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伯爾納鐸

指数 伯爾納鐸

聖伯爾納鐸(St.,,又譯「聖伯納德」),天主教熙篤會隱修士,明谷修院院長,修道改革運動的傑出領袖,被尊為中世紀神祕主義之父,也是極其出色的靈修文學作家。.

27 关系: 天主教中世纪主保聖人庇護八世彼得·阿伯拉信義宗修士修道院长圣殿骑士团克呂尼修道院勃艮第神秘主義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罗马熙笃会特魯瓦主教座堂直布罗陀聖公宗聖母額我略七世路易七世 (法兰西)欧洲歷山三世法国教宗教會聖師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伯爾納鐸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伯爾納鐸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主保聖人

主保聖人,是守護聖者的意思,是部分基督教宗派對聖人或天使使用的特定稱呼之一,通常用於教會所期望保護的某人(例如新受洗的基督徒)、某團體或特項活動。 當教會宣布某一聖人是主保聖人,即意味著那位聖人在某一面的轉禱特別有效。主保聖人的選定與其根據地多與守護對象的某些真實或假想有關。當天主教會或東正教會的基督徒受洗時,受洗者會領受一個聖人的名字,稱為「聖名」或「教名」、「洗名」,一般認為該聖名之聖人會保佑領受了自己聖名的人。.

新!!: 伯爾納鐸和主保聖人 · 查看更多 »

庇護八世

教宗庇護八世(Pius PP.,),原名Francesco Saverio Castiglioni,於1829年3月31日 - 1830年12月1日出任教宗。 他出生於教宗國欽戈利地區,他在那裡學習了教會法規。並且在1800年晉升為Montalto地區主教。在他拒絕發誓忠誠拿破崙之後,他被俘虜到法國,但隨後而來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滅亡,他在1816年晉升為樞機主教。 他以後擔任各種各樣的高級職務,在教宗利奧十二世逝世後,在秘密會議的教宗選舉中,當選成為教宗。采取教宗庇護八世為自己的封號後,他進行了教會改革。 在1829年5月24日,他發布了Traditi humilitati nostrae通諭。在1830年3月25日Litteris altero摘要中,他譴責了聖經會社和秘密協會。在他發布通諭期間,英國通過了舊教解禁法案,以及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他支持路易·菲利蒲為法國國王(因為他維護教會的獨立和自主)。教宗庇護八世容忍了德國婚姻混雜的情況,但反對愛爾蘭和波蘭自由化的傾向。 由於庇護八世在位不足兩年就逝世,謠言他被毒害了。後來秘密驗屍,驗屍結果在他死亡後一個世紀才被公開,從被損壞的肝臟組織顯示,謠言是正確的,他的確是被毒害。.

新!!: 伯爾納鐸和庇護八世 · 查看更多 »

彼得·阿伯拉

#重定向 皮埃尔·阿伯拉尔.

新!!: 伯爾納鐸和彼得·阿伯拉 · 查看更多 »

信義宗

信義宗,或稱路德宗(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n,Lutheranism,也称:信義会、路德会、路德教派),為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紀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為革新天主教會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神學思想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徵。運動推行期間路德支持者雖與羅馬教宗及當時德國境內親教廷勢力發生各類衝突,但信義宗接受大公教會公認的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1580年,包括三大信經、《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施馬加登信條》、《論教皇權與首位》、《馬丁路德博士大問答》、《馬丁路德博士小問答》和《協和信條》等認信文獻在內的《》(Concordia)為信義宗教義奠下理論基礎。 信義宗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罪人單單藉上帝所賜的信心(Sola Fide)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於上帝恩典,而不是出於人的善功、行為,這有別於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認為人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亦必須加上足夠的善功(“補贖”)之教義 。另外,信義宗認為聖經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權威,否定天主教等關於聖經與教會傳統具同等地位的教導。與很多新教改革宗教會不同,信義宗保留許多大公教會禮儀和習俗 ,更強調教會聖餐和洗禮的重要性,認為這兩個聖禮與聖經中的福音信息一樣,都是上帝祝福人、向人施恩典的工具。 現時全球約有8000萬至1億信義宗信徒,當中最大的國際性教會組織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於1947年成立。1993年,另外兩個國際性組織,國際路德會(International Lutheran Council)與世界路德宗認信聯會(Confessional Evangelical Lutheran Conference)亦相繼成立。.

新!!: 伯爾納鐸和信義宗 · 查看更多 »

修士

修士(friar,或fray),也稱修道士,是天主教以及東正教對於男性修行者的稱呼,但並不屬於神職人員。除了以擔任神職人員為目標的一般修士之外,另有終身不做神父、專事修道的終身修士。.

