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兰斯伯格陨石坑

指数 兰斯伯格陨石坑

兰斯伯格陨石坑(Lansberg)是位于月球正面岛海中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38.5-38亿年前的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菲利普·范·兰斯伯格(1561年-1632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32 关系: 天文学家库诺夫斯基陨石坑土星5号运载火箭國際天文聯會哥白尼环形山皱岭知海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直壁荷兰菲利普·范·兰斯贝格表岩屑阿波罗12号阿波罗13号阿波罗14号赖因霍尔德陨石坑里菲山脉英尺欧几里得陨石坑比例尺月球轨道器4号月球正面月面座標月食月溪斜長岩斜长石早雨海世撞击坑晚雨海世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天文学家

库诺夫斯基陨石坑

库诺夫斯基陨石坑(Kunowsky)是位于月球正面岛海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律师暨业余天文学家格奥尔·卡尔·弗里德里希·库诺夫斯基(1786年-184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库诺夫斯基陨石坑

土星5号运载火箭

土星5号(Saturn V),又譯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運載火箭,為可載人的多级可拋式液態燃料火箭。其同時為農神運載火箭系列中唯一實際運用的3個火箭型號之一。 尽管NASA曾设想过更大的火箭(例如),但土星5号是歷史上最大的火箭,高達110.6米,更是目前使用过的最高、最重、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由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沃纳·冯·布劳恩和以及他们的德國火箭團隊擔任設計研發的工作,主要的承包商包括波音、北美航空、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以及IBM。 1967年至1973年期间NASA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火箭,从来没有过损失有效载荷的事故发生(虽然阿波罗6号和阿波罗13号曾出现过推进器失灵的问题,但箭载电脑都能够通过延长剩余推进器燃烧时间的办法以保持飞行)。除了一次例外,所有其他土星5号的发射都有三级:S-IC一级、S-II二级和S-IVB三级。每一级都使用液态氧(LOX)作为氧化剂。第一级使用高精炼煤油(RP-1)作为燃料,其他两级使用液态氢(LH2)作为燃料。一般来说,一次发射任务的前20分钟左右由火箭推动。土星5号的主要载荷是载着宇航员成功登月的阿波罗航天器。最后一次土星5号的发射将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送入太空。 下一個發射的重型火箭,為46年後,2018年2月6日成功發射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國際天文聯會

哥白尼环形山

位于晨昏圈上的哥白尼环形山,月时9.5天。 黎明时分的哥白尼环形山 哥白尼环形山及周边地图 哥白尼环形山,“阿波罗12号”拍摄,朝北。 夜晚的哥白尼中央山丘,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宽度8公里,朝东。 黎明时分哥白尼环形山中的一座中央山丘,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宽度1350米,朝西。 雨海表面,哥白尼射纹带,环形山位于地平线处,射纹中可看到次级坑,“阿波罗17号”(1972年)朝南快照。 雨海南面哥白尼次级坑链的一部分,全长250公里,从雨海暑湾延伸而出,穿过亚平宁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间的裂口,逐步合并为一条沟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50 ×13 公里,右为北方。 哥白尼次级坑链形状(位于图像左侧),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拼图,宽度42公里。 哥白尼环形山(Copernicus)是月球风暴洋东部一座陨石坑,属于保存完好、非常突出的月球环形山之一,周围环绕着巨大明亮的射纹系统,直径96.07公里,深度2.846公里。以世界日心说开创者-尼古拉·哥白尼的名字命名。 哥白尼哥白尼环形山大约形成于8亿年前,为月球最年轻的大型陨石坑之一。月球地质史中的哥白尼纪时期就是以该名字命名,是所有形成于该时期带明亮辐射纹陨石坑的典型代表,火星上也有一座同名的撞击坑。.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哥白尼环形山

皱岭

皱脊(wrinkle ridge)是一种在月海区经常被发现的地貌类型,其特征是在月海表面可能延伸数百公里的低矮、蜿蜒的山脊。皱脊是玄武质熔岩冷却、收缩时形成的地质构造特征。它们往往显示了月海中所掩埋的环状结构的轮廓。在月海表面呈现出圆形轮廓或交错凸兀的山峰。由于类似皮肤下突出的静脉,有时也将它们称之为静脉。右图中是在陨石坑附近发现的皱脊。 皱脊的拉丁名称格式为“Dorsum”(山脊的复数)。国际天文联合会标准命名法以人名来识别月球上的皱脊。因此,伯内特山脊是以“托马斯·伯内特”(Thomas Burnet)之名命名、欧文山脊是以“亨利斯家族的乔治·欧文”(George Owen of Henllys)之名命名。 在火星克里斯平原以及水星、木星与土星的数颗卫星以及飞船到访过的小行星上都发现了皱脊。虽然对火星皱脊的成因已有几种更为先进的假说,但今天,他们通常仍被认为起源于包括褶皱和断裂在内的地质构造。 Wikiflaugergues.jpg|弗洛热尔格撞击坑已受侵蚀的南侧壁及部分坑底地表,箭头指向皱脊。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CTX 相机拍摄。.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皱岭

