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基督教,古希腊,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希腊语,保加利亚,地拉那,入侵,科索沃,穆斯林,第巴爾州,納粹德國,羅馬公民,馬其頓共和國,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阿尔巴尼亚城市列表,阿尔巴尼亚语,阿爾巴尼亞行政區劃,邮政编码,恩維爾·霍查,欧洲中部夏令时间,正教會。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佩什科比和基督教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查看 佩什科比和古希腊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查看 佩什科比和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查看 佩什科比和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查看 佩什科比和奥斯曼帝国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查看 佩什科比和希腊语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查看 佩什科比和保加利亚
地拉那
本條目記叙的是。其他同名的行政區尚有地拉那州及地拉那區。 地拉那(Tiranë),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整個地拉那位於阿爾巴尼亞中部達埃蒂山和埃爾曾河西側的內陸盆地,阿爾巴尼亞著名的拉納河流經地拉那市中心地帶。而地拉那是阿爾巴尼亞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人口有862,361人(2017年)。 早在公元前1至3萬年地拉那就已經有人居住,並且在古羅馬、古希臘、奧圖曼統治時期融合了不少古希臘及土耳其文化。地拉那在1614年始建城镇。在1920年被阿爾巴尼亞親王國定为阿國首都,並一直維持首都地位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意、德的法西斯軸心國所占领,並把阿爾巴尼亞建立為傀儡國家。到了1944年被南斯拉夫軍隊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領導人恩維爾·霍查解放。而在90年代初的東歐劇變運動中地拉那是阿爾巴尼亞民主化運動的主要示威地點之一。 地拉那是巴爾幹半島國家中第7名最多人口居住的城市,達到86萬人之多。雖然阿爾巴尼亞人口在199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在300萬人左右水平,然而地拉那市區人口卻不斷增加,近郊地區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包括愈來愈多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阿爾巴尼亞人搬往這裏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學府、交通配套完善等。另外地拉那更是阿爾巴尼亞國內面積最大城市以及全球最龐大阿爾巴尼亞語使用者的城市,當中居住的阿爾巴尼亞人佔超過6成,另外還包括少數民族的希臘人、馬其頓人,以及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外來移民。此外地拉那也是歐洲十大最多日照的城市之一,全年日照時間達到2554小時。.
查看 佩什科比和地拉那
入侵
入侵(侵入、侵略)传统意义上是指一种军事行动,地缘政治实体的一方武装进入另一方控制的领土,通常带有领土征服的目的,或者改变原有政府。侵入可能引发战争,通常作为结束战争的战略的一部分,侵入的过程本身可以构成战争整体。 现代意义上,“入侵”或“侵入”作为汉语词语被广泛延伸到各个领域,可以指未经许可而进入的各个领域、区域的事务或人的行为。.
查看 佩什科比和入侵
科索沃
科索沃共和國(Republika e Kosovës;Republika Kosovo),通称科索沃(又譯科索夫、科索伏),是一個主權爭端地區及有限承認國家,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於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塞爾維亞雖然承認其民選政府,但只承認该地区为塞爾維亞的兩个自治省之一(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託管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1990年至1999年間,該地阿爾巴尼亞族人也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国”,但当时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現時获得了110个联合国国家的承认。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查看 佩什科比和科索沃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查看 佩什科比和穆斯林
第巴爾州
本條目記敘的是迪勃拉州。其他同名的行政區尚有第巴爾區。 第巴爾州(阿爾巴尼亞語:Dibër)位於阿爾巴尼亞中北部,由-zh-hans:布尔奇察区; zh-hant:布爾基則區;-、第巴爾區、馬蒂區所組成,-zh-hans:爱尔巴桑州; zh-hant:艾巴申州;-、庫克斯州、-zh-hans:莱什州; zh-hant:列澤州;-、-zh-hans:斯库台州; zh-hant:士科德州;-相鄰,該州東部邊境與馬其頓共和國接壤。.
查看 佩什科比和第巴爾州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查看 佩什科比和納粹德國
羅馬公民
羅馬公民,羅馬帝國的一種身分。212年之後,依據安东尼努斯敕令,所有的羅馬帝國自由人,被授與公民權。.
查看 佩什科比和羅馬公民
馬其頓共和國
其頓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拉丁化:Republika Makedonija)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 原屬於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塞尔维亚,1945年,建立馬其頓人民共和國;后更名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隸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體後獲得獨立。首都與最大都市是斯科普里。 自独立以来,马其顿由于国名问题和希臘发生争端:希腊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故联合国、欧盟与許多国际组织以及世界上部分国家现在将该国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ont|Поранешна Југословенска 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 ПЈРМ;拉丁化:Poranešna Jugoslovenska Republika Makedonija, PJRM),马其顿共和国以此身分加入聯合國。截至2011年12月,有133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这一名称,也有一些國家只承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之名。 2018年,希臘与馬其頓共和國已就国名问题达成协议,马其顿总理佐兰·萨耶夫在6月12日在特别记者会上表示,该国的正式国名将更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但仍待全民公投表决通过。.
