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0 关系: 多菲内,大里昂地区,安省 (法國),巴伐利亚,布尔关雅留,市镇 (法国),伊瑟河,伊萨尔河,伊泽尔河,伊泽拉河,德拉克河,圣马尔瑟兰 (伊泽尔省),凯尔特语族,維尼西厄,维也纳 (法国),维勒班,罗讷省,省 (法国),瓦兹河,瓦隆 (伊泽尔省),高盧語,自由女神像,里昂,捷克,松塔,格勒诺布尔,比利时,法国,法国大革命,法语。
- 伊澤爾省
- 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省份
多菲内
多菲内()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行省。英语拼写为Dauphiny。大致包括現在的伊泽尔省、德龙省、上阿尔卑斯省。 从1040年到1349年,多菲内是一个独立国家,在阿尔邦伯爵(Counts of Albon)统治下,直至加入法兰西王国。作为法国的一个行省,直至1457年保持自治。历史首府是格勒诺布尔。它的居民成为多菲内人(Dauphinois)。 多菲内的名字来源于阿尔邦伯爵的家族徽章上有一只海豚,法文的海豚为Dauphin,成了该地的绰号。 1349年多菲内归入法国的一个条件是:法兰西王国的皇太子必须使用多菲内称号。这保持到了法兰西革命。 Category:法国行省.
查看 伊泽尔省和多菲内
大里昂地区
大里昂(Grand Lyon),以里昂为中心城市的地区,包括罗纳省58个城镇。 Category:里昂 Category:里昂城区.
查看 伊泽尔省和大里昂地区
安省 (法國)
安(法语:Ain)是法國的一個省(編號01),與薩瓦省(Savoie)、上薩瓦省(Haute-Savoie)、羅訥省(Rhône)相鄰,同瑞士毗連。安省擁有良好的交通網絡(法國高速列車、高速公路),鄰近里昂及日內瓦兩大國際機場。 安省下分四個地區:布雷斯(Bresse)、東布(Dombes)、比熱(Bugey)、熱克斯(Gex)。這四個各有特色的地區造就了安省的多樣性及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布雷斯主要是以穀物種植、牲畜飼養、奶類及乳酪生產和家禽養殖等農業與農產加工業為主。東布的漁業養殖與比熱的葡萄栽培分別是當地的重要經濟活動。本省產業的高度多樣性是伴隨著奧約奈克斯(Oyonnax)地區的塑膠產業(有「塑膠谷」之稱)。 由於當地中小企業的工業性質與緊密的網狀組織,安省躋身全法國經濟成長最快速的省分之一。當地失業率遠低於全國及大區。除了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一些在全國或國際上擁有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也設立於此。 不過,安省依然十分重視其歷史及文化遺產,像是美食(沃納斯的Georges Blanc餐廳)、布雷斯的年度家禽競賽和旅遊業(346座古蹟、14座博物館、生態旅遊與滑雪)。.
查看 伊泽尔省和安省 (法國)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查看 伊泽尔省和巴伐利亚
布尔关雅留
布尔关雅留(Bourgoin-Jallieu)是法国伊泽尔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北部,属于松塔区。该市镇总面积24.37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25540人。 布尔关雅留是这一地区的重要工商业中心,布尔关雅留火车站是里昂-格勒诺布尔铁路线上的重要一站。.
查看 伊泽尔省和布尔关雅留
市镇 (法国)
市镇(commune)是法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划,一个市镇一般对应于一个村或镇。它们的面积,特别是人口有时相差悬殊(人口最多的巴黎拥有两百万以上的居民,而最少的只有一人)。目前法国共有36783个市镇(其中214个位于海外),它们覆盖了全部法国国土(除了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以及少数幾個没有常住居民的领土之外)。.
查看 伊泽尔省和市镇 (法国)
伊瑟河
伊瑟河是歐洲的河流,流經比利時和法國,河道全長78公里,流域面積1,101平方公里,最終在尼烏波爾特注入北海,平均流量每秒3立方米。.
查看 伊泽尔省和伊瑟河
伊萨尔河
伊萨尔河(Isar)是奥地利蒂罗尔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境内的一条河流,全长295千米,两岸最重要的城市有慕尼黑、弗赖辛和兰茨胡特。伊萨尔河本来是一条典型的山地和阿尔卑斯山脉前部地区河流,其河床宽阔,不断变道,岸边有很宽的石滩和多条走道。今天它已经只有一条河道了,只在上游还有少数地区保存了它原始的状态。伊萨尔河的平均年流量为175 m³/s,是继多瑙河、因河和萨尔察赫河之后巴伐利亚第四大河。.
