自由党人,后来,他脱离自由党,另立自由国家党(Liberal National Party)。.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第一海軍大臣
第一海軍大臣(First Lord of the Admiralty),簡作第一大臣(First Lord),是英國海軍本部的最高領導。海軍大臣為海軍本部委員會(Board of the Admiralty)的主席。委員會內其他成員包括有文人出任的大臣,亦有職業海軍軍官大臣。其中最高級之海軍將領,1828年起稱為第一海務大臣(First Sea Lord,即海軍參謀長),之後有第二、第三海務大臣。分管人事、裝備、後勤等不同工作。海軍大臣自1806年起,一概由文職人員擔任。海軍大臣向為內閣閣員之一。是故海軍大臣一職,為政治任命之職位。1964年英國裁撤海軍本部,海軍大臣一職亦撤消。 Category:英国政府官员 Category:英國皇家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The Second World War)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著作的一部书。他以二戰時期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并引用大量政府文件和个人纪录,记述1930年代初到二戰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與法國首相戴高樂的《戰爭回憶錄》並稱為姐妹作,曾於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全书按事件发生时间分为六册:.
納粹
-- 納粹可泛指下列有關條目:.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納粹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納粹德國
約翰·奧爾斯布魯克·西蒙,第一代西蒙子爵
#重定向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約翰·奧爾斯布魯克·西蒙,第一代西蒙子爵
約翰·羅素,第一代羅素伯爵
#重定向 第一代羅素伯爵約翰·羅素.
總統
總統(President),日本及朝鲜半岛称为“大统领”(;),是共和制國家的元首稱呼。.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總統
约瑟夫·张伯伦
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英国政治家。与当时其他政治家不同的是,张伯伦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白手兴家的商人。.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经济
绥靖主义
绥靖主义(suíjìng;注音符號:ㄙㄨㄟ ㄐㄧㄥˋ;Appeasement,「慰撫」之意。),以綏(安撫)的手段促使靖(局势安定),又稱為姑息主義。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避免战争的外交政策。 汉语中,这个词一般用于贬义,一般是指1930年代英、美等一戰戰勝国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戰前,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在作战区域或非作战区负责指挥局部战争,组织训练兵员,徴集军粮,并全权指挥其所辖省县级行政机关。.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绥靖主义
绥靖政策
#重定向 绥靖主义.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绥靖政策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美国
爱尔兰
爱尔兰(Ireland;Éire),通称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Poblacht na hÉireann),是一个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海岸外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英国,称北爱尔兰。首都位於愛爾蘭島東部的都柏林。愛爾蘭在2011年共計有458萬人口,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此外愛爾蘭也是歐洲聯盟、歐洲理事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等国际組織的成員。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於1922年的愛爾蘭自由邦,結束了大英帝國的統治,愛爾蘭獨立戰爭後簽訂了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但東北方的領土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內,形成了北愛爾蘭。.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尔兰
爱丁堡大学
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坐落在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市,是一所创建于1583年的公立研究型大学。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18位,英國前5名,蘇格蘭第1位。爱丁堡大学是苏格兰的第四所也是整个英语圈的第六所大学。在苏格兰排名通常位于第一或第二位,竞争者为同样是古典大學的格拉斯哥大學和圣安德鲁斯大学。此外亦被《ARWU》、《QS排名》和《泰晤士大学排名》这三大排名列在英国国内前5位,世界排名位于20至50之间。它是唯一的同时身为罗素集团、科英布拉集团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員的蘇格蘭大學。还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机构保持联系,包含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及加拿大的U15。 爱丁堡大学在欧洲启蒙时代具有相当重要的领导地位,使爱丁堡市成为了当时的启蒙中心之一,享有「北方雅典」之盛名。其著名的毕业生,包括: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哲学家大卫·休谟、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发明家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人约翰·威瑟斯庞及本杰明·拉什。爱丁堡大学共有二十三名诺贝尔奖得主、二名图灵奖得主和一名阿贝尔奖得主。其与英国皇室保有良好关系,菲利普亲王在1953到2010年担任校监,2010年至今则由长公主安妮公主就任。.
