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龍東選區

指数 九龍東選區

九龍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九龍半島東半部地域,包括黃大仙區及觀塘區。.

92 关系: 劉千石司徒華大專2012將軍澳新市鎮九龍九龍西選區人民力量五區總辭廖成利彭定康何偉途何啟明 (工聯會)余冠威土瓜灣匯點地區直選地區直選 (香港)呂永基八八直選公民黨 (香港)創建力量勵進會四十五條關注組社會民主連線立法會 (香港)莫建成 (民主黨)鍾沛林西貢馮檢基香港香港工會聯合會香港立法會香港總督香港選舉制度香港聖公會香港民主同盟香港政府部門觀塘區高達斌謝偉俊譚得志譚香文譚文豪警察總區趙仕信黎榮浩黃大仙區黃國健黃啟明黃洋達...胡志健胡志偉 (區議員)胡志偉 (政治人物)胡穗珊間接選舉薛浩然鄧家彪鄭德健鄭經翰醫院管理局陳婉嫻陳鑑林陳澤滔陳濟強陳曼琪陶君行柯創盛林鉅成林文輝李華明東九龍綫 (1970年方案)東九龍走廊梁家傑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主黨 (香港)沙田至中環綫涂謹申潘志輝新界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2010年香港立法會補選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劉千石

劉千石(Lau Chin-shek,),人稱「阿石」,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創會主席及前會長。.

新!!: 九龍東選區和劉千石 · 查看更多 »

司徒華

司徒華(Szeto Wah;),暱稱「華叔」,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已故前香港民主黨黨鞭及支聯會主席,被喻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及精神領袖。司徒華曾經為教師,繼而為小學校長,執教四十年。自1970年代參加社會運動,於1973年出任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首任會長。1978年於九龍城發起反校長貪污的金禧事件而奠定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地位。1985年晉身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同年,獲北京政府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9年中国大陆学生运动(六四事件)爆發,司徒華成立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后因不滿中共血腥鎮壓民運,司徒華與李柱銘一起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并參與成立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前身),領導推動香港民主政制改革。不少香港人普遍認同他是最早為香港爭取民主的人。 2011年1月2日,推動民主運動多年的司徒華去世,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發表的悼詞中,讚揚他一生熱愛中國及香港,致力推動民主發展。.

新!!: 九龍東選區和司徒華 · 查看更多 »

大專2012

大專2012是一個關心香港政治的青年組織,由一群支持五區公投的香港大專學生於2010年初創立,其成員有二十多名,來自香港6所大學,包括香港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中文大學、嶺南大學及浸會大學。.

新!!: 九龍東選區和大專2012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新市鎮(Tseung Kwan O New Town)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乃是香港的第三代新市鎮之一,與馬鞍山(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和天水圍新市鎮同期發展。將軍澳新市鎮的發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中期,人口由當時不足1萬,迅速增加至2011年超過40萬。跟隨新市鎮的不斷發展,區內房屋、學校、社區、康樂設施及交通網絡亦漸趨完善。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綫通車後,將軍澳新市鎮的對外交通更為便捷。 將軍澳北部為寶琳及坑口,東南部為小赤沙及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西南部為調景嶺。.

新!!: 九龍東選區和將軍澳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九龍東選區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西選區

九龍西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整個九龍半島和新九龍西部以及地理上處於九龍東的啟德,即包括九龍城區、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新!!: 九龍東選區和九龍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People Power),簡稱人力,是香港的一個激進民主派政黨,成立時有近200多名前社會民主連線退黨成員,當中包括前香港立法會議员陳偉業、黃毓民現任主席為現任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成立之初的目標是不滿民主黨和民協等政黨支持2012政改方案,發動「票債票償」運動。 2016年,人民力量與社會民主連線組成進步民主連線出選立法會,最終僅社民連梁國雄及人力陳志全在立法會保住新界東兩個議席,其餘全部落選,其中在九龍東及香港島皆落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人民力量 · 查看更多 »