查看 伊泽尔省和伊萨尔河
伊泽尔河
伊泽尔河(Isère)是法国东南部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一条河流,全长286公里,发源于意大利边境的阿尔卑斯山脉,靠近滑雪胜地瓦尔德伊泽尔(Val d'Isère),在瓦朗斯以北注入罗纳河 (左岸)。 伊泽尔河流经下列省份和城市:.
查看 伊泽尔省和伊泽尔河
伊泽拉河
伊泽拉河(捷克语:Jizera)位于捷克境内,由发源于伊泽拉山的大伊泽拉河和发源于克尔科诺谢山的小伊泽拉河汇流而成,最终在拉贝河畔布兰迪斯-旧博莱斯拉夫注入易北河,全长164公里。 伊泽拉河流经的城镇主要有:伊泽拉河畔贝纳特基、慕尼黑城、姆拉达-博莱斯拉夫、塞米利、拉贝河畔布兰迪斯-旧博莱斯拉夫、图尔诺夫。.
查看 伊泽尔省和伊泽拉河
德拉克河
德拉克河是法國的河流,位於該國東南部,屬於伊澤爾河的左支流,河道全長130公里,流域面積3,35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58立方米,河口處在格勒諾布爾附近。.
查看 伊泽尔省和德拉克河
圣马尔瑟兰 (伊泽尔省)
圣马尔瑟兰(Saint-Marcellin)是法国伊泽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格雷诺布尔区(Grenoble)圣马尔瑟兰县(Saint-Marcellin)。该市镇总面积7.81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8041人。.
凯尔特语族
凱爾特語族是印歐語系下的一族語言。古時曾在西歐廣泛使用,但今日使用此族語言的人口只存在於不列顛群島上的一些地區和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上。.
查看 伊泽尔省和凯尔特语族
維尼西厄
維尼西厄(又譯作:韦尼雪,Vénissieux,法蘭克-普羅旺斯語:Vènissiœx)是法國東部羅納省的一個市鎮,屬於里昂的郊區,亦是當地第二個最大的區域。.
查看 伊泽尔省和維尼西厄
维也纳 (法国)
#重定向 維埃納.
维勒班
维勒班(法语:Villeurbanne)位于法国中部,是罗讷-阿尔卑斯大区罗讷省的一座城市。.
查看 伊泽尔省和维勒班
罗讷省
罗讷省(法文:Rhône)是法國罗讷-阿尔卑斯大區所轄的省份。該省編號為69。 Category:法国省份.
查看 伊泽尔省和罗讷省
省 (法国)
法国行政区划中,直属“第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大区(法語:région)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单位”,法语为“département”,汉语将其翻译为“省”或「府」,这类行政单位英语将其与“county”(郡)看作类似,截止2011年3月共计101个,其中5个位于法国海外省或「海外自治領」。.
查看 伊泽尔省和省 (法国)
瓦兹河
瓦兹河(Oise)发源于比利时埃诺省希迈以南,向南流入法国境内,最终在巴黎附近的孔夫朗-圣奥诺里讷注入塞纳河,全长302公里。瓦兹河的主要支流为埃纳河。 瓦兹河流经的主要城镇有:伊尔松、吉斯、绍尼、努瓦永、贡比涅、瓦兹河畔欧韦、蓬图瓦兹、塞日、茹伊勒穆捷和孔夫朗-圣奥诺里讷。 O O.
查看 伊泽尔省和瓦兹河
瓦隆 (伊泽尔省)
#重定向 瓦龙.
高盧語
盧語是一種已滅亡的凱爾特語言,通行於古羅馬帝國、法蘭克人、及不列顛凱爾特人入侵前的高盧,從發現於法國及比利時各處的上百個墓碑、石柱、紀念碑了解這種語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發現於法國與瑞士邊界 Ain 河畔的科利尼曆法,是凱爾特民族曆法史料的一大發現。.
