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9 关系: 大陆会议,大陆军,威士忌暴动,小奥利弗·沃尔科特,尼维斯,乔治·华盛顿,伊丽莎白·斯凯勒·汉密尔顿,制宪会议,哥伦比亚大学,兩黨制,约翰·亚当斯,纽约,纽约州,美國獨立戰爭,美国宪法,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圣公会,美国军队总指挥,美国财政部长,美法短暂冲突,聯邦黨,联邦党人文集,西印度群島聯邦,詹姆斯·麦迪逊,阿龙·伯尔,邦联条例,長老宗,XYZ事件,民主共和黨,漢密爾頓縣 (印地安納州),漢密爾頓縣 (堪薩斯州),漢密爾頓縣 (伊利諾伊州),漢密爾頓縣 (佛羅里達州),漢密爾頓縣 (俄亥俄州),漢密爾頓縣 (內布拉斯加州),漢密爾頓縣 (紐約州),漢密爾頓縣 (田納西州),托马斯·杰斐逊,普林斯顿战役。
- 1750年代出生
- 1804年逝世
- 18世紀美國哲學家
- 19世纪美国陆军人员
- 乔治·华盛顿内阁
- 新澤西州火器致死
- 紐約市人
- 美国宪法签署人
- 美国政党创始人
- 美国汉密尔顿家族
- 美国陆军总司令
- 美國民族主義者
- 美法短暂冲突人物
大陆会议
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或作大陸議會,是指北美十三州在1774年至1789年間組成的聯合議會,是為美國國會的前身。 大陸會議與美國革命息息相關。18世紀中葉,英國與其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經濟爭議不斷升級。1773年波士頓倒茶事件後,英國國會向麻薩諸塞州實施《強制法案》,激化北美殖民地的反抗情緒。當時麻省的輝格派認為英國的納稅政策與《強制法案》,俱侵犯殖民者的權利,故此他們號召北美各個殖民地的殖民地議會派出代表,共謀應付對策。.
大陆军
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军事力量,于1775年6月14日根据第二次大陆议会的决议建立,使美國獨立運動有了革命武力對抗英國軍隊。在整个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擔任大陸軍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根据《巴黎和约》,大陆军大部分军队解散,仍然保留的一部分军队成为后来的美国陆军。.
威士忌暴动
#重定向 威士忌暴乱.
小奥利弗·沃尔科特
小奥利弗·沃尔科特(Oliver Wolcott, Jr.,),美国律师、政治家,曾任美国财政部长(1795年-1800年)和康涅狄格州州长(1817年-1827年)。 Category:旗幟設計者 Category:美国财政部长 Category:康涅狄格州州长 Category:美國律師 Category:耶魯大學校友 Category:康乃狄克州人 Category:律師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州长.
尼维斯
#重定向 尼维斯岛.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他在維農山的莊園恢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蓄黑奴316人)。故有人对其评价为“一个不完美的神”。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伊丽莎白·斯凯勒·汉密尔顿
伊丽莎白·汉密尔顿(Elizabeth Hamilton,),婚前原姓斯凯勒(Schuyler),是一位美国慈善家,纽约市第一间私立孤儿院的创办人之一。她是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妻子,被称作美国“国母”之一。.
制宪会议
#重定向 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兩黨制
兩黨制,指政黨體系由兩大政黨組成,兩黨皆有相近的競選實力,能夠勝選,可以組成政府。其他政黨沒有獲得足夠選票及議席支持組織政府的實力。也有学者将兩黨制視作多党制的一个特例。典型案例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不少隨英國奉行西敏制的前英國殖民地國家也有不少是傾向兩黨制。通常兩黨制國家的兩黨意識型態分屬左右,分別是傾向市場經濟與嚴格保障私有財產權的右派、保守派,和主張國家介入市場經濟並強調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的左派、自由派。.
