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裸瓶猪笼草

指数 裸瓶猪笼草

裸瓶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gymnamphora)是爪哇和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海拔分布范围为600米至2800米。对于裸瓶猪笼草、梳状猪笼草和似刃猪笼草这三个类群的分类有很多争论。 其种加词“gymnamphora”来源于希腊文“gymnos”和“amphoreus”,意为“赤裸的水罐”。 黑瓮猪笼草为裸瓶猪笼草的异名之一,但其也被用于称呼其他物种。.

55 关系: 卡斯珀·格奥尔格·卡尔·瑞华德印度豬籠草卵形猪笼草叶瓮猪笼草堀田满塔蓝山猪笼草塔拉克毛火山夏洛特 (植物作家)奥多阿多·贝卡利學名密花猪笼草上位捕虫笼不合法名两眼猪笼草希腊语布卢姆-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杂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位捕虫笼匙叶猪笼草唇齿关于猪笼草属克里斯琴·戈特弗里德·丹尼尔·尼斯·冯埃森贝克种加词笼蔓约阿希姆·那兹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猪笼草属文献列表猪笼草科 (2001年专著)爪哇岛特有種花序花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菱茎猪笼草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食虫植物食虫植物通讯裸名贝内迪克图斯·胡贝图斯·丹瑟黑瓮猪笼草迈克猪笼草蘇門答臘邦苏猪笼草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苏门答腊岛与西马来西亚的猪笼草苏门答腊猪笼草Nepenthes khasianaNepenthes lavicola捕虫笼欣佳浪山猪笼草...潘丘卢保山猪笼草显目猪笼草新拉丁语旧大陆的猪笼草拉丁语 扩展索引 (5 更多) »

卡斯珀·格奥尔格·卡尔·瑞华德

卡斯珀·格奥尔格·卡尔·瑞华德(Caspar Georg Carl Reinwardt,)为荷兰植物学家。 他是茂物植物园的创始人及第一任园长。1823年至1845年,他在莱顿大学担任自然哲学教授一职。此外,茂物植物园的植物学期刊《Reinwardtia》即得名于他。.

新!!: 裸瓶猪笼草和卡斯珀·格奥尔格·卡尔·瑞华德 · 查看更多 »

印度豬籠草

印度豬籠草(学名:Nepenthes khasiana),又名卡西豬籠草,是印度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来源于卡西丘陵。其被认为是以其蓝色的荧光来吸引猎物的。 印度豬籠草分布局限,在野外非常罕见。仅存在于嘉润地区的贾因蒂亚丘陵及巴马拉地区的加罗丘陵,其与梅加拉亚邦的卡西丘陵相邻。 卡西人稱其為“tiew-rakot”,意为“恶魔之花”或“吞噬植物”,贾因蒂亚人稱其為“kset phare”,意为“有盖的捕蝇网”。加罗人则称其为“memang-koksi”,意为“恶魔的篮子”。 印度豬籠草与马来王猪笼草一起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一中。 2010年,珍稀猪笼草采集项目成立,以保护4种极其濒危的猪笼草属物种:马兜铃猪笼草、圆盾猪笼草、印度猪笼草和硬叶猪笼草。 印度猪笼草的种加词在一些早先的文章中写为“khasyana”。Masters, M.T. 1872.

新!!: 裸瓶猪笼草和印度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卵形猪笼草

卵形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ovata)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ovata”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卵形的”,指其下位笼的形状。.

新!!: 裸瓶猪笼草和卵形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叶瓮猪笼草

叶瓮猪笼草可以指:.

新!!: 裸瓶猪笼草和叶瓮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堀田满

堀田满(日语:堀田 満,)是一个以研究天南星科植物而著名的日本植物学家。van Steenis-Kruseman, M.J., et al. 2006.

新!!: 裸瓶猪笼草和堀田满 · 查看更多 »

塔蓝山猪笼草

塔蓝山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talangensis)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2500米的高地山地森林中。McPherson, S.R. 2009.