知海

知海(拉丁文:Mare Cognitum)是月球上位于风暴洋第二环内一座盆地或大型陨石坑中的月海。它的西侧是里菲山脉(Montes Riphaeus),是月海所在的已被埋没撞击坑或盆地边缘的一部分。原先该月海并未被命名,1964年因被选定为徘徊者7号探索器的撞击目标而获命名。徘徊者7号也是美国发回最接近月球表面图像的航天器。.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知海

美國地質調查局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縮寫:USGS)是美國內政部轄下的科學機構,是內政部唯一一個純粹的科學部門,有約一萬名人員,總部設在弗吉尼亚州里斯頓,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設有辦事處。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主要研究美國的地形、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與其的應付方法;負責四大科學範疇: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和水文學。.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美國地質調查局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美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直壁

壁(Rupes Recta)是月球上的一条线状地质断层或凹槽(也称月溪),位于南纬22.1°、西经7.8°的云海东南部。其拉丁文名意为“笔直的悬崖”。然而,它更为人所知的称呼则是“直壁”。它是月球上最著名的悬崖,,也是天文爱好者们的热门目标。 该断层绵延110公里,宽约2-3公里,高度240-300米。月球在其轨道上运行时,每隔8天,当太阳照在直壁上时,就会投下一道形似陡峭悬崖的宽阔阴影,虽然它看似月球表面的一道垂直悬崖,但实际坡度却只有10°左右,并不陡峭。 该断崖的西侧坐落着直径约17公里的伯特陨石坑和“伯特月溪”。南端是一群通常被称为“斯塔格斯-豪尔山脉”(Stag's-Horn Mountains)的丘陵群,虽然该名称还并未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认可。 直壁东北坐落着阿尔佩特拉吉斯环形山,东侧则毗邻塞比特环形山。.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直壁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荷兰

菲利普·范·兰斯贝格

菲利普·范·兰斯伯格 (Johan Philip Lansberge, )是荷兰一位加尔文派牧师、天文学家暨数学家。 有时他的名字被写作Lansberg,且首名有时显示为菲利普或约翰内斯·菲利普斯,而拉丁文笔名则为菲利普斯·兰斯伯癸乌斯。他最负盛名是所发表的可预测行星位置的《天体运动表》,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些错误,部分原因是他作为一名新教徒,(错误地)不愿接受开普勒所发现的椭圆轨道所致。他的学生之一-马丁努斯·荷滕西斯,后来成为了他的合作者。.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菲利普·范·兰斯贝格

表岩屑

表岩屑(希臘:Ρηγόλιθος)是覆蓋在固體岩石上的數層寬鬆的異種物質。在英文,這個名詞是由兩個希臘字:Rhegos(希臘:Ρήγος),意思是層或毛氈狀物,和Lithos(希臘:Λίθος),意思是岩石。它包括塵埃、土壤、破碎的岩石,和存在於地球、月球、一些小行星和其他行星相關的物質。這個名詞是喬治·珀金斯·美林在1897年最早定義的,他的說明是:這層覆蓋物的來源是通過岩石風化或由植物生長的材料在原地製成。在其他的事例中,風、水、冰或其他來源的遷徙是不完全的,並且或多或少有分解上的問題,無論其本質或來源為何,在整個地函上是不堅結的物質,因此建議稱為表岩屑(風化層)。.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表岩屑

阿波罗12号

阿波罗12号(Apollo 12)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六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二次载人登月任务。.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阿波罗12号

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Apollo 13)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于1970年4月执行。发射后两天,的氧气罐爆炸,太空船严重毀損,失去大量氧气和电力;三位太空人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救生艇。導航與控制系统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面臨維生系統損壞所導致的種種危機,但最後仍成功返回地球。.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4号

阿波罗14号(Apollo 14)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八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阿波罗14号

赖因霍尔德陨石坑

赖因霍尔德月坑(拉丁文"Reinhold")是位于月球正面赤道区岛海东部的一座大型撞击坑,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及数学家“伊拉斯谟·赖因霍尔德”(Erasmus Reinhold),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赖因霍尔德陨石坑

