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共桿式交通標誌

指数 共桿式交通標誌

共桿式交通標誌(亦稱共桿路燈、燈箱化共桿式路燈)係指一種集路燈桿、交通號誌、交通標誌等設備於一身的道路交通設施。其設計目的是為了解決路口之桿件林立,而導致市容景觀雜亂,及用路人對路口相關交通指示資訊產生迷惑等缺失,目前共有直接照明、間接照明2種。 共桿式交通標誌主要運用於臺灣,高雄市為最先設置的城市且最廣泛使用,於2004年起開始更換採用,目前已在多處路口採用,此後其他縣市亦陸續跟進採用。.

77 关系: 基隆市博愛路 (高雄市)十全路南京東路南投縣台灣行政區劃同盟路大纪元时报宜蘭縣屏東市屏東縣中壢區中山南路 (臺北市)中山北路 (台北市)中山路 (高雄市)中園路中華路 (高雄市)中華東路中正路 (高雄市)中清路七賢路世運大道三多路九如路 (高雄市)平面道路交叉交通交通號誌五福路五權路 (台中市)彰化縣忠孝東路信義路俄亥俄州土城區和緯路員林市凱旋路六合路 (高雄市)光華路 (高雄市)四維路 (高雄市)竹南鎮美國羅東鎮羅斯福路 (台北市)道路道路交通標誌街燈裕誠路西門路 (台南市)高鐵路 (高雄市)...高雄市高雄市政府辛辛那提 (俄亥俄州)蘆洲區臺南市臺中市臺北市臺北市道路列表臺灣臺灣大道苗栗縣東門路 (臺南市)板橋區 (新北市)桃園區桃園市民生路 (高雄市)民權路 (高雄市)河東路淡水區澄清路成功路 (高雄市)明誠路新北市新光路 (高雄市)新莊區新莊副都心時代大道 扩展索引 (27 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博愛路 (高雄市)

博愛路(Bo'ai Rd.)是高雄市重要的南北向幹道之一,南以中博高架橋(非官方名稱,原通道為中博地下道,但因捷運施工而改道)連接中山一路,北抵華夏路。高雄捷運紅線(高雄車站-生態園區站段)即沿著博愛路於地下行駛。 此外,高雄市政府已將此路闢為一條國際觀光大道,命名為博愛世運大道。不過高雄另有世運大道,為世運主場館前的中海路改名。.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博愛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十全路

十全路(Shihcyuan Rd.)是高雄市的東西向重要道路,本道路共分為四個部分。東起於覺民路522巷口(正興國中西側),西止於同盟三路口,僅經三民一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十全路 · 查看更多 »

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是常見的路名,可以指:.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南京東路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台灣行政區劃

#重定向 臺灣行政區劃.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台灣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同盟路

同盟路(Tongmeng Rd.)為台灣高雄市的東西向主要道路,全線共分為三個部分,大部分路段沿著愛河行進。東起於民族一路口接建工路,西在中華路而轉為南向道路至建國三路止,下續接河東路。僅經三民一區,也是往來中都地區的重要道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同盟路 · 查看更多 »

大纪元时报

《大紀元時報》是一份發行多语種及多国域性平面報刊的國際新闻機構。編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該報由法輪功學員於2005年在紐約創辦,該報稱獨立於黨派及商業集團之外,宗旨為「維護人權普世價值、揭露中國共產黨政權極力隱瞞的新聞真相」。該報網路版有21種語言,紙本有中、英、法、德、韓、俄等10多種語言版本,於全球約35國家發行免費、收費版共150萬份,例如在美國、加拿大、香港、日本、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多處旅遊景點、學校及公共場所免費發放,或在通路販售,2006年週發行量達130萬份,主要刊登內容包括主流新聞與評論,亦有文化、體育、娛樂及旅遊等方面的副刊,以及社區廣告等等。2016年3月起,香港大紀元宣佈從免費報章改為收費報章,每份定價港幣8元,在全港250多個報攤正式出售,但同時亦以「非賣品」形式在部分地點有限度免費派發。.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大纪元时报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屏東市