五區總辭

五區總辭」,其倡議者宣稱為「五區公投」,是香港泛民主派的公民黨與社會民主連線兩個政黨於2009年為爭取真普選而聯合發起的政治運動。意思是指五個香港立法會選區,即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區均有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辭職,產生五個空缺席位,然後按照香港《立法會條例》必須進行補選,公民黨與社民連以爭取「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作為選舉議題,並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選舉口號。 是次運動最初由社民連於2009年7月提倡,並在社會引發過廣泛議論。2009年12月9日,社民連聯合公民黨在立法會提出「五區總辭 全民公決」議案,動議最終遭否決。2010年1月26日,五位立法會議員正式遞交辭職信,辭職生效日期為2010年1月29日。五個選區辭職議員分別是為港島區陳淑莊、九龍東梁家傑、九龍西黃毓民、新界東梁國雄、新界西陳偉業。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則擔任行動的總發言人。2010年4月7日,五名辭職議員再次報名參選。泛民主派最大政黨民主黨沒有參加「五區總辭」。原先已經準備參與補選的建制派政黨自由黨及民建聯,改為杯葛此次補選。是次政治運動亦受到建制派指責,他們表示「五區總辭」浪費公帑、違反《基本法》。行政長官曾蔭權公開表示當日不投票。補選投票於5月16日舉行,約有58萬人投票,總投票率為 17.1%,比過往為低。結果五名辭職議員以大比例得票贏得議席,重返立法會。.

新!!: 九龍東選區和五區總辭 · 查看更多 »

廖成利

廖成利(Bruce Liu Sing-lee,),綽號老虎仔,香港律師,九龍城(啟德)前區議員,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主席 ,1985年起在居住的黃大仙橫頭磡新區當選區議員,直至1999年被民建聯對手擊敗;2002年參選九龍城區議會啟德選區補選並當選,其後於2003年和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於同區連任。1995年立法局選舉擊敗民建聯主席曾鈺成當選成為議員,1997年擔任臨時立法會議員,及後曾多次出選立法會選舉但均敗北,例如.

新!!: 九龍東選區和廖成利 · 查看更多 »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新!!: 九龍東選區和彭定康 · 查看更多 »

何偉途

何偉途(Ho Wai-to,),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的九龍東候選人。已婚,有一个兒子。 何偉途在2016年5月6日在聯合醫院不敵肝癌病逝,終年57歲.

新!!: 九龍東選區和何偉途 · 查看更多 »

何啟明 (工聯會)

何啟明(Ho Kai-ming,1985年1月6日-),祖籍廣東東莞,‎是香港工會聯合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勞工界),觀塘區議會議員(2012年-)。 2011年,何啟明首次參與觀塘區議會栢雅選區選舉,挑戰擔任17年區議員的鄧志豪。他最終以2019票(得票率:55.5%)對1617票(得票率:44.5%)當選。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成功連任。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何啟明與建制派黨友陸頌雄於勞工界功能界別自動當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何啟明 (工聯會) · 查看更多 »

余冠威

余冠威(Thomas Yu Kwun Wai,),公民黨創黨執行委員、公民黨九龍東支部主席及創黨黨員,也是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家傑之助理。.

新!!: 九龍東選區和余冠威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新!!: 九龍東選區和土瓜灣 · 查看更多 »

匯點

匯點(Meeting Point)是曾經存在於香港的政治團體,成立於1983年1月9日。.

新!!: 九龍東選區和匯點 · 查看更多 »

地區直選

地區直選是指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地區作為選區分界,選出的議員議席部分。相對於功能界別,地區直選的議員由該區的登記選民投票產生,並由比例代表制 / 最大餘額方法選出議員。於2010年政改投票當中,政府提出地區直選增加5席並獲得通過,2012年起,地區直選議席將增至35席。 由1998年至今,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分為五大選區:新界西、新界東、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一般而言,選區的議席數量將按當區人口決定。而2012年之地區直選分區,仍需要經過本地立法解決。 2012年增加的5個超級區議員議席,雖由三百多萬選民投票選出,但提名權及參選權均限制於現任區議員,原功能組別選民亦不能投選超級區議員,選出的議員法律上是功能界別的議員,而非地區直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地區直選 · 查看更多 »

地區直選 (香港)

#重定向 地區直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地區直選 (香港) · 查看更多 »

呂永基

呂永基(Lui Wing Kei;),2016年立法會選舉九龍東直選候選人,前社民連及民主黨成員。 他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九龍東直選得1,393票落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呂永基 · 查看更多 »

八八直選

八八直選,是指香港的民主派人士要求香港政府在1988年於香港立法局選舉中,開始引入直接選舉議席的建議。但這個建議最終並沒有接納,最後延至1991年香港立法局才有第一次直接選舉。.