爱德华八世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英国及大英帝国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1936年1月20日即位,同年12月11日退位。 爱德华为英国国王-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长子,16岁生日时(亦为其父即位九周后)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于英国陆军服役,并于青年时期代其父亲访问海外诸多国家地区。 1936年年初-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即位为王。他对宫廷礼数颇不耐烦,无视宪政传统,引发英国政界关切。在即位数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已一次离异,并寻求第二次离异)求婚,引发。英国及各自治领首相及总理反对这一婚事,认为民众无法接受一两度离异且前夫均在世者将成为王后这一现实。除此之外,由于英国国教会是时反对前配偶仍在世离异者再婚,这一婚事亦将同爱德华的教会领袖身份发生冲突。爱德华意识到若其坚持同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及其政府将集体辞职,触发大选,由此违背国王作为政治中立立宪君主的宪政方针。最终他选择退位,和辛普森关系继续,其王位由其弟阿尔伯特继承,即乔治六世。爱德华总共在位326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退位后的爱德华受封温莎公爵。辛普森第二次离婚手续完结后,爱德华于1937年6月3日与其在法国成婚;同年夫妻二人巡访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起初驻于,但后被私下指控为纳粹主义同情者,故被调离欧洲,至巴哈马任总督。战后爱德华退休并在法国度过余生。.
爵士
爵士(Sir)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對「騎士」和「從男爵」的一種敬稱。.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爵士
牛奶
牛乳,俗稱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之一。顧名思義,牛乳是從雌性乳牛身上所擠出來的。在不同國家,牛乳也分有不同的等級,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高鈣低脂及脫脂牛乳。美國将牛乳按照脂肪含量分為五類,分別是接近無脂(skim)、半低脂(1/2 percent low fat)、低脂(1 percent low fat)、減脂(2 percent reduced fat)與全脂(whole),而不管哪個國家,只要是標準流程生產,不添加任何添加物的鮮乳喝起來都是非常清淡。 目前市面上牛乳的添加物也相當多,如高鈣低脂牛乳,就強調其中增添了鈣質。.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牛奶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勳銜簡稱:Oxon)位於英格蘭牛津市。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公立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它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雖然大學的實際創立日期難以考證,但授課紀錄最晚可上溯到1096年。 牛津大學的師生人數自1167年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前往巴黎大學就學後就開始迅速上升。1209年,牛津師生與鎮民的衝突使一些牛津學者另闢蹊徑,他們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後來的劍橋大學。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管理架構等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兩校同時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故常被合稱為「牛劍」。 牛津大學由38所獨立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組成。 各個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並隸屬於大學。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而學術學院則負責安排教職員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牛津大學並沒有獨立於城鎮的主校區,大樓和設施散見整個牛津鎮。 大學的本科教育包括書院的每週輔導課程,以及由學術學院提供的學科課程。上課地點除了書院外,還包括由校方提供的講堂、課室及實驗室。牛津大學同時為兩個著名獎學金計劃的舉辦地:一為於2001年設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另一為羅德獎學金。牛津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當中包括26位英國首相、29位諾貝爾獎得主(只計算學生;連教職員計算則達69位)、6位图灵奖得主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文學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牛津大学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芬兰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音乐
聯合政府
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又稱為多黨政府(Multiparty Government)或聯合內閣(Coalition cabinet),主要指議會制國家存在多黨時,由二個以上政黨所聯合組成的政府。如果聯合政府是由國內兩個最大但政治光譜相反的政黨所組成,又稱為大聯合政府。.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聯合政府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聖公宗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荷兰