新!!: 伯爾納鐸和修士 · 查看更多 »

修道院长

修道院院长(abbot),或稱修道院長、隱修院院長、隱修院長,是对某些宗教(如基督教)修道院领导者的称呼。 一些神父也会被授予“領銜隱修院长”的榮銜,尽管他们并不是修道院的领导者。此外,女性的修道院长在英語称为“abbess”。 Category:修道院 Category:基督教头衔 Category:宗教職業.

新!!: 伯爾納鐸和修道院长 · 查看更多 »

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Ordre du Temple),或神庙骑士团,正式全名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auperes commilitones Christi Templique Solomonici),是存在于中世纪的天主教军事修士会,乃著名的三大骑士团之一,。其成员称为“圣殿骑士”,而高级成员则获许穿着骑士团标志性的绘有红色十字之白色长袍。圣殿骑士团曾是欧洲历史上最富有和强大的天主教军事修士会之一,并且在其存在的近两百年中对中世纪的欧洲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圣殿骑士团创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之後,主要由信奉天主教法国骑士组成。其首领最初駐紮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一角,該寺位於耶路撒冷圣殿山,传说是建在所罗门王的神殿(The Temple Of Solomen)之上,因此得其團名。1129年,圣殿骑士团得到罗马教廷正式支持,擁有诸多特权,遂迅速增长其规模、勢力和财富,甚至发展出最早的银行业。 圣殿骑士团和十字军的命運密切相关。1291年,圣地陷落,他們失去根据地,最终淪为法王腓力四世為解決財務問題的牺牲品。1307年,其众多成员在法国被捕,残酷审讯後以異端罪名处以火刑。 1312年,身處亞維農教廷的教宗克雷芒五世被腓力四世施压,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此一活跃將近两世纪的宗教軍事组织,从此在欧洲主要地区销声匿迹,其悲剧性结局則催生許多相关的传说和文学作品。.

新!!: 伯爾納鐸和圣殿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克呂尼修道院

克呂尼修道院(abbaye de Cluny),公元910年由敬虔者威廉(William the Pious)在法国勃艮第索恩-盧瓦爾省克呂尼建立的天主教修道院。克呂尼修道院发起了天主教改革运动克吕尼改革,并在其后的二百多年對天主教會有極大的影响。 修道主義在本質裡認為:可以藉著逃離世界、禁慾修行的方式使人減滅罪惡本性,達臻聖潔。公元九世紀,經過幾百年修道院運動的蓬勃發展後,漸受當時社會腐敗風氣影響,成為虛有行儀,卻缺乏真正敬虔信仰的誠實心靈,反成為罪惡與黑暗交易的孕育之所。 亞奎丹公爵敬虔者威廉有感於此一教會現象並不榮耀上帝之名,於910年在法國東部離馬肯(Mâcon)不遠之地的克呂尼(Cluny),建立了新的修道院,即為克呂尼修道院。克呂尼修道院嚴格執行禁慾院規,之後有許多同型態的修道運動興起,並有許多已存在的修院亦轉型效尤,蔚為克呂尼運動(Cluny movement)。其振衰起弊、革新教會腐敗風氣之舉,成為其後兩百年改善教會屬靈光景的助力。克呂尼隱修院為一自治修院,不受任何政府或主教的制裁,僅受教宗塞尔吉乌斯三世保護。遵守圣本篤會規外,以嚴峻態度堅持禁慾修道應有的規範。歷任院牧皆為才能拔萃、品格高超之有賢之士。如第一任院牧伯爾諾(Berno,910年-927年在任)、第二任院牧俄多(Odo,927年-942年在任)等。 修道主義的基礎方法、原則或許被一些新教人士認為與聖經道理有所偏差,但它的動機卻是真純的想回轉到上帝面前,堪稱當代屬靈覺醒先驅。興盛之期,統管二千多所修院。於克呂尼改革家遭逢黑暗期(1056-1073),爲「反對平信徒授衣禮」而奮鬥不懈的希爾得布蘭(Hildebrand)--教宗額我略七世,即深受克呂尼運動的革新理想啟迪。.

