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 关系: 传播学,張文新,余若薇,公共廣播,馮美基,首席执行官,香港,香港公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電台,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泛民主派,香港浸會大學,黃應士,胡恩威,蘋果日報 (香港),英语,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進念二十面體,陳景祥,梁天偉,朱培慶,成報,曾蔭權。
传播学
传播学(英語: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一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通常被定义为跨越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符号共享。这使得传播学所包含的意义非常广泛,它可以指任何信息在个体间传布交流的过程,也涵盖了沟通,交流,通讯,通信等内容。早期西方学者对“传播”定义为:發送者通过某种媒体以某種格式來傳遞信息到收信者,以達致某個目的,但学科发展至今,其定义已远不止于此。.
張文新
張文新,前香港電台助理廣播處長(電台及節目策劃)。 聖保羅書院校友,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車淑梅的丈夫。 張文新於聖保羅書院畢業。1973年,預科畢業之後未有如期升讀大學,在一間毛衫工廠做兼職。 其後經公開招聘,於1973年10月考入香港電台由歐陽義德和楊瑞生帶領的公共事務組,任職記者及節目助理。 1975年轉職至節目部,與朱培慶、吳錫輝、陳任等共同創作青年人節目《青春交響曲》,從此張文新成為唱片騎師,在《新天地》節目中專播中文歌,並開創香港中文時代流行曲先河,他成就的《中文歌曲龍虎榜》及《十大中文金曲》,影響香港本地樂壇潮流。其後香港流行樂壇四大天王的美號也是由他所創。1983年張文新於英國廣播公司受訓,從此成就順利由唱片騎師進升為港台管理層,1988年升任香港電台第二台台長,雖然面對俞琤回巢香港商業電台,但香港電台第二台依然在他領導下保持強勁收聽率。在1993年成為港台中文台台長。香港主權移交之後,張文新完成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及外交學院管理課程;其後升任港台電視部助理廣播處長,主張港台跟中國內地積極合作,同時力挺港台編輯自主、提供公營廣播服務。2009年度,香港電台電視部於《電視欣賞指數調查最佳節目頒獎禮》奪十二大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亦加以讚許。2014/15年,張文新先後接受高志森電視訪問及出席顧嘉輝榮休電視特輯。。 張文新退休後,積極投入義工及社會服務,先後出任香港骨髓捐贈基金董事會成員、新界東地域童軍名譽總監、香港天文台策略諮詢委員會成員、寰宇希望親善大使。2014年12月,張文新更協助策劃香港首個寰宇希望千個聖誕老人慈善跑。.
余若薇
余若薇(Audrey Eu Yuet-mee,),香港資深大律師,前公民黨黨魁及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 1993年當上英國御用大律師;1997年中國接收香港主權不久香港居留權的法理基礎引起爭論,在任期間堅持在香港法律制度內解決而不尋求全國人大釋法,自此為人悉知。 2000-2006年建築物上訴審裁處主席,1999-2003年消費品安全上訴委員會主席,2000-2012年三屆立法會議員。,余若薇官方網站。2010年香港政制改革爭議不絕,特首曾蔭權邀請她上電視直播一對一辯論,引起一時風話。2006-2010年是公民黨創黨黨魁,2011年改任黨主席,屬泛民主派。.
公共廣播
公共廣播又稱公共播送服務或公共媒體,指的是由政府編列預算或(及)以其他方式(如向用戶收取費用或接受第三方捐助等)獲得资金所成立、运作的非營利性電子媒體。這類媒體多半以製作和播放公共政策的讨论、文教藝術或知識性節目為主,目的是提升國民知識水平、促进民众参与政治决策。與一般商業媒體為營利考量,爭取廣告收入,而偏向播出收視率、收聽率較高的節目不同。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認為公共廣播服務是: 公共廣播媒體的運作經費來源不一,當中可能由政府撥付公帑資助,亦可能會接受個人或團體捐助;部份國家是向用戶收取費用取得,為維持公共性通常不會播放商業廣告(但少部份公共廣播媒體仍會播商業廣告),但可能會播出公益性質廣告及政令宣導等。有些地方的公共媒體除了提供電視播送外,也兼提供電台廣播的服務。.
馮美基
冯美基(May Fung Mei Kei,),人称“may姐”,也曾被称为“林太”(前夫姓林),是香港著名的传媒人、经理人 。冯美基曾担任多家香港电视传媒的高层。其毕业于香港大学,也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校董。藝人梁詠琪的伯娘。.