萊頓大學
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座落在荷蘭的萊頓市,是目前荷蘭持續運作中最古老的大學。萊頓大學是科英布拉集團、Europaeum以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等大學聯盟的一員,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該校建立於1575年,由八十年戰爭中的荷蘭革命領袖威廉王子所建,迄今仍與奧蘭治王室有密切關係。荷蘭君主威廉明娜女王、朱丽安娜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以及威廉-亚历山大國王也曾在萊頓大學學習。2005年,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從萊頓大學獲得罕有的榮譽學位。 現今萊頓大學擁有6個學院、超過50個系及提供150個以上的課程。有超過40個國家級或國際級研究機構在該校設立。.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萊頓大學
蝙蝠俠
蝙蝠俠(Batman)是一名出現於DC漫畫的虛構超級英雄角色,由鲍勃·凱恩和比爾·芬格創作,角色首次登場於《偵探漫畫》第27期(1939年5月)。最初被稱為「蝙蝠人」Fleisher, Michael L. The Encyclopedia of Comic Book Heroes Volume 1 Batman Collier Books 1976 ISBN 978-0-02-080090-3 p.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蝙蝠俠
食物
食物通常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或水構成,能夠藉由進食或是飲用為人類或者生物提供營養或愉悅的物質。食物的來源可以是植物、動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發酵產品像是酒精。生物攝取食物後,被生物的細胞同化,提供能量,維持生命及刺激成長。 在歷史上,人類主要是透過狩獵採集者及耕種兩種方式獲得食物,其餘的還有畜牧、釣魚等。現在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中,大部份需要的食物熱量是由食品产业提供。 有許多機構在監控食品衛生及食品安全,包括、、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他們關注的議題包括可持續性、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人口自然增长率、供水及食品安全。 食物權是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提出的人权之一 ,認可「有適當生活水平的權利,包括適當的食物」也就是「免於飢餓的自由。.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食物
西敏寺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称--(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国君主(从英格兰、不列颠到英聯邦时期)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点。曾在1546–1556年短暂成为主教座堂,现为王家胜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西敏寺
鮑德溫
鮑德溫(Baldwin)可能指以下事物:.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鮑德溫
財政大臣
財政大臣一般指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國家中,掌管財政部的首長或最高級官員。它可能指:.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財政大臣
財政大臣 (英國)
財政大臣(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是英國內閣中,主管經濟與金融事務之官員職稱,通常簡稱財相(The Chancellor)。財政大臣負責管理女皇陛下財政部,職位相當於其他國家的「財政部長」。財政大臣一般被認為是重大國務官位之一,地位更是僅次於英國首相。 現任財政大臣是夏文達閣下,MP,屬保守黨籍。 在一眾主要官職中,財政大臣是英格蘭與聯合王國兩地,歷史第三悠久的官職。此職最初職掌是管理國庫(Exchequer),而國庫在中世紀英格蘭時代則是負責收集皇家歲入的。直至近代,財政大臣除了主理財政政策外,還負責制定貨幣政策。不過,隨著英倫銀行在1997年取得獨立控制利率的權力以後,財相失去對這方面的權力。另外,財政大臣亦照管政府部門內的公共開支。 財政大臣的英文職稱與大法官(Lord Chancellor)、(Chancellor of the Duchy of Lancaster)、(Chancellor of the High Court)與(Lord Chief Baron of the Exchequer)相近,切忌混淆。.
財政預算案
--財政預算案是一個組織財務管理的工具,也是一份財務管理文件,其內容預先列出該組織在指定期間活動的收入及支出預算。是一份用貨幣數字量化表達的文件。它相對於財務報表及財務分析文件,它們有先後之間的互聯關係。它的出現,可以加強該組織財務管理的監察能力,及提高透明度。.
財政部主計長
陛下主计长(HM Paymaster General)是英国的一个政府职位。主计长掌管陛下主计长办公室,它持有在英格兰银行的以政府部门和经选择的其它公共机构的名义被设立的账户。可从统一基金中得到的款项而后被纳入陛下主计长办公室账户,从那里款项被相应的机构使用。陛下主计长办公室通过一个电子存款系统为它的客户经营一整套账户和存款合约服务,包括支票和存款、银行家自动结算服务和结算所自动支付系统服务。 当此职位由財政部的一位大臣担任时,它在財政部排第三位,在財政大臣和財政部首席秘書之后。此职位在1836年由軍隊主計長、海軍司庫、切尔西医院主计長和司库和軍械總局司庫四职位的合并而被创设。从1848年至1868年,此职位由貿易委員會副主席兼任。 此职位的最长担任者是唐·普里马罗罗,他的职务由HM税務海關總署,过去的稅務局和HM海關的工作组成,与財政部有所区别。现任主计长是本·格默議員。 Category:英国政府官员 Category:英国财政部.