新!!: 伯爾納鐸和克呂尼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

勃艮第(Bourgogne,),又譯勃艮地 、布根地、博根地,法國中部大區,面積3萬1582平方公里,人口163萬3891人(2007年統計數字)。下轄科多爾省(21)、涅夫勒省(58)、索恩-盧瓦爾省(71)、約訥省(89)。 勃艮第和波爾多為法國兩大著名產酒區,但勃艮第大區政府所在城市第戎卻以生產芥末而聞名遐邇。 2016年1月1日,弗朗什-孔泰大区与勃艮第大区合併为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

新!!: 伯爾納鐸和勃艮第 · 查看更多 »

神秘主義

主義(Mysticism),也有較模糊的稱為密契主義,包涵人類與神明或某種超自然力量結合為一的各種形式、經驗、體驗,並且強調這是一切宗教共有的現象。神秘主义者的基本信条是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或隐藏的自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特殊教育或者宗教仪式获得。神祕主義的兩大特徵:.

新!!: 伯爾納鐸和神秘主義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二次十字军东征(1145年-1149年)是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成功占領耶路撒冷之后,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國的请求與教廷號召,由路易七世和康拉德三世率领发起保衛聖地耶路撒冷的軍事行動。 1144年,由于塞尔柱突厥人于占领埃德薩,逼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国的请求,由路易七世和康拉德三世率领下发起,從歐洲出發东征。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實力大損。成功抵達聖地的十字軍以法軍為主力,但這些十字军部隊攻占大马士革的行動也落了空,因此此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而後續反十字軍的穆斯林在埃及蘇丹薩拉丁的領導下獲得統一。西元1187年,薩拉丁所率領的穆斯林在哈丁戰役擊敗了十字軍,重新佔領耶路撒冷。兩年後,十字軍國家只剩下三個。之後為搶下被伊斯蘭教敘利亞的薩拉丁佔領的耶路撒冷,西歐國家引发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新!!: 伯爾納鐸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经院哲学

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字源為拉丁语的schola與scholasticus),又稱士林哲學,意指學院(academy)的學問。起初受到神秘、講究直觀的教父哲學影響,尤以奧古斯丁主義為最,後來又受到亞里斯多德哲學啟發。.

新!!: 伯爾納鐸和经院哲学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伯爾納鐸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熙笃会

熙笃会(拉丁文:Cistercenses;英文:Cistercians,简称:OCist)是一个天主教修会,遵守圣本笃会规,但是反对当时的本笃会,属于修院改革势力。平时禁止交谈,故俗称「哑巴会」。熙笃会主张生活严肃,重个人清贫,终身吃素,每日凌晨即起身祈祷。他们在黑色法衣里面穿一件白色会服,所以有时也被称作「白衣会」、「白衣修士」。.

新!!: 伯爾納鐸和熙笃会 · 查看更多 »

特魯瓦主教座堂

特魯瓦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Pierre-et-Saint-Paul de Troyes)是天主教特魯瓦教区的主教座堂、法国国家古迹,位于法国香槟大区特魯瓦。.

新!!: 伯爾納鐸和特魯瓦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直布罗陀

布罗陀(Gibraltar)是14個英國海外領土之一,也是最小的一個,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是通往地中海的入口。 直布罗陀面积約为6平方公里,北接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加的斯省。直布罗陀巨岩是直布罗陀主要的地标之一。直布罗陀的人口集中在该区域的南部,容纳了直布罗陀人和其他民族共三万多人。居民人数包括常住的直布罗陀人,一些常驻的英国人(包括英国军人的妻子和家人,未包括军人本身)和非英国居民。没有包括参观的游客和短暂停留的人士。 2009年,本地出生的人数达到23,907人,含3,129名英国移民居住者和其余民族2,395人,总人口数达到31,623人。.

新!!: 伯爾納鐸和直布罗陀 · 查看更多 »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新!!: 伯爾納鐸和聖公宗 · 查看更多 »

聖母

圣母可以指:.

新!!: 伯爾納鐸和聖母 · 查看更多 »

額我略七世

教宗聖額我略七世(Sanctus Gregorius PP., 约1020年—1085年5月25日),原名希尔德布兰德(Ildebrando),于1073年4月22日被选为教宗并领此职到他逝世,而他是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 額我略七世是在罗马天主教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者之一。在有关主教的叙任权斗争中他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成为对手。.