首席执行官
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為CEO;香港稱行政--總裁;臺灣稱執--行長;中國大陸稱首席--執行官),是許多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的頭銜,是公司三長之一(另二為董事長、財務長),是在一个企業集團、財閥或行政單位中的最高行政負責人。.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OUHK),簡稱公大,前稱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法定大學,以「有教無類」和「寬進嚴出」為辦學精神。 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本部由五所學院組成,分別為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科技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和教育及語文學院。大學所頒授學士學位以至深造程度的學術資格,皆獲香港特區政府認可。香港公開大學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創辦的自資大學,於成立之初,乃是一所以遙距教學為本的大專院校,現可說是兩所大學合而為一,以多元模式辦學。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並在2007年起參與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收生。現時,有逾九千六百名學生正於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佔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約六分之一。現任校長為黃玉山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縮寫:PolyU或HKPU),簡稱理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九龍紅磡灣的公立應用研究型大學。該校前身可追溯至1937年,並於1994年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法定公立大學之一。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理大於2017-2018位列全球第182位、亞洲第19位及全球200強年輕大學第20位。至於QS世界大學排名,理大位列全球第95位、亞洲第27位,香港八間教資會資助院校中有七間同時打入QS世界大學排名及QS亞洲大學排名,理大是香港七間登上兩個QS綜合排名的大學之一,而且位處排名前列。理大是全球50強年輕大學第6位。在地區認受性方面,按2004-2017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理大在「港人眼中的大專院校排名」中名列第4 ,亦於2016年「本港僱主最願意聘用的大學畢業生」調查中名列第2。 截至2014年8月,香港理工大學擁有工程、建設及環境、工商管理、醫療及社會科學、人文、應用科學及紡織、設計及酒店及旅遊業管理8個學院,27個學系,20餘個科研中心。大學的課程及研究均以應用為本,並與工商業界保持緊密聯繫,而計算理工大學提供的深造課程、學士學位及非學位課程讓其學生人數為全港所有教資會資助大學中最多的,歷年來的畢業生已多逾33萬。 大學在創新科研簵疇上主要配合社會需要,亦有與國際其他院校聯結和合作,如環保、醫療產品等都曾獲得獎項。大學在太空技術的發展也有成就,早於1995年已為俄羅斯的太空計劃提供設備,在嫦娥三號探月航天器也裝有由理工大學研發的儀器。.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香港樹仁大學
香港樹仁大學(簡稱樹大、樹仁;英語: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縮寫:HKSYU),是香港首間私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於1971年由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創辦,當時因坚持四年制大學課程、不符合本港大學學位標準三年制的強制規定,數十年都只能以「學院」名義營運。 2006年12月19日,學院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正名動議,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並於2007年2月14日正式更名。 2010年5月中,樹仁大學在國際教育資訊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的「2010年亞洲大學排名」中,躍升46位:由2009年的447位上升至2010年401位。但自2011年起再未有排名。 2014年香港最佳大學民意排名(按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中指出,樹仁大學評分躋身第8位;樹仁大學得分升幅冠絕八大院校,上升0.48分至5.89分,超越5.74分的嶺南大學,排名更首度超越資助大學,躋身第8位;是16年調查以來首度有私立大學排名高過政府資助院校。 2015、2016年香港最佳大學民意排名,樹仁大學均維持第8名。.
香港泛民主派
#重定向 泛民主派.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縮寫HKBU),是一間有基督教浸信會背景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學,浸大作為研究型博雅大學,重視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校內設有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的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科學研究發展。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浸大於2018年位列亞洲第55名,成為亞洲最佳前100所高等學府之一。至於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浸大位列全球第299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的分科排名中,浸大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宗哲系亦位列全球151-200名。而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數學系位列全球151-200名,而計算機科學系更位列全球101-150名。傳理學院最負盛名,轄下新聞系在2011年經Asian Correspondent新聞網評定為「亞洲學生心中的全球十大新聞學府」,和榜內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齊名,乃校內招生志願的前三名。於九龍仔、畢架山、平山與石門均有校園,簡稱浸大。.
黃應士
黃應士(Raymond R. Wong),(1937年 - )行內人稱「吉叔」,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主席,前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香港資深新聞從業員。 黃應士為海外信託銀行創辦人、九龍樂善堂總理黃錫彬之十一子,其長兄為三狼案死者黃應求,黃應求之子亦黃應士侄兒即是以幽默見稱的體育評述員黃興桂。他曾就讀聖士提反書院,之後入讀密蘇里州Kemper Military School。他早於1955年在美國密蘇里州小鎮擔任記者,1959年畢業於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取得學士學位。1966年至1967年曾在史丹福大學作政治學研究。曾經在越戰戰地採訪。1968年回到香港,曾在英文報紙《虎報》擔任攝影記者、編輯,其後在香港浸會書院傳理系任教。後在患上腸胃炎期間被林旭華及周梁淑怡羅致,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任新聞部主管。其後升任為助理總經理。 黃應士曾在浸會書院傳理系任教6年,有「阿sir」的稱號,在香港新聞界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學生不少在香港各電子傳媒任職。他對新聞自由亦甚為執著,他亦先後在香港、中國內地及美國擔任多間新聞及電視學院顧問。 2003年,黃應士曾親身率領其愛將譚衛兒及陳凱欣,到科威特為無線電視採訪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並在鏡頭前戴上防毒面具,但身邊兩位女記者卻只能以手巾掩鼻,成為當時香港傳媒話題之一。2004年3月31日正式退休。他喜愛打保齡球。 2006年1月17日,香港政府委任黃應士出任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主席,對香港電台及公營廣播政策的未來進行檢討。 2012年3月16日,香港政府委任黃應士出任新成立的通訊事務管理局成員。.