新!!: 九龍東選區和八八直選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新!!: 九龍東選區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創建力量

創建力量(Positive Synergy)是一個香港建制派政治團體,成立於2013年7月1日,是一個由觀塘、黃大仙等九龍東區議員為主組成的組織。骨幹主要都有九龍社團聯會背景。.

新!!: 九龍東選區和創建力量 · 查看更多 »

勵進會

#重定向 香港勵進會.

新!!: 九龍東選區和勵進會 · 查看更多 »

四十五條關注組

《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簡稱四十五條關注組),是香港一個政治團體,較偏向泛民主派派別,由一班有志於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推動香港民主發展的法律界人士組成。.

新!!: 九龍東選區和四十五條關注組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 (香港)

#重定向 香港立法會.

新!!: 九龍東選區和立法會 (香港) · 查看更多 »

莫建成 (民主黨)

莫建成(Mok Kin Shing;),香港註冊社工、民主黨黨員。現任觀塘區議會順天民選議員、香港民主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兼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新!!: 九龍東選區和莫建成 (民主黨) · 查看更多 »

鍾沛林

鍾沛林(Chung Pui-lam,),香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鍾沛林律師行創辦人,原藉廣東東莞。生於香港。.

新!!: 九龍東選區和鍾沛林 · 查看更多 »

西貢

西貢可以指:.

新!!: 九龍東選區和西貢 · 查看更多 »

馮檢基

馮檢基(Frederick Fung Kin-kee,,自稱政壇李克勤),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政治人物,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東莞。1970年代開始活躍於學運,社運及居民運動,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創會會員,曾任深水埗區議員和泛民飯盒會召集人,他亦從1983年至1995年期間擔任市政局議員。他是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馮檢基在1988年首度成為深水埗區議員,1991年首度成為立法局議員。香港回歸後,歷任臨時立法會議員、立法會議員。2016年落選後,拒絕回應新旧交替的潮流,堅持參加2018年補選,备受批評。.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馮檢基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工會聯合會

香港工會聯合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缩写为HKFTU),簡稱工聯會,成立於1948年,前稱「港九工會聯合會」,是香港的傳統亲共工會,也是一個政治組織,在香港立法會佔有席位。.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工會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選舉制度 · 查看更多 »

香港聖公會

香港聖公會(Hong Kong Sheng Kung Hui)是普世聖公宗的第38個教省,管轄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 聖公會於香港擁有悠久的歷史,於香港基督教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席位。除了作為一個宗教團體,香港聖公會還積極參與香港社會各大小事務,也是香港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香港聖公會也是基督新教在香港的一個主要宗派。 現任主教長是鄺保羅大主教,教省秘書長是管浩鳴法政牧師,設有教省辦事處處理教務。.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聖公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同盟

香港民主同盟(簡稱港同盟;United Democrats of Hong Kong)於1990年4月23日成立,是由當時的太平山學會和當時部分民協成員等一起創辦的民主派政黨,為今日的民主黨前身。港同盟是香港第一個全港性政黨。.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府部門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

新!!: 九龍東選區和香港政府部門 · 查看更多 »

觀塘區

觀塘區(Kwun Tong District)是香港九龍東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象山與黃大仙區為界,西面以啟福道與九龍城區為界。面積達1,130公頃。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觀塘區的人口為648,541人,為香港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觀塘區亦為九龍半島面積最大之行政區。但與此同時,觀塘的貧窮率及貧窮人口均為全香港最高,共有16.1萬貧窮人口,高達10.4萬人活於貧窮線下。.

新!!: 九龍東選區和觀塘區 · 查看更多 »

高達斌

達斌,(Patrick Ko Tat-pun),香港商人,前匯點成員。現時是愛港之聲召集人,新民黨成員,香港極左翼激進建制派政治人物。他曾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參選九龍東,但最後落敗。.

新!!: 九龍東選區和高達斌 · 查看更多 »

謝偉俊

謝偉俊(Paul Tse Wai-chun,), 新界原居民,生於香港新界元朗十八鄉瓦窰頭村(由水蕉老圍分支),後搬到九龍。現任香港立法會九龍東議員及香港灣仔區議會樂活選區區議員。他是香港一位家事訴訟律師,多處理家庭離婚案,也是前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旅遊界)議員,新城電台Phone-In節目前主持人、前香港大律師,曾被停牌一年。.

新!!: 九龍東選區和謝偉俊 · 查看更多 »

譚得志

譚得志(英語:Tam Tak-chi,藝名快必,),香港電台節目主持,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修讀神學。近年投身社會運動,對抗基督教的保守、親建制勢力。2013年加入人民力量,投身政治,曾參與雨傘運動和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現在是人民力量副主席。.