新!!: 伯爾納鐸和額我略七世 · 查看更多 »

路易七世 (法兰西)

(年轻的)路易七世(Louis VII le jeune,),卡佩王朝第六位國王(1137年—1180年在位)。路易六世之子,母为莫里恩的阿德莱德(Adelaide of Maurienne)。1131年开始与父共治。 路易七世是虔诚的基督徒,有些历史学家形容他是“法國版懺悔者愛德華”。1136年,他与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莉诺结婚,阿基坦因此并入王室领地。1142年他又企图吞并香槟伯爵领地,未成。1147年,路易七世与羅馬人民的國王康拉德三世一起领导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这次东征并无成果。在出征期间,他最主要的谋士(也是他父亲最主要的谋士)叙热在国内摄政。 1152年,路易与埃莉诺的婚姻被宣佈無效。埃莉诺转嫁给安茹伯爵亨利,当亨利于1154年成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时,阿基坦也一道落入英格蘭王室(金雀花王朝)手中。路易曾两次与亨利作战,未能夺回领地。此后卡佩王朝与金雀花王朝的争斗就从未终止。 路易七世與埃莉诺分開後先娶卡斯蒂利亞公主康斯坦絲(Constance of Castile),有兩名女兒,康斯坦絲在生下第二名女孩時死去。因為沒有承繼人,路易七世在康斯坦絲死去五週後與香檳的阿黛勒(Adèle of Champagne)結婚,後來生下王位繼承人腓力。.

新!!: 伯爾納鐸和路易七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伯爾納鐸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歷山三世

教宗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PP.,約1105年—1181年8月30日),本名羅蘭多巴弟內利Orlando Bandinelli,於1159年9月7日至1181年8月30日岀任教宗。從14世紀以來,他被認為是Baldinelli貴族家族中的成員,但這還沒有被證實。 亞歷山大三世是神學及法律家。1140年他在波羅那教書時,寫了一本法學大綱,而且為格拉齊安敕令注釋,另外則寫有神學論文多篇。他在教宗尤金三世(Eugenius III)時代被擢升為執事級樞機,在教宗亞得里安四世(Hadrianus IV)時為最得力的顧問。 腓特烈一世(巴巴羅沙、腓勒德力Frederick Barbarossa),是中古世紀德國最偉大的皇帝,他夢想仿效查理曼能有效的統治義大利。教宗亞得里安四世看出了他的野心,如果不抑制腓特烈的野心,他除了會成為全歐洲的主人外,連教會都會受他的控制。1159年,亞得里安死後,半數的樞機們選出了一位精通法典又意志堅強的卓越人物擔任教宗,就是亞歷山大三世。其餘的少數樞機們,得到羅馬教士及皇帝的支持,另選一人為教皇,稱威克多四世(Victor Ⅳ),雖然選舉具有合法性,但腓特烈對亞歷山大三世的堅強感到不安,所以他支持威克多,甚至召集一個教會會議,叫他們公開表示擁護威克多。但是亞歷山大三世受到英格蘭,法蘭西,西班牙,匈牙利,及西西里的支持。這種作法使得教會的自主性受到了威脅,亞歷山大三世不得不處理,他將腓特烈和偽教宗開除了教籍。可是德國大軍已壓境,他只好先放棄羅馬前往法國避難,亞歷山大三世聯合義大利各城作戰,雙方互有勝負,戰爭拖了17年,1176年皇軍在萊拿鬧(Legnan)慘敗,腓特烈不得不認輸。1177年,亞歷山大三世當時在威尼斯(Venice),腓特烈前去求饒,在聖馬爾谷大殿前跪伏亞歷山大三世腳下請求寬恕。亞歷山大三世把腓特烈拉起來,恢復了他的教籍,並賜他一個「平安之吻」(Kiss of Peace),表示寬恕。至此,腓特烈企圖控制教宗的計畫破滅,他只能對德國境內各主教行使其威權。 在亞歷山大三世的任內,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和英王亨利二世在教會法庭的獨立權力問題上發生嚴重爭論。亨利二世在1164年克拉林敦憲章裡,禁止教會向羅馬上訴,衝突的結果,柏克特被放逐到法國。1170年聖誕,柏克特回到坎特伯里,在他自己的祭壇前被殺害。基督徒震怒,立刻奉柏克特為殉道者。亞歷山大三世在1173年封柏克特為聖徒,並訂立法規,規定以後一切敕封聖徒是教皇特定的權力。1179年,亞歷山大召開第三次拉特朗公會議,為改革通過法案。亞歷山大三世死在羅馬近郊(Civita Castellana),他的屍體安葬在拉特郎堂內。.

新!!: 伯爾納鐸和歷山三世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伯爾納鐸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伯爾納鐸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會聖師

教會聖師(Doctor Ecclesiae,Doctor of the Church),或稱教會博士,是基督宗教教會給予在神學或教義的發展上有卓越成就的學者及聖人的一種頭銜。.

新!!: 伯爾納鐸和教會聖師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