约翰·亚当斯
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麻薩諸塞州人,律師出身,美國政治家。曾經參與獨立宣言的共同簽署,被美國人視為其中一位开国元勋。並在1789年-1797年間,出任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其後,在1797年-1801年間,接替華盛頓成為美國第2任總統。 他的長子約翰·昆西·亞當斯,之後成功當選為美國第六任總統,成為美國第一對父子皆任總統的父子。.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查看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纽约
纽约州
纽约州(State of New York),暱稱帝國州(Empire State),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首府是奧爾巴尼,由上州、紐約市及郊縣(下州)所組成。 纽约州西部及北部与加拿大接壤,东邻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即“新英格兰三州”)和大西洋,南接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西北部連接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通常人们说起纽约州时不能像称呼美国绝大多数州那样省略最后的“州”(State)字,因为简单地说纽约多指纽约市。.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美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美国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该宪法于1787年9月17日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获得代表的批准,并在此后不久为当时美国拥有的1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由各个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同时也有个联邦政府来为联邦的运作而服务。从此联邦体制取代了基于邦联条例而存在较为松散的邦联体制。1789年,美国宪法正式生效。美国宪法是世界上首部成文宪法,该宪法为日后许多国家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美国开国元勋
美国开国元勋(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是指签署《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政治领导人以及参与美国革命的领袖。他們是美國的奠基者。广义上是指发起美国革命反抗英国皇室权威从而建立美国的北美十三殖民地的人。狭义上指在1776年签署独立宣言的人或者是参与起草宪法的1787年制宪会议的代表。也可延伸至签署联邦条例的人。 一些历史学家把定义推广至更大的范围,不仅仅包含签署者,同时包括参与美国独立和建国的政治家、法官、士兵、外交官、和普通市民。史学家 Richard B.
美国圣公会
美国圣公会(The Episcopal Church)是普世聖公宗在美国、洪都拉斯、台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部分欧洲地区的一个,教會體制採主教制。總部位於紐約市。 美国圣公会保持了圣公会的神学认识和宗教传统,以聖經、基督傳統、理性共同作為聖公會的信仰根基,自我描述為是“遵循大公教会传统的新教派别”(Protestant, yet Catholic)。聖公會繼承了使徒統緒,認定其主教的按立源自於使徒時代的聖秩聖事。公禱書是聖公會共用的禮儀書,同時也是普世聖公宗和各成員教會的法典。 美國聖公會現任首席主教為孔茂功(,又譯:米.嘉里)。孔茂功原任北卡羅萊納教區主教區(Diocese of North Carolina),他在2015年6月25至7月3日期間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召開的美國聖公會第78屆全國大會(General Convention)上,獲選接替嘉芙蓮.舒歌莉(Katharine Jefferts Schori,又譯:蕭寬玲)成為美國聖公會第27任首席主教,亦是美國聖公會首位非裔首席主教。 美國聖公會在社會福音運動相當活躍,反對死刑,支持民權運動以及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 美國聖公會參與普世教會協會,並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美國部份省份的摩拉維亞弟兄會、瑞典教會、舊天主教會達成共融。2016年1月14日,由於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分歧,美國聖公宗與普世聖公宗協議停止與普世聖公宗的共融三年。.
美国军队总指挥
#重定向 美國陸軍總指揮官.
美国财政部长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是美国财政部的首长,负责财政和金融事务,2003年之前还负责某些国家安全和防卫有关事宜。2003年,财政部的大多数执法机构如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美国海关和美国特勤局等部门划归新成立的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财政部秘书长是美国总统内阁成员,自比尔·克林顿政府开始,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美国财政部秘书长在美国总统继任顺序中列第5位。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是美国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是政府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关键制定者,负责国内和国际金融、经济和财税政策的阐叙,管理国债,监督财政部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等事务,並擔任美國政府的財務代理人;且監督財政部製造發行硬幣與鈔票。 财政部长是美国社会保险基金和美国医疗保险基金的董事会主席,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国国内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的美国董事。 財政部長還負責管理美國經濟穩定緊急基金。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的年薪是191,300美元。.
