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俄·洛丹喜饶

指数 俄·洛丹喜饶

俄·洛丹喜饶(,),藏传佛教著名译师。.

目录

  1. 14 关系: 古格王朝吐蕃密宗尼波羅國山南俄·雷必喜饶克什米尔勃律譯師阿里藏傳佛教桑浦寺法称浪卡子县

  2. 1059年出生
  3. 佛教人物小作品
  4. 印度藏傳佛教徒
  5. 印度藏族人

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是西藏西部的一个古代王朝,它的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一带,还包括印度境内的赞斯喀尔、上金瑙尔、拉胡尔和斯皮提等地区。古格王国遗址在西藏首府拉萨以西约1200公里处,距离冈仁波齐峰不远。 古格王朝始于10世纪末,1635年灭于拉達克王朝。.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古格王朝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吐蕃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密宗

尼波羅國

尼波羅國(लिच्छवी वंश)是尼泊尔第一个有明文记錄王朝,從約公元400年存續至750年,由離車族(Licchavi)建立,主要势力範圍是加德滿都谷地一帶。傳說这个王国的統治族群本来在比哈尔一地,因失勢而遷移至此,征服了土著克拉底人,建立了尼泊爾歷史上第一个印度教王国。但無任何族群和歷史上的確切證據,將他們聯繫於佛經中常提到的毘舍離離車族。.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尼波羅國

山南

#重定向 山南市.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山南

俄·雷必喜饶

俄·雷必喜饶(),11世纪人,藏传佛教噶当派高僧。 雷必喜饶出年于吐蕃贵族家族,相传为赤松德赞时期大臣俄钦波之后。他幼年时从征·益喜云丹出家为僧,后又前往康区,跟随赛尊学法。他还被阿里古格王派至克什米尔学法,曾协助仁钦桑布翻译佛教经典。 1054年他回到卫藏,创建了扎纳寺。后与纳错译师一同拜见阿底峡,并成为其心传弟子。1073年他又建立了内邬托寺(桑浦寺)。他与其侄俄·洛丹喜饶讲授《量决定论》与《慈氏五论》,尤其侧重因明,使桑浦寺成为了研习因明学的中心。.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俄·雷必喜饶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कश्मीर、کشمیر)是位于南亚最北端的一个地区。19世纪中期之前,“克什米尔”一词仅指代喜马拉雅山脉和比尔本贾尔岭之间的,而今日则广泛覆盖由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邦(细分为查谟、克什米尔及拉达克)、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以及由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 Quote: "Kashmir,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Indian subcontinent.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克什米尔

勃律

勃律(Patola Sahi或Palola Sahi之后吐蕃译Bruzha),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河流域古国,扼印度、中亚和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 中国自东晋开始在史籍中记载此国,有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勃律等不同译名,唐朝多称勃律,地原在今巴尔蒂斯坦一带(今别称小西藏)。 7世纪初,为吐蕃击破,分裂成为大勃律和小勃律两个国家,留居原地巴尔蒂斯坦者称大勃律,向西北迁移至罕札河谷即今吉尔吉特地方的称为小勃律,两地相距约150公里。大勃律於686年被吐蕃征服,不甘於吐蕃統治的人逃到小勃律,不過小勃律也在700年前後為吐蕃所征服。 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勃律三次遣使入唐。唐王朝先后册立其君主。开元初年的714年,小勃律王没谨忙因为受到吐蕃的压迫,亲自入长安表示臣服唐朝。由于小勃律是吐蕃进攻唐之安西四镇的要道,因此,唐朝政府认为小勃律是西域西门,必救之地。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西域联军四千救之,没谨忙出兵接应大破吐蕃。此后,722年(开元十年)唐封没谨忙为小勃律王。 没谨忙之后,苏失利之继位小勃律王,740年被吐蕃军击败,被迫臣服吐蕃,迎娶吐蕃公主为妃,吐蕃势力遂深入西域,二十余国皆为吐蕃臣属。此后三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詧三次讨伐均无功。747年(天宝六年),安西节度副使高仙芝受命以马步万人进讨,分兵三路攻占小勃律全境,俘虏小勃律王夫妇,唐改其国号为归仁,设归仁军镇守。此役过后,西域各国重新归附唐朝。 751年高仙芝在怛逻斯之战中大败于大食,唐朝势力退出中亚西部,756年小勃律及周围地区再次臣服吐蕃。 Category:巴基斯坦历史政权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君主國.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勃律

譯師

譯師(,Lotsawa,羅札瓦,意為「世間眼」),在佛教中,是指翻譯佛教經論的翻譯者,佛教譯師的要求條件,與一般社會的翻譯家不同,佛教譯師不只要有語文知識的能力,還要有佛法修行的體驗,所以並不是懂包括佛典語文在內的多種語文,或有口譯或筆譯的經歷,就能稱為譯師。譯師通常都是出家僧侶如玄奘大師、毗盧遮那譯師,但也有在家修行者的例子,如馬爾巴譯師。 在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中,譯師都是一種特別的頭銜,以顯示對這些人為人類宗教、歷史、哲學、文化、語言等領域上貢獻的敬重。在漢傳佛教歷史上,唐宋以前對於譯師的頭銜習慣用三藏法師,這個頭銜在語言學上,可能與印度的班智達頭銜同源,但在文化用法上,小有不同。.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譯師

阿里

阿里可以指:;地名.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阿里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藏傳佛教

桑浦寺

桑浦寺,又译“桑古寺”,藏语称“桑浦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德阳村桑古组,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过去是藏传佛教噶当派重要寺院之一。.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桑浦寺

法称

法称(梵文:Dharmakīrti),西元七世紀印度佛教人物,相傳為陳那的再傳弟子。宣揚唯识宗與因明学。曾任那烂陀寺(Nālandā)住持。二勝六莊嚴之一。.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法称

浪卡子县

浪卡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一个县。藏语中意思是“白色鼻尖”。.

查看 俄·洛丹喜饶和浪卡子县

另见

1059年出生

佛教人物小作品

印度藏傳佛教徒

印度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