查看 佩什科比和馬其頓共和國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查看 佩什科比和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阿尔巴尼亚语:Partia e Punës e Shqipërisë),简称阿劳(PPSH),成立于1941年11月8日,是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 该党成立时取名为阿尔巴尼亚共产党,1948年更名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1991年初,东欧剧变的浪潮席捲至阿爾巴尼亞。隨著阿爾巴尼亞民主化運動進行,人民對民主的訴求呼聲不斷。1991年6月12日,時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阿爾巴尼亞總統拉米兹·阿利雅應反对派要求將劳动党改组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而部分忠于霍查主义的黨員也因此集體退黨,另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 该党的党报是《》。该党的下属青年组织是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下属先锋组织是恩维尔先锋队。该党还领导有群众性政治组织阿尔巴尼亚民主阵线。.
阿尔巴尼亚城市列表
本表列出阿尔巴尼亚的城市,以2011年人口数量排列https://archive.is/20130428145855/http://www.world-gazetteer.com/wg.php?x.
阿尔巴尼亚语
阿尔巴尼亚语(Gjuha shqipe 或 Shqip )属印欧语系。使用者約五百萬人,主要分布在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馬其頓以及希臘。其他東南歐國家如蒙特內格羅的阿爾巴尼亞族裔亦有使用。它有幾種方言,之间有一些区别:Tosk,用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和中部以及在希腊西北部的阿尔巴尼亚少数群体中;Gheg(或Geg)使用于阿尔巴尼亚北部(包括首都地拉那)以及馬其頓的阿尔巴尼亚人中。阿爾巴尼亞語可能主要来源于二千年前用于该地区的伊利里亞语,以及其他一些印欧语系的亚族中。 最早提及有關阿爾巴尼亞語的文件,為杜布羅夫尼克的一份犯罪紀錄,紀錄於13世紀晚期。.
查看 佩什科比和阿尔巴尼亚语
阿爾巴尼亞行政區劃
阿爾巴尼亞共分為12州(qark/qarku)、36區(rrethe),下再設市鄉鎮。.
邮政编码
郵遞區號(--,Postal Code)是国家或地區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郵區編號制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郵遞區號最早是由烏克蘭發明、於1932年12月啟用,但在第三年被放棄使用,后来德國将其再次採用。 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郵政系統都使用郵區編號,但有少數例外。愛爾蘭、巴拿馬、牙買加和香港都不使用郵區編號,而紐西蘭只在投寄大量郵件時才使用。一些網站必須輸入郵區編號,如果居住地根本沒有使用,可以填寫0000。 許多國家或地區的郵區編號是用數字,但如英國及加拿大也有使用羅馬字及數字混用編碼。使用數字編號的國家或地區也用不同位數,如美國使用5或9位數字,墨西哥使用5位數字,澳大利亞使用4位數字,印度使用6位數字。編碼格式最為複雜的為英國。.
查看 佩什科比和邮政编码
恩維爾·霍查
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阿爾巴尼亞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獨裁者,曾任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和部长会议主席,掌權长達40年之久。 霍查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阿尔巴尼亚抵抗者先后打败了法西斯意大利占领军和纳粹德国占领军,后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阿尔巴尼亚这一落后贫穷的巴尔干小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 霍查以在国内残酷清洗政治异己(打倒多个“反党集团”,清洗大批党政军干部)、在国际上和盟友(南斯拉夫、苏联、中国)决裂并攻击各国各党领导人著称。 霍查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和主张被称为霍查主义,该理论继承斯大林主义的衣钵,猛烈抨击“帝国主义”以及各种“修正主义”(尤其是被其称之为“披着反修外衣的新修正主义”的毛主义),其影响持续至今。在国际共运中奉行霍查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组织和个人被称为“霍查派”,他们成立了国际组织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团结和斗争)。 霍查于执政后期,主持制定了阿尔巴尼亚1976年宪法,宣布消灭国内一切宗教、税收和内外债,还宣称阿尔巴尼亚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和“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 佩什科比和恩維爾·霍查
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欧洲中部夏令时间(Central European Summer Time,简称CEST)比世界标准时间(UTC)早两个小时的时区名称之一。它被大部分欧洲国家和部分北非国家在夏天采用,冬季这些国家使用欧洲中部时间(UTC+1)。 欧洲中部夏令时间也被称为欧洲中部白天时间(Central European Daylight Time),缩写CEDT。.
正教會
正教會(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pravoslavnaja tserkovʹ),也稱為東正教會,簡稱東正教,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信徒总人數少於天主教,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圣公宗要多出两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西亞。.
查看 佩什科比和正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