里菲山脉

里菲山脉(Riphaeus Mountains)是月球上一座沿知海西北边缘和风暴洋东南岸分布的不规则山脉,拥有许多细长的山脊线及被侵入的岩浆流覆盖的山谷,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该山脉的月面座标位置为南纬7.7°、西经28.1°,长度约为150公里,但一般地区只宽约30-50公里。值得注意的最接近地表特征是西面小而醒目的陨石坑——欧几里得陨石坑;往北约100公里,则是兰斯伯格陨石坑。 该山脉以古典时代“乌拉尔山脉”的希腊称谓而命名, 已命名行星地名, 国际天文联合会, 美国地质调查局, 美国宇航局。.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里菲山脉

英尺

英尺(foot,符號ft),又稱呎(普通話读音:chǐ或yīngchǐ),英制長度單位,為英國、其殖民地與大英國協的長度單位。為美國、印度、賴比瑞亞及緬甸所沿用。香港的房地產買賣均以平方呎來計算面積。 “呎”字是用来表示「英尺」的近代新造字,借用中國傳統長度單位“尺”,並加口字偏旁以示區別。中國大陸已淘汰此字,統一用英尺一词,香港澳門台灣則多以呎稱之。.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英尺

欧几里得陨石坑

欧几里得陨石坑(Euclides)是月球正面位于风暴洋东侧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几何之父欧几里得"(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欧几里得陨石坑

比例尺

比例尺(scale)也叫做缩尺,是建筑、设计和测绘行业绘制平面图、设计图和地图等图纸时使用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方便绘图人员在不借助计算器等工具的情况下,精确地在面积有限的图纸上绘制大尺寸物体(如房屋、地块、道路等)按比例缩小的图形,或测量图上形状对应现实中物件的大小。 和普通直尺不同的是,比例尺上一般不标注尺子上的长度,而是标注在一定比例下尺上长度对应现实中实际物体的长度。以1:100的比例尺为例,在普通直尺标示1 cm的位置,比例尺标注为1 m,即在1:100的图纸上从0刻度到这个刻度的长度代表现实中1米的长度。为了方便在不同情景下使用,一把比例尺上一般都提供多种比例的刻度,而比例尺除了扁平直条状以外,还有三棱形,用于容纳多个刻度。 傳統上比例尺用木材制成,但為了準確性、長壽、穩定和耐用,近年来通常是用堅硬的塑膠或金属材料制造。.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比例尺

月球轨道器4号

月球轨道器4号是美国一艘无人探测器飞船,为"月球轨道器计划"所设计的在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系列探测器之一。在前三颗轨道探测器完成阿波罗计划所需的月图测绘和选址任务之后,该探测器被赋予了一个更宽泛的目标—"对月球表面特征进行系统拍摄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其性质、起源和演变过程,并为以后进行更详细科学研究的轨道和登陆任务提供选址依据"。该探测器还装备了收集月表地貌、磁场、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它被发射到地月间轨道上并转入环月球两极的椭圆形高轨上,其近月点2706公里、、远月点6111公里(1681英里×3797英里),倾角85.5度,运转周期12小时/圈。 1967年5月11日执行初始拍摄后不久,相机快门便出现开关失灵故障,由于担心快门会卡死在关闭的位置从而挡住镜头,地面人员决定将相机一直保持打开状态。而这需要不断调整轨道姿态,以防止光线渗入相机造成胶卷曝光。 5月13日人们发现部分胶卷已曝光损坏,快门在经测试后被部分关闭。而随后镜头又发现有些模糊,怀疑是低温所引起的冷凝,通过调整探测器轨道姿态升高了相机的温度,基本消除了雾化问题。从5月20日起读出驱动机构的停启控制持续出现故障,最终导致在5月26日决定中止拍摄部分的任务。尽管读取驱动器出现了问题,但整个胶卷还是被全部读取并发回。该探测器获得了1967年5月11日至26日的摄影数据,并于1967年6月1日被读取。而后,探测器进一步降低高度,为后续的月球轨道器5号收集轨道数据。 月球轨道4号总共拍摄了419帧高分辨率和127帧中等分辨率照片,涵盖月球正面99%的区域,图像宽度从58米到134米(190英尺到440英尺)。在整个任务期间,所有其他的实验都获得了精确的数据。 辐射数据显示由于太阳能粒子所产生的低能质子使月表辐射量有所升高。该探测器一直在运行中,直至其轨道自然衰减下降,于1967年10月31日前坠落在月表西经22-30度处。.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月球轨道器4号