屏東市(排灣語:Akav)位於屏東縣西方偏北,屬於高雄都會區的一部分,屏東市的人口排名是高雄都會區的第三名(僅次於高雄市鳳山區、三民區),亦為全臺人口第二多的縣轄市(僅次於彰化縣彰化市)約有20萬1千人,市內共轄79個里,為屏東縣的縣治及首善之區。 本市位於屏東平原之上,地勢平坦,物產豐富,充滿南國風情,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5℃,也因為南台灣的驕陽以及全台灣日照時數最長的城市,而有「太陽城」的封號。.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屏東市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壢區 · 查看更多 »

中山南路 (臺北市)

中山南路是台北市主要南北向道路之一,位於中正區。全線屬於省道台9線。本路不分段,北接中山北路,南接羅斯福路。本路因臨近博愛特區,週圍建物多為重要機關所在。.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山南路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山北路 (台北市)

#重定向 中山北路 (臺北市).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山北路 (台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山路 (高雄市)

中山路(英文:Zhongshan Rd.)是高雄市最重要的南北向幹道,日治時期稱為昭和通,北以中博高架橋(非官方名稱,原通道為中博地下道,但因捷運施工而改道)連接博愛一路,南止於飛機路、宏平路口接沿海一路,其中五福路口至接沿海路往屏東墾丁之路段屬於,全線共分為四個部分。由於中山路貫穿高雄市區,又連接了高雄車站以及小港國際機場,故為高雄市相當重要的道路。'''高雄捷運紅線'''(高雄車站-高雄國際機場站段)即沿著中山路於地下行駛。 另外,高雄市政府將此路闢建成觀光大道,分為兩個部份:美麗島大道(北起高雄車站,南至新光路口)及國際迎賓大道(新光路口至小港國際機場)。而美麗島大道也與高雄車站北邊的博愛世運大道相連接,成為高雄市代表性的觀光大道之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山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中園路

中園路為臺灣桃園市中壢區之重要道路之一,緊鄰中壢工業區,北銜接大園區中正東路三段,南迄於中壢區中華路二段並銜接忠義路。全線屬於縣道110甲線,共分二段,以中山高速公路為分段點並設有內壢交流道。內壢交流道至南園二路為雙向六車道;南園二路至中華路二段為雙向四車道。.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園路 · 查看更多 »

中華路 (高雄市)

中華路(Jhonghua Rd.)是高雄市南北向的主要幹道之一,起端於鼓山一路與左營大路的左營舊城南門圓環,末端於凱旋四路口。其中,中華一路(華泰路口,中華陸橋下來)至中華三路(五福三路圓環)編號台17線。中華路共分為五個部分,是高雄市分為最多段的道路,但並非最長的道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華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中華東路

#重定向中華東路 (台南市).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華東路 · 查看更多 »

中正路 (高雄市)

中正路(Jhongjheng Rd.)是高雄市主要的東西向幹道也是高雄市金融、政府機關集中的主要街道。本道路共分為四個部份,東起於三多一路及建軍路口接自由路通往鳳山區,西抵大勇路口接大公路。由於中正路連接了市中心及高雄交流道(或稱中正路交流道),因此為高雄市相當重要的道路。而'''高雄捷運橘線'''(市議會站-衛武營站段)即沿著本路段的地底下運行。 此外,高雄市有另一條「中正路」,未分段,僅經左營一區,位於左營軍區,北起中海路、中正路口,南抵左營大路、中正路、必勝路口。.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正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中清路

中清路為臺灣臺中市的重要道路之一,一至四段呈南北向、四段至九段轉東西向,往東南過五權路口接連北區公園路,往西北過臨港路接港區的北一路。 中清路一至三段為省道台1乙線;中清路四至九段為省道台10線。中清路曾為臺中市政府規劃台中捷運橘線(今雙港輕軌)的計劃路線(敦化路-進化北路,及大雅區路段),亦為台中市最早裝設共桿式交通標誌的道路之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中清路 · 查看更多 »