新!!: 裸瓶猪笼草和塔蓝山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塔拉克毛火山

塔拉克毛火山是印度尼西亞的火山,位於蘇門答臘島西部,行政方面由西蘇門答臘省負責管轄,海拔高度2,919米,沒有火山活動的證據。.

新!!: 裸瓶猪笼草和塔拉克毛火山 · 查看更多 »

夏洛特 (植物作家)

夏洛特(),生於台灣台北夏洛特,《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封底 作者簡介。,植物作家,花藝設計者,常前往世界各個植物原生棲地去探險,撰寫了數本雨林植物與食蟲植物的專書,多次於園藝雜誌上刊稿,也數次接受媒體與雜誌的採訪。於2007年出版了台灣首本中文的食蟲植物專書《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 自稱十歲時開始種花,對於植物有狂熱喜好:.

新!!: 裸瓶猪笼草和夏洛特 (植物作家) · 查看更多 »

奥多阿多·贝卡利

奥多阿尔·贝卡利(Odoardo Beccari,)为意大利博物学家,他于1878年在苏门答腊发现了泰坦魔芋,其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不分支花序。.

新!!: 裸瓶猪笼草和奥多阿多·贝卡利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裸瓶猪笼草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密花猪笼草

密花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densiflora)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的热带食虫植物,存在于海拔1700米至3200米处。其种加词“densiflora”来源于拉丁文“densus”和“florus”,意为“密集”和“花序”。 尚未有关于密花猪笼草的变型或变种的描述。.

新!!: 裸瓶猪笼草和密花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上位捕虫笼

上位捕虫笼(upper pitcher),简称上位笼,是猪笼草捕虫笼的一种形态。当猪笼草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如具攀援茎后,其捕虫笼就会由下位笼转变成上位笼。下位笼和上位笼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下位笼更矮胖,上位笼更细长。大部分猪笼草上位笼的笼翼都退化为一对隆起。 Category:猪笼草属.

新!!: 裸瓶猪笼草和上位捕虫笼 · 查看更多 »

不合法名

不合法名(nomen illegitimum)是一個主要用在植物學的專業術語,通常簡寫為「nom.

新!!: 裸瓶猪笼草和不合法名 · 查看更多 »

两眼猪笼草

两眼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reinwardtiana)是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McPherson, S.R. 2009.

新!!: 裸瓶猪笼草和两眼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裸瓶猪笼草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布卢姆-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杂志

《布卢姆-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杂志》(Blumea - Journal of Plant Taxonomy and Plant Geography)是由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出版,是一本经过植物学界同行评鉴的植物学杂志。其得名于荷兰植物学家卡尔·路德维格·布卢姆。 其自1934年出版至今,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期中断过。它涉及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和包括原产于东南亚、非洲亚撒哈拉地区(不包括南非)和南美洲的被子植物与孢子植物在内的生态学。《布卢姆》每年三期,每期约600页。.

新!!: 裸瓶猪笼草和布卢姆-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杂志 · 查看更多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重定向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新!!: 裸瓶猪笼草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查看更多 »

下位捕虫笼

下位捕虫笼(lower pitcher),简称下位笼,是猪笼草捕虫笼的一种形态。猪笼草的幼株和莲座状植株一般都会生长出下位笼。当猪笼草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如具攀援茎后,其捕虫笼就会由下位笼转变成上位笼。下位笼和上位笼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区别,下位笼更矮胖,上位笼更细长。在猪笼草属中也存在一些特例,如风铃猪笼草(Nepenthes campanulata)是没有下位笼的。 Category:猪笼草属.

新!!: 裸瓶猪笼草和下位捕虫笼 · 查看更多 »

匙叶猪笼草

匙叶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spathulata)是原产于苏门答腊和爪哇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於海拔1100米至2900米的地区。其种加词“spathulata”来源于拉丁文“spathulatus”,意为“钥匙状的,铲状的”,指其叶片的形状。Clarke, C.M. 2001.

新!!: 裸瓶猪笼草和匙叶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唇齿

#重定向 猪笼草属#唇齒.

