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3 关系: 卢新华,反思文学,古华,复旦大学,宗璞,三突出,人民文学,从维熙,张贤亮,刘心武,周克芹,冯骥才,四人帮,短篇小说,王安憶,芙蓉镇 (小说),莫应丰,香港電台,杨绛,戴厚英,文學,文化大革命,文汇报 (上海)。
- 中國文學體裁
- 文學體裁
卢新华
1978年起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于文汇报连载小说《伤痕》,并通过此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作“伤痕文学”。 Category:复旦大学校友.
查看 伤痕文学和卢新华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文学流派。它诞生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叶剑英、华国锋等一举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一批作家也开始反思文革,并且进行批判,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警醒世人,它也指出了作家的责任是批判政治错误,肩挑民族命运。.
查看 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古华
古华(),中国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曾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芙蓉镇》。其作品已被译成10多种文字。.
查看 伤痕文学和古华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復旦,旧称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查看 伤痕文学和复旦大学
宗璞
宗璞(),原名馮鍾璞,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女作家,祖籍河南,出生於北平,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 宗璞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获奖作品为《野葫芦引》前两部(《南渡记》、《东藏记》)。所著《宗璞文集》四卷。.
查看 伤痕文学和宗璞
三突出
三突出是中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最早由于会泳在1968年5月23日在《文匯報》撰文《让文艺界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受到江青等人的赞同和推广,被称为“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三突出指:.
查看 伤痕文学和三突出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是中国作家协会的直属刊物,月刊,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刊物之一。刊名为郭沫若所题。.
查看 伤痕文学和人民文学
从维熙
从维熙(),丛维熙,男,笔名碧征、从缨,中国作家。河北玉田县人。.
查看 伤痕文学和从维熙
张贤亮
张贤亮(),江苏省盱眙县人,生於南京,中国作家,全國政協委員,企業家。.
查看 伤痕文学和张贤亮
刘心武
刘心武()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笔名刘浏、赵壮汉,四川安岳人,出生于四川成都,擅长青年题材写作。研究《红楼梦》长达十余年,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开创了红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秦学。除了《红楼梦》,他也对《金瓶梅》研读了许多年。.
查看 伤痕文学和刘心武
周克芹
周克芹(),中國四川省簡陽市人,中國作家,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1979年發表的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聞名於中國,後來並於1981年拍成電影,也於同年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 他出生於簡陽市,1958年畢業於成都農業技術學校,並在家鄉擔任農民。後來他於1963年發表第一份作品《井臺上》,之後陸續在報上發表許多短篇小說。1979年所寫成的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約20萬字,以寫實主義的筆法描述在一個偏僻鄉村的一戶農家的生活,並回顧許多政策對他們家庭所造成的影響。周克芹因為此部小說而聞名中國,並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後來他於1984年擔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後來又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於1990年8月5日病逝於成都,享年53歲。.
查看 伤痕文学和周克芹
冯骥才
冯骥才(),天津人,祖籍浙江宁波慈溪縣(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作家、画家。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珍珠鳥〉一文亦被中華民國教育部編訂為小學國語(南一版)六上第四課課文。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国务院参事等职。.
查看 伤痕文学和冯骥才
四人帮
四人幫为中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6年)形成的一個政治集團的名稱,形成於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其成員按“粉碎四人幫”時中共中央公布的顺序依次为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江青为毛泽东妻子,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均由毛泽东从上海提拔到中共中央并委以重任,四人在后期皆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0年“四人帮”被公审的时候,“四人帮”被正式命名为“江青反革命集团”。.
查看 伤痕文学和四人帮
短篇小说
一般以万言左右为界限,以下称为短篇小说。虽然小说本质上篇幅区别并不十分重要,但典型的短篇小说仍发展出较长篇小说不同的特点。如:短篇小说长于描绘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往往有强有力的开头和结尾;人物关系通常并不复杂;时空跨度一般不大。通常,任何现代的小说家都会写短篇,这些短篇亦时常是对未来长篇创作的准备和练习;但是也有若干仅以短篇或中短篇小说传世的大师,例如:蒲松齡、鲁迅、契诃夫、博尔赫斯、巴别尔、胡安·鲁尔福等;另外还有一些小说家虽然也写长篇,但被冠以“短篇大师”之名,或者认为其短篇的艺术成就超过长篇,如莫泊桑、卡夫卡等,近代華文小說家張愛玲、白先勇亦都以短篇小說膾炙人口。短篇的優點在於對讀者來說易於欣賞了解。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各有所長,如較巨大的編劇架構短篇自然不是適宜的創作手法,但如單以小說而不加以其他近代的宣傳影音輔助,短篇中篇實則為最易讓讀者留下印象或反覆閱讀的篇幅之一。此外創作應以故事型態適切性及作者發揮為主,不拘泥於篇幅長短。.
查看 伤痕文学和短篇小说
王安憶
王安憶(),中国当代女作家。她被視為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於中國文壇的“知青文學”、“尋根文學”等文學創作類型的代表性作家,2000年以《長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许多作品被译成英、德、荷、法、捷、日、韩、希伯來文等多种文字,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的华语作家。.
查看 伤痕文学和王安憶
芙蓉镇 (小说)
《芙蓉镇》是古华的一部长篇小说,1981年发表于《当代》杂志,同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来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及同名电视剧。该书描绘了湖南南部山区的风土人情,反映社会变迁,批判了投机钻营与麻木不仁的不良风气。.
莫应丰
莫应丰湖南省桃江县人,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曾担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2年曾因《将军吟》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查看 伤痕文学和莫应丰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查看 伤痕文学和香港電台
杨绛
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於北京出生,2016年於北京病逝。.
查看 伤痕文学和杨绛
戴厚英
戴厚英,,女,安徽颍上县南照镇人。作家。著有《人啊人》《诗人之死》等。 1960年毕业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后进入上海作协工作。文革初期思想左倾,参与造反运动。1970年与丈夫离婚,1971年与诗人闻捷相恋。后遭受阻挠,闻捷自杀身亡。文革后思想转变为人道主义,写作长篇小说《人啊人》,报告文学《诗人之死》等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 1996年在上海寓所被抢劫歹徒所杀害。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Category:中国女作家 Category:上海歷史 Category:华东师范大学校友 Category:颍上人 Category:安徽作家 HOU.
查看 伤痕文学和戴厚英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查看 伤痕文学和文學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查看 伤痕文学和文化大革命
文汇报 (上海)
《文汇报》是上海報業集團在上海出版的一份综合性報紙,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文化、人文领域为主要报道内容。.
另见
中國文學體裁
文學體裁
- Cli-FI
- 书信体小说
- 传说
- 伤痕文学
- 公式小說
- 公案小说
- 加扎勒
- 历史小说
- 台灣話文論戰
- 嘉年華會狂歡
- 回忆录
- 奇幻文學
- 悲劇
- 悲喜剧
- 情色文學
- 愛情小說
- 感伤主义
- 推理小說
- 文類
- 新小说
- 案头戏
- 殭屍片
- 浪漫主义
- 浪漫奇幻
- 牧歌
- 犯罪小說
- 盖绥达
- 穿越小说
- 笔记
- 网络文学
- 美文
- 聖經啟示文學
- 藝術類型列表
- 西洋穴怪圖像
- 讽刺
- 谚语
- 附加冒險
- 雞仔文學
- 靈性文學
- 驚悚
- 骑士文学
- 黑暗浪漫主义
亦称为 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