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何建宗

指数 何建宗

何建宗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18 关系: 古物諮詢委員會何建宗 (三十會)何建宗 (生態學家)环境保护綠色力量發展局香港香港培正小學香港培正中學香港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政治委任制度赤潮長春社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探险家極地水質

古物諮詢委員會

古物諮詢委員會(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委員會由各有關領域的專門人才組成,就古物古蹟事宜向「古物事務監督」(現為發展局局長)提供建議。.

新!!: 何建宗和古物諮詢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何建宗 (三十會)

何建宗(Henry Ho),清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樂施會籌款及傳訊委員會委員。 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策略工作小組成員。非政府組織方面,曾任論政組織三十會理事、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理事 何建宗獲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主修社會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環境評估碩士及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後,先後任職環保團體地球之友、中央政策組全職研究員及香港大學。 何建宗經常就時事、環境和古蹟保育議題撰稿。何建宗曾在報刊上撰寫的專欄包括:《信報》的「時事評論」、《星島日報》的「政壇新晉」、及《經濟日報》的「國是港事」。2011年起, 定期出席香港有線電視MONEY CAFÉ、港台自由PHONE自由風,及鳳凰優悅廣播3D話新聞等節目。 2009年起,擔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理事。2011年起,獲政府委任為古物諮詢委員會會員和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2009年3月,獲增選為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策略工作小組成員。 2012年6月14日,在舊政府總部西座歷史建築物評級一事上,在古物古蹟諮詢委員會會議上,投票將西座列作二級歷史建築 2012年12月2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委任何建宗為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在2012年12月27日上任。 2013年8月2日,何建宗向行政長官辭任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即時生效。.

新!!: 何建宗和何建宗 (三十會) · 查看更多 »

何建宗 (生態學家)

何建宗教授(Prof.),香港知名紅潮研究專家,有紅潮博士之稱。何建宗也是環保、水質、海洋生態學專家及極地探險家,他同時是現任環保團體綠色力量會長及司庫和多所院校的校監和校董會成員,亦有參與香港浸信會。 何建宗畢業於香港培正小學及培正中學,及後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修生物系,1979年理學士畢業,1980年獲英國University of Salford環境資源學碩士,1991年取得香港大學植物學系哲學博士。同時間,他在1988年始以兼讀方式於香港大學進行亞熱帶海區紅潮特徵之研究工作,至2001年方取得博士課程畢業。1992年開始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擔任高級講師,2001年獲「校長卓越成就獎」,曾經出任科技學院環境學課程教授、系主任,並兼任學生事務委員會主席,及後於2008年6月再獲擢升為科技學院院長。同時,何建宗隨後曾在香港政府環境保護署擔任環境保護主任及署理高級環境保護主任超過10年,從事環境生態研究工作超過25年,對香港紅潮研究有傑出成就。 何建宗的學術範疇廣泛,包括有害藻華(紅潮及藍藻)、海洋環境及生態、環境監測科技和策略、水質和水環境管理(污水及食水處理)、環境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管理學、跨境環境管理政策、環境法律、可持續發展)、環境倫理(生態哲學和生態神學)、環境教育(綠色學校、NGO和綠色運動)等。 1993年,經極地探險家李樂詩的介紹,何建宗開展了極地方面的研究,並曾六次到訪北極、兩次親臨南極進行環境及生態調查,包括進行紅潮藻類的全球生物地理分佈、海洋與大氣介面間的營養鹽轉換機制及冰區海岸的地衣生態特徵等研究。何建宗成為李樂詩以外前往南北極次數最多的香港人。 何建宗除了進行大量研究和講學活動,亦時常為報章撰稿及接受傳媒採訪,對香港政府在環保、水質、生態等方面的施政發表論述,且在擔任的公職中發揮所長。何建宗更於2004年7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再於2009年得到香港環境保護協會選為「全國人物環保成就獎2008–2009」得獎者之一。 2006年,何建宗亦曾與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及李焯芬、何炘基、沈雪明、周永新、蘇國輝、譚鳳儀、蕭文鸞、胡少偉和閻洪等11名大學副校長、教授和學者參與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別分組選舉在49位候選人中,競逐20個席位,惟最終全軍盡墨,何建宗只得455票而落選。 何建宗亦是一名基督徒,在浸信會旗下的培正中學成長,與教會關係良好,在休閒時喜愛歡創作新詩和研究生態神學。他亦擔任了港澳浸信會多家院校的校監及校董會成員,並為九龍城浸信會執事會副主席。 2016年,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與另外十名學者組成「高教新力量」,參選2016年高等教育界選委。擔任發言人的何建宗,形容現任特首梁振英四年來的表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又指特首作為各大學校監的傳統背後有「優美」的意思,象徵社會尊重知識,令世界各地的學者對香港尊重知識的態度「肅然起敬」。.

