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倪敬

指数 倪敬

倪敬(),字汝敬,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十三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景泰初年,巡視京畿地區饑荒,之後請減免田租,與戶部相持不下。之後再疏請,竟然批准。之後巡按山西,罷免當地一些粟補官令,并懲治豪強。隨後再出按福建等地,罷免當地官員。后因返鄉時在家居四個月,因此被逮捕,后恢復官職。景泰六年,恰逢當時多災難,倪敬與同為監察御史的吳江盛昶、江陰杜宥、蕪湖黃讓、羅俊、汪清六人一同上書請求皇帝廉政并減免營造浪費。明景帝不悅,下書至禮部。而禮部官員稱讚六人忠愛。景帝聽後仍然不寬恕。不久,詔令都御史蕭維禎考察其屬,命罷免這些人。十六位御史均被貶為典史,倪敬被派往廣西宜山。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后,詔命此等人均為知縣。安遠侯柳溥器重倪敬,在西征時請其跟隨,於是倪敬改為都督府都事。又一年后,班師回朝,倪敬去世。 曾祖父倪文斯。祖父倪峻,曾任兵科都給事中。父亲倪仲淵。.

18 关系: 夺门之变宜山山西省福建羅俊 (正統進士)監察御史盛昶黃讓都御史蕭維禎柳溥杜宥正统 (年号)汪清 (景泰進士)户部明史明朝景泰 (明朝)

夺门之变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是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发生的一場政變,太上皇明英宗成功復辟,奪回皇位。.

新!!: 倪敬和夺门之变 · 查看更多 »

宜山

#重定向 宜州区.

新!!: 倪敬和宜山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倪敬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倪敬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羅俊 (正統進士)

羅俊,江西安福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曾為御史,直言忤明景帝,遭貶。明英宗復辟後又啟用。終官南雄知府。.

新!!: 倪敬和羅俊 (正統進士) · 查看更多 »

監察御史

监察御史,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御史的一種,隋朝开始设置。為制衡行政機構主官的非常派朝廷或地方官員。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 類似於近代世界各國的督察處、政風室、ICAC、查貪局、清廉會、廉政署、監察院等等。.

新!!: 倪敬和監察御史 · 查看更多 »

盛昶

盛昶(),字允高,蘇州府吳江縣人,明朝進士、官員。 應天府鄉試第四十七名。景泰二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景泰六年,恰逢當時多災難,倪敬與同為監察御史的倪敬、江陰杜宥、蕪湖黃讓、羅俊、汪清六人一同上書請求皇帝廉政并減免營造浪費。明景帝不悅,下書至禮部。而禮部官員稱讚六人忠愛。景帝聽後仍然不寬恕。不久,詔令都御史蕭維禎考察其屬,命罷免這些人。受牽連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貶為典史,倪敬被派往廣西宜山。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后,詔命此等人均為知縣。之後,倪敬任羅江知縣,敘州知府,並有禦寇功。.

新!!: 倪敬和盛昶 · 查看更多 »

黃讓

黃讓,蕪湖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景泰五年(1454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景泰六年,恰逢當時多災難,倪敬與同為監察御史的倪敬、羅俊、杜宥、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書請求皇帝廉政并減免營造浪費。明景帝不悅,下書至禮部。而禮部官員稱讚六人忠愛。景帝聽後仍然不寬恕。不久,詔令都御史蕭維禎考察其屬,命罷免這些人。受牽連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貶為典史。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后,詔命此等人均為知縣。之後,黃讓任安嶽縣知縣。后因得罪錦衣衛,戍廣西。隨後赦免歸還,恢復官職。.

新!!: 倪敬和黃讓 · 查看更多 »

都御史

都御史為御史的一種,中國明朝、清朝官职之一。類似於古代的御史中丞。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為從一品。 女真清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即位後,清朝廷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雍正元年(1723年)始,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

新!!: 倪敬和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蕭維禎

蕭維禎(),初名兆以,以字行,江西廬陵縣人,明朝都御史、进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正統初年,淘汰官員,刑部尚書魏源請奏留他,后升任郎中、又升大理寺丞,跟從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中逃亡。之後,擔任大理寺少卿,次年進大理寺卿。后加封太子少保,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后,調任南京刑部尚書,后調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成化元年(1465年),因病致仕。成化八年(1472年)三月去世,謚文昭。.

新!!: 倪敬和蕭維禎 · 查看更多 »

柳溥

柳溥,南直隶安慶府懷寧縣(今安徽省安慶市)人,明朝军事将领。安遠侯。 柳溥袭其父柳升的爵位,初掌中军都督府事,后出镇守广西。其廉洁谨慎,但无大将谋略,当地瑶族、僮族相互作乱,柳溥先後討斬大藤峽叛乱,后攻破柳州、思恩諸寨,但寇乱仍然如故。景泰初年,因为土木之变后兵事亟急,柳溥入召掌管右军都督府事,总督神机营。景泰五年(1454年)二月,升太子太傅、安远侯柳溥为太子太师,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复镇守广西。天顺初年,召还在宣府、大同组织防御,后累升为太傅。陝西有警,命佩平虜大將軍印往禦,但其閉壁不出,只取数十首级报捷,后被弹劾閑住。后再次启用掌管神机营。死后,謚武肅。.

新!!: 倪敬和柳溥 · 查看更多 »

杜宥

杜宥,江陰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景泰五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景泰六年,恰逢當時多災難,倪敬與同為監察御史的倪敬、羅俊、黃讓、汪清、盛昶六人一同上書請求皇帝廉政并減免營造浪費。明景帝不悅,下書至禮部。而禮部官員稱讚六人忠愛。景帝聽後仍然不寬恕。不久,詔令都御史蕭維禎考察其屬,命罷免這些人。受牽連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貶為典史。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后,詔命此等人均為知縣。之後,杜宥任英德縣知縣,并率眾抵禦當地寇亂。隨後升為韶州通判,因病辭職歸鄉。.

新!!: 倪敬和杜宥 · 查看更多 »

正统 (年号)

正统(1436年-1449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十四年。 正统十四年九月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代宗即位沿用。.

新!!: 倪敬和正统 (年号) · 查看更多 »

汪清 (景泰進士)

汪清,固始人,明朝官吏、進士出身。 景泰二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景泰六年,恰逢當時多災難,倪敬與同為監察御史的倪敬、杜宥、黃讓、羅俊、盛昶六人一同上書請求皇帝廉政并減免營造浪費。明景帝不悅,下書至禮部。而禮部官員稱讚六人忠愛。景帝聽後仍然不寬恕。不久,詔令都御史蕭維禎考察其屬,命罷免這些人。受牽連的十六位御史均被貶為典史,倪敬被派往廣西宜山。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后,詔命此等人均為知縣。.

新!!: 倪敬和汪清 (景泰進士) · 查看更多 »

户部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其長官為户部尚书。 起源於三国,时设有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民部即户部前身,唐代以避太宗李世民名諱改称户部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ISBN 978-7-5326-0083-0。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比如戶部江南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戶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遂废。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設有戶部,其首長為戶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戶曹,首長改稱戶曹判書。越南古代亦設有戶部的機構。.

新!!: 倪敬和户部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倪敬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倪敬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景泰 (明朝)

#重定向 景泰 (年号).

新!!: 倪敬和景泰 (明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