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

指数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發生於1948年4月9日。當時猶太復國主義右翼恐怖組織伊爾貢和莱希的約120個戰士,侵略耶路撒冷附近的代爾亞辛村。村內原本住著約六百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事件發生於英國行將終止治理巴勒斯坦之時,巴勒斯坦正處於內戰。在入侵村莊的戰鬥中,約107名村民包括婦孺在內被殺害,有被槍殺的,有被拋入他們家中的手榴彈炸死的。有部份村民被俘到西耶路撒冷遊街示眾,後來他們或許被殺害,但說法不一。攻擊者中有4人死,約35人傷。 屠殺案為阿以衝突的關鍵事件。當時最大的猶太武裝組織哈加納譴責這次攻擊。猶太事務局曾致道歉信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遭到回絕。屠殺事件堅定了阿拉伯各國插手介入巴勒斯坦的決心,並在事發五週後出手。.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4 关系: 巴勒斯坦人第一次中东战争约旦纽约纽约时报莱希 (组织)西耶路撒冷錫安主義阿卜杜拉一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耶路撒冷恐怖组织法西斯主义

  2. 1948年恐怖活動
  3. 反阿拉伯情緒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ash-shaʼb al-filasTīni)或稱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الفلسطينيون,al-filasTīnīyyūn;,al-ʼArab al-filasTīnīyyūn,פָלַסְטִינִים),泛指長期以來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人口約1,200萬,當中約49%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其中包含加薩走廊的所有人口(約160萬人)、約旦河西岸大部分的人口(包含東耶路撒冷的20萬人共有約230萬人,相對於50萬的猶太以色列公民)以及以色列16.5%的人口,其中一些人是被驅逐出境的難民,其餘逾半數的巴勒斯坦人成為僑民,而一半以上的僑民為無國籍人士。海外僑民約有190萬居住在鄰國約旦。海外僑民大多是在大離散之後遷移出巴勒斯坦的,約有324萬居住在鄰國約旦,佔了將近約旦總人口數的一半。另外,約有150萬人居住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約25萬人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智利還有一座人口約50萬人,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外最大的僑居地。 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為遜尼派穆斯林,也有少數基督徒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希伯來文和巴勒斯坦阿拉伯語共用。 基因證據顯示,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南黎凡特(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和黎巴嫩一帶)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項有關高分辨率單倍型(high-resolution haplotypes)的研究指出,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Y染色體有許多部份是來自同一個基因池(猶太人約70%,巴勒斯坦人約82%)。隨著7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擴張,大部分巴勒斯坦人逐漸涵化為遜尼派穆斯林.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巴勒斯坦人

第一次中东战争

一次中东战争(英语:The first Middle East War,希伯来语: מלחמת העצמאות,阿拉伯语: النكبة)是1948年以色列为巴勒斯坦地區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当时阿拉伯国家联合主动攻击以色列,它使以色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託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中有960,000名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並沦为难民,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约旦

约旦哈希姆王国(阿拉伯语:,一般通稱約旦)是中东的国家,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东南临沙特阿拉伯,西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约旦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纽约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纽约时报

莱希 (组织)

莱希(Lehi;;לח"י – לוחמי חרות ישראל Lohamei Herut Israel – Lehi,“以色列自由战士—莱希”),常被蔑称为“斯特恩帮”,“此组织被其盟友称为‘莱希’,被其敌人称为‘斯特恩帮’。”("This group was known to its friends as LEHI and to its enemies as the Stern Gang.") Blumberg, Arnold.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莱希 (组织)

西耶路撒冷

西耶路撒冷是耶路撒冷城中,自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後由以色列管轄的區域,耶路撒冷的其他區域(東耶路撒冷)1967年由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由約旦管轄,兩地區以綠線相隔。 英國及美國等西方國家认识到西耶路撒冷是屬以色列的實際管轄,但未給予法律上的承認。由於西耶路撒冷是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已由以色列控制,因此以色列事實上擁有主權,而相關的主權爭議不及東耶路撒冷般大。.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西耶路撒冷

錫安主義

錫安主義(ציונות/,الصهيونية/),中文通譯「猶太復國主義」,也称「猶太圣会主義」,是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民族主義政治運動和猶太文化模式,旨在支持或認同於以色列地帶重建「猶太家園」的行為,也是建基於猶太人在宗教思想與傳統上對以色列土地之聯繫的一種意識形態。 猶太人是一個源自古代近東地區黎凡特的特殊民族,其居住地迦南(即以色列地)在历史上一直斷斷續續地存在過猶太王國及其自治領。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以色列地带为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有人类学研究认为,该地区曾经于铁器时代存在过犹太部落王国,时间约在公元前10世纪或公元前9世纪。 在猶太復國運動發展初期,錫安主義是世俗化的,也是一定程度上對19世紀時在歐洲的以天主教徒為首的社會中十分猖獗的反猶主義的一種回應。從1世紀開始,猶太人遭受來自羅馬天主教會不同程度的歧視和迫害,原因當時天主教認為是猶太人被認為對耶穌受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居住在阿拉伯和北非地區的猶太人則相對而言得以和當地人較為和睦地相處 http://www.ifamericansknew.org/history/origin.html#early The Origin of the Palestine-Israel Conflict, Jews for Justice in the Middle East, 2001。在經過一連串的進展和挫折,以及在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大屠殺中摧毀了歐洲的猶太族群後,錫安主義的民粹運動於1948年達到了高潮。犹太人全国委员会于1948年5月14日发布了《以色列独立宣言》,现代以色列建国。.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錫安主義

阿卜杜拉一世

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عبد الله الأول بن الحسين,),外约旦的埃米尔(1921年4月11日-1946年5月25日在位),后成为国王(1946年5月25日-1951年7月20日在位),1950年时改称约旦国王。.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阿卜杜拉一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或譯亞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也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愛因斯坦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發覺經典力學與電磁場無法相互共存,因而發展出狹義相對論。他又發現,相對論原理可以延伸至重力場的建模。從研究出來的一些重力理論,他於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持續研究統計力學與量子理論,導致他給出粒子論與對於分子運動的解釋。在1917年,愛因斯坦應用廣義相對論來建立大尺度結構宇宙的模型。 阿道夫·希特勒於1933年開始掌權成為德國總理之時,愛因斯坦正在走訪美國。由於愛因斯坦是猶太裔人,所以儘管身為普魯士科學院教授,亦沒有返回德國。1940年,他定居美國,隨後成為美國公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在一封寫給當時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裏署名,信內提到德國可能發展出一種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彈,因此建議美國也盡早進行相關研究,美國因此開啟了曼哈頓計劃。愛因斯坦支持增強同盟國的武力,但譴責將當時新發現的核裂变用於武器用途的想法,後來愛因斯坦與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共同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 愛因斯坦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愛因斯坦被誉为是“現代物理学之父”及20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他卓越和原創性的科學成就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重定向 巴勒斯坦託管地.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耶路撒冷

恐怖组织

“恐怖组织”是“恐怖分子”组成的网络与组织,这些组织通常分于世界各地,透过各种极端的行为与手段来发洩、引起关注或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 世界范围内,被大多数国家认定为恐怖组织的组织的主要特点是制造骇人听闻的重大伤亡事件、跨国进行恐怖行动,袭击目标为平民或公共设施等的极端宗教组织、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和极端政治组织,如伊斯蘭國、蓋達組織、塔利班、努斯拉陣線、博科聖地、虔誠軍、奥姆真理教、日本赤军等。.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恐怖组织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查看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和法西斯主义

另见

1948年恐怖活動

反阿拉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