新!!: 何建宗和何建宗 (生態學家) · 查看更多 »

环境保护

境保護(簡稱環保)是在個人、組織或政府層面,為大自然和人類福祉而保護自然環境的行為。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損害生態環境,部份更達到無法挽回的地步,觸發各工業化國家對環境的重視,繼而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去規管和處理污染問題,並作出宣傳使全社會注意污染對環境的深遠影響。自1960年代起,環保運動已漸漸令大眾更重視身邊的各種環境問題。 學術機構現在提供課程,如環境研究、環境管理和環境工程等,教授環境保護歷史和方法。保護環境需要人類的各種活動。廢物生產、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物種入侵和滅絕所致)都是環保的相關議題。環境保護有三個相關因素:環境立法、道德與教育。這些因素都對國家環保決策和個人環境價值與行為產生影響。.

新!!: 何建宗和环境保护 · 查看更多 »

綠色力量

綠色力量是一個香港的志願團體,成立於1988年,關注香港的環境事務及相關問題。 該組織經費來源是市民捐獻、會費、贊助及籌款活動的收入。.

新!!: 何建宗和綠色力量 · 查看更多 »

發展局

展局(Development Bureau,缩写:DEV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其中一個決策局,成立於2007年7月1日,負責有關規劃、土地用途、屋宇、市區重建、公共工程,以及與發展有關的文物保育事宜。現任局長為黃偉綸。.

新!!: 何建宗和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何建宗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培正小學

香港培正小學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小學,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創辦,位於窩打老道80號,其校色分為紅色、藍色。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18位。.

新!!: 何建宗和香港培正小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培正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Pui Ching Middle School)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傳統名校,為廣州浸信會在廣州創辦基督教書院。在中國大陸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的稱號,在兩廣一帶共有8間分校,使用同样的校徽、校歌、校训、校旗、校色。崔琦、丘成桐皆毕业于此。.

新!!: 何建宗和香港培正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何建宗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OUHK),簡稱公大,前稱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法定大學,以「有教無類」和「寬進嚴出」為辦學精神。 大學於1989年由香港政府成立,本部由五所學院組成,分別為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科技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和教育及語文學院。大學所頒授學士學位以至深造程度的學術資格,皆獲香港特區政府認可。香港公開大學是唯一由香港政府創辦的自資大學,於成立之初,乃是一所以遙距教學為本的大專院校,現可說是兩所大學合而為一,以多元模式辦學。2001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並在2007年起參與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收生。現時,有逾九千六百名學生正於香港公開大學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佔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約六分之一。現任校長為黃玉山博士。.

新!!: 何建宗和香港公開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香港政治委任制度是香港政治制度的一部份,是指政府高級官員,包括「司長」、各決策局「局長」、「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副局長」及其「政治助理」的政治委任制度。.

新!!: 何建宗和香港政治委任制度 · 查看更多 »

赤潮

赤潮,又叫紅潮,是一种水华现象。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海洋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引发一定范围和一段时间内水体变色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詞,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而是许多類似現象的统称;发生赤潮时,通常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的数量、种类而使得海洋水体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新!!: 何建宗和赤潮 · 查看更多 »

長春社

長春社,香港民間環保組織,成立於1968年,為香港以大中華地區最早成立的環保團體。該組織以積極倡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保育自然、保護環境和文化遺產為使命。該組織主張倡導合適的政策、監察政府工作、推動環境教育和帶頭實踐公眾參與,以達致可持續的發展。.

新!!: 何建宗和長春社 · 查看更多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The Conservancy Association Centre for Heritage(CACHe))是香港一所非牟利的保育團體,成立於2005年。主要提倡香港人加強對香港歷史、文化和古蹟的保育意識。中心位於香港西營盤西區社區中心後座,即舊西約華人公立醫局,建築物於1909年落成,為一所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曾為西約方便所及西約華人公立醫局的會址。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透過不定期舉辦公開展覽、講座及工作坊向公眾及學生教育保育概念。.

新!!: 何建宗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 查看更多 »

探险家

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冒险家、旅行家或者职业航海家、飞行员等等。 探险的目的因人而异,可能包括军事、商业、学术、旅行、宗教等各种因素。.

新!!: 何建宗和探险家 · 查看更多 »

極地

地球的極地為於地球兩極附近的地區(緯度66.5°以上)。北極和南極為其中心地;北極的北冰洋和南極的南極大陸皆被大量的冰層包圍。現時位於兩極的海冰正因人為全球暖化而在溶化。.

新!!: 何建宗和極地 · 查看更多 »

水質

水质,水体品质的简称。是指水的化学、物理、生物和辐射性质。Diersing, Nancy (2009).

新!!: 何建宗和水質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