美法短暂冲突
美法短暂冲突也被称作美法準战争(Quasi-War;Quasi-guerre),是1798年至1800年发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海战。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式宣战,所以在美国有时也称它为对法国的不宣而战。.
聯邦黨
聯邦黨(英语:Federalist Party),又叫聯邦同盟黨,美國開國政黨,1789年至1824年存在。由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所共同成立。 聯邦黨執政時主張增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反對參與歐洲戰爭。主要的支持者來自新英格蘭和一些南方較有錢的農民。其競爭對手為民主共和黨,民主共和黨支持與法國結盟,對英國開戰。聯邦黨在美國和英國1812年戰爭後失勢。 虽然沒有直接继承的後繼政黨,但聯邦黨可以说是後來的國民共和黨、輝格黨和共和黨的前身,為美國後來兩黨制打下基礎。.
联邦党人文集
《联邦党人文集》或稱《聯邦論》、《聯邦主義議文集》(Federalist Papers),是18世纪80年代三位美国政治家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所写作的有关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的评论文章的合集,共收有85篇文章。这些文章最早连载于纽约地区的报纸,之后在1788年,首次出版了合集,书名为“联邦党人”(The Federalist)。此書主要对美国宪法和美国政府的运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和阐述,是研究美国宪法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包括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他们使用了普布利乌斯这个笔名。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所尊敬的古罗马执政官Publius Valerius Publicola。麦迪逊常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并且担任了第四任美国总统。汉密尔顿是宪法会议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代表,并成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约翰·杰伊则是美国首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在文集中,大多数文章是由汉密尔顿执笔的,麦迪逊也对文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杰伊因为患病,只写了5篇文章。 文集的第10篇和第51篇通常被认为是文集中最有影响力的两篇作品。其中,第10篇文章提倡建立一个强大的共和国,并包括了各党派的讨论;而第51篇则解释了分权制度的必要性。文集第84篇也非常重要,因为这篇文章与后来的美国权利法案有着重大的联系。.
西印度群島聯邦
西印度群島聯邦(英語:The Federation of the West Indies,又作the West Indian Federation),是在1958年1月3日至1962年5月31日間短暫存在的加勒比海上的聯邦。該聯邦由數個英國殖民地組成。英國政府期望該聯邦,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政治實體,然後很快像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一般,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但很快聯邦因為內部的政治紛爭而被迫解散。.
詹姆斯·麦迪逊
詹姆士·麥迪遜(James Madison Jr.,), 是位美國政治家、開國元勛、第四任總統 (1809年-1817年)。因在起草和力薦《美國憲法》和《權利法案》中的關鍵作用被譽為“憲法之父”。 麥迪遜出生於弗吉尼亞州富裕的種植園家庭,於獨立戰爭期間任大陸會議和弗吉尼亞下議院成員。在1780年代末期,他協助組織制憲會議,制定新憲法來替換失靈的邦聯條例。會後,麥迪遜成為修憲運動的領袖之一。他與約翰·傑伊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共同編寫《聯邦黨人文集》,力挺憲法。 1788年憲法通過之後,麥迪遜選入眾議院。期間,他成為喬治·華盛頓總統親密的顧問,是第一屆國會最突出的成員之一,協助通過法案,建立新政府。因起草前十條憲法修正案,麥迪遜也被譽為“權利法案之父”。雖然新憲法建立了強有力的聯邦政府,但在華盛頓任期內,麥迪遜反對財務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主張的中央集權。為了反對漢密爾頓,托馬斯·傑佛遜和漢密爾頓成立了民主共和黨,與漢密爾頓的聯邦黨抗衡,成為國家第一對主要政黨。在傑佛遜1800年勝選後,麥迪遜被任命為國務卿(1801-1809年)。在任內,麥迪遜主持購買路易斯安那,將國土面積翻倍。 麥迪遜在1808年勝選接任,並於1812年連任。因外交抗爭和貿易禁運失敗,美國與英國卷入1812年戰爭。由於美國軍力財力不強,戰爭打得一塌糊塗。麥迪遜不得不違心支持強大的國家政府和軍隊,以及國家銀行。史學家常視麥迪遜為優秀總統。.