新!!: 九龍東選區和譚得志 · 查看更多 »

譚香文

譚香文(Tam Heung Man, Mandy,),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現任香港黃大仙區議會龍星選區議員。曾是香港立法會會計界功能界別議員及人民力量及前綫成員。.

新!!: 九龍東選區和譚香文 · 查看更多 »

譚文豪

譚文豪(Jeremy Tam Man-ho,),出生於香港,本地民航機師,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九龍東)。 譚文豪擁有駕駛空中巴士A330及A340經驗,亦擁有駕駛波音747經驗。.

新!!: 九龍東選區和譚文豪 · 查看更多 »

警察總區

警察總區(Police Regions,簡稱Region)是香港警務處為了執行日常的警察事務,所劃出的行政區域,與香港行政區劃存在著一定差異。警察總區分為6個,分別為港島總區、東九龍總區、西九龍總區、新界北總區、新界南總區及水警總區。總區下設警區(俗稱環頭,District),區下設分區(Division),(部份)分區下設警署分區(Sub Division)。每總區均有總部,對下每區均有警署(部分區更設有警區總部,如中區警區總部等。),對下每分區均有分區警署,部份分區更設有警崗、警察服務中心(目前有一所,屬於中區警區總部建築群。)、警察社區聯絡辦事處以至其他的警務設置,例如報案中心等。.

新!!: 九龍東選區和警察總區 · 查看更多 »

趙仕信

趙仕信(Chiu Shi-shun,),籍貫英德,出生於香港,信奉基督教。工黨創黨黨員之一,現於紅磡擔任社區幹事,亦是工黨副主席(黨務)及工黨青年部主席。中學就讀英華書院,其後修讀副學士先修和副學士課程,最終在2013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榮譽)文學士。曾參選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出戰紅磡灣選區,最後得票1740票,以71票輸給另一候選人張仁康。.

新!!: 九龍東選區和趙仕信 · 查看更多 »

黎榮浩

黎榮浩(Lai Wing Ho Joe;),香港政治人物,現任黃大仙區議會(H11橫頭磡邨選區)區議員,黃大仙區議會副主席,民建聯成員。.

新!!: 九龍東選區和黎榮浩 · 查看更多 »

黃大仙區

黃大仙區(Wong Tai S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中的一個行政區,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北部,面積為926公頃,以轄內有赤松黃大仙祠得名。截至2016年中,黃大仙區人口為425,235人。黃大仙區亦是全香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區份;其東面以飛鵝山、象山與西貢區為界,以清水灣道與觀塘區為界,西面則沿聯合道(東頭邨道與竹園道之間)、竹園道(廣播道、聯合道與橫跨龍翔道天橋之間)與九龍城區的九龍塘、九龍城為界,南接太子道東、東頭村道(東正道與聯合道之間)、東正道與九龍城區啟德和九龍城為界,北以沙田坳道(法藏寺以北大約750米至飛鵝山道之間一段沙田坳道屬沙田區,道路以南屬黃大仙區)、竹園北邨、翠竹花園以北獅子山(獅子山山頂屬沙田區,山頂以南屬黃大仙區)與沙田區為界。.

新!!: 九龍東選區和黃大仙區 · 查看更多 »

黃國健

黃國健(Wong Kwok-kin;),生於香港,籍貫廣西上林縣,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副會長,前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成員,香港海員工會副主席,香港立法會地方直選(九龍東選區)議員,曾於選舉宣傳活動上扮成火影忍者及黑衣武松、呂奇及財神,因而成為香港著名cosplayer。.

新!!: 九龍東選區和黃國健 · 查看更多 »

黃啟明

黃啟明,香港男配音員,1980年代任職自由身配音員,入行三十年,現兼任配音領班。 與資深女配音員林司聰拍檔創辦「配音室國際製作有限公司」。.

新!!: 九龍東選區和黃啟明 · 查看更多 »

黃洋達

黃洋達(Wong Yeung-tat,),「熱血時報」網台總監、節目主持、小說作家、香港社運人士,曾擔任電影及電視編劇,2012年成立組織熱血公民,主張反對建制派及泛民主派。同年代表人民力量出選立法會,但敗選後翌日在Facebook指出從來不是人民力量的支持者。他曾主持《笑死朕》、《皇上有話兒》等網台節目,以及出版小說漫畫報紙和搞劇場棟篤笑,被網民及其支持者稱為「皇上」、「大亨」,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參選九龍東議席時,填寫職業為傳媒大亨。.