七賢路

七賢路為高雄市的東西向重要道路之一,用以紀念竹林七賢,本道路共分成三個部份。七賢一路、二路為東西向,東起和平一路,西至接七賢三路。七賢三路始於河西路口,約略呈南北向抵必信街口(高雄港牌樓)接蓬萊路往漁人碼頭。七賢一路上聚集許多金融、辦公大樓。七賢二路上早期則是補習班、特種行業林立。尾端的七賢三路早年是高雄市繁榮的道路之一,酒吧、崛江商場、阿婆冰等等都是代表。.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七賢路 · 查看更多 »

世運大道

世運大道(World Games Blvd.),舊名中海路(Jhonghai Rd.),為中華民國高雄市左營區的一般道路,也是高雄捷運紅線世運站的重要道路,起端為左楠路,末端為左營中正路。世運大道貫穿海軍左營基地中海哨,但海軍左營基地內的路段仍稱為中海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世運大道 · 查看更多 »

三多路

三多路可以指以下道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三多路 · 查看更多 »

九如路 (高雄市)

九如路(Jiuru Rd.)是高雄市的東西向主要幹道,聯絡左營和三民區,東接國道一號及鳳山區,為1950年代由張浵先生命名,為祝賀詞,代表人間吉祥。本道路共分為四個部份,九如一路至三路為東西向,過九如大橋後,九如四路約略呈南北向。起端始於澄清路口接鳳山區建國路三段,結束於雄峰路、中華一路圓環,全長9612公尺。其中澄清路口至民族路口之路段屬於台1線,而九如一路上的中山高速公路高雄交流道九如路出入口也是鳳山區和高雄市區往來高速公路的重要樞紐。.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九如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平面道路交叉

平面道路交叉是两条道路在同一个平面上交叉的部分,俗稱路口或交叉口。按形状分为十字形、X形、T形、Y形、环形(即圓環)等。 平面道路交叉在城市道路網中很常见。交通不繁忙的情况靠道路交通標誌提醒司机和行人自行避让。交通在繁忙的情况下则多有交通号誌控制。至於圓環則无须之,但不适用于流量大或车速高的情况。 另一个道路交叉的方法是立体交叉桥。.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平面道路交叉 · 查看更多 »

交通

交通指所有透過器具(火車、汽車、摩托車、船、飛機等)、或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廣義解釋也包含郵遞、電信等人際資訊方面的交流。该词的现代释义取自于日文释义。.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交通 · 查看更多 »

交通號誌

-- 交通信號燈(Traffic Light),俗稱紅綠燈,是以規定之時間上交互更換的光色訊號,通常設置於交岔路口或其他需要交通管制的地點,用以將道路通行權指定給車輛駕駛人與行人,管制其通行、停止及轉向的交通管制設施。交通信号灯是以電力为能源運轉之交通管制設施,以紅、黃、綠三色燈號或輔以声音讯号,指示車輛及行人停止、注意與行進。 世界上第一盞手動且以煤氣燈照明的交通信號燈於1868年12月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宫前的大桥街(Bridge Street)、大佐治街(Great George Street)與国会街(Parliament Street)交汇处启用,该交通灯灯柱高,设有红、绿两色煤气灯。这盏灯对交通控制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在使用二十多天后发生爆炸,使操作交通灯的警察殉职 (另一說為燒傷)。随后这种交通灯被停用,直到以电作为能源的交通灯开始使用为止。而在1890年代晚期,交通信號系統逐漸被重視,並在1910年美國芝加哥的厄內斯特•西林(Earnest Sirrine)成功申請了全世界第一個自動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的專利,其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使用了“停止(STOP)”以及“前行(PROCEED)”的字樣,縱使這個信號系統是不會亮的。 交通信號燈大多根據不同的顏色(通常為紅色、黃色(歐洲等國使用帶有些許橙色的琥珀黃)以及帶有些許青色的綠色)來給予並指示各道路的通行權,以下根據不同形式的燈號來說明其意義:.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交通號誌 · 查看更多 »

五福路

五福路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路名,可以指下列的道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五福路 · 查看更多 »