鳥類學
鳥類學(英語:Ornithology,源自希臘文ορνισ與λόγος,意指「鳥類知識」)是動物學中一個研究鳥類的分支學門。 人類很早就對鳥類感到興趣,在石器時代壁畫上已可見一些關於鳥類的描繪。此外,鳥類可能也是早期人類的食物之一,在一些考古挖掘中,已發現了大約80個鳥類物種遺骸。在早期古文明中,也有一些關於鳥類的研究。例如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曾在其著作Historia Animalium中,記載一些關於鳥類遷徙或其他行為的紀錄。 到了17世紀與18世紀,才出現系統性的鳥類分類方法。早期的研究者多是法國人。19世紀之後,鳥類研究更加科學化,到了20世紀,關於鳥類的研究逐漸擴展到了動物行為學等領域。分子生物學出現之後,則開始有許多以分子演化為基礎所進行的分類。.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鳥類學
贝尔福宣言
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或譯《貝福爾宣言》定⒤)是大英帝國的中東政策和以色列建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文件。 最初以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致英國猶太人領袖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的一封信形式出現。貝爾福托羅斯查爾德將此信轉給一個私人的錫安主義機構「錫安主義聯盟」(Zionist Federation)。 《貝爾福宣言》正式宣佈了英國內閣在同年10月31日的會議上通過的決議:支持錫安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民族之家」,條件是不傷害當地已有民族的權利,但是政治權利除外。當時巴勒斯坦仍然是鄂圖曼帝國領土,猶太人只是當地的少數民族。 全文除去抬頭和落款只有三句,英文一共125個單字。但其對中東歷史的影響却很深遠。該宣言的內容後來被包含在色佛爾條約中。 參加該宣言談判的猶太方面主要人士之一是哈伊姆·魏茨曼。貝爾福於1906年第一次見到魏茨曼時,對他產生了很好的印象。貝爾福問魏茨曼:「錫安主義的中心議題,為甚麽是巴勒斯坦而非別處?」魏茨曼說:「其他地方都是假的偶像。」又說:「貝爾福先生,這就像拿走您的倫敦,換成巴黎一樣,您會同意嗎?」貝爾福反駁:「魏茨曼博士,可倫敦已經是我們的了。」魏茨曼回答:「那倒是。不過在倫敦還是一片沼澤的時候,耶路撒冷就是我們的了」。 《貝爾福宣言》使支持錫安主義的民眾大幅增加,促成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建立,後來成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土,所以這宣言被視為是導致以巴衝突的一個原因。 宣言至今仍有數點爭議,例如有否違背了英國較早前在《麥克馬洪——侯賽因通信》中,向麥加的謝里夫所作的承諾。.
鸟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鸟
黄油
--(--,吳語音譯英文butter发音为白脫),是由新鲜或者发酵的-zh-cn:鲜奶油;zh-tw:鮮奶油;zh-hk:鮮忌廉;-或牛奶通过搅乳提制的奶制品。牛油可直接作为调味品涂抹在食品上食用,以及在烹饪中使用,例如烘焙、製作醬料和煎炸食品等,是製作蛋糕及曲奇的常用材料。 一般來說,牛油是由分散在乳脂中的微小液滴組成的,而這些微小液滴大多是由水和乳蛋白形成的。最常見的牛油原料是牛奶,某些牛油則採用其他哺乳動物的奶,包括羊、山羊、水牛和牦牛,甚或完全沒有奶的成分而只有植物油(見西西里黃油)。牛油的生產過程中有時候會加入食鹽成為有鹽牛油。有部分會加入調味劑,純度較高的牛油,大部分水分會在生產過程被分離,由於水分含量低,只要保持冷藏及包裝良好,一般不需使用防腐劑。經過提煉的牛油製造出淨化牛油或幾乎全是牛奶脂肪的酥油。 冷藏的牛油是固體,但會在室溫軟化至可供塗抹的程度,並在32至35攝氏度(90至95華氏度)融化成稀薄的液體。牛油的顏色主要是淡黃色,也可以是非常深的黃色或接近白色的淺黃。顏色取決於動物的飼料,或添加的食用色素如胭脂樹紅或胡蘿蔔素。.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黄油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蘇台德地區
蘇台德地區(或譯蘇德台)(;;)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指1938年至1945年期间,(;)的居住地。它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維亞与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位于苏台德山脉附近。 在13世纪时,日耳曼人迁居于此。在奥匈帝国时期,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政策,德意志裔人口迅速增长。19世纪末,当地说德语的德意志人与捷克人产生冲突,萌生独立想法。1918年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苏台德地区成为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此时此地已居住着300余万德意志人,为当地主体民族。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同意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让苏台德地区给纳粹德国。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最后,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德国投降,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大多數德意志人遭驅逐出境,只剩下約24萬人。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分裂,此地歸屬於捷克共和国。.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蔣中正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英国首相
英镑
英镑(記號:£)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蘭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ish Pound)。 除了英國,今日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英镑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雷达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捷克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文/斯洛伐克文:Československo),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欧洲国家,解体後演變為两个独立國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植物学
樞密院議長
