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喬松年

指数 喬松年

乔松年(),字鹤侪,山西徐沟(今清徐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道光乙未進士。官至東河總督。.

20 关系: 太原府安徽省山西省工部丁国恩主事徐沟县嘉庆喬人傑光绪知府鹽運使蓝蔚雯苏州府陕西省松江府河道總督清史稿清徐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太原府

太原府是唐朝时设置的府。在今山西省境,唐(河东道)、晋(李克用父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金朝,以及明、清均有设置,辖区范围包括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等地级市。.

新!!: 喬松年和太原府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喬松年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喬松年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工部

工部為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長官為工部尚書。.

新!!: 喬松年和工部 · 查看更多 »

丁国恩

丁国恩,浙江萧山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丁国恩曾于1854年接替乔松年任松江府知府一职,1854年由薛焕接任。.

新!!: 喬松年和丁国恩 · 查看更多 »

主事

主事,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在清朝,此官職配置於六部各司、盛京五部、理藩院、太僕寺、宗人府。.

新!!: 喬松年和主事 · 查看更多 »

徐沟县

徐沟县,中国古旧县名。 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置,治所在今山西省清徐县东南徐沟镇。属太原府。元朝,属冀宁路。明朝和清朝时,仍属太原府。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源县并入。民国时,两度复置清源县。同属山西省。1949年起,属汾陽專區。1951年,划入榆次专区。1952年,与清源县合并,改设清徐县。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太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清徐县 Category:11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2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喬松年和徐沟县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喬松年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喬人傑

喬人傑(),字漢三,號蔭堂,山西徐溝縣(今屬清徐縣)郝村人,清朝政治人物。乾隆舉人,歷任知縣、道員等職,官至湖北按察使。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期間,時任天津道道員的喬人傑曾全程陪同數月之久。.

新!!: 喬松年和喬人傑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喬松年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知府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區的地方官。 原稱“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職者,臨時兼任此府的長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郡守、明府、府公、府君、使君、府尊、太尊等。.

新!!: 喬松年和知府 · 查看更多 »

鹽運使

运使全称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元朝始置,專设于两淮、两浙、福建等产盐各省。 明清朝沿用,明代在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等处设都转盐运使司。清朝時,品等為從三品。該官職名為統轄地方鹽務的官員,設於都轉鹽運使司。該官職屬於專任的技術官僚,下設分司,提舉司,鹽課司。民国初年仍设盐运使,属盐务署,1937年,盐运使公署改组为盐务管理局,該官職廢除。 鹽運使秩從三品,可由各省知府升任,聽命於管理鹽政之督撫。全國鹽運使主要設於產鹽的省份,共有鹽運使7人,即直隸、山東、兩淮、兩浙、廣東、四川(宣統二年由鹽茶道改設)、奉天(宣統二年增設)各1人。清初所設河東鹽運使,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裁;福建鹽運使,於雍正四年(1726)改為鹽法道。鹽運使掌督察場民生計,商人行息,適時平其鹽價,管理水陸輸運。鹽運使官署稱為「都轉鹽運使司」,其下設有經歷(從七品)、知事(從八品)、巡檢(從九品)及庫大使(正八品)等職官。 鹽法道秩正四品,其職權與鹽運使相同。全國共設鹽法道13人,分別為山西、福建、雲南、江南、江西、湖北、湖南、陝西、廣西、四川、河南各1人,甘肅2人。鹽法道屬員有經歷、巡檢等官,其品秩、職掌與鹽運使司屬官相同;其不設屬員的省份,則以運同(從四品)、運副(從五品)、運判(從六品)及課大使等兼理其事,此外在一些省份還設有鹽課提舉司提舉、監掣同知及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等官員。.

新!!: 喬松年和鹽運使 · 查看更多 »

蓝蔚雯

蓝蔚雯(),字子青,号蔗生。一说祖籍广东大埔,寄籍浙江定海,清末政治人物、外交官。宁波府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人,是上海“宁波帮”的早期政治后台。.

新!!: 喬松年和蓝蔚雯 · 查看更多 »

苏州府

苏州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在今苏州市、上海市境,辛亥革命后废。.

新!!: 喬松年和苏州府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喬松年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松江府

松江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府,前身为华亭府。在今上海市境内。.

新!!: 喬松年和松江府 · 查看更多 »

河道總督

河道總督(v)為中國清朝相當特殊的官制名稱,該清朝為正二品的官職,與一般兼掌政務和军务的總督不同,而是專門治理河道政务的总督官职。 清朝設置三位河道總督。分別是.

新!!: 喬松年和河道總督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新!!: 喬松年和清史稿 · 查看更多 »

清徐县

清徐县在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南部,汾河纵贯,是太原市所辖的一个县,为中国醋都。 有民谣称:“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源溯流在清徐”。清徐“福源昌”生产的“山西老陈醋”曾获1924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优质商品一等奖。.

新!!: 喬松年和清徐县 · 查看更多 »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簡稱布政使,俗稱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

新!!: 喬松年和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乔松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