新!!: 裸瓶猪笼草和唇齿 · 查看更多 »

关于猪笼草属

《关于猪笼草属》(Over het geslacht Nepenthes)是由彼得·威廉·科塔尔斯所著的关于猪笼草属植物的专著。 Korthals, P.W. 1839.

新!!: 裸瓶猪笼草和关于猪笼草属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琴·戈特弗里德·丹尼尔·尼斯·冯埃森贝克

克里斯琴·戈特弗里德·丹尼尔·尼斯·冯埃森贝克(Christian Gottfried Daniel Nees von Esenbeck,)为德国植物学家。他描述了约7000种植物(几乎和林奈一样多)。他最后一个官方的任职是利奥波第那科学院的主席,期间他接受了查尔斯·达尔文的加入。此外,他还是众多植物学和动物学专著的作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关于真菌的。.

新!!: 裸瓶猪笼草和克里斯琴·戈特弗里德·丹尼尔·尼斯·冯埃森贝克 · 查看更多 »

种加词

种加词(英文:specific epithet),又称种小名,指双名法中物种名的第二部分,另一部分为属名。 在植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指的是物种的完整学名,而在动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既可以指种本名,也可以指学名。 在语法上,双名法学名(三名法学名也是如此)必须被视作拉丁语词组,所以种名常被称作“拉丁名”,不过更准确的说法是“学名”。在拉丁语法中,种加词可以是:.

新!!: 裸瓶猪笼草和种加词 · 查看更多 »

笼蔓

#重定向 猪笼草属#籠蔓.

新!!: 裸瓶猪笼草和笼蔓 · 查看更多 »

约阿希姆·那兹

约阿希姆·那兹博士(Dr.

新!!: 裸瓶猪笼草和约阿希姆·那兹 · 查看更多 »

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

《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是由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所著的关于猪笼草属食虫植物的专著。其1997年5月发表于《布卢姆-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地理学杂志》中。Jebb, M.H.P. & M.R. Cheek 1997.

新!!: 裸瓶猪笼草和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 · 查看更多 »

猪笼草属文献列表

草属文献列表记录了大部分已发表的猪笼草属著作。其包括了独立出版物和大型分类学专著的一部分,但不包含期刊和杂志内的论文。.

新!!: 裸瓶猪笼草和猪笼草属文献列表 · 查看更多 »

猪笼草科 (2001年专著)

《猪笼草科》(Nepenthaceae)是由马丁·奇克和马修·杰布所著的关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猪笼草属食虫植物的专著。Cheek, M.R. & M.H.P. Jebb 2001.

新!!: 裸瓶猪笼草和猪笼草科 (2001年专著) · 查看更多 »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新!!: 裸瓶猪笼草和爪哇岛 · 查看更多 »

特有種

特有種(endemic species,指特有性之現象或性質,英文為endemism)是指「因歷史、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僅侷限於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或大陸,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現」的物種。有些特有種原來就起源於該地區,這些物種因此又可以稱為該地區的固有種或土著種,比如說無尾熊和紅袋鼠,都僅產於澳洲,而未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發現過,因此兩者都是澳洲的固有種動物。有些則是從其他地區遷來的,比如說南美洲的駱馬(Lama guanicoe),根據古生物學的資料,它原發生於北美洲,是北美洲的固有種,後來卻在原產地絕滅了,現在的駝馬只分布在南美洲,成為該洲的特有種。.

新!!: 裸瓶猪笼草和特有種 · 查看更多 »

花序

花序(inflorescence)是花梗上的一群、或一叢花,依固定的方式排列,是植物的固定特徵之一。花序可以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 嚴格的說,花朵著生的分枝(stem)是種子植物的幼芽變異而來,包括節間和葉序(phylloaxis)在長度和性質上的變易,也包括主(main)花梗、次(secondary)花梗在比例(proportion)、壓縮(compression)、膨大(swelling)、併生(adnation)、合生(connation)、退化(reduction)等處的變異。 支撐全部花序的分枝(stem),稱為大(總、主)花梗(peduncle);大花梗和花序內的其他分枝,稱為脊梗(rachis,又稱花軸);支撐個別花朵的分枝,稱為小(次)花梗(pedicel)。 花序在果期(fruiting stage)內,即為果序(infructescence)。 根據花在大花梗上的排列方式、開花的順序、以及花的叢集方式,作成花序的分類。分類用的術語,多根據一般性的描繪(general representations)而來,然而植物本質上卻可能有複式(combination)的表現。.