樞密院議長(Lord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英國內閣的一个职位。擔任此職的人士是樞密院的首長,負責主持樞密院的會議,並在取得君主的同意下,發出樞密令(Orders-in-Council)。 此職務並不繁重,獲委任的人士一般都是些負有非部門責任的重要政府官員。在近年,樞密院議長通常會兼任下議院領袖一職,但若果議長是貴族的話,則會兼任上議院領袖。現任樞密院議長是利雅華,她在2017年6月11日上任。 樞密院議長屬於排名第四高的國務重臣,位在財務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之後,在掌璽大臣(Lord Privy Seal)之前。另外,樞密院議長在樞密院司法委員會中並沒有擔當任何角色。 在19世紀,樞密院議長在內閣還負責主理教育事務,而時至今日,樞密院今天仍會涉足這方面的事務,但牽涉的程度已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被大大削減。在近年,樞密院議長還兼任了上議院領袖一職。 在某些情況,如要在英聯邦王國召開樞密院會議,樞密院議長將可由非英國本土的官員署任。而最佳的例子是紐西蘭,在1990年和1995年的時候,樞密院由於要在那裡召開會議,傑弗里·帕爾默爵士和詹姆斯·博爾格曾分別署任過樞密院議長一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樞密院議長還曾擔當過一些額外的任務,就是出任樞密院議長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是有關國內重大經濟問題的情報中心,對英國戰時經濟的維持起了一定的作用,對戰時的英國也有一定的貢獻。.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欧洲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比利时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波兰
波蘭戰役
波蘭戰役(又稱「德波戰爭」,而波蘭稱其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Kampania wrześniowa,德國則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亦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德國軍隊分作北、南、西三個方向發動攻擊,並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集結於邊境地帶的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欲撤出佈署於德波邊境的部隊,將其用於首都華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條防線,等待軍事同盟國的英法兩國對德國的西方戰線發動攻擊,但擁有兵力絕對優勢的盟軍卻按兵不動。9月中旬,德軍兵臨華沙,波軍將大部分僅存的主力集結,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一度逼迫後者抽調兵力應付,最終,德軍將波軍主力包圍殲滅,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9月17日,東方的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協議而入侵波蘭,開闢了第二戰場。波蘭政府認定原先守於東方「」進行固守的計劃已不可行,遂下令撤離所有部隊至中立的鄰國—羅馬尼亞。10月6日,最後一批波蘭軍隊於科克戰役被擊潰,德蘇兩軍佔領波蘭全國。儘管波蘭從未有代表全國的政府或組織出面宣佈投降過,但也已象徵了波蘭境內戰事的結束。 10月8日,經過短暫的軍政府管理後,德國直接將波蘭西部,包括西里西亞、大波蘭、波莫查、羅茲等曾為德意志帝國領土或有大量德裔人居住的地區併吞為國土,而前但澤自由市與其餘區域則由親衛隊上將的漢斯·法郎克所領導的波蘭總督府進行管理,對內施行「德國化」政策,在德國佔領期間,納粹親衛隊於波蘭境內建立了大量的集中營,關押猶太人、醫生、公務員、教會人員與地主等群眾,最後將其有系統地大量處決。在蘇聯1939年後的佔領區中,史達林則對波蘭人實行「俄羅斯化」,同樣殺害了波蘭社會精英與政治反對者,其中尤以屠殺兩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屠殺案」最為出名。在德國佔領波蘭全國後,後者組織起地下抵抗勢力—「波蘭家鄉軍」於二戰期間進行游擊戰。逃到西方國家的數十萬波軍則另外組成一流亡政府,並加入了盟軍,於其他戰場繼續與軸心國戰鬥。二戰結束後,波蘭本土由波蘭統一工人黨所執政,與西方意識形態接近的流亡政府則無法回到波蘭,一直到東歐革命後才重回故土。 波蘭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軍的首次大規模陸上作戰,世界各國對於德軍迅速達成的勝利感到驚訝,進而產生許多誤解或有很大爭議的觀點,部份錯誤資訊仍在今日的出版品中可以見得,例如最有名的「波蘭騎兵向德國戰車衝鋒」、「德國空軍於一天內消滅波蘭空軍」等,實際上是眾多以訛傳訛的資訊加上的刻意宣传所造成的不正確印象。另外,有軍事歷史學家將本戰役視為德軍新型態作戰模式—「閃擊戰」首次使用的作戰,並視其為德軍吸收西方軍事家(B·H·李德哈特、J·C·富勒和夏爾·戴高樂等人)的戰車理論而發展的結果,同樣地,這個論點也受到了相當的批評。.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波蘭戰役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法国
法案
法案(Bill)又稱法律(草)案、條例(草)案,是法律在通過之前遞交議會審議的形式,三讀通過後即成為法律的一部分。在大部分政治體制中,法案還必須由行政首長或國家元首簽署同意方能正式生效。如其不同意,可以運用否決權否決之;但部分國家或地區如議會再以絕大多數通過,法案即自動生效。 法案通過後即成為法律(英文Act或Law),對政府有約束力;而議案是議會要求政府進行某些行動的討論案,沒有約束力。即使議會通過了議案,政府也不一定要照辦。.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法案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挪威
斯坦利·鲍德温
斯坦利·鲍德温,第一代布由德利的鮑德溫伯爵,KG,PC(,),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曾經出任財政大臣及三任英國首相。.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文學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政治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政治家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意大利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查看 内维尔·张伯伦和慕尼黑
慕尼黑協定
慕尼黑協定(英語:Munich Agreement;捷克語:Mnichovská zrada;德語:Münchner Abkommen;1938年9月29日─9月30日)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四國首腦──張伯倫(首相)、達拉第(總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國的慕尼黑召開的會議。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簽署慕尼黑協定而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出賣了未在場的捷克斯洛伐克利益,是一項綏靖政策。.