阿龙·伯尔
小阿龙·伯尔(Aaron Burr, Jr.,),美国政治家,美国独立战争英雄,美国民主共和党成员,曾任美国参议员(1791年-1797年)、美国副总统(1801年-1805年)。 在1800年总统选举中,他与托马斯·杰斐逊获得同样的选举人票。美国众议院在进行36轮投票后才最终将杰斐逊选为总统,伯尔担任副总统。但也導致1804年發生伯爾-漢密爾頓決鬥 伯尔在1805年从副总统一职卸任后,到美国通过路易斯安纳购地案新获得的西部领土旅行。他在此期间的一些行为遭到怀疑,因此被以叛国罪起诉,被指控的罪行包括:(1)试图将美国新购得的土地据为己有并自立为帝;(2)试图非法向西班牙宣战。但1808年他被法庭裁定无罪释放。此后他去欧洲“流亡”,后来又返回纽约居住,直到去世。.
邦联条例
《邦联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全称为《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and Perpetual Union),是美利堅合眾國13个创始州共同承认并遵守的第一部宪法或宪制性文件。 条例是在1776年至1777年间由第二届大陆会议提出并着手起草,于1777年投入使用,但直到1781年才被邦聯的13个構成州正式批准。宪法赋予大陆会议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进行外交、解决领土纠纷以及与印第安人关系的权利。它的制定,用法律手段把实际上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名为国家实为反英政治军事同盟固定下来。然而,其结构的不完善是历届领导者的顾虑。最终于1789年,邦联条例被《美利堅合眾国宪法》所取代。.
長老宗
長老宗(Presbyterianism),其教会称长老教会(Presbyterian church,簡稱長老會),是西方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流派,他們的根源是從十六世紀的苏格兰改革運動開始。 长老教会持守加尔文主义,尤其是苏格兰的长老教会基本完全延续着加爾文及其学生的教义。20世纪,长老会对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有相当的参与。.
XYZ事件
XYZ事件是1797年发生在美国与法国之间的外交事件,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的三位代理人(在最初公布的保密外交文件中被分别称为X、Y和Z)向前来进行和平谈判的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外交使节索取巨额贿赂,作为继续谈判的条件。这一事件被披露后引发了美国的反法浪潮,进一步恶化了美国与法国的关系,并导致了1798年美国对法国的不宣而战。.
民主共和黨
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是美國建國早期的一個政党。由美國開國元勳湯瑪斯·傑佛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在西元1789年創建。.
漢密爾頓縣 (印地安納州)
漢密爾頓县(Hamilton County, Indiana)是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1,043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82,740人。縣治諾布爾斯維爾 (Noblesville)。 成立於1823年1月8日,4月7日生效。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縣 (堪薩斯州)
漢密爾頓縣(Hamilton County, Kansas,簡稱HM)是位於美國堪薩斯州西部的一個縣,西鄰科羅拉多州。面積2,584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670。縣治錫拉庫薩 (Syracuse)。 成立於1873年3月20日,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本縣是一個禁酒的縣。 H Category:1873年堪薩斯州建立 Category:1873年建立的聚居地.
漢密爾頓縣 (伊利諾伊州)
漢密爾頓縣(Hamilton County, Illinois)是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南部的一個縣。面積1,12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621。2010年人口有8,457。縣治麥克林斯伯勒(McLeansboro)。 成立於1821年2月8日,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縣 (佛羅里達州)
漢密爾頓縣(Hamilton County, Florida)是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北部的一個縣,北鄰佐治亞州。面積1,345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3,327。縣治傑斯珀 (Jasper)。 成立於1827年12月26日,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H.