五權路 (台中市)

臺中市五權路路名來自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所提出的五權分立。可以指臺中市內多條道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五權路 (台中市)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彰化縣 · 查看更多 »

忠孝東路

忠孝東路是位於台灣台北市的一條市區道路,為貫穿臺北市重要商圈的交通大動脈,屬於省道台5線之一部分,大致呈東西向,西於中山南北路口接忠孝西路,東抵研究院路,共有七段。板南線的南港站-善導寺站段即位於忠孝東路底下,並沿著忠孝東西路共設置10座捷運車站。過去本路今八德路以西路段,原名中正路聯合報 1970年6月27日 6版。 由於忠孝東路是台北市東西區交通往來最重要且最長的軸線,再加上其路線大多位於台北鬧區,途經之處大多為台北市的精華地帶(如信義計畫區、東區商圈及敦南商圈等),故車流量十分龐大,為台北市常態性易塞車的道路之一;尤其1980年代來台北東區快速的發展,更增加了忠孝東路的交通壓力。但1999年捷運南港線完工之後,已大幅改善了忠孝東路的交通阻塞問題。.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忠孝東路 · 查看更多 »

信義路

信義路是台灣常見的路名,通常會與忠孝、仁愛、和平等路名搭配使用。可以指:.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信義路 · 查看更多 »

俄亥俄州

俄亥俄州(State of Ohio)位于美國中东部,是五大湖地区的组成部分。俄亥俄州处于美国文化和地理的交叉口,州民来自新英格兰、美国中部、阿巴拉契亚和美国上南部等地区。 俄亥俄州是第一个依據《西北法令》加入聯邦的州,邮政编码“OH”(以前為“O”)。“俄亥俄”来源于当地土著易洛魁族语,意为“美好之河(Beautiful River)”。 为了表达敬意,美國海軍以“俄亥俄”命名過多艘軍艦。.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俄亥俄州 · 查看更多 »

土城區

土城區是台灣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屬於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角,東北與板橋區、中和區相鄰;西隔大漢溪與樹林區相望;東與中和區相鄰;越過東南丘陵與新店區毗鄰;南臨三峽區。原為土城鄉,因臨近的板橋發展停滯,使土城人口持續上升,近期發展興旺。目前行政區域共劃分47里、1,236鄰。最近有許多大型都市計畫,又有捷運板南線支持,近期土城將成為開發完整、適宜居住的地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土城區 · 查看更多 »

和緯路

和緯路為臺南市的東西向主要道路之一。東起北門路與臺鐵縱貫線之間巷內,西邊末端接安平區華平路,全長約4.4公里,共分五段,臺南市道路編號18。.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和緯路 · 查看更多 »

員林市

員林市位於臺灣彰化縣中部偏東位置,建城於1728年(清雍正六年),2015年8月8日改制為縣轄市「員林市」,彰化縣政府民政局自治行政科,2015-08-09查閱。在改制成縣轄市前,其前身是「員林鎮」,因曾經多次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鎮,故有「全臺第一大鎮」名號。 員林市人口目前接近12.5萬人,就人口數而言,是彰化縣第二大行政區(僅次於縣治彰化市)、南彰化地區經濟及文化中心、全國第四大縣轄市(次於彰化縣彰化市、屏東縣屏東市、新竹縣竹北市)。.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員林市 · 查看更多 »

凱旋路

凱旋路可以指:.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凱旋路 · 查看更多 »

六合路 (高雄市)

六合路(Liouhe Rd.)是高雄市的東西向重要道路之一,本道路共分成三個部份,著名的六合夜市也在此路上,經三民區、苓雅區、新興區及前金區。起端於建國一路,末端於市中一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六合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光華路 (高雄市)

光華路(Guanghua Rd.)為高雄市的南北向重要道路之一。起端於民生一路口接民族二路,經過光華夜市後右彎向西,末端於中山三路口為止。本道路共分成三個部分,而光華路也是台17線中山路北上銜接台1線民族路的便道。.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光華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四維路 (高雄市)

