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乾隆帝长女

指数 乾隆帝长女

乾隆帝皇长女(),是清高宗弘历的长女。 她出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初二日,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她的生母。當時,弘历還是一個18歲的普通皇子,沒有爵位。永琏、永琮是她的同母弟,固伦和敬公主是她的同母妹。雍正七年十二月廿七日殇逝,年二岁。弘历繼承皇位之後,也没有追封大女儿名号。.

9 关系: 十二月廿七十月初二孝賢純皇后乾隆帝固伦和敬公主雍正永琏永琮清史稿

十二月廿七

腊月廿七,农历腊月第二十七天。.

新!!: 乾隆帝长女和十二月廿七 · 查看更多 »

十月初二

十月初二,农历十月第二天。.

新!!: 乾隆帝长女和十月初二 · 查看更多 »

孝賢純皇后

孝贤纯皇后(a;),乾隆帝元配妻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新!!: 乾隆帝长女和孝賢純皇后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乾隆帝长女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孝贤纯皇后唯一一位活到成年的子女。.

新!!: 乾隆帝长女和固伦和敬公主 · 查看更多 »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新!!: 乾隆帝长女和雍正 · 查看更多 »

永琏

永琏(),清朝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廿六申时,生母是孝贤纯皇后。 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親自取的,寓意着將來要繼承皇位之意(因為璉代表的為宗廟之器,是古代皇室用來盛祭祀之物的物品)。永璉也甚得父親乾隆帝的鐘愛,乾隆帝認為他“聰明貴重,氣宇不凡”。因此,乾隆帝於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親書密旨立為皇太子,收藏於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後。未想兩年多之後,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永璉因偶感寒疾而夭折,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给永璉的諡號為“端慧皇太子”。 乾隆帝命永璉的喪禮以皇太子儀注行,並為永璉修建了端慧皇太子園寢,避諱其名“璉”字。永璉於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因為是皇太子園寢,所以祭祀的等级僅次於帝、后陵,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歲暮祭日,都由皇帝從京師派王公前往祭祀。皇帝親謁東陵時,有時也親往奠釃。.

新!!: 乾隆帝长女和永琏 · 查看更多 »

永琮

永琮(),清朝乾隆帝第七子。永琮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子时,生母是孝贤纯皇后。 乾隆十一年正月,因皇后富察氏怀孕,乾隆并未按惯例去圆明园山高水长处度上元节、观看烟火,而是破例留在故宫紫禁城陪伴她们母子。 当年的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日),皇后生下皇七子,当天正逢久旱之后大沛甘霖,笃信佛教的乾隆十分欣喜,倍感天恩眷顾。皇七子生而颖悟出众,甚得乾隆帝钟爱,乾隆命名永琮,内定为皇位继承人。未想永琮只活了20个月,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廿九,永琮因出痘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谕曰:“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乾隆帝赠给永琮的谥号为悼敏,并命皇七子丧仪视皇子从优。大祭时乾隆亲临祭酒。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其弟嘉庆帝追封他为哲亲王。.

新!!: 乾隆帝长女和永琮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乾隆帝长女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