新!!: 九龍東選區和黃洋達 · 查看更多 »

胡志健

胡志健(WU Chi Kin,)現任香港黃大仙區議會池彩選區議員。於2015年11月25日區議會選舉中以5票之差擊敗工聯會/民建聯的何賢輝成功當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胡志健 · 查看更多 »

胡志偉 (區議員)

#重定向 胡志偉 (政治人物).

新!!: 九龍東選區和胡志偉 (區議員) · 查看更多 »

胡志偉 (政治人物)

胡志偉(Wu Chi-wai,),香港出生,現任香港黃大仙區議會瓊富選區議員、香港九龍東選區立法會議員及香港民主黨主席。皇仁書院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挍經濟學碩士。.

新!!: 九龍東選區和胡志偉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胡穗珊

胡穗珊(Suzanne Wu Sui-shan,),香港政治人物,社區前進油麻地南社區幹事,前工黨主席。畢業於聖士提反書院及香港理工大學語言及傳意學士,在學期間曾任學生會幹事,及後再取得英國華威大學性別與國際發展碩士。她曾任職工盟組織幹事、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總幹事,及太古飲料(香港)職工總會總幹事等勞工組職要職。2015年12月13日,在工黨黨員大會選舉中獲逾六成支持,成為新任主席,任期2年。 2017年8月23日,胡穗珊辭去黨主席及退出工黨。.

新!!: 九龍東選區和胡穗珊 · 查看更多 »

間接選舉

間接選舉,簡稱間選,即政府首腦或立法機關的議員是由民眾先選擇一些代表,再由這些代表投票而產生。因此,選民不會直接投票予他們支持的參選人。相對概念為「直接選舉」(直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間接選舉 · 查看更多 »

薛浩然

薛浩然(Kingsley Sit Ho-yin,1949年-),香港測計師,曾任香港立法局議員、新界鄉議局議員及屯門區議員。他是鄉議局前主席劉皇發的妹夫。.

新!!: 九龍東選區和薛浩然 · 查看更多 »

鄧家彪

鄧家彪(Bill Tang Ka-piu,),香港政治人物,已婚,育有一女,居於大埔區,現任離島區議員(逸東邨北,2008-),前香港立法會議員(2012年-2016年),經工會團體票內部選舉,成為新一屆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2017年-2018年)。於2016年在轉戰新界東選區地區直選落敗後,2017年加入民建聯成為工聯會/民建聯雙重會籍成員。.

新!!: 九龍東選區和鄧家彪 · 查看更多 »

鄭德健

鄭德健(Michael Cheng Tak-kin,1938年-),香港前立法局議員。曾任保良局總理聯誼會第一中學校長。198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時當選為黃大仙區議員。1988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連任區議員。同年9月,從選舉團晉身立法局。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連任區議員,但沒有參加1991年立法局首次直選。以後一直連任黃大仙區議員,直至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不再競逐連任,黃大仙(慈雲東)議席由民建聯黨友何漢文繼承。 早年曾就就讀喇沙書院,後來入讀香港大學主修歷史和政治,然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教育碩士。 鄭德健為一保守派議員。他曾在1990年《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立法期間,他指出人權會使犯罪人得到保護,及令到警方難以維持秩序及檢控。.

新!!: 九龍東選區和鄭德健 · 查看更多 »

鄭經翰

鄭經翰,FHKIE(原名:鄭永福,),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潮州,人稱「鄭大班」,曾擔任電台政論節目主持,被稱為“十點前特首”,因為在特首上班前,鄭經翰透過他的政論節目《風波裏的茶杯》,討論非典型肺炎的局勢。亦曾任出版公司創辦人。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創辦人。當過香港立法會議員,擔任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於2004年阻撓領匯上市。在2010年,他獲頒金紫荊星章。他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曾擔任航空分部主席。鄭經翰畢業於福榮街官立小學以及九龍工業學校。.

新!!: 九龍東選區和鄭經翰 · 查看更多 »

醫院管理局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院管理局由內部多個委員會組織而成,向香港政府衞生首長(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負責。截至2018年4月1日,醫管局管轄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8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醫管局合共提供28,329張病床,僱員人數約76,000人。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

新!!: 九龍東選區和醫院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陳婉嫻

陳婉嫻(Chan Yuen-han,)生於廣東寶安,港区政协委員,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組別為區議會(第二)功能組別(俗稱「超級區議會」),從事勞工社會工作數十年,為香港工會聯合會榮譽會長,同時擔任香港百貨及商業僱員總會監事長。.

