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9 关系: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右京區,吉田兼好,太上法皇,宇多天皇,山號,世界遗产,京都十三佛靈場,京都市,京都府,仁和,住持,佛教,徒然草,出家,石清水八幡宮,神佛靈場巡拜之道,真言宗十八本山,真言宗御室派,随笔,阿弥陀佛,門跡,樱花,本山 (佛教),明治维新,日本,日本國寶列表,日本皇室,日本櫻名所100選。
- 888年建立
- 門跡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
#重定向 古京都遺址(京都、宇治和大津市).
查看 仁和寺和古都京都的文化財
右京區
右京區()是構成京都市的11區之一,為京都市內面積最大的區。南部是過去皇族與公家別莊的所在、現在主要為住宅區;西部和北部是山區,北部被稱為「京北」,屬於丹波高原,此區域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桂川沿岸的盆地區域中。.
查看 仁和寺和右京區
吉田兼好
吉田兼好(1283年-1358年)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官人・歌人・法师,也稱兼好法師,文学造诣深厚,有著作《徒然草》存世,该书由杂感、评论、小故事等组成。出自神職的家系卜部氏,原名是卜部兼好,居于京都之吉田,故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
查看 仁和寺和吉田兼好
太上法皇
太上法皇,简称法皇,是日本历史上的太上天皇出家遁入佛门后的称号。.
查看 仁和寺和太上法皇
宇多天皇
宇多天皇(;,名定省(),日本第59代天皇,887年12月5日-897年8月4日在位。.
查看 仁和寺和宇多天皇
山號
山號(山号)是佛教寺院的稱號,例如「金龍山淺草寺」、「東叡山寛永寺」、「三緣山增上寺」等。.
查看 仁和寺和山號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學文化组织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協力組織,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與保護工作。.
查看 仁和寺和世界遗产
京都十三佛靈場
京都十三佛靈場(きょうとじゅうさんぶつれいじょう)是京都市內十三座寺的靈場巡礼。.
查看 仁和寺和京都十三佛靈場
京都市
京都市()是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區。2017年10月,京都市有人口1,472,027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379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
查看 仁和寺和京都市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查看 仁和寺和京都府
仁和
仁和可以指:.
查看 仁和寺和仁和
住持
住持又稱方丈、堂頭和尚(亦簡稱「堂頭」)、住職(住持職的簡稱),是佛教寺院之中,出家僧團的管理者與領導者,為「久住世間護持佛法」之義。寺院具一定叢林規模、能掛單接眾,才有一個住持的職位。沒掛單接眾的寺院只有一位當家師(監院又稱監寺、院主、主首、寺主)。 「住職」一詞在日本較為常用。華人也稱道教宮觀的主持者為住持。.
查看 仁和寺和住持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仁和寺和佛教
徒然草
《徒然草》(),吉田兼好法師著,日本中世文學隨筆體的代表作之一,跟清少納言著作的《枕草子》和鴨長明著作的《方丈記》同被譽為日本三大隨筆之一。 一般認為,《徒然草》於1330年至1332年之間寫成。《徒然草》由一篇序段以及另外二百四十三段組成,文体为和漢混淆文与以假名文字为中心的和文相混合,主題環繞無常、死亡、自然美等等。 中文有王以铸、李均洋的译本。.
查看 仁和寺和徒然草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查看 仁和寺和出家
石清水八幡宮
石清水八幡宮(石清水八幡宮)是位在日本京都府八幡市的神社。與宇佐神宮等並列日本三大八幡宮。為勅祭社、二十二社之一、舊社格為官幣大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僅次於伊勢神宮,是日本的國家第二等宗廟。 曾在二戰日本戰艦扶桑號設立分支。.
查看 仁和寺和石清水八幡宮
神佛靈場巡拜之道
佛靈場巡拜之道(しんぶつれいじょうじゅんぱいのみち)是伊勢神宮(特別參拜)和近畿地方150所社寺之巡拜靈場。平成20年(2008年)3月2日,設立神佛靈場會,同年9月8日,在伊勢神宮舉行發足奉告式典。.
查看 仁和寺和神佛靈場巡拜之道
真言宗十八本山
真言宗十八本山(しんごんしゅうじゅうはちほんざん)是真言宗各派之大本山之18寺。為各山之連絡・調整等而設立,最近成為人氣的巡禮行程。.
查看 仁和寺和真言宗十八本山
真言宗御室派
真言宗御室派(しんごんしゅうおむろは)是日本真言宗系佛教宗派之一,屬於古義真言宗。宗祖是弘法大師空海、派祖是寛平法皇(宇多天皇)。總本山是仁和寺。.
查看 仁和寺和真言宗御室派
随笔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Category:散文.
查看 仁和寺和随笔
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अमिताभ,),意為無量光佛,另名無量壽佛(अमितायूस्,),又稱為甘露王如来,在華人地區習慣作彌陀佛、彌陀等簡稱;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在唐朝,善導大師楷定淨土宗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查看 仁和寺和阿弥陀佛
門跡
跡(もんせき、もんぜき)是皇族、貴族擔任住持的特定寺院,或是其住持。寺格之一。本來是日本佛教的開祖的正式後繼者「門葉門流」之意(或稱作門主)。鎌倉時代以降演變成用來指位階高的寺院,即所謂寺格,這些寺院被稱作門跡寺院。.
查看 仁和寺和門跡
樱花
樱花是蔷薇科李屬中一些被稱為櫻的品種(包括櫻桃亞屬(Lithocerasus)、酸櫻桃亞屬(Cerasus)等)所開的的花。.
查看 仁和寺和樱花
本山 (佛教)
本山()是日本佛教用語,指於特定佛教宗派内,被賦予特別地位的寺院,等同為該宗派的大本營或根據地。 其中分別有:總本山、大本山、別格本山、本山這幾個不同地位區別,不同宗派各自的用法會有所差異,亦有完全不使用者。 另外,在日本亦時有用於形容佛教以外的宗教,例如「バチカン市国はカトリックの総本山で…(--是天主教的總本山……)」這樣的使用。 台灣佛教亦有此用語,如法鼓山、佛光山和靈鷲山等。.
查看 仁和寺和本山 (佛教)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查看 仁和寺和明治维新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仁和寺和日本
日本國寶列表
國宝一覧为日本國宝的列表。.
查看 仁和寺和日本國寶列表
日本皇室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具體的構成包括天皇與組成的「內廷」、與其他男性皇族及其家庭組成的數個宮家。皇室成員没有姓氏,無选举权,不受日本的户籍法律管理,而有专门的《皇室典範》規範皇室的運作。.
查看 仁和寺和日本皇室
日本櫻名所100選
日本櫻名所100選()是財團法人日本櫻之會在1990年(平成2年)選定的100個全國各地的櫻花之名所。.
另见
888年建立
- 仁和寺
門跡
- 三千院
- 三寶院
- 中宮寺
- 仁和寺
- 佛光寺 (京都市)
- 勸修寺
- 圓照寺 (奈良市)
- 大覺寺 (京都市)
- 平等院
- 曼殊院
- 東本願寺
- 法華寺 (奈良市)
- 知恩院
- 禪林寺 (京都市)
- 西本願寺
- 輪王寺
- 門跡
- 青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