拉姆齊·麥克唐納
詹姆士·拉姆齊·麥克唐納,FRS,JP(James Ramsay MacDonald,),英國政治家,工黨出身,1924年1月至11月出任英國首相兼外務大臣,1929年6月至1935年6月第二度出任首相,惟任內於1931年8月與保守黨和自由黨合組國民政府,並另組國民工黨,造成與工黨關係決裂。 麥克唐納出身平凡,1900年參與創立工黨,1906年起當選為歷來首批工黨籍下議院議員,後於1911年出任國會工黨主席,但其反戰立場迫使他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辭任主席,復於1918年喪失下院議席。麥克唐納在1922年重返下院,並當選工黨黨魁,1924年1月帶領工黨組閣,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工黨籍的首相。可是,他帶領的只是一個弱勢政府,後來又有傳聞聲稱蘇共滲入政府,使政府旋於同年11月大選敗於保守黨。 麥克唐納在1929年帶領工黨勝出大選,第二度籌組弱勢政府。然而,同年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大蕭條嚴重拖累英國經濟,面對經濟急速衰退,內閣卻在經濟政策上出現重大分歧,無法達成共識,結果麥克唐納在1931年8月24日提出辭呈,旋獲英皇喬治五世授意另組國民政府,實行與保守黨及自由黨籌組聯合內閣,隨後在同年9月決定英鎊放棄金本位。 麥克唐納自立國民政府的行動被工黨視為一大「出賣」,且遭開除出工黨,黨內更有人指責他為「叛徒」。被開除出黨後,麥克唐納創立支持度相當有限的國民工黨,自任黨魁,並謂另組國民政府的決定乃顧全大局之法。不過,國民政府雖由麥克唐納留任首相,但卻遭日益孤立,本土事務的決策大權更落入保守黨手中。麥克唐納在國民政府任相後期,曾在1933年主持國際聯盟的倫敦經濟會議,試圖透過與各國合力化解經濟危機,但峰會最終因美國拒絕合作而流產。 麥克唐納後期因健康惡化而在1935年辭任首相,但一直留在內閣擔任樞密院議長至1937年5月為止。晚年的麥克唐納始終未有獲工黨饒恕,他在1937年11月乘船前往南美洲休養途中在大西洋公海海域病逝,終年71歲。.
拉格比公學
拉格比學校(英语:Rugby School),位於英格蘭中部沃里克郡拉格比鎮上的一間男女兼收寄宿學校,也是英格蘭最古老的公學之一,成立於1567年。 拉格比學校以其為橄欖球運動發源地而聞名於世,橄欖球一詞的英文正是取自於拉格比。.