月球正面

月球正面是月球永遠朝向地球的半球,而相對的另外半球被稱為月球背面。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和它繞著自己的軸心自轉的周期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一面,這種情形稱為同步自轉或是潮汐鎖定。月球直接被太陽照亮,而繞著地球產生的外觀變化稱為月相。月球未被照亮的部分有時也能看到朦朧的影像,這是地球反照的結果。這反映了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也會照亮月球的表面。由於月球的軌道有點橢圓並且對黃道平面傾斜著,因此產生天秤動,使得從地球上累计能觀察到的月球表面總共達到59%(但在任何一個瞬間能看見的略少於一半)。.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月球正面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月面座標

月食

--,是一种當月球運行進入地球的陰影(陰影又分本影和半影兩部份)時,原本可被太陽光照亮的部份,有部份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陽光照亮,使得位於地球的觀測者無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現象。月食發生時,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月食必定發生在滿月的晚上(農曆十五、十六、或十七),如《说文》所說“日蝕则朔,月蝕则望”。地球陰影位於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內,此平面與月球軌道面(白道面)並不重合,黃白道面交角約5度;大多數滿月時,月球不在黃道面內,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陰影內,因此並不是每個滿月時,都發生月蝕。每年全球至少發生兩次月蝕。最近一次月全蝕发生于2018年1月31日。.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月食

月溪

月溪或溝紋 (德文為 'groove') 通常用來描述月球表面上任何狹長、類似河床的凹槽。典型的月溪可能有數公里寬,數百公里長。但是,这一术语的使用並不严謹,也可以用在太阳系的其它天體,包括火星、金星和一些卫星上的所有類似地形構造。.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月溪

斜長岩

斜长岩是一种基性深成岩,90%以上的成分是斜长石,此外尚有一些成分为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组成。 斜长岩为灰色,粗粒状结构,有闪光变彩现象。 斜长岩为一种古老的岩石,也是月球表面组成月陆的重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伴生的矿物有磁铁矿、钛、铜、金红石、刚玉等。.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斜長岩

斜长石

斜长石(Plagioclase)是长石的一种,是一种在地球上很常见且很重要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并没有特定的化学成分,而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按不同比例形成的固溶体系列。“斜长石”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的“倾斜的切面”,指其二向完全解理的两个不同夹角。斜长石是两种矿物的固溶体这一性质首先是由德国矿物学家(Johann F.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斜长石

早雨海世

早雨海纪是月球地质时代中的第一阶段,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初步形成时期)至39億2千萬年前(酒海形成于隕石撞击)的這段時期。紧随它之后的是酒海纪。 该时期的上下界限标志是以二座最年青的大型月球撞击盆地的出现而确定:雨海盆地的形成为开始端(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亿年± 0.04亿年前),东方海盆地形成为结束(3.8-3.72亿年前)。根据这二座盆地所包含的早雨海纪撞击喷发物,该时期开始于创建第一座盆地的撞击,结束于第二座盆地的溅射物堆积的时候。其他占据月球正面大部分地区的大型盆地(如危海、静海、澄海、丰富海及风暴洋等)也都形成于该时期。这些盆地绝大部分都在随后的晚雨海纪期被熔岩覆盖。早雨海纪前面是酒海纪。1987年美国地质学家唐纳德·威尔森(Donald Wilhelmsen)提出将雨海纪阶段划分为早雨海世和晚雨海世时代。 雨海盆地形成于早雨海纪(但雨海自身形成更晚) 东方海盆地中堆积的溅射物标志着早雨海期的结束 图中显示形成于雨海盆地溅射物(“雨海刻纹”)的典型山脉-海玛斯山脉,宽170公里;盆地边缘位于左上,距离300公里。.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早雨海世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撞击坑

晚雨海世

约形成于33亿年前的月球橄榄玄武岩 晚雨海世属于月球地质年代中雨海纪的后半段,起始于38-37.2亿年前,终止于32.4-31.1亿年前,持续时间约5-7亿年。其下限标志为大面积散布的东方海盆地溅射物,它们与已发现的比它更老或更年轻的地层相重叠,但地层的上限年龄基准目前还没有,根据一项提议,可通过陨石坑地表的倾斜度来确定(该时期直径小于。 正是在这一期间,月球撞击盆地底部部分被下层的地幔熔化并被玄武岩漫塞。由于早雨海世的撞击,月球的岩石层变薄,导致地幔因上层压力骤减而上升,熔化了接近月表的的地层;同时,由于隔热覆盖层的减少,上涌的岩浆穿透了地壳。晚雨海世是月球表面熔岩四溢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月球,其三分之二是由看成不见的月海表面所构成。大部分从月球带回地球研究的月岩样本都来自这一时代。 阿基米德环形山 该时期月球上一些极大的陨石坑):.

查看 兰斯伯格陨石坑和晚雨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