新!!: 裸瓶猪笼草和花序 · 查看更多 »

花梗

花梗(Pedicel)是连接花与花序主茎之间的短柄。一个花梗上可具有多朵花。 若干花梗组合成的一段茎干称之为总花梗。 Category:植物形态学 +.

新!!: 裸瓶猪笼草和花梗 · 查看更多 »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是一本由B·H·丹瑟所著的关于荷属东印度群岛极其附近地区热带食虫植物的开创性专著。Danser, B.H. 1928.

新!!: 裸瓶猪笼草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 · 查看更多 »

菱茎猪笼草

菱茎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rhombicaulis)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来源于拉丁文,“rhombicus”意为“菱形的”,“caulis”意为“茎”,指其茎的横截面呈菱形。.

新!!: 裸瓶猪笼草和菱茎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是台湾植物作家夏洛特2007年出版的食虫植物著作。其为台灣第一本食蟲植物圖鑑。其综述了食虫植物的捕虫方式、原生地、食虫植物图鉴、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其中共介绍了15类食虫植物,共约300种。.

新!!: 裸瓶猪笼草和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 查看更多 »

食虫植物

食肉植物(carnivorous plants),又名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指能够诱捕昆虫或其他小動物,并能够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以补充自身养分的植物。其典型的代表如猪笼草和捕蝇草等。根據品種不同,有些食蟲器官較大者甚至可捕食小型蛙类、蜥蜴和鸟。 大部分的食虫植物生長在陽光照射充足的溼地。目前發現並確定具有食蟲性的植物已有600種以上。.

新!!: 裸瓶猪笼草和食虫植物 · 查看更多 »

食虫植物通讯

《食虫植物通讯》(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是全世界最大的食虫植物组织——国际食虫植物协会的正式刊物。食虫植物通讯建刊自1972年,为季刊,全彩。其典型的文章包括园艺种植信息、实地考察报告、文献评论、新文献摘要以及新分类群或品种的描述。其为食虫植物新品种的国际品种登记管理机关,已发表大量食虫植物类群的正式描述,及栽培种的名称。.

新!!: 裸瓶猪笼草和食虫植物通讯 · 查看更多 »

裸名

裸名(nomen nudum)为拉丁词汇,意为“赤裸的名称”,用于分类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的命名。 该词是用于表示一个长得像学名,或是本来打算将其用作学名但没有使用的名称。因为该名称未与充分的描述一起被发表,所以是一个“裸体”的名称。其在正式的场合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裸名没有正式学名的资格,所以之后的学者可以发表一个与其拼写相同的学名。如果同一个作者发表了一个名称,前一个被作为裸名,而后一个因含有符合标准的描述而被作为学名,那么后者发表的日期将成名该名称的命名日期。 根据动物学命名法,裸名即是无效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有如下定义: 同时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含有这样的规则: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中有如下定义: 這樣的學名稱為裸名,且必須於此名稱加註nomen nudum 或nom.

新!!: 裸瓶猪笼草和裸名 · 查看更多 »

贝内迪克图斯·胡贝图斯·丹瑟

贝内迪克图斯·胡贝图斯·丹瑟(Benedictus Hubertus Danser,)常简称为B·H·丹瑟,是荷兰分类学家和植物学家。丹瑟专业从事于桑寄生科(Loranthaceae)、猪笼草科(Nepenthaceae)和蓼科(Polygonaceae)植物的研究。 1928年,丹瑟发表了一篇关于猪笼草属植物的详尽修订,名为《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其中共确认了65个物种。当代已发现了约130个猪笼草属物种,但丹瑟的著作仍时常被该领域的学者引用。 1943年10月18日,丹瑟于格罗宁根去世。豆科下的一个属“Dansera”和丹瑟猪笼草(Nepenthes danseri)即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新!!: 裸瓶猪笼草和贝内迪克图斯·胡贝图斯·丹瑟 · 查看更多 »

黑瓮猪笼草

黑瓮猪笼草可以指:.