新!!: 九龍東選區和陳婉嫻 · 查看更多 »

陳鑑林

陳鑑林(Chan Kam-lam,),生於廣東潮阳,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組別為九龍東(地方選區),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中央及常務委員。他同時也是前觀塘區議會坪石區區議員。 2015-2016年立法會審議高鐵的超支撥款,雖然有關工程引起不少爭議,但由於泛民主派阻礙表決失敗,有關高鐵超支撥款的議案在民建聯的財委會副主席陳鑑林護航下,獲強行表決通過。.

新!!: 九龍東選區和陳鑑林 · 查看更多 »

陳澤滔

陳澤滔(Chan Chak-to,),香港本土派社會運動人士,香港獨立運動及香港民族主義支持者,東九龍社區關注組發言人。陳在2014年開始參與社運,曾在佔中預演中被捕,也參與了雨傘革命,並在金鐘參與佔領。 陳曾代表東九龍社區關注組參選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但落選議席。及後,他在表明支持香港獨立下參選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並且得到確認提名,但再次敗選。在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上,他在資訊科技界功能界別中首次贏出選舉,當選選舉委員會委員。.

新!!: 九龍東選區和陳澤滔 · 查看更多 »

陳濟強

陳濟強(Jackie Chan Chai-keung,),香港土木工程師。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工學士,現從事大廈防火工作。1982年至1994年任旺角區議會民選區議員(旺角南)。1985年至1988年任香港立法局議員(選舉團-南九龍)。 陳濟強從伊利沙伯中學畢業,其後在新南威爾斯大學修讀土木工程系課程。他是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成員,以及為澳洲工程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他亦設立了自己的陳濟強建築工程師事務所。 他在1982年首次透過參與首屆區議會選舉,並成功當選區議員加入政治生涯。他擔任旺角區區議員達12年,直至1994年旺角區併入油尖區,並在該屆區議會選舉中落敗,從此再沒參與香港政壇。 1985年立法局選舉,他在九龍南地方選區中,透過由油麻地區及旺角區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團間接選為立法局議員。他並沒有參與1988年立法局選舉,結束在立法局服務三年的生涯。.

新!!: 九龍東選區和陳濟強 · 查看更多 »

陳曼琪

陳曼琪(Chan Man Ki, Maggie,),香港政治人物,建制派人士,現任黃大仙區議會(H17正愛選區)區議員,嶺南大學校董會成員,註冊律師,民建聯前成員、湖南省政协委员 。在雨傘革命期間,代表旺角潮聯小巴有限公司,和執達吏代表香港高等法院宣讀判詞,要求佔領旺角的示威者離開;執行清場期間被指粗暴對待示威者,與學聯代表梁麗幗對峙,雙方呈膠着狀態。.

新!!: 九龍東選區和陳曼琪 · 查看更多 »

陶君行

陶君行(To Kwan Hang Andrew,, 前社民連主席;前香港黃大仙區區議員,曾任香港民主同盟(民主黨的前身)中央委員及「前綫」秘書長,1989年始擔任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常委,2005年籌組領匯監察,並獲選為主席,有美國會計師資格。曾為網絡電台香港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風波裡的龍門陣及波政不分、網絡電台MyRadio譚志強頻道及足球頻道節目主持。 現為花生台大君伐、黨國笑談及怒抄花生節目主持。其妻子為民間人權陣線前任召集人、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

新!!: 九龍東選區和陶君行 · 查看更多 »

柯創盛

柯創盛(Wilson Or Chong-shing,),香港觀塘區(廣德)區議員,香港立法會議員。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潮州,民建聯選舉會員。自稱持有於2011至2013年其間透過 Raffles Academy - World Education Council 兼讀並完成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遠距課程,但被該校揭穿並無他的就學記錄。雖然如此,柯仍在九龍東選區以最高票當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柯創盛 · 查看更多 »

林鉅成

林鉅成(Conrad Lam Kui-shing,),香港民主同盟創始成員,前立法局議員及區議員。立場目前轉為建制派,並協助植潔鈴站台。不過港大校委會否決陳文敏為副校長一事上,他就為陳文敏抱不平。 1985年自動當選為黃大仙區議員(黃大仙上邨及鳳凰)。同年晉身立法局。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時落選。1991年重返立法局。1993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林鉅成同時為普通科門診執業醫生,其醫術了得、診症準確,獲得不少病人對其診症之讚譽。.