胡恩威
胡恩威(Mathias Woo,)是香港跨媒體文化人,畢業於聖若瑟英文中學,於香港大學建築系及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修讀建築。 1988年加入香港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現為該團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從事劇場及多媒體創作、文化政策評論、藝術教育、建築設計、電影劇本、策劃等多方面工作,是跨界劇場及多媒體劇場先鋒。 1980年代開始便為香港報章雜誌撰寫有關文化、建築和城市發展的評論文章,文章散見於《亞洲週刊》、《經濟日報》、《明報》、《CUP Magazine》等刊物。2001年與梁文道創辦牛棚書院,並創辦文化雜誌《E+E》及擔任主編。 1996年,胡恩威成立香港發展策略研究所,並擔任該研究所的主席。過去多年來,由他籌劃的香港文化藝術政策研究報告和討論包括:1991年及1993年的《文化政策報告》、《1997年電影政策研究報告》、《尋找香港資訊基建九七》;以及1997年第一屆城市文化國際會議公眾論壇。 2006年,胡恩威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轄下之表演藝術與旅遊小組的成員,及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成員,2009年獲委任為香港經濟機遇委員會成員。2013年獲委任為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委員。 2009年,胡氏策劃了香港首個以建築為題的「建築是藝術節」,透過劇場演出、展覽、講座及研討會等藝術形式,向香港的市民大眾展示不同層面的知識、美學和思辯的討論方法,探索建築及劇場的各種藝術可能。2011、2013及2015年分別舉行三屆「建築是藝術節」。2012年憑原創劇場作品《密斯.凡德羅的簡約建築》(Looking for Mies) 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設計獎」。2013年獲《南方都市報》頒授「深港生活大獎年度藝文人物獎」。2017年擔任「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的總策劃、藝術總監及空間設計。進念與西九文化區合辦的「Freespace舞台與技術實驗室」是一項融合創新舞台科技及表演藝術的三年計畫,為表演藝術範疇相關的技術供應者及參與者建立交流平台,引領舞台科技的應用技術。 胡恩威同時關注香港教育發展,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創校董事及高雷中學校董。.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進念二十面體
進念.二十面體(Zuni Icosahedron),是香港九個主要專業演藝團體之一,屬於實驗藝術團體。一直以其對媒體科技發展的敏銳觸覺,詮釋多媒體創作與劇場演出的互動關係,實驗與探索「舞台空間」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可能性。 由早期非敘事、形體,與舞台空間的互動實驗,到近十年光、影、聲、空間的多媒體設計,由跨媒體舞台表演空間,到跨界別政治民生空間,到跨地域國際文化交流空間,由流行普及到社會禁忌,由傳統到當代等,進念期望實驗性和顛覆性,能夠不斷啟發著華人社會的舞台美學發展。 由創辦至今,進念培育出不少出色創作人才。近年,亦開始鼓勵不同學校欣賞演出及參與座談,所以進念在香港創作培育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 進念.二十面體成立於1982年,是香港非牟利慈善團體。1999年起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2007年起改由香港民政事務局直接資助。從2009年開始成為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場地伙伴,開展系列創作及外展教育計劃。 進念二十面體的聯合藝術總監是榮念曾及胡恩威。.
陳景祥
陳景祥(Chan King Cheung ,),1972年至1977年期間就讀英華書院。他其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為香港資深傳媒人,《信報》總編輯。.
梁天偉
梁天偉,資深香港傳媒人,曾在多間香港傳媒機構工作,現任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一職,亦是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 小時候於高主教書院就讀,後入讀香港中文大學主修史地,三年級時轉入當時新開辦的新聞學系。畢業後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傳播碩士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新聞證書。 曾先後於《壹週刊》、《快報》、《快周刊》、《凸周刊》等多間香港傳媒機構任職。.
朱培慶
朱培慶(),前著名電台主持,前香港廣播處長,掌管香港電台。2007年7月因一場桃色疑雲而宣佈提早退休。.
成報
《成報》是香港其中一份中文綜合性報章,其創辦人為何文法。在1950至60年代,《成報》曾是香港最暢銷的三大報章之一。其經營者為成報傳媒(港交所除牌代碼8010.HK)。.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亦称为 香港公共广播服务检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