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九龍居民協會

指数 九龍居民協會

九龍居民協會(Kowloon Residents' Association)是香港最早期成立的政治組織之一,由一群居住在九龍半島的歐洲人於1920年1月成立,以敦促港府在九龍半島上進行更多公共事業的發展。.

12 关系: 司徒拔布力架九龍九龍醫院香港立法會香港革新會香港政黨香港憲制改革協會雷瑞德曹善允1952年香港市政局選舉1953年香港市政局選舉

司徒拔

司徒拔爵士,GCMG,FZS,JP(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舊譯史塔士,英國殖民地部官員,曾長年在白廳供職,後來罕有地獲外調到錫蘭的殖民地政府工作,並且在十分短的時間內升任總督之職。司徒拔曾先後出任香港、牙買加、塞浦路斯與錫蘭的總督,任內以作風率直強硬和不易妥協著稱。在任香港總督期間,司徒拔就因為拒絕對海員大罷工與省港大罷工作出讓步,結果釀成了軒然大波。他後來在任錫蘭總督時,復遇上了布雷斯格德爾事件,並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引退。.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司徒拔 · 查看更多 »

布力架

布力架,OBE,JP(José Pedro Braga,),香港及澳門的土生葡萄牙裔商人、傳媒工作者及政治家,曾任立法局首位葡籍非官守議員、潔淨局非官守局紳、以及中華電力主席等職。.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布力架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醫院

九龍醫院(英文:Kowloon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KH)是香港的公營醫院,位於香港九龍城區馬頭圍加多利山亞皆老街147號A,為九龍區首間由香港政府設立的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為九龍中聯網醫院之一,主要提供服務予九龍區病人。 醫院共有17座院舍,分別於1925年至1965年年間建成。九龍醫院的胸肺內科是九龍區最大型胸肺專科中心之一,亦是香港首間提供胸肺康復計劃的醫院。另外,九龍醫院亦為伊利沙伯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的病人提供延續護理服務。 九龍醫院還肩負著培育醫護人員的責任。九龍醫院護士學校,亦為非政府機構培訓登記護士。.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九龍醫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革新會

香港革新會(Reform Club of Hong Kong)是香港早期的政治團體,由貝納祺於1949年創立。革新會的會員曾經是市政局及早期區議會選舉的主要成員。革新會經常被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標籤為「反對派」。 革新會的成員主要集中在港島東區,由於成立時期比較早,所以普遍被歸入保守派,而其立場亦得到北京當局接受。1982年首次區議會選舉時,到處到可以看到革新會會員那紅底白字的醒目圍板廣告,而各會員亦順利取得各個議會不少議席。及後隨着以香港華人的政黨興起,革新會漸漸退出香港的政壇,當中有不少華人成員(如阮其江)亦離開革新會而加入港進聯。 值得一提的,如貝納祺、羅友聖等,俱為西裔人士,而非華人,另外羅友聖一直都擔任香港東區區議員,直到2007年在區選中敗於新晉的趙家賢。.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香港革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黨

香港政黨可依照政治主張的不同分為四大類:建制派、民主派(包括泛民主派和自決派)、本土派(包括民族自決派)及中間派。 因為香港並無參政團體以爭取執政為長遠目標,所以“政黨”一詞在香港很多時也包括主要知名的參選政治團體,與此詞一般的語意有所不同。 香港的政黨立場,在一定程度上並沒有像其他國家或地區般左中右派旗幟鮮明,加上由於香港現時並沒有政黨法,故正式來說難以界定何為政黨。下面列出較知名,或有現任成員為立法會及或區議會議員的團體。準確點說,香港的「政黨」其實都只是根據《香港公司條例》或《社團條例》登記,所以香港存在的「政黨」在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公司」或「社團」。支聯會可能是第一個根據《公司條例》註冊成立的政治組織,此後的香港政黨大多按這個方法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香港有需要盡快制訂政黨法,因為政黨以公司法、社團方式註冊都有漏洞,黨員身份可能曝光。前立法局議員陸恭蕙曾促請政府盡快制訂政黨法,但被當局以「沒有需要」為由拒絕。.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香港政黨 · 查看更多 »

香港憲制改革協會

#重定向 香港憲法革新會.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香港憲制改革協會 · 查看更多 »

雷瑞德

雷瑞德(),香港商人,九龍巴士創辦人之一。.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雷瑞德 · 查看更多 »

曹善允

曹善允,CBE,LLD,JP(,),香港律師、政治家和紳商,1929年至1937年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另曾任潔淨局議員、團防局紳、香港大學校董、華人公立醫局委員會副主席和港府教育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早年先後在上海和英國受教的曹善允,對香港20世紀初的教育和醫療發展起重要貢獻,他是香港大學、聖士提反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金文泰中學和民生書院等學府的創校人及籌款人之一,也曾多次為聖保羅書院籌募經費;此外,他又參與創辦雅麗氏紀念產科醫院、何妙齡醫院、以及在1922年與歐海倫醫生合作創辦贊育醫院。曹善允在1915年和1916年間在華人社區推動種痘運動,後在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設法維持社會秩序,深獲港府肯定,屢獲殊勳。 在1912年,何啟爵士與區德合組啟德營業有限公司,銳意在九龍灣填海,計劃興建稱之為啟德濱的「花園城市」。但何啟淡出後,填海計劃由本身是公司董事之一的曹善允繼續主持,並成功爭取港府在1915年批准填海計劃。共分三期的啟德填海計劃在1916年正式展開,雖然啟德公司完成了首兩期填海,然而,第三期填海卻無疾而終。為免填海計劃泡湯,港府在1927年宣佈接手第三期填海,並收回已填海但尚未發展的土地,整個地段日後逐漸發展,成為香港啟德國際機場。.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曹善允 · 查看更多 »

1952年香港市政局選舉

1952年香港市政局選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復辦的市政局選舉,於1952年5月30日舉行,由合資格選民投票選出2位民選議員,任期一年。本屆選舉一共有八人參選,監選官由尚思保擔任。 香港市政局在戰前一直設民選議席,惟因太平洋戰爭而中斷,但自香港重光後,因為中國內地政局動盪等因素,一直未有辦理選舉,直到六年之後,才恢復選舉制度,本次選舉僅設一個票站在香港金鐘美利兵房,九龍區不設票站。此次選舉由西籍律師貝納祺及九龍巴士公司董事總司理雷瑞德當選。其餘參選知名人士如知名律師、九龍巴士公司主席胡百全(著名藝人黃夏蕙為其妾),前國民政府外長陳友仁之長子陳丕士等。.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1952年香港市政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53年香港市政局選舉

1953年香港市政局選舉於1953年5月20日舉行,由合資格選民(具有陪審員資格者)投票選出4位民選議員,得票首兩位任期兩年,次兩位任期一年。本屆選舉一共有八人參選。 香港市政局戰後首次民選在1952年5月30日舉行,因1952年選舉選出的議員任期只有一年,及政府增加兩席任期一年的議席,故在一年後又再次舉行選舉。此次選舉首次在九龍區設立投票站,位置為尖沙咀九廣鐵路局,即尖沙咀火車站,香港票站則設在金鐘美利兵房(即今中銀大廈)。此次選舉由西籍律師貝納祺知名律師、九龍巴士公司主席胡百全(名藝人黃夏蕙為其妾)、李有璇醫生及商人區達年當選,四人全是香港革新會成員,其中貝納祺為連任,而由九龍居民協會提名爭取連任的雷瑞德則落敗。故此在本次選舉中,貝納祺與胡百全任期為兩年,而李有璇及區達年任期為一年。.

新!!: 九龍居民協會和1953年香港市政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