漢密爾頓縣 (俄亥俄州)
漢密爾頓縣(Hamilton County, Ohio)是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西南部的一個縣,西鄰印地安納州,南隔俄亥俄河與肯塔基州相望。面積1,06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45,303。縣治辛辛那堤。 成立於1790年,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H.
漢密爾頓縣 (內布拉斯加州)
漢密爾頓縣(Hamilton County, Nebraska)是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東南部的一個縣。面積1,416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9,403。縣治奧諾拉 (Aurora)。 成立於1867年2月15日,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H.
漢密爾頓縣 (紐約州)
漢密爾頓縣(Hamilton County, 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4,682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379。縣治愉悅湖村 (Lake Pleasant)。 成立於1816年,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H.
漢密爾頓縣 (田納西州)
漢密爾頓縣(Hamilton County, Tennessee)是位於美國田納西州南部的一個縣,南鄰佐治亞州。面積1,491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07,896。縣治查塔諾加 (Chattanooga)。 成立於1819年10月25日,縣名紀念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H Category: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县.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其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路易西安那購地案(1803年)、1807年禁運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以及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身為政治學家,傑佛遜秉持古典自由主义與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1779, 1786)。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之基礎,傑佛遜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他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傑佛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国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国副总统(1797年-1801年)。1800年傑弗遜擊敗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此後他領導的政黨統治美国達四分之一世紀,直至他的政黨1824年分裂為止。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佛遜同時也是農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约翰·-zh-cn:肯尼迪;zh-tw:甘迺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傑佛遜獨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在美国在线于2005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托马斯·杰斐逊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人物第12位。.
普林斯顿战役
普林斯頓戰役(Battle of Princeton),是美國獨立戰爭於1777年的一場戰役,發生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1777年1月2日,大陸軍在阿孫平克溪戰役擋住了英軍攻勢。雖然英軍的整體戰力明顯較佳,但查爾斯·康沃利斯否決了夜襲提議,而決定在1月3日早上渡河發動總攻。這使大陸軍有充足時間考慮下一步行動。當晚喬治·華盛頓召開軍事會議後,議決撤離阿孫平克溪,突襲英軍防禦薄弱的普林斯頓及不倫瑞克市基地。 1月3日早上,大陸軍迫近普林斯頓。當時普林斯頓的英軍主力正前往增援康沃利斯,卻在山上發現大陸軍行蹤,即時折返防守,雙方在普林斯頓西南面的山地爆發激戰。戰事之初,英軍憑著較佳戰力,將大陸軍的左翼部隊擊潰,更殺死了等軍官;但華盛頓及時率領援兵趕到,並親自到英軍陣前聚集逃兵,終於把英軍擊退。 普林斯頓的英軍敗退後,一邊拖延華盛頓及約翰·沙利文的攻勢,一邊運走市內的軍用物資。當康沃利斯及亞歷山大·列斯利的援軍趕到時,華盛頓已經攻陷了普林斯頓。由於大陸軍極度疲勞,華盛頓最終放棄攻打不倫瑞克,並撤退到摩利斯鎮過冬。 普林斯頓戰役後,英軍在新澤西州日益陷入被動。康沃利斯被迫放棄大部分的新澤西哨站,最終退守不倫瑞克及一帶。至於華盛頓則留在摩利斯鎮休養生息,同時配合新澤西州的起義民兵,與英軍及爭奪糧草,並引發糧草戰爭。.