新!!: 裸瓶猪笼草和黑瓮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迈克猪笼草

迈克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mikei)是苏门答腊岛的潘丘卢保山和本达哈拉山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上位笼和下位笼具有特征性的黑色斑点。下位笼的基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为卵形,上部近似圆柱形;上位笼类似于下位笼。该物种与昂嘎桑猪笼草和多巴猪笼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近缘关系。Clarke, C.M. 2001.

新!!: 裸瓶猪笼草和迈克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新!!: 裸瓶猪笼草和蘇門答臘 · 查看更多 »

邦苏猪笼草

邦苏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bongso)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存在于海拔1000米至2700米处。Clarke, C.M. 2001.

新!!: 裸瓶猪笼草和邦苏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

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Sdn.

新!!: 裸瓶猪笼草和自然历史出版社 (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苏门答腊岛与西马来西亚的猪笼草

《苏门答腊岛与西马来西亚的猪笼草》(Nepenthes of Sumatra and Peninsular Malaysia)是由查尔斯·克拉克所著的关于苏门答腊、西马来西亚及周围岛屿上的猪笼草属食虫植物的专著。2001年,该书由自然历史出版社出版。查尔斯·克拉克将其描述为“生态学和分类学相统一的”著作。Clarke, C.M. 2001.

新!!: 裸瓶猪笼草和苏门答腊岛与西马来西亚的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苏门答腊猪笼草

苏门答腊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sumatrana)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

新!!: 裸瓶猪笼草和苏门答腊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Nepenthes khasiana

#重定向 印度豬籠草.

新!!: 裸瓶猪笼草和Nepenthes khasiana · 查看更多 »

Nepenthes lavicola

#重定向 熔岩猪笼草.

新!!: 裸瓶猪笼草和Nepenthes lavicola · 查看更多 »

捕虫笼

#重定向 猪笼草属#捕虫笼.

新!!: 裸瓶猪笼草和捕虫笼 · 查看更多 »

欣佳浪山猪笼草

欣佳浪山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singalana)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海拔分布范围为2000米至2900米。McPherson, S.R. & A. Robinson 2012.

新!!: 裸瓶猪笼草和欣佳浪山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潘丘卢保山猪笼草

潘丘卢保山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 pangulubauensis)是迈克猪笼草和裸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其得名于潘丘卢保山。其为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McPherson, S.R. & A. Robinson 2012.

新!!: 裸瓶猪笼草和潘丘卢保山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显目猪笼草

显目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spectabilis)是苏门答腊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生长於海拔1400至2200米的地区。其种加词“spectabilis”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显著的,引人注目的”。Clarke, C.M. 2001.

新!!: 裸瓶猪笼草和显目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新拉丁语

新拉丁语(Lingua Latina temporis humanistici、New Latin 或 Neo-Latin)指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後,20世紀前(約1375年至1900年之間)這段時間在學者間與科學文獻上使用的拉丁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作家,因不滿中古拉丁语脱离古典拉丁语發展,以古典拉丁文为范式,發展出的較规范和纯洁"新拉丁语" ,以期在重構古典拉丁文之外建構新拉丁文。.

新!!: 裸瓶猪笼草和新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旧大陆的猪笼草

《旧大陆的猪笼草》(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是斯图尔特·麦克弗森所著的两本关于猪笼草和土瓶草的专著。2009年5月由雷德芬自然历史出版社出版。McPherson, S.R. 2009.

新!!: 裸瓶猪笼草和旧大陆的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裸瓶猪笼草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N. gymnamphora似刃猪笼草似刃豬籠草梳状猪笼草梳狀豬籠草果膠豬籠草裸瓶豬籠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