新!!: 九龍東選區和林鉅成 · 查看更多 »

林文輝

林文輝(),香港黃大仙上邨(龍上)區議員。 他在199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及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分別擊敗陳炎光(1999年)和前綫的劉山青(2003年),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自動當選連任,他曾任市政局議員,黃大仙區議會主席,前民建聯成員。他曾經參與2004年立法會選舉,排在陳婉嫻名單的第二名。 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讓出龍上選區由陳婉嫻出選,自己則轉戰東美選區落敗。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參選龍上選區,成功當選重返議會,成功領導工聯會保住陳婉嫻空缺。.

新!!: 九龍東選區和林文輝 · 查看更多 »

李華明

李華明(Fred Li Wah-ming,),香港出生,祖籍上海,註冊社會工作者;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民主黨成員。.

新!!: 九龍東選區和李華明 · 查看更多 »

東在漢語中有多個意義:.

新!!: 九龍東選區和東 · 查看更多 »

東九龍綫 (1970年方案)

| 東九龍綫(East Kowloon Line)是香港交通發展史上拖延最長的鐵路項目,最早於1960年代已有此路線發展概念,路線中的部份路段早已分拆為多個鐵路項目,例如九廣鐵路尖沙咀支線(現西鐵綫紅磡至尖東)和馬鞍山鐵路(現稱馬鞍山綫);但路線的核心——東九龍段一直尚未興建,並成為現在的沙田至中環綫鑽石山至紅磡段。直至2012年6月,沙田至中環綫才正式動工。.

新!!: 九龍東選區和東九龍綫 (1970年方案) · 查看更多 »

東九龍走廊

東九龍走廊(英文:East Kowloon Corridor)是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連接九龍馬頭圍及何文田。全線均為四線雙程分隔的高架公路。 東九龍走廊全長1.5公里,由啟德隧道西端出口位於馬頭圍的新山交匯處開始,車輛亦可由新山道駛入,沿著九龍城道以及漆咸道北至近何文田的佛光街天橋為止,近何文田的出口則匯入漆咸道北。東九龍走廊位於啟德隧道隧道管制區內,區內所有的管理和執行道路法例的工作由啟德隧道負責。 東九龍走廊南北行原本均屬紅色公共小巴禁區,但自2016年2月起,運輸署決定撤銷該路北行的禁區。.

新!!: 九龍東選區和東九龍走廊 · 查看更多 »

梁家傑

梁家傑(Alan Leong Kah-kit,),香港資深大律師,公民黨主席,前任黨魁及副主席(內務)、香港立法會議員、泛民會議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代表東九龍。 2014年度香港立法會工務委員會主席(負責批核政府建築工程收支)。在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與官員對質著稱,任內參與調查廉政專員湯顯明隱瞞應酬帳目案、旅遊事務署盛事基金亂花公款案等。 梁家傑任公民黨副主席時,曾參加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稱「要顯示小圈子選舉的不公義」。在該次選舉與爭取連任的曾蔭權一對一競選,兩人在電視直播辯論上針鋒相對,成為一時佳話。是次選舉亦令梁家傑名望大增,後來在2014-2015年,雨傘革命期間成為泛民會議召集人。.

新!!: 九龍東選區和梁家傑 · 查看更多 »

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从1841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到1997年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56年期间曾出現多次政治制度改革,對香港的整體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新!!: 九龍東選區和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簡稱民建聯(DAB),前稱民主建港聯盟,是一個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場為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同時爭取基層、中產和商界的支持,在此方面與另一建制派政黨工聯會有別。民建聯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大部分立場與中共中央一致。該黨被民主派人士稱為保皇黨。 前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創黨主席。.

新!!: 九龍東選區和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九龍東選區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沙田至中環綫

沙田至中環綫(簡稱沙中綫,Shatin to Central Link,縮寫SCL)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正在興建的鐵路擴展項目,港鐵公司宣傳將之稱為「鐵路2.0」的一部分。 沙中綫原來計劃路綫是由沙田直達中環,但現在拆分為「沙田至紅磡段」及「紅磡至中環段」兩部份:.

