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4 关系: 大名 (称谓),大老,天保 (日本),婿養子,宇和島市,宇和島縣,宇和島藩,安政,安政大獄,乳名,幕末,井伊直弼,廢藩置縣,伊達宗城,伊達氏,伯爵,從四位下,侯爵,德川家定,德川家茂,德川庆喜,德川齊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石鐵縣,紀州藩,爱媛县,華族令,松平慶永,水戶藩,江户时代,明治,明治维新,文政,日本。
大名 (称谓)
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力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查看 伊達宗德和大名 (称谓)
大老
大老,粵語地區也做“大佬”,可以指:.
查看 伊達宗德和大老
天保 (日本)
天保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文政之後,弘化之前,指1830年十二月到1844年十二月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仁孝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齊、德川家庆。.
查看 伊達宗德和天保 (日本)
婿養子
婿養子,一種領養和婚姻繼承制度,又稱上門女婿,屬招贅的一種,即將贅婿的法律地位改為養子,此種情形,常見於漢族、白族、傣族、彝族、瑤族、大和族、琉球族。.
查看 伊達宗德和婿養子
宇和島市
宇和島市()是位於日本四國地方西部,愛媛縣西南部(南予地方)的城市,也是南予地方的主要城市。 由於為溺灣海岸,漁業、珍珠養殖、鯛魚養殖發達,除了漁業以外,還有生產汽車零件的輕製造業。.
查看 伊達宗德和宇和島市
宇和島縣
#重定向 神山縣 (日本).
查看 伊達宗德和宇和島縣
宇和島藩
宇和島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屬領地。藩廳位於宇和島城(今愛媛縣宇和島市)。藩主是富田氏及伊達氏.
查看 伊達宗德和宇和島藩
安政
安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嘉永之後、萬延之前,1854年到1859年這段期間。此時期的天皇是孝明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定、德川家茂。.
查看 伊達宗德和安政
安政大獄
安政大獄(安政の大獄)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幕末時期),安政五年(1858年)到翌年發生的政治事件。在日本面對西方國家開國壓力與幕府繼承人爭論之際,井伊直弼就職為德川幕府的大老,與老中間部詮勝等人在未得天皇敕許下簽訂《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等五國條約,也私自決定以德川家茂繼承幕府將軍的職務。這些行為都是對天皇權威的挑戰,也引起了朝野人士的不滿。 為此,孝明天皇給地方藩主發出了要鏟除井伊直弼的《戊午密敕》,安政大獄的目的就是鏟除響應密敕者,和清除對井伊執攻不滿的人。鎮壓對象是尊王攘夷派和一橋派的大名、公卿、志士等,牽連者達到100人以上。.
查看 伊達宗德和安政大獄
乳名
乳名又叫小名、幼名、小字,是婴儿出生后,父母等长辈给小孩取的非正式的名字。有时是因为父母还没有选定正式的名字,所以取乳名作临时之用。.
查看 伊達宗德和乳名
幕末
幕末,即德川末年、江戶末年,是指日本历史上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19世紀起,長期實施锁国政策的日本,開始被列強叩關,導致德川幕府在1854被迫開國,日本傳統的政治與社會體系開始受到現代化發展的西方文明衝擊。經過一連串的騷亂後,德川幕府最終在1867年結束,日本進入現代化開展的明治時代。 幕末是日本從尚處於封建與農業社會的江户时代邁入明治时代的转折期。这时期,力主尊皇攘夷的维新志士与公武合一的德川幕府是两大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势力,先後德川幕府出現許多改革聲音,如公武合體。除了他们之外,其他党派也借着幕末时期的政经混乱而争夺权力。1867年大政奉還,1868年1月戊辰战争的第一戰鸟羽伏见之战爆發。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由大阪湾搭乘幕府軍艦返回江户(今东京),最後江戶城無血開城,天皇和維新派掌握政治權力,開始進行後世所稱的明治維新。.
查看 伊達宗德和幕末
井伊直弼
井伊直弼(),字应卿,号埋木舍、柳王舍、宗观等。近江国彦根藩第15代藩主兼江戶幕府的大老,在安政大狱中大肆翦除異己,最著名的事迹是与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赋予美国商人与海员治外法权,并开放港口。1860年在櫻田門外之變中被反对派的水戶藩脱藩武士暗杀身亡。.
查看 伊達宗德和井伊直弼
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是1871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推出的新政,用以废除传统的大名制度,设立新的地方政府。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明治天皇為政,是为明治维新。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將軍不再,政归天皇,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所有以往的藩县都废除了。政府成立地方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劃出超过三百个县。虽然幕藩體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地界经过多年的变迁,在1871年,全日本有72个县;在1888年,共有77个县,一直到现在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查看 伊達宗德和廢藩置縣
伊達宗城
伊達宗城(),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大名、明治時代時期政治家。宇和島藩第八代藩主(1844年-1858年)。官位從四位下、遠江守、侍從。明治時代封伯爵。 由於為政清明,所以與福井藩第16代藩主松平春嶽、土佐藩第14代藩主山內豐信、薩摩藩第11代藩主島津齊彬並稱為「」。.
查看 伊達宗德和伊達宗城
伊達氏
伊達氏為日本武士名家,藤原氏山陰流之後。自鎌倉時代起至江戶時代為東北地方重要大名,至今在當地仍享負盛名。.
查看 伊達宗德和伊達氏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查看 伊達宗德和伯爵
從四位下
#重定向 從四位.
查看 伊達宗德和從四位下
侯爵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Marquis、英國Marquess、德國Markgraf等)。.