查看 伊泽尔省和高盧語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名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La 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一座位于美国纽约纽约港自由島上的巨型新古典主义塑像。这座塑像由弗里德利·奥古斯特·巴特勒迪设计,由居斯塔夫·埃菲尔建造,于1886年10月28日落成,是法国共濟會送给美国分部的礼物,在自由女神的基座上刻有共濟會的標誌。塑像人物是一位身穿长袍的女性,代表罗马神话中的自主神,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的册子上用罗马数字写有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日期:“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脚下还有断裂的锁链。这座塑像是自由和美国的象征,对外来移民展现出欢迎信号。 法国法学教授和政治家曾于1865年表示,法国和美国人民应该共同制作美国独立的纪念品。他的这一想法可能是为了纪念南北战争以北军胜利、奴隶制寿终正寝结束。巴特勒迪正是因为受到拉沃拉叶的启发而开始设计这座塑像,但由于当时法国在政治形势上陷入困境,因此塑像的建造工作一直到1870年代初才展开。1875年,拉沃拉叶提出法国为塑像注资,美国则提供场地并制造底座。巴特勒迪在雕塑全部设计好以前就完成了其头部和高举火炬的手臂,这些部分还在国际博览会上展出用于宣传。 1876年,神像举起火炬的手臂在费城展出,再从1876到1882年在纽约麦迪逊广场展出。筹款的进展非常缓慢,其中又以美国为甚,到1885年时,底座的建设仍然受到缺乏资金的威胁。《》出版商约瑟夫·普立兹发起捐款,吸引了超过12万人捐助,不过大部分捐献金额都不到一美元,这一项目才得以完成。塑像在法国建成,再装船跋涉重洋运抵当时的贝德罗岛,装到已经完成的底座上。塑像完成之际,纽约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主持了落成仪式。 自由女神像起初由负责管理,1901年管理权移交战争部,193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始负责塑像的维护和管理工作。193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塑像都因翻新工程暂停向公众开放。1980年代初,塑像出现严重老化,必须加以重大修复,因此塑像于1984年至1986年关闭,将火炬和大部分内部结构替换。2001年的九一一袭击事件后,塑像出于安全和保安方面原因再度关闭,其底座于2004年重新开放,而塑像则要到2009年才开放,还对能够登上王冠的游客人数设了限制。包括底座和地基在内的整座塑像之后又关闭了一年,直到2012年10月28日再度开放,目的是安装辅助楼梯等安全保障,自由岛在这期间一直保持开放。不过就在塑像重新开放次日,自由岛因飓风桑迪的影响导致关闭,于2013年7月4日再次开放。出于安全方面考量,火炬周围的阳台自2016年起就不再面向公众开放。.
查看 伊泽尔省和自由女神像
里昂
里昂(Lyon,读音:),法国第三大城市,法国东南部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和罗讷省的首府。位于罗纳河和索恩河交汇处。包括郊区和卫星城,里昂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都市区。里昂是著名的国际都市,历史悠久,部分历史和建筑地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里昂丝绸和纺织业源远流长,被誉为“欧洲丝绸之都”。从20世纪末期开始,里昂食品业兴起,也使得里昂有着“美食之都”的称号。里昂也是电影的诞生地,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曾在此拍摄下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里昂还是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总部所在地。在2015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里昂是位居法国第2、全球39位的最宜居城市。 里昂银行业、化学、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雄厚,是法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该市教育事业发达,里昂大学是法国第二大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里昂商学院为欧洲十强商学院和法国商学院最高学府。著名的里昂足球俱乐部也位于里昂。.
查看 伊泽尔省和里昂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查看 伊泽尔省和捷克
松塔
松塔(La Tour-du-Pin),又译"拉图迪潘",是法国伊泽尔省的一个市镇,也是该省的一个副省会,下辖松塔区(La Tour-du-Pin)。该市镇总面积4.77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7793人。.
查看 伊泽尔省和松塔
格勒诺布尔
格勒诺布尔(法语:Grenoble),又譯格諾伯勒,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伊泽尔省省会,多菲内以前的首府,也是法国阿尔卑斯地区的首府。她是继里昂之后的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第二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在人口方面,格勒诺布尔是法国第16大城市,并且,她排在斯特拉斯堡后面,蒙彼利埃前面,是法国第11大城市群。2006年,她的市区拥有人口530,506,在2008年,拥有人口560,222。.
查看 伊泽尔省和格勒诺布尔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查看 伊泽尔省和比利时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伊泽尔省和法国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查看 伊泽尔省和法国大革命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查看 伊泽尔省和法语
另见
伊澤爾省
- 伊泽尔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