另见
1750年代出生
1804年逝世
- 乔治·卡杜达尔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伊曼努尔·康德
- 劉墉 (清朝)
- 华妃 (嘉庆帝)
- 安托萬·波美
- 安東尼奧·何塞·卡瓦尼列
- 沃爾夫岡·馮·肯佩倫
- 皮埃尔·梅尚
- 第八世达赖喇嘛
- 綿慶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约翰·亚当·席勒
- 菲力·斯凱勒
- 达摩达尔·潘德
- 钱大昕
- 雅克·内克尔
- 马丁·瓦尔
18世紀美國哲學家
19世纪美国陆军人员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威廉·米切尔
- 小里滕·乔纳森·梅格斯
- 水牛比爾
- 爱德华·劳伦斯·洛根
- 舍伍德·安德森
- 马林·克雷格
乔治·华盛顿内阁
新澤西州火器致死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米奇·達菲
-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
紐約市人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伊丽莎白·门罗
- 佩姬·古根漢
- 埃斯蒙德·布拉德利·馬丁
- 奥丽弗·伯恩
- 约瑟夫·里特
美国宪法签署人
- 丹尼尔·卡罗尔
- 乔治·克莱默
- 乔治·华盛顿
- 乔纳森·戴顿
- 亚伯拉罕·鲍德温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古弗尼尔·莫里斯
- 大卫·布瑞利
- 威廉·利文斯顿
- 威廉·塞缪尔·约翰逊
- 威廉·帕特森
- 小冈宁·贝德福德
- 小约翰·布莱尔
- 尼古拉斯·吉尔曼
- 托马斯·菲茨西蒙斯
- 本傑明·富蘭克林
- 湯馬士·密夫林
- 理查德·巴塞特
- 约翰·兰登
- 约翰·拉特利奇
- 约翰·迪金森
- 罗杰·谢尔曼
- 詹姆斯·麦克亨利
- 詹姆斯·麦迪逊
- 雅各布·布朗
美国政党创始人
- 丹尼尔·韦伯斯特
- 亚伯拉罕·林肯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亨利·克莱
- 亨利·阿加德·华莱士
- 休伊·牛頓
- 休伯特·汉弗莱
- 佐爾坦·伊斯特凡
- 威廉·赫斯特
- 托马斯·杰斐逊
- 斯特罗姆·瑟蒙德
- 楊安澤
- 洛基·德拉富恩特
- 湯姆·哈伐令
- 约翰·J·克里滕登
- 约翰·昆西·亚当斯
- 罗斯·佩罗
- 萨蒙·波特兰·蔡斯
- 西奥多·罗斯福
- 詹姆斯·帕特里克·坎农
- 詹姆斯·麦迪逊
- 马丁·范布伦
- 鲍勃·阿瓦基安
美国汉密尔顿家族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伊丽莎白·斯凯勒·汉密尔顿
美国陆军总司令
- 乔治·B·麦克莱伦
- 乔治·华盛顿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亨利·诺克斯
- 亨利·迪尔伯恩
- 亨利·韦杰·哈勒克
- 威廉·特库姆塞·舍曼
- 尤利西斯·格兰特
- 温菲尔德·斯科特
- 美國陸軍總指揮官
- 菲利普·谢里登
- 阿瑟·聖克萊
美國民族主義者
- 一无所知 (政治运动)
- 丹尼尔·韦伯斯特
- 亚伯拉罕·林肯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亨利·克莱
- 休伊·皮尔斯·朗
- 傑夫·塞申斯
- 勞拉·英格拉漢姆
- 吉姆·班克斯
- 吉米·鄧肯
- 唐納·川普
- 塔克·卡森
- 威廉·赫斯特
- 安·庫爾特
- 安迪·哈里斯
- 安迪·比格斯
- 小唐纳德·特朗普
- 帕特·布坎南
- 扎卡里·泰勒
- 托马斯·潘恩
- 斯蒂芬·班農
- 查爾斯·林德伯格
- 沃尔特·惠特曼
- 湯姆·麥克林托克
- 特倫特·洛特
- 约翰·博尔顿
- 约翰·昆西·亚当斯
- 羅恩·詹森 (美國政治人物)
- 聯邦黨
- 西奥多·罗斯福
-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 路易·戈莫特
- 迈克尔·T·弗林
- 馬特·蓋茨
美法短暂冲突人物
亦称为 汉密尔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