查看 伊達宗德和侯爵
德川家定
德川家定(),日本江戶幕府第13代征夷大將軍。任將軍由嘉永6年11月23日(1853年12月23日)-安政5年7月6日(1858年8月14日)。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的4男,母親身為側室的跡部正賢的女兒。乳名是政之助,原名家祥。正室是鷹司政通的女兒,第一位繼室是一條忠良的女兒,第二位繼室是島津齊彬的養女天璋院,側室是堀利邦之女豐儉院。.
查看 伊達宗德和德川家定
德川家茂
德川家茂()是德川幕府第14代征夷大將軍。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的堂弟。就任將軍前是德川御三家纪州藩第13代藩主。原名慶福(よしとみ)。 德川家茂是德川齊顺(清水德川家同時也是纪州德川家的當主)的長男、德川齊順在家茂出生前就去世。德川家茂的祖父是德川家齊、祖母是妙操院。御台所是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宮親子內親王(静寬院)。官方说法未娶側室(然而據說和其他女性有過關係、根据對家茂墓所的調查结果,也证明这种说法)。家茂4岁就成为纪州藩主、是德川家家谱中與没有子嗣的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血统最近的人。家茂在井伊直弼等南纪派的支持下13岁就成为第14代將军。不光是血统上,其英明果断的办事风格也得到胜海舟等阁僚重臣的深厚信赖。.
查看 伊達宗德和德川家茂
德川庆喜
德川慶喜(),江戶幕府(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也是末代將軍。.
查看 伊達宗德和德川庆喜
德川齊昭
德川齊昭()是常陸國水戶藩的第九代藩主,因此又稱水戶齊昭。幼名虎三郎、敬三郎,字子信,号景山、潛龍閣,諡号烈公。 第15代將軍(日本末代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的生父。他是水戶藩第七代藩主德川治紀的第三子。神號「押健男國之御楯命」、「奈里安紀良之命」。官至從三位權中納言,後追贈正一位大納言。 齊昭在藩政改革上十分成功,成為幕府末期的名君之一,但由於將軍繼嗣之爭和與井伊直弼的政治之爭失敗,受到永蟄居的命令,最後死去。.
查看 伊達宗德和德川齊昭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弘化四年二月十六日-明治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即),德川幕府末期至明治時代的日本皇族、日本陸軍軍人,他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的第9子,生母是堀内信子。幼名滿宮(みつのみや)。 曾赴普魯士留學,任中將近衛師團長,一般稱之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或能久親王。乙未戰爭攻臺時死亡,追贈大將。.
石鐵縣
石鐵縣()為日本於1871年設立的行政區劃,最初名稱為松山縣,管轄範圍包括過去明治維新前伊予國北部地區,相當於現在的愛媛縣中予地方及東予地方;已在西部區域及廣島縣東部區域;已在1873年與神山縣合併為愛媛縣。.
查看 伊達宗德和石鐵縣
紀州藩
紀州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又稱為紀伊藩、和歌山藩。位於紀伊國,藩廳是和歌山城(今和歌山縣和歌山市)。藩主是紀州德川家,與水戶藩及尾張藩合稱御三家,石高55萬石。.
查看 伊達宗德和紀州藩
爱媛县
爱媛縣()是位於日本四国西北部至中北部的一個县,縣廳所在地是松山市,轄區範圍相當於令制國中的伊予國。「愛媛」這一縣名得名于《古事记》中的國誕生神話“伊豫國謂愛比賣(伊予国を愛比売と謂ひ)”一句(「愛比賣」和「愛媛」在日語同音)。愛媛縣在西側和北側臨瀨戶內海,县内有海拔1982米的西日本第一高山石鎚山和道後溫泉等著名温泉。愛媛縣面積約5,676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26大縣和四國面積第二大縣。人口約136萬人,排名日本第28位和四國首位。愛媛縣是日本主要的蜜柑产地之一,並且是日本唯一擁有兩個現存天守的縣。.
查看 伊達宗德和爱媛县
華族令
華族令是大日本帝國的一個法令。1884年(明治17年),以制度取調局局長伊藤博文為中心制定並頒佈。 1884年7月7日,日本宮內省發佈明治40年皇室令第2號,將日本的華族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個爵位,公家按照家格授爵,藩主、諸侯等則以石高數授予爵位。此外,對國家有功勳之人也會授予爵位,稱為新華族。 在華族令頒佈之前,日本的華族分為終身華族和永世華族兩種;終身華族不世襲,永世華族允許代代相傳。華族令頒佈後廢除了終身華族。 1889年,明治政府頒佈貴族院令,規定30歲以上的公爵和侯爵自動成為貴族院議員,伯爵、子爵、男爵則通過互相選舉可以擔任議員。規定了華族的政治特權。 其他的特權包括,日本頒佈「華族世襲財產法」,創立國立銀行(即十五銀行,俗稱華族銀行),凡是華族的爵位繼承之時,都會通過其進行財產的特別保護和管理。此外,華族及其子弟婚姻的時候必須得到宮內大臣的許可。 1907年,日本頒佈皇室令,也有華族相關的一系列規定。 1947年,根據日本國憲法,華族等貴族制度被廢除,華族令也隨之被廢止。 Category:戰前日本政治 Category:日本華族 Category:日本法律 Category:1884年日本建立 Category:1947年日本廢除.
查看 伊達宗德和華族令
松平慶永
#重定向 松平春嶽.
查看 伊達宗德和松平慶永
水戶藩
水戶藩()是日本江戶時代一個藩,位於常陸國(今茨城縣中部及北部),藩廳是水戶城。藩主是水戶德川家,與尾張藩及紀州藩並列為德川御三家,石高35萬石。.
查看 伊達宗德和水戶藩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查看 伊達宗德和江户时代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查看 伊達宗德和明治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查看 伊達宗德和明治维新
文政
文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文化之後、天保之前。指1818年到182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仁孝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齊。.
查看 伊達宗德和文政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伊達宗德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