另见
伦敦大学国际部校友
- A·N·R·羅賓遜
- C·P·斯诺
- H·G·威尔斯
- P·J·帕特森
- 伊斯雷尔·柯兹纳
- 何鴻卿
- 内维尔·张伯伦
- 哈罗德·杰弗里斯
- 埃默森·姆南加古瓦
- 塔博·姆贝基
-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 大衛·納托爾
- 奇努阿·阿切贝
- 威廉·奧古斯都·提爾頓
- 巴斯德奥·潘戴
- 弗朗西斯·阿斯顿
-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
- 彼得·穆塔里卡
- 德瑞克·約翰·德索拉·普萊斯
- 德里克·沃尔科特
- 托米·博維
- 斯坦利·鲍德温
- 朱尼厄斯·理查德·贾亚瓦尔德纳
- 李铁铮
- 林瑞麟
- 梁展文
- 渥雷·索因卡
- 瑪拉·候賽因
- 纳尔逊·曼德拉
- 罗纳德·科斯
- 羅伯特·穆加貝
- 艾德瓦利·亞肯努耶-阿嘉巴傑
- 藍鴻震
- 諾曼·吉爾凡
- 譚惠珠
- 路易莎·迪奥戈
- 鄭若驊
- 高錕
埃奇巴斯顿人
拉格比公學校友
- 亚瑟·马卡姆
- 亞瑟·蘭塞姆
- 亨利·华生·福勒
- 内维尔·张伯伦
- 大卫·马尔
- 奥斯汀·张伯伦
- 威廉·贝特森
- 威廉·韋伯·艾利斯
- 安德魯·端納
- 安德魯·米切爾
- 安東尼·霍洛維茨
- 李察·霍爾
- 歐內斯特·高爾斯
- 爱德华·凯夫
- 珀西·塞克斯
- 瓦特·薩維吉·蘭德
- 白思華
- 約翰·斯托得
- 羅拔·哈迪
- 艾惕思
- 芬顿·霍尔特
- 薩爾曼·魯西迪
- 蘇立文
- 路易斯·卡羅
- 阿瑟·布利斯
- 马修·阿诺德
- 麥理浩
第31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H·H·阿斯奎斯
- 亨利·休斯·威尔逊
- 亨利·諾里斯
- 内维尔·张伯伦
- 哈尔福德·麦金德
- 埃蒙·德·瓦莱拉
- 大衛·勞合·喬治
- 奥斯汀·张伯伦
- 斯坦利·鲍德温
- 斯恩·奧凱利
- 温斯顿·丘吉尔
- 约瑟夫·拉莫尔
- 约翰·阿瑟·兰塞姆·马里奥特
- 莱昂内尔·内森·德·罗斯柴尔德 (1882年)
- 菲利普·沙逊
- 迈克尔·柯林斯
- 金斯利·伍德
- 阿瑟·亨德森
- 阿瑟·格里菲斯
- 阿瑟·貝爾福
第32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H·H·阿斯奎斯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大衛·勞合·喬治
- 奥斯汀·张伯伦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斯坦利·鲍德温
- 第一代帕斯菲爾德男爵悉尼·韋伯
-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 莱昂内尔·内森·德·罗斯柴尔德 (1882年)
- 菲利普·沙逊
- 金斯利·伍德
- 阿瑟·亨德森
第33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H·H·阿斯奎斯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大衛·勞合·喬治
- 奥斯汀·张伯伦
- 安東尼·艾登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斯坦利·鲍德温
- 瑪格麗特·邦德菲爾德
- 第一代伯基特男爵諾曼·伯基特
- 第一代帕斯菲爾德男爵悉尼·韋伯
-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 约翰·阿瑟·兰塞姆·马里奥特
- 菲利普·沙逊
- 金斯利·伍德
- 阿瑟·亨德森
第34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哈羅德·麥美倫
- 大衛·勞合·喬治
- 奥斯汀·张伯伦
- 安東尼·艾登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斯坦利·鲍德温
- 温斯顿·丘吉尔
- 瑪格麗特·邦德菲爾德
- 第一代帕斯菲爾德男爵悉尼·韋伯
-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 约翰·阿瑟·兰塞姆·马里奥特
- 菲利普·沙逊
- 金斯利·伍德
- 阿瑟·亨德森
第35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大衛·勞合·喬治
- 奥斯汀·张伯伦
- 安奈林·貝文
- 安東尼·艾登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拉布·巴特勒
- 斯坦利·鲍德温
- 温斯顿·丘吉尔
- 瑪格麗特·邦德菲爾德
- 第一代伯基特男爵諾曼·伯基特
-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 菲利普·沙逊
- 菲利普·诺埃尔-贝克
- 诺曼·安吉尔
- 金斯利·伍德
- 阿瑟·亨德森
- 馬爾科姆·麥克唐納
第36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哈羅德·麥美倫
- 大衛·勞合·喬治
- 奥斯汀·张伯伦
- 安奈林·貝文
- 安東尼·艾登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拉布·巴特勒
- 斯坦利·鲍德温
- 温斯顿·丘吉尔
-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 菲利普·沙逊
- 金斯利·伍德
- 阿瑟·亨德森
- 馬爾科姆·麥克唐納
- 马维什·泰特
