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南齐书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体史書。原名《齊書》,鑑于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変之”;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体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辞藻,這是《南齊書》的缺点,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于萧子显是萧道成之孙,对南齐政权有所庇护,但《南齐书》还是保留了较多原始资料。.
查看 井度和南齐书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查看 井度和宋书
北齐书
《北齐书》,唐朝史学家李百药撰,原名《齊書》,因與南齊歷史區別而更名,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續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國,前後约五十餘年史實,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同时期成书还有《梁书》、《陈书》、《周书》、《隋书》。这五部书。 唐太宗頗器重李百藥的才學,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 後來《北齐书》遭受嚴重散佚。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齐书》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由於《北史》當時並没有遭到散佚,故後人根据《北史》以補寫《北齐书》,在文字上非尽属百药原文,但在内容上則不失真實(因《北史》的北齐史部分多採自《北齐书》)。《北齐书》原名《齐书》,在宋朝时,为了区别于萧子显《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北齊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有〈北齊諸王世表〉、〈北齊異姓諸王世表〉、〈北齊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近人施和金《北齊地理志》5卷,蒙傳銘《補北齊書藝文志》不分卷,佚名《補北齊書疆域志》不分卷。.
查看 井度和北齐书
周书
《周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五十卷,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而史論多出於岑文本之手。貞觀十年與《北齊書》、《梁書》、《陳書》、《隋書》同時進呈皇家。本書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詳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赵翼曾曰:“当后周时,区宇瓜分,列国鼎沸,北则有东魏、高齐,南则有梁、陈,迁革废兴,岁月更异,《周书》本纪一一书之,使阅者一览了然。” 《周書》無志及表,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有清人練恕《北周公卿表》1卷,萬斯同《二十五史補編》有〈周諸王世表〉、〈周公卿年表〉各1卷。近人王仲犖《北周地理志》10卷、《北周六典》10卷(以職官為主),郭靄春、徐仁甫、王忠林各自撰有《補周書藝文志》(不分卷)。.
查看 井度和周书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查看 井度和魏书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查看 井度和陈书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查看 井度和梁书
晁公武
晁公武,字子止,號昭德先生。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宋朝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靖康末年入蜀避乱,宋高宗绍兴二年举进士第,绍兴十一年至十七年(1141~1147)任四川转运使井度的从官。自幼喜读群书,初为四川总领财赋司,办事有才干。.
查看 井度和晁公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