四維路(Sihwei Rd.)是高雄市的東西向主要道路,由於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位於此路上,故為高雄市區中心相當重要的道路,本道路共分為四個部分。東起於輔仁路口,西止於海邊路,僅經苓雅一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四維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竹南鎮

竹南鎮(臺語白話字:Tek-lâm-tìn,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gˋ namˇ ziinˋ),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於苗栗縣西北部,西鄰臺灣海峽南隔中港溪與後龍鎮、造橋鄉為界(只有公館里位於中港溪以南),東接頭份市,北以鹽水港溪接新竹市香山區。因市區以及縱貫線竹南車站緊鄰頭份市,與頭份市視為雙子城的結構。居民結構為閩、客混居,比例約66:34。目前竹南鎮為苗栗縣第一大鎮(在原頭份鎮改制為頭份市後)。.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竹南鎮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羅東鎮

羅東鎮可以指:.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羅東鎮 · 查看更多 »

羅斯福路 (台北市)

羅斯福路為台北市重要的交通幹道,屬於省道台9線之一部分,路名是紀念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英文路名為「Roosevelt Road」,與過去的麥帥公路為台北僅有的兩條以外國人命名的道路。 其中公館以北部份,闢建於日治時代,是城內通往城南的古亭町、富田町等地的道路,在部分文獻中稱為「富田町街道」,1950年代中期,台北市高玉樹市長時代拆除違建予以拓寬至40米路寬。公館以南部份,是用原臺鐵新店線拆除後的空間興建的,曾經是臺北縣景美鎮(後納入台北市文山區)中正路。大致呈南北向,北於愛國東西路口接中山南路,南於景美(新)橋接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共有六段,是台北市東西路的名稱分界之一,例如在羅斯福路之西為和平西路,羅斯福路之東為和平東路。台北捷運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景美站段)即位於羅斯福路底下,共設置了6座車站。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曾提出將羅斯福路縮小路幅,將馬路兩旁各一至二車道改為露天咖啡座,以模倣歐洲營造台北香榭大道;但因本路段交通流量十分龐大,故此類建議並未獲得青睞。 為解決台北市南區的交通問題,目前在路中央設置公車專用道;但從規劃到使用後,公車專用道的存在一直存在爭議。反對者指出,羅斯福路包含台北交通重要交會點、各路公車複雜,而公車專用道又讓早已實施的調撥車道停止。.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羅斯福路 (台北市) · 查看更多 »

道路

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从某种程度上说,连结两地的最理想方式是直线。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得不考虑到道路的路径、道路网等级、以及实际地势地貌,城市原有布局的影响。此外,道路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场地、路线、最大交通量和行驶速度以及适当的转弯半径。道路还要把交通引导到隧道和桥梁(在交通工程设计时,隧道和桥梁等构造物的位置优于道路局部路线位置,所以要使道路路线迁就桥涵隧道位置)。在宽度和深度(此处指道路基础的高度或者深度)同样要符合预计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工具的重量的要求。.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道路 · 查看更多 »

道路交通標誌

道路交通標誌是絕大多數國家在道路設置的標誌以警告、禁止、限制、指示道路使用者。起源自歐洲的國際道路交通標誌試圖打破各地語言文字不同造成的隔閡。修訂前的《1968年11月8日道路標誌與號誌公約》附件將道路交通標誌分成七類:.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道路交通標誌 · 查看更多 »

街燈

街燈,又稱為路燈,是道路、街道及公眾廣場上的發光照明系統。 通常在入夜或者天黑時分啟動發亮,在黎明之後熄滅。 街燈的基本功能是照明,其附加作用可以是藝術作品、地標、路標、電話亭、留言板、信箱、集合地點、廣告燈箱等。 歷史上的路燈有用煤氣、火把、燭台、燈籠等。近年來大多以填充惰性氣體的燈泡或是日光燈為主,部份地方開始採用發光二極體(LED)照明的路燈,以節省電力。 世界各地著名的路燈有澳門的三盞燈、香港都爹利街的煤氣燈等。.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街燈 · 查看更多 »

