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央方面军

指数 中央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是苏德战争中苏联的战役战略集团。 1941年7月24日在西方方面军一部的基础上第一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13、第21、第3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库兹涅佐夫上将(1941年7至8月)、叶夫列莫夫中将(1941年8月)。参加过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8月25日被撤销,所部转隶布良斯克方面军。 1943年2月15日在顿河方面军的基础上第二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21、第65、第70、第3、第13、第48、第50、第60、第61、第63集团军,第2坦克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空军第16集团军,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上将。参加过库尔斯克会战、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1943年10月20日改番号为白俄罗斯方面军。 Category:蘇聯方面軍.

9 关系: 布良斯克方面军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库尔斯克会战库兹涅佐夫西部方面军葉夫列莫夫苏德战争苏联斯摩棱斯克战役

布良斯克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Бря́нский фронт)是苏德战争中苏联的战役战略集团。 1941年8月16日第一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13、第50、第3和第21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叶廖缅科中将(1941年8至10月)和扎哈罗夫少将(1941年10至11月),参加过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11月10日被撤销,所部被分别编入西南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 1941年12月24日第二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61、第3、第13、第40、第48和第38集团军以及第2、第5坦克集团军,空军第2、第15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切列维琴科上将(1941年12月至1942年4月)、菲利普·戈利科夫中将(1942年4至7月)、吉比科夫中将(1942年7月7日至1942年7月13日)、罗科索夫斯基中将(1942年7至9月)、列伊捷尔中将(1942年9月至1943年3月),参加过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1943年3月12日被撤销,所部被分别编入中央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 1943年3月28日第三次组建,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3、第61、第63、第50、第11集团军、近卫第11集团军和近卫第3、第4坦克集团军以及空军第15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列伊捷尔中将(1943年3月至6月)、波波夫上将(1943年6至10月)。参加过库尔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战役、布良斯克战役,1943年10月10日被撤销,在其基础上组建了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

新!!: 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y Ksawerowicz Rokossowski,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是苏联元帅,生于波兰華沙市;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是波蘭人,故其與波蘭有著密切的聯繫。他是苏联陆军統帥及軍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蘇戰爭中與朱可夫和科涅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3架馬車之一,以頭腦冷靜沉穩及處亂不驚而聞名於世。他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組織指揮不少重大戰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戰役、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及柏林戰役等,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指挥过方面军最多的将领,被譽為“常勝元帥”及“逆境英雄”,2002年俄羅斯軍事學院評定排名第3。.

新!!: 中央方面军和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战争中,德國與蘇聯於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大型会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4輛坦克,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庫斯克會戰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规模進攻,德軍計畫使用4個軍團,欲從由南方的別爾哥羅德自南向北以及自北方的奥廖尔自北向南夾擊库尔斯克地區,企图合圍在库尔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的共有6个軍團的蘇軍,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做好建立3道防御线的嚴密防御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伤亡慘重,最後因為在1943年7月12日南線義大利被盟軍登陸西西里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此次戰役後期,蘇軍發動一連串大型进攻战役:奥廖尔进攻战役(1943年7月12日-8月18日)、別爾哥羅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1943年8月3日-8月23日)相继收复了奥廖尔、別爾哥羅德和哈尔科夫,德军向第聂伯河方向全面败退。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战略主动权,能夠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復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時也被視為歐洲東部戰線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關鍵轉捩點。.

新!!: 中央方面军和库尔斯克会战 · 查看更多 »

库兹涅佐夫

庫茲涅佐夫/庫茲涅佐娃 是俄羅斯人的一個姓氏:男性為“庫茲涅佐夫”(Кузнецов,拉丁轉寫:Kuznetsov 或 Kuznetsoff),女性為“庫茲涅佐娃”(Кузнецова,拉丁轉寫:Kuznetsova)。是為第三大常見的俄羅斯人之姓氏。英文中,“Kuznetsov”、“Kuznetsoff”及“Kuznetsova”等同于“Smith”;.

新!!: 中央方面军和库兹涅佐夫 · 查看更多 »

西部方面军

西部方面军是苏德战争时的苏联战役战略集团。 1919年,在苏联国内战争其间,曾组建西方方面军,1924年撤销。 1941年6月22日西部特别军区被改编为西部方面军,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3、第4、第10、第13、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49、第50、第61、第68集团军,第1突击集团军,第10、第11近卫集团军,第3、第4坦克集团军和空军第1、第4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先后为巴甫洛夫大将(1941年6月)、铁木辛哥元帅(1941年7—9月)、科涅夫中将(1941年9至10月和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朱可夫大将(1941年10月至1942年8月)、索科洛夫斯基上将(1943年2月至1944年4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1944年4月)。参加过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莫斯科会战、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库尔斯克会战、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1944年4月24日被撤销,所部编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新!!: 中央方面军和西部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葉夫列莫夫

葉夫列莫夫 (俄語:Ефре́мов),是俄羅斯圖拉州南部的一個城市。2006年人口44,559人。.

新!!: 中央方面军和葉夫列莫夫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中央方面军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中央方面军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可以指:.

新!!: 中央方面军和斯摩棱斯克战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央方面軍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