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何淑萍 (香港)

指数 何淑萍 (香港)

何淑萍(HO Suk Ping, Shirley,1961年-),民主黨創黨成員,曾為民主黨新界東支部常委,在1994年至1999年及2004年至2007年期間曾任沙田區議員。 2011年1月15日,何淑萍宣佈聯同12名民主黨員退黨。.

21 关系: 劉江華劉慧卿十四鄉地政總署前綫 (1996年)頌安邨香港警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鄭家富陳克勤民主黨 (香港)民建聯民政事務處沙田區議會方鎮邦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7年區議會選舉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劉江華

劉江華(Lau Kong-wah,),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前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他曾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及沙田區區議員,並於1998年至2012年擔任立法會議員,2012年12月起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2015年7月接替曾德成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

新!!: 何淑萍 (香港)和劉江華 · 查看更多 »

劉慧卿

劉慧卿(Emily Lau Wai-hing;),香港政治人物,曾任記者及傳媒人,1991年成為首位經地區直選的女性立法會議員,民主黨首位女性主席,前綫政黨前召集人,1989-1991年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南加州大學電視新聞學士,1976-1991年在香港與倫敦的英語傳媒任記者,包括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部助理編導等。 2016年,劉慧卿宣布不再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告別25年的議會生涯。 政治手腕素來強硬,被認為是香港民主派中的「強硬派」,亦堅守立場及原則。自2008年推動前綫與民主黨合併,立場轉向中間靠攏,尤其是在2010年領導民主黨與香港中聯辦達成協議通過政改方案後。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的「十大立法會議員排名榜」長期入榜。與現時的激進民主派相比,雖然政治作風強硬,但她長年堅持「和理非非」的抗爭路線(和平理性,非暴力及非粗口),並對攻擊她的人甚少出惡言(惡意人身攻擊除外)。.

新!!: 何淑萍 (香港)和劉慧卿 · 查看更多 »

十四鄉

十四鄉(英語:Shap Sze Heung)是位於新界東西貢北約,在大埔區東南部,企嶺下海沿岸,與沙田區馬鞍山市鎮及西貢區相連的 14 條鄉村的統稱。十四鄉居民早年多從事漁樵及農耕生活,主要交通倚賴水路往來大埔墟,因此十四鄉雖然位於西貢北,但在分區上屬於大埔區。.

新!!: 何淑萍 (香港)和十四鄉 · 查看更多 »

地政總署

地政總署(英文:Lands Department,簡稱Lands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於1982年4月1日成立,負責管理香港政府的土地及相關行政事宜,包括批出土地作發展用途、土地及物業估價、徵收私人土地作為公共項目用途、重批及修改土地契約、土地管制及執行契約、維持大地測量控制網、土地界線測量、航空測量、繪製地圖、維修位於未撥用的政府土地上的斜坡,以及審批預售樓花同意書和大廈公契等。.

新!!: 何淑萍 (香港)和地政總署 · 查看更多 »

前綫 (1996年)

前綫(英文:The Frontier)是一個香港政治組織,成立於1996年8月26日,於2008年11月一次會員大會通過和民主黨合併。.

新!!: 何淑萍 (香港)和前綫 (1996年) · 查看更多 »

頌安邨

安邨(Chung On Estate),是香港的其中一個租住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馬鞍山的西部,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為馬鞍山第四個建成公共屋邨,屋苑臨海,西望吐露港、沙田海及吐露港公路,北鄰烏溪沙。頌安邨於1996年開始入--,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及由宜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何淑萍 (香港)和頌安邨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

#重定向 香港警務處.

新!!: 何淑萍 (香港)和香港警察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簡稱政制改革或政改,以1997年为界分为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回歸後的政治制度改革。現通常指后者,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落實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上的改動。至今已討論超過二十年。.

新!!: 何淑萍 (香港)和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鄭家富

鄭家富(Andrew Cheng Kar-foo,),香港出生,籍貫廣東潮州,執業律師,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前香港數碼電台節目主持。曾任1999年 - 2011年大埔中選區民選區議員。在香港數碼廣播停播風波後轉投網路電台D100,並曾主持節目十級自由Phone及風波裡的茶杯。.