裕誠路

裕誠路(Yucheng Rd.)是高雄市的重要中等道路,從起端民族一路到末端大順一路。民族一路至華榮路呈東西向,過華榮路後轉南北向至大順一路。是河堤社區到高雄捷運巨蛋站的重要幹道,有優質美食街之稱。道路的共桿式路燈為黑色,以西洋棋造型設計。.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裕誠路 · 查看更多 »

西門路 (台南市)

西門路為臺灣臺南市貫穿市區西側的南北向主要道路之一,位處台南市中央地帶,因經過臺灣府城西門而名,北起北辰橋接永康區小北路及中正南路,南至中華南路,全長約6.7公里,臺南市道路編號21。.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西門路 (台南市) · 查看更多 »

高鐵路 (高雄市)

鐵路(Gaotie Rd.)為北高雄地區的重要幹道,起端銜接仁武區高楠公路,末端於左營區接曾子路,也是來往高鐵左營站的道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高鐵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政府

市政府是中華民國高雄市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直轄市政府位階,由行政院直接監督。.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高雄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辛辛那提 (俄亥俄州)

#重定向 辛辛那提.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辛辛那提 (俄亥俄州) · 查看更多 »

蘆洲區

蘆洲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屬於大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1997年前為台北縣蘆洲鄉,1997年人口突破15萬人而改為台北縣蘆洲市,2010年12月25日,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蘆洲區,目前人口數約20萬人,區鳥為白鷺鷥、特色植物為蘆葦。 蘆洲區緊鄰臺北市士林區社子,中間隔著淡水河相望,但是蘆洲全境並無橋梁能夠聯通臺北市,在與臺北市的交通方面必須仰賴三重區橋梁、而三重區也必須仰賴蘆洲區的橋樑連接五股八里地區。 蘆洲為台灣人口密度第3高的都市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7,078人。.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蘆洲區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道路列表

台北市道路列表除列出台北市境內道路外,並說明道路命名、分段等原則。.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臺北市道路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大道

臺灣大道,是臺灣臺中市一條掌握大臺中地區經濟動脈的道路,共分為十段,為臺灣目前分最多段的道路之一(位於桃園及新竹間的高鐵南路亦至十段)。由原「中正路、台中港路、中棲路」三條幹道整併而成;全線均屬於省道台12線,東起臺中舊站,西至梧棲區港埠路,總長約24.2公里,寬約50~140公尺。起至臺中舊站(連接建國路),串聯臺中中心商業區、七期重劃區、台中交流道(朝馬地區)、台中工業區、中部科學園區臺中基地、國道三號龍井交流道,終點至臺中港區(臺中港中突堤檢查哨)。.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臺灣大道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東門路 (臺南市)

東門路,為臺灣臺南市聯外道路的交通大動脈,為臺南市銜接國道一號台南交流道之聯絡道路,以及通往仁德、歸仁及關廟交通要道《台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規劃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六章,第92頁。東門路屬於市道182號的一部份,呈西北-東南向。因經過臺灣府城東門城而名。西起東門圓環,東連仁德區中山路,長約3.15公里,共分三段,臺南市道路編號24。.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東門路 (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板橋區 (新北市)

#重定向 板橋區 (台灣).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板橋區 (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桃園區

桃園區為臺灣桃園市人口最多、密度最高的市轄區,是桃園市政府所在地。本區人口數44.3萬人,在全國368個鄉、鎮、市、區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北市板橋區。密度為12,750人/平方公里,是臺灣發展最迅速的區域之一,也是全國唯一區名與市名相同的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桃園區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民生路 (高雄市)

民生路(Minsheng Rd.)為臺灣高雄市的東西向重要道路之一,為寬敞的林蔭大道,行經新興區與前金區。東起民族二路與光華一路,西至愛河邊的河東路,民生二路於自立二路口以西的北側安全島實為明渠。.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民生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民權路 (高雄市)