第37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哈羅德·麥美倫
- 大衛·勞合·喬治
- 奥斯汀·张伯伦
- 威廉·贝弗里奇
- 安奈林·貝文
- 安東尼·艾登
- 彼得·霍尼戈夫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拉布·巴特勒
- 斯坦利·鲍德温
- 欧内斯特·贝文
- 温斯顿·丘吉尔
-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
- 約翰·普羅富莫
- 约翰·博伊德·奥尔
- 菲利普·沙逊
- 菲利普·诺埃尔-贝克
- 金斯利·伍德
- 阿奇博爾德·希爾
- 馬爾科姆·麥克唐納
- 马维什·泰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英帝国
- 1943年孟加拉饥荒
- 乔治六世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喬治王子 (肯特公爵)
- 圣雄甘地
- 大西洋宪章
-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 波茨坦会议
- 温斯顿·丘吉尔
- 源泰邦
- 租借法案
- 第二次世界大战会议列表
- 第二次世界大戰婦女紀念碑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联合国家宣言
-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
- 英埃蘇丹
- 西科尔斯基死亡的争议
- 退出印度运动
- 馬來四邦
英國不可知論者
- 以赛亚·伯林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内维尔·张伯伦
- 加博尔·德奈什
- 卡尔·波普尔
- 大卫·爱登堡
- 大卫·米切尔 (喜剧演员)
- 威廉·贝弗里奇
- 尼克·克萊格
-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 弗雷德里克·桑格
- 戴维·玻姆
- 托尼·本
- 比爾·布萊森
- 温斯顿·丘吉尔
-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 约翰·格登
- 羅傑·潘洛斯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英國保守黨主席
- 伊安·麥克勞德
- 保守党主席
- 傑克·貝瑞
- 内维尔·张伯伦
- 埃瑞克·皮克爾斯
- 奧利佛·道登
- 布蘭登·劉易斯
- 彭定康
- 彼得·霍尼戈夫
- 戴德偉
- 拉布·巴特勒
- 文翠珊
- 格蘭·夏普斯
- 格雷格·汉兹
- 沃爾希女男爵賽伊達·沃爾希
- 理查德·富勒
- 諾曼·福勒
- 譚百德
- 霍理林
- 麥浩德
英國保守黨黨魁
-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
- 保守黨黨魁 (英國)
- 内维尔·张伯伦
- 哈羅德·麥美倫
- 夏偉林
- 奥斯汀·张伯伦
- 安東尼·艾登
- 戴维·卡梅伦
- 文翠珊
- 斯坦利·鲍德温
- 施志安
- 本傑明·迪斯雷利
- 温斯顿·丘吉尔
- 爱德华·希思
- 玛格丽特·撒切尔
- 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
- 第三代索爾斯伯利侯爵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
- 第十四代德比伯爵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
- 约翰·梅杰
- 罗伯特·皮尔
- 迈克尔·霍华德
- 阿瑟·貝爾福
- 鲍里斯·约翰逊
英國樞密院議長
-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
- 克莱门特·艾德礼
- 克里斯·葛瑞林
- 内维尔·张伯伦
- 利雅華
- 尼克·克萊格
- 彭妮·莫当特
- 愛德華·肖特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文德森
- 斯坦利·鲍德温
- 梅爾·斯特里德
- 樞密院議長
- 玛格丽特·贝克特
- 第一代維明頓伯爵斯賓塞·康普頓
- 第一代羅素伯爵約翰·羅素
- 第一代西德默斯子爵亨利·阿丁頓
- 第三代桑德兰伯爵查尔斯·斯宾塞
- 第三代波特蘭公爵威廉·卡文迪許-本廷克
- 第二代格蘭維爾伯爵約翰·加特利
- 第五代羅斯伯里伯爵阿奇博爾德·普里姆羅斯
- 第四代贝德福德公爵约翰·罗素
- 艾嘉蓮
- 賀維
- 邁克爾·富特
- 郭偉邦
- 阿瑟·貝爾福
- 雅各·里斯-莫格
- 韋俊安
英格兰一位论派
- 乔治·布尔
-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 内维尔·张伯伦
- 大卫·李嘉图
- 奥斯汀·张伯伦
- 奧利弗·黑維塞
-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 寶寧
-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碧雅翠絲·波特
- 約書亞·威治伍德
- 约瑟夫·张伯伦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艾瑪·達爾文
亦称为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Neville Chamberlain,张伯伦,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