新!!: 何淑萍 (香港)和鄭家富 · 查看更多 »

陳克勤

陳克勤(Gary Chan Hak-kan,),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出生地及籍貫為中國福建,民建聯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及法律與公共行政學碩士。.

新!!: 何淑萍 (香港)和陳克勤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何淑萍 (香港)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建聯

#重定向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新!!: 何淑萍 (香港)和民建聯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處

民政事務處(District Office)是香港政府在十八區設立的辦事處;香港主權移交前稱為政務處,前身為新界理民府及市區民政處。香港政府由1982年起實施地方行政計劃,在香港島與九龍設立港九政務署,加上之前在新界設立的新界政務署,統合為政務總署(回歸後改稱民政事務總署)。其下在各區設有政務處,即民政事務處的前身。其主管是政務專員,香港主權移交以後,改稱民政事務專員。.

新!!: 何淑萍 (香港)和民政事務處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議會

沙田區議會,香港新界沙田區的區議會。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區議會,共有39名議員,當中包括38位民選議員及1位當然議員(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會議地址是新界沙田上禾輋路一號沙田政府合署四樓。 沙田區議會的會徽背景是青綠色。圖案的線條就像河流一樣,代表沙田的城門河。.

新!!: 何淑萍 (香港)和沙田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方鎮邦

方鎮邦(Stephen Fong Chun-bong),香港前政治人物,前民主黨及自由黨成員,第二屆沙田區議會頌安選區民選區議員。方鎮邦因涉桃色糾紛而退黨轉投自由黨及一度失蹤。方鎮邦因涉嫌騙取區議會營運開支津貼,被廉政公署拘捕及起訴。.

新!!: 何淑萍 (香港)和方鎮邦 · 查看更多 »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為第一屆區議會而舉行的選舉,於1999年11月28日舉行。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首屆區議會選舉和1997年前的沒有很大的變動,與1994年的區議會選舉相比,最明顯的分別是恢復委任議員制度,而民選議席也比1994年增加了44個,達390個,加上102名委任議員和27名當然議員,全部議員總數達歷史性高峰的519名。由於民選議席的增加,這一屆共有129個小選區分界有所變動,其中以觀塘區的改動最多。此外,因兩個市政局在1999年底被正式廢除和解散,它們在立法會功能界別內的兩個議席的其中一個為區議會所取代,各區議會可選出一名代表晉身立法會。 在一些選舉細節上,選舉管理委員會也作出了一些改變。為減少廢票的數目和加快點票程序,這一屆選舉取消了以往選民以筆在選舉上劃「剔號」的做法,而改以印章蓋印投票。另外,為保證選舉的公平,選舉管理委員會又規定候選人在提名期開始後進行競選活動期間,需要在各種傳媒上「封嘴」、「封筆」,直至選舉結束為止。.

新!!: 何淑萍 (香港)和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二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0年9月10日順利舉行。.

新!!: 何淑萍 (香港)和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二屆區議會選舉,於2003年11月23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08萬人,投票率44.4%。是次選舉是「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後第一個大型選舉。.

新!!: 何淑萍 (香港)和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新!!: 何淑萍 (香港)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7年區議會選舉

#重定向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新!!: 何淑萍 (香港)和2007年區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於2008年9月7日舉行。與上屆一樣,是次選舉重選立法會全數60個議席,包括30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之議席及30席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 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取得19席,較上一屆地方選區多取1席,但功能界別減至4席,惟成功保留立法會的三分之一以上、亦即是21席的關鍵議席數目,惟激進民主派社會民主連線取得3席,從而左右主流民主派。 民建聯整體上席位沒有增減,自由黨在地方選區全軍覆沒,黨正副主席連任失敗,跌到第三大黨;選後4名原屬自由黨的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退黨,實力大輻下降,民建聯取代自由黨,成為建制派第一大黨。.

新!!: 何淑萍 (香港)和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