民權路(Minquan Rd.)為高雄市的南北向重要道路之一,也是市內主要林蔭大道(民生、民權、民族)之一,北起民生路,南抵中山路。由小港機場下機後經由中山路轉民權路至市區各個重要地點 ,其中包括民權與四維路三角窗之市政府大樓。而其間大樓林立,其中包括了寶成企業大樓, 與早期之超群大樓,然而其間仍有大面積空地,不乏巨型建案如都廳苑與首善。宗教建築包含了有著特殊造型之武昌教會大樓,與慧律法師之佛寺,而一貫道之道場更是宏偉,吸引各教善信聚集於此。.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民權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河東路

河東路是中國宋朝时设置的路。 地處今山西省中部、南部,即内长城以南,龙门山、稷山、绛州、垣曲以北,西北有今陕西佳县以北部分。至道十五路之一。金朝分河東路为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二路。元朝初年废除。.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河東路 · 查看更多 »

淡水區

淡水區(英文:Tamsui District),舊稱滬尾,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淡水區 · 查看更多 »

澄清路

澄清路(Chengcing Rd.)為連結高雄市鳥松區、三民區、鳳山區、苓雅區往來澄清湖的南北向重要幹道。起端於鳥松區澄清湖牌樓,其中大埤路至光復路二段之路段編號市道183乙線,並連結台1線九如一路往高速公路、建國路三段往屏東,末端止於苓雅區三多一路與鳳山區自由路交界處由國泰路二段續接往五甲地區、前鎮區和小港區方向。.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澄清路 · 查看更多 »

成功路 (高雄市)

成功路(Cheng-gong Rd.)為連結高雄市前金區、苓雅區、前鎮區的南北向重要道路,北起河南路口接中庸橋往中庸街,南至凱旋四路和擴建路口。成功路是往來高雄市區以及高雄加工出口區、前鎮漁港、高雄港區的主要道路,知名的漢神百貨也在成功路上。.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成功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明誠路

明誠路(Mingcheng Rd.)為連結高雄市鳥松區通往三民區、左營區及鼓山區的東西向主要道路,大裕路以西為雙向4線道,寬28-30公尺,以東為雙向2線道,寬17公尺,全長4746公尺 ,本道路有特色商業街之稱。為以當地之地名(明誠里),以及為了發揚儒家思想和傳統美德而命名之道路。而明誠里則於民國62年從龍水里分出,名稱取自從中國遷移到臺灣復校的天主教明誠中學(目前已劃為裕豐里)。明誠路東起於金鼎路口,西止於馬卡道路口(縱貫鐵路平交道前,目前在進行鐵路地下化施工),續行過平交道和翠華路口接逢甲路往鼓山區內惟地區。.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明誠路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光路 (高雄市)

新光路(Sin-Guang Rd.)為高雄市中等道路,介於中山二路與成功二路之間,也是到新光碼頭的重要道路。道路兩側的摩天大樓群以及園道,都是一般民眾對新光路的第一印象。.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新光路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新莊區

新莊區是臺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屬於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有不少在臺北市工作的通勤人口。新莊區有綿密的住宅區,區內設有新北產業園區、化成工業區、西盛工業區等製造業和輕工業基地。2000年以降,新開發頭前重劃區與新莊副都心,行政院合署大樓位於副都心內。.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新莊區 · 查看更多 »

新莊副都心

新莊副都心,為臺灣新北市西側、新莊區北部狹長的長條型重劃區域。一般通稱時,上新莊東側的頭前重劃區以及南面幸福路一帶被簡稱為新莊副都心之新興高級住宅區。而在2010年副都心重劃區的範圍,是以新莊區的特二號道路以東、思源路以西、新北大道以南、中原路以北為其範圍。.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新莊副都心 · 查看更多 »

時代大道

時代大道(Shihdai Blvd.;Time Avenue)為高雄市的一般道路,位於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正前方,是夢時代自行開拓的道路,四線道加約三線道寬的人行道,兩旁還有停車場。起端為中山三路,末端為成功二路.

新!!: 共桿式交通標誌和時代大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共桿共桿式共桿式交通號誌共桿式路燈共桿路燈共桿號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