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劉瑾
劉瑾(),陝西興平人。中國明代中期,明武宗时期的重要宦官。.
查看 仇鉞和劉瑾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西北的民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宁夏下辖五个地级市,首府银川。.
查看 仇鉞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亦作丹書鐵契、金書鐵券、鐵券、誓書,民間俗稱「免死(金)牌」,始於漢代,是天子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于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
查看 仇鉞和丹書鐵券
三千營
三千營是前期明代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其餘兩營為神機營及五軍營)。司寶纛令旗。三千之名或延自《書經》《史紀》:「虎賁三千人」,但人數遠遠超過三千人,古代執金吾提騎、虎賁皆有設置但名稱各異。三千營在實錄中僅出現在洪熙、宣德和正統年間的戰時編制,景泰以後京營改制為十團營、十二團營,此部隊番號很可能是永樂年間第三次北伐前的駕前護衛,或第四第五次北伐的前鋒營轉換而來。 明成祖時以上直官軍、旗手衛、錦衣衛紅盔將軍組成,平時為朝廷侍衛主要構成部分。與其他部隊相同,采取蒙漢相雜的體制,尤其是哨馬營,在初期多為達軍(包括韃靼人、 回回 、女真等構成複雜),幾次北伐後已少見達官達軍。 三千營分作五司:.
查看 仇鉞和三千營
周昂
周昂,东汉末期人物,會稽人。周昕之弟,周喁之兄。袁紹部下,曾為九江太守,豫州刺史。在孫堅攻董卓期間,被派與奪取孫堅屯兵地陽城,其後袁術派孫堅與公孫瓚從弟公孫越一同攻打周昂,周昂成功守城,流矢射死公孫越。在孫堅擊退董卓後,本能升為豫州刺史,但周昂(《三國志·魏書八》)或周喁(《三國志·吳書一》)被袁紹派往代其位。.
查看 仇鉞和周昂
馮禎
馮禎,綏德衛人,明朝軍事將領。 馮禎起家卒伍,累功為本衛指揮僉事。孝宗弘治末年,擢署都指揮僉事,守備偏頭關。后擔任參將,分守寧夏西路,以勇敢聞名。安化王朱寘鐇謀反時,馮禎馳奏報告。事后進署都指揮同知。不久,擢為副總兵,協守延綏。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中原發生盜亂,他率領所部前往討伐,在阜城破敵并解曹州之圍,因功進升為都督僉事。次年,再次率領副總兵時源,參將神周、金輔擊敗劉惠、趙鐩叛亂。之後因官軍內部不協,馮禎力戰而亡。贈洛南伯,賜祭葬,授其子馮大金為都督僉事。.
查看 仇鉞和馮禎
豹房
豹房,明武宗朱厚照所建之別宮,位于西华门外,与宫殿相连,有室两百多间,历时五年落成,耗费国库白银二十四万多两。为了區別於其他豹房,或“西苑豹房”。 相關建築有太素殿(建於天顺二年用锡做材料,顶盖茅草,又称为「锡殿」,也叫「避暑凉殿」,附屬遠趣軒和會景草亭臨水稱龍澤或龍湫,會景草亭為今五龍亭武宗修建。「凝和殿」、「迎翠殿」同在北海天顺二年建)、天鵝房、船塢、腾禧殿、鎮國寺、內校場,按《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一》,「百兽房豹房久废...原正徳七年十一月诏建镇国寺于大内西城...《明皇大政记》乃于西华门内豹房之地建护国佛寺延住番僧日与亲处。《明武宗实录》原腾禧殿覆以黑琉璃瓦明武宗西幸悦乐伎刘良女遂载以归居此俗呼为黒老婆殿」。故知豹房之西的腾禧殿才是劉良等教坊司女樂承幸之處,內教坊司自元代起,就在那附近。虎城西北隅有豹房,百兽房在虎城之后,连楹南向。 內校場在今紫金閣。可知整體建築功能包含宗教、寢宮遊樂之所。.
查看 仇鉞和豹房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查看 仇鉞和都督
楊一清
楊一清(),字應寧,號邃庵,直隸镇江府丹徒縣(今镇江)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 楊一清早年進士出身,此後歷任山西、陝西官員,擔任首任陝甘總督,并平定安化王朱寘鐇謀反,與張永除掉宦官劉瑾干政,官至明朝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嘉靖初年,其在大禮議中支持明世宗立生父為皇考,擔任內閣首輔,晚年因與張璁、桂萼不合而致仕。卒谥文襄。.
查看 仇鉞和楊一清
楊廷和
楊廷和(),字介夫,號石齋, 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区馬家鎮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廬陵。明朝中期重臣、内阁首輔。 楊廷和早年登進士,入翰林,參與修撰《明憲宗實錄》、《大明會典》。正德年間,進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參與機務。明武宗後期擔任內閣首輔,加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與劉瑾、江彬等宦官寵臣勢力對抗,并逐步清除武宗時期政弊。武宗駕崩後無嗣,楊廷和與內閣大臣依宗法《皇明祖訓》立興獻王世子朱厚熜繼位,是為明世宗,并出臺了一系列政弊改革方略。嘉靖初年,楊廷和與其子楊慎在大禮議事件中,因極力反對明世宗追尊生父,被迫致仕歸鄉。.
查看 仇鉞和楊廷和
正德 (明朝)
正德(元年:1506年 - 末年:1521年)是明武宗的年号。明朝使用正德这个年号一共16年。 正德十六年四月明世宗即位沿用。.
查看 仇鉞和正德 (明朝)
汝州市
汝州市,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屬平顶山市西北的縣級市。辖境南与宝丰、鲁山县接壤,西临汝阳县,北与伊川县与登封市毗邻,东连禹州市与郏县。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95.67万人(2009年)。汝州市辖5个街道、4个镇、11个乡,市政府驻煤山街道。.
查看 仇鉞和汝州市
朱寘鐇
朱寘鐇(),庆靖王朱㮵後裔,其祖為靖王庶第三子安华恭懿王朱秩炵。封安化王,后因發動安化王之亂被賜死,爵除。.
查看 仇鉞和朱寘鐇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查看 仇鉞和明史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或稱正德帝,明朝第11代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十六年(1521)崩,享年30歲,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武宗追求解放,為人嬉乐胡鬧,荒淫无度,寵信宦官、建立豹房,強徵處女、娈童入宮,有時也搶奪有夫之婦,逸遊無度,還化名為朱壽,自封為「鎮國公、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領兵打仗,又信仰密宗、回教等,自稱忽必烈(蒙古名,元世祖之名);沙吉熬爛(波斯語,回教蘇菲派的蘇菲師)、大寶法王(藏密名,白教首領),施政荒誕不經,任內暴虐無道,宮中內璫亂政,宗室叛亂四起。另一方面,他為人刚毅果断,寸斬刘瑾,平定安化王之乱、寧王之亂,在应州大捷中打败達延汗,是個世間少見、多采多姿的皇帝。.
查看 仇鉞和明武宗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仇鉞和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