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二諦

指数 二諦

二諦,佛教與印度教術語,二種不同的諦,為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的合稱,是對於真理的一種看法。最早源自吠陀時代的奧義書思想,將世間的道理稱為世俗諦,超越世間的道理為勝義諦。佛教接受這個說法,部派佛教中的說一切有部、經量部,與大乘佛教都使用這個術語。.

目录

  1. 9 关系: 大乘佛教如來藏二諦四谛经量部解脫諦 (佛教)说一切有部涅槃

  2. 中觀派
  3. 密宗
  4. 相对主义
  5. 真理理論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查看 二諦和大乘佛教

如來藏

如来藏(Tathāgatagarbha),大乘佛教術語。最貼切之註解:「如來藏乃法身在纏。」,即此義,故知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大乘佛教三大派别(中观、唯识、如来藏)之一。.

查看 二諦和如來藏

二諦

二諦,佛教與印度教術語,二種不同的諦,為世俗諦與勝義諦二者的合稱,是對於真理的一種看法。最早源自吠陀時代的奧義書思想,將世間的道理稱為世俗諦,超越世間的道理為勝義諦。佛教接受這個說法,部派佛教中的說一切有部、經量部,與大乘佛教都使用這個術語。.

查看 二諦和二諦

四谛

四圣谛 (梵文:चत्वारि आर्यसत्यानि ;cattāri ariyasaccāni,藏文 བདེན་པ་བཞི། 又称四真谛、四谛),四種神聖的諦,即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和苦滅道跡聖諦,簡稱為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是佛陀之基本教法,歷史上部派佛教和現代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教义。.

查看 二諦和四谛

经量部

经量部(梵語, 巴利語 ),又譯說經部、经部,部派佛教的部派之一。《異部宗輪論》記載佛灭后第四百年初(即佛滅三百多年後),由说一切有部中分出。此部在三藏之中,唯以经为正量,反對《大毗婆沙論》,故名经量部。《異部宗輪論》所記載的經量部宗義基本上屬於其前身說轉部。.

查看 二諦和经量部

解脫

在印度宗教中,解脫(梵文: मोक्ष ,, 或 मुक्ति,),意即「解放」,來自同一語根 意即「解開」、「放開」),就是生命個體能脫出離開在世界之間之中的生死輪迴及其隨之而來的各種苦。解脫的方法有許多種,如持誦陀羅尼、念誦佛號、修禪定、做瑜伽,依各教派傳承而定。這是印度宗教的重要宗教與哲學概念,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皆繼承了這個觀念,但在理論上有不同的見解。.

查看 二諦和解脫

諦 (佛教)

諦(सत्य,Satya,或Sathya,Sacca),又譯為真諦,代表絕對的真理,或是存有(Being)、真實、現實、實存而不變的事物。在印度諸宗教中,這是一個重要的哲學觀念。佛教用諦來代表真理或真實之意,四聖諦及二諦都來自這個字。.

查看 二諦和諦 (佛教)

说一切有部

说一切有部(梵語天城文:सर्वास्तिवाद,IAST:,Sabbatthivāda),简称为有部,音譯為萨婆多部,是部派佛教中上座部分出的一部。.

查看 二諦和说一切有部

涅槃

涅槃(Nibbāna;Nirvāṇa),佛教術语,合文作,又譯為泥洹、般泥洹、般涅槃、涅槃那、涅盤那、泥盤那、波利暱縛男,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這個術語最早源自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當時眾說紛紜。佛教認為外道無法實證何謂涅槃,在無佛教的時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親證涅槃。釋迦牟尼菩薩降生後,出家成佛轉法輪,教導弟子佛法,才開始有聲聞聖弟子實證涅槃,聲聞四果阿羅漢捨壽後,會取證無餘涅槃,進入不生不死狀態。時至今日,當有佛教上師、沙門、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過世時,許多人會尊稱他們涅槃了。.

查看 二諦和涅槃

另见

中觀派

密宗

相对主义

真理理論

亦称为 世俗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