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乞伏利那

指数 乞伏利那

乞伏利那,為晉朝時隴西部鮮卑首領,十六國時期西秦建立者乞伏國仁之伯曾祖父,承襲父亲乞伏結權,在位時間不詳。 乞伏利那于烏樹山攻打鮮卑吐賴,于大非川討伐尉遲渴權,收部眾三萬餘。乞伏利那死後,弟乞伏祁埿立。他的幼弟乞伏轲埿在乞伏祁埿死后,辅佐乞伏利那之子乞伏述延成为隴西鮮卑的首領。.

11 关系: 乞伏國仁乞伏祁埿乞伏結權乞伏轲埿乞伏述延五胡十六国隴西鮮卑西秦鲜卑晋书晋朝

乞伏國仁

乞伏國仁(),陇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權奠定者。在前秦官至前將軍,淝水之戰後乘機自立,但仍與前秦保持一定關係。雖然一般認為乞伏國仁是西秦建立者,惟其在位期間,只受前秦封為苑川王,尚未正式稱秦王。一直至394年,國仁繼承人乞伏-乾-歸才稱秦王。.

新!!: 乞伏利那和乞伏國仁 · 查看更多 »

乞伏祁埿

乞伏祁埿,為晉朝時隴西部鮮卑首領,十六国时期西秦建立者乞伏国仁之曾祖父,承襲兄长乞伏利那,在位時間不詳。 乞伏祁埿死后,他的弟弟乞伏轲埿辅佐乞伏利那之子乞伏述延成为陇西鲜卑的首领。其子乞伏傉大寒、乞伏吐雷。.

新!!: 乞伏利那和乞伏祁埿 · 查看更多 »

乞伏結權

乞伏結權,為西晉時隴西部鮮卑首領,十六國時期西秦建立者乞伏國仁之高祖父,承襲父亲乞伏祐鄰,在位時間不詳。 其父乞伏祐鄰在夏緣兼并了鮮卑鹿結部落的部眾,固居高平川。乞伏祐鄰死後,乞伏結權,乞伏結權迁徙到牽屯。乞伏結權有三子:乞伏利那、乞伏祁埿、乞伏轲埿。乞伏利那、乞伏祁埿先后成为隴西鮮卑的首領。乞伏轲埿在乞伏祁埿死后,辅佐乞伏利那之子乞伏述延成为隴西鮮卑的首領。.

新!!: 乞伏利那和乞伏結權 · 查看更多 »

乞伏轲埿

乞伏轲埿,西秦宗室,陇西鲜卑乞伏结权的儿子,乞伏利那、乞伏祁埿的兄弟。 乞伏祁埿死后,哥哥乞伏利那之子乞伏述延立。在苑川大破讨鲜卑莫侯,降其部落二万余人,住在苑川。以叔父乞伏轲埿为师傅,委以国政,斯引乌埿为左辅将军,镇守蔡园川,出连高胡为右辅将军,镇守至便川,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守牵屯山。.

新!!: 乞伏利那和乞伏轲埿 · 查看更多 »

乞伏述延

乞伏述延,為晉朝時隴西部鮮卑首領,承襲叔父乞伏祁埿,在位時間不詳。 乞伏述延的父亲是乞伏利那,乞伏祁埿死后,乞伏述延被叔父乞伏轲埿辅佐成为陇西鲜卑的首领。乞伏述延在苑川大破鲜卑莫侯,部落二万余人投降,乞伏述延从此住在苑川。以乞伏轲埿为师傅,委以国政,斯引乌埿为左辅将军,镇守蔡园川,出连高胡为右辅将军,镇守至便川,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守牵屯山。.

新!!: 乞伏利那和乞伏述延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新!!: 乞伏利那和五胡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隴西鮮卑

陇西鲜卑,古代有乞伏(如弗)、斯引、出连、叱卢等部,自漠北南出阴山,始祖是乞伏可汗託铎莫何。託铎其後有乞伏祐邻,西晋泰始初年,率户五千迁居夏缘,合并鹿结部七万馀落。乞伏祐邻之孙乞伏利那,击被鲜卑吐赖及尉迟渴权。乞伏利那之孙乞伏傉大寒,正当石勒灭刘曜之时,乞伏傉大寒畏惧后赵而迁居麦田无孤山。乞伏傉大寒的儿子乞伏司繁被苻坚击破,率部众投降苻坚。苻坚封他为南单于、都督讨西胡诸军事,镇勇士川。乞伏司繁的儿子乞伏国仁,在淝水之战后,建立了西秦,431年被夏国所灭。 陳寅恪認為乞伏部的起源神話,與拓跋部類似,兩者關係緊密,因此乞伏部可能也是拓跋部的分支。.

新!!: 乞伏利那和隴西鮮卑 · 查看更多 »

西秦

西秦(385年-400年,409年-431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鲜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 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400年為後秦所滅。公元409年,二月,乞伏乾归自后秦返回苑川。七月,西秦复国,复都苑川。412年,乞伏熾磐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 431年被夏國所灭。;君主头衔:.

新!!: 乞伏利那和西秦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乞伏利那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乞伏利那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乞伏利那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