新!!: 九龍東選區和沙田至中環綫 · 查看更多 »

涂謹申

涂謹申(James To Kun-sun,),生於香港,香港執業律師,現任立法會議員及油尖旺區議會(奧運選區)區議員,民主黨及其前身香港民主同盟的創黨成員。.

新!!: 九龍東選區和涂謹申 · 查看更多 »

潘志輝

潘志輝可以指:.

新!!: 九龍東選區和潘志輝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九龍東選區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於1988年9月22日舉行。 香港政府在1987年5月發表《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並在次年1月發表《代議政制今後的發展白皮書》,決定立法局在1988年的選舉仍維持由選舉團和功能組別產生民選議員的安排,同時作出兩項改變:.

新!!: 九龍東選區和1988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第一次在立法局舉行地區直選。其餘議席分別透過功能組別間接選舉及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另外,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 本屆立法局功能組別選舉在1991年9月12日舉行,而地區直接選舉則在1991年9月15日舉行。.

新!!: 九龍東選區和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在1998年5月24日正式舉行。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首屆立法會選舉。首屆立法會選舉選出了共60名議員,分別是由以下三種選舉方式產生出來:五個地方選區(20名),選舉委員會(10名),和28個功能界別團體(30名)。 首屆立法會地區選舉的投票率為53.29%(共1,489,705人),選舉委員會的投票率為98.75%(共790人),而功能界別選舉的投票率則為63.50%(共77,813人)。   第一屆立法會和之後的不同之處是,這屆立法會的任期為兩年,而之後的都為四年。第一屆立法會任期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

新!!: 九龍東選區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二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0年9月10日順利舉行。.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於2008年9月7日舉行。與上屆一樣,是次選舉重選立法會全數60個議席,包括30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之議席及30席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 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取得19席,較上一屆地方選區多取1席,但功能界別減至4席,惟成功保留立法會的三分之一以上、亦即是21席的關鍵議席數目,惟激進民主派社會民主連線取得3席,從而左右主流民主派。 民建聯整體上席位沒有增減,自由黨在地方選區全軍覆沒,黨正副主席連任失敗,跌到第三大黨;選後4名原屬自由黨的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退黨,實力大輻下降,民建聯取代自由黨,成為建制派第一大黨。.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也稱作「五區公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6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於2010年5月16日舉行,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0年2月2日,以填補於同年1月26日因參與五區總辭而辭職的公民黨陳淑莊、梁家傑、社民連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分別在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的5個民選議席空缺,為香港立法會(局)史上首次同時為多於一個遺缺議席進行補選,亦是2009年10月通過《在囚人士投票條例》後首次讓在囚人士及覊留人士在選舉中投票《星島日報》轉載於新浪香港,2010年5月16日,並且首次有在學的大學生參選《蘋果日報》,2010年5月14日。 五區補選常被稱為「五區公投」,而上述五位辭職議員所屬的泛民政黨公民黨及社民連,則宣稱是次補選為「五區公投」,視補選為「變相公投」。最后当选的仍为辞职之五人。投票率为历次补选/选举当中最低的,只得17.1%(連同廢票約58萬人投票)。公民黨和社民連並無承認「公投」失敗。根據2008年立法会選舉結果,90萬人投票支持民主派,即有約60%的泛民支持者在補選中投票。.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0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重定向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10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員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界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超級區議會)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以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界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在地方選區及功能界別各有一票,即「一人兩票」。.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計劃於2012年所實施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當中包括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確定了修改程序須走「五部曲」。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即為「首部曲」拉開序幕,經歷走完「行政長官提交報告」(首部曲)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次部曲)這兩項程序後,在2010年4月14日提出《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當中不少地方均參照2005年被否決的政改方案。 在此建議方案中,有關修正《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修正《基本法》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部份,亦即:.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定於2016年9月4日,而當選議員的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共4年。本屆選舉出現香港歷史上首次有人因政治背景審查被褫奪參選權,亦是首次有主要政黨候選人於投票日前宣佈放棄參與選舉或停止競選工程。此外,中聯辦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被指積極高度介入選舉,亦引起高度的關注。現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再於是次選舉競逐連任議員,意味他於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後退任主席。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4年8月31日的決議,是次立法會選舉會遵從上屆選舉方式而沒有更動。 是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亦因投票人數增長,而在各區的票站出現排隊投票的情況,更有部分人流過多的票站投票程序延至翌日(9月5日)方才結束。.

新!!: 九龍東選區和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九龍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