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伽陀

指数 伽陀

伽陀(巴利文與gāthā),又譯伽他、偈佗、偈。意譯諷誦、諷頌、造頌、偈頌、頌、孤起頌、不重頌偈,原為古印度的一種韻文文體,是一種歌謠。在佛教中,伽陀為九分教與十二分教之一,句型長短不一,佛教中用這種文體,來串連文句,方便誦唸、教授及學習佛教教義。 在傳入中國後,因為翻譯影響,伽陀不一定會押韻,但其句型則整齊一致,每句採固定字數;但在不同段落中,其每句字數可能會變化。在禪宗中,禪宗祖師以伽陀來證明自己證悟的境界,並教授他人。.

7 关系: 十二分教巴利语九分教緣起偈韻文阿伽陀法句經

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dvādaśānga—buddha—Vacana),又稱十二部经、十二分圣教,佛教術語,對於佛經的一種分類方式,依照其文章類型分成12種,為三藏分類的基礎。十二分教源起於部派佛教時期,由九分教進一步發展而成。.

新!!: 伽陀和十二分教 · 查看更多 »

巴利语

巴利语(IAST/ISO 15919: 、पालि)是古印度的一种语言,属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中古印度-雅利安語,与梵語十分相近,是印度西方所用的俗語(普拉克里特諸語言)。巴利語可以用各种文字书写,比如婆罗米文、天城文,以及由的英国语言学家所采用的適用於各種印度語言的拉丁字母轉寫。.

新!!: 伽陀和巴利语 · 查看更多 »

九分教

九分教,又稱九部經,佛教術語,為早期部派佛教對於佛教經典類型的一種分類法,由大眾部提出,分別說部中的赤銅鍱部也有類似分類法,是十二分教的前身。 佛教研究中,對阿含經與九分教出現的先後有長久的爭論,印順法師認為兩者是同時發展而成。.

新!!: 伽陀和九分教 · 查看更多 »

緣起偈

緣起偈,又稱緣生偈、緣生法頌、法身偈、法身緣起偈、法身舍利偈、法頌舍利,佛教伽陀,相傳由釋迦牟尼所作,總結了緣起法教義。釋迦牟尼以這個伽陀來教授五比丘,後來佛教僧團形成誦唸這個偈語的習慣。釋迦牟尼大弟子舍利弗,就是因為聽到這個伽陀,得法眼淨,之後加入佛教僧團。.

新!!: 伽陀和緣起偈 · 查看更多 »

韻文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韻文是講究格律的文體或文章,一些韻文使用同韻母的音節作句字結尾,以求押韻。押韻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的韻母都相同或相近,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韻腳。.

新!!: 伽陀和韻文 · 查看更多 »

阿伽陀

阿伽陀(अगद ),又译为阿羯陀、恶揭陀等,在梵语中为解毒药之意。研究阿伽陀的毒物学(अगदतंत्र )是印度传统医学的八医之一。印度古代还将医学称为阿伽陀吠陀(अगदवेद )。 佛教中常将佛陀比喻为“大医王”,而佛教教义则被喻为能解众生之毒的阿伽陀。 陈寅恪曾在其《〈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一文中提出,华陀的故事可能来源于印度,“华佗”二字古音与gada相近,或为阿伽陀(agada)的简称。.

新!!: 伽陀和阿伽陀 · 查看更多 »

法句經

法句經(Dharmapada;印度俗語、-pi धम्मपद ),又譯為曇鉢經、曇鉢偈,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說偈頌的合集,也是傳播廣泛,相當知名的佛教經典。根據傳統說法,這些是佛陀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偈頌,其內容涉及有關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清淨生活,為教導佛法戒、定、慧的言說,後來再經由佛教僧侶編定而成。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的《小部》保有 Dhammapada 的早期版本,計有26品423頌,由了參法師在1953年時譯成中文。漢文大藏經則收有從說一切有部譬喻師所編輯的33品梵語 Dharmapada 譯出的《法集要頌經》,以及支謙等人所譯,混編巴利語系和梵語系等不同版本的《法句經》,計有39品758頌。另外,還有穿插故事的《法句譬喻經》以及《出曜經》。.

新!!: 伽陀和法句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伽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