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东汉统一战争

指数 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统一战争,是东汉建立后,对新朝末年在中国各地建立的自立政权的统一战争。 23年—24年,东汉建立以前,刘秀在河北平定王郎,建立根据地。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称帝,建立东汉,夺得更始帝派朱鲔驻守的洛阳。建武二年(公元26),渔阳太守彭宠結合匈奴,反对刘秀。27年,平定赤眉军,夺得关中。建武三年三月,岑彭迫降董訢,击杀邓奉。29年,率军平定梁郡的劉永、琅邪的張步、黎丘的秦丰、漁陽的彭寵。30年,平定東海的董憲、淮南的李憲。河西窦融归降东汉。此时,只有陇西、巴蜀、九原的卢芳不在东汉的掌控中。建武十年(34年)汉光武帝平定陇西隗纯,結束历时四年的陇西之战。 陇西平定后,劉秀的統一大業僅剩公孙述割据的巴蜀。建武十一年(35年)春,岑彭率军攻克夷陵,入江关(今四川奉节)。六月,来歙率军击败王元诸部,占领河池。建武十一年(35),来歙与盖延、马成攻克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乘胜进军,外久,来歙被刺客殺害。北路汉军改由马成指挥。公孙述派人刺杀岑彭,汉军退出武阳。岑彭遇害後,吴汉接替伐蜀。吴汉一開始貪功受挫,不久撤走,与部下刘尚會合。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吴汉与臧宫会师成都,是月十七日公孙述反击汉军,派延岑出击臧宫,自身則率軍数万攻打吴汉。吴汉大破蜀军,公孙述重伤身亡。延岑举城投降。巴蜀全境歸附。37年,汉军击败卢芳,东汉成为全国性政权,卢芳逃入匈奴,东汉统一战争最终结束。.

目录

  1. 57 关系: 吳漢 (漢朝)宜城市寇恂岑彭巴蜀中國东汉九原郡延岑张步彭宠匈奴刘永 (新朝)冯异公孙述关中 (消歧义)王元王郎琅邪郡秦丰竇融田戎盧芳 (東漢)盖延隗囂隗纯马援马武马成贾复龐萌赤眉、绿林起义赤眉軍董宪董訢邓奉邓禹铫期臧宫耿弇耿纯陇西郡李宪 (新朝)李通来歙東海郡梁郡樊崇汉光武帝河西郡...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吳漢 (漢朝)

吳漢(),东汉武将。字子顔、南陽郡宛(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协助汉光武帝征召幽州军队,击败檀鄉賊、鄴西山賊等诸多农民军并先后扫灭朱鮪、刘永、董憲、公孙述等割据势力,最终一统天下,位列“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吳漢 (漢朝)

宜城市

宜城市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为2115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56.45万人。宜城市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战国时期鄢郢之战的主战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枣宜会战的重要战略据点。.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宜城市

寇恂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寇恂

岑彭

岑彭(?-36年),字君然,南陽郡西棘陽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岑彭

巴蜀

巴蜀,又称为川渝,是中国西南部重庆市与四川省的合称,历史上其范围还包括与四川盆地文化联系密切的汉中盆地等地,屬於汉地的一部分,也屬梁州地區,巴蜀地区中的蜀国地区由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光秀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而深处丘陵地区的原巴国则人烟稀少。“巴蜀”得名于先秦时期存在于重庆四川的两个国家:巴国与蜀国。“四川”则得名于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在四川地区设立的简称为“四川路”的“川峡四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与夔州路。川渝地区(巴蜀地区)由于地处丘陵、盆地的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在语言、饮食、风俗、艺术等各方面自成一体却也各不相同,拥有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独特的地方文化,历史上也曾经建立过包括成家、蜀汉、成汉、西蜀、前蜀、后蜀、李蜀、大夏和大西在内的众多独立国家。重庆四川地区同时也在中国历史上几度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历时52年的重庆合川钓鱼城抗战延迟了南宋的灭亡,四川保路运动给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创造条件。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往重庆,重庆作为中国的大后方不仅承担国民政府三分之一以上的支出,而由大量重庆四川地区的袍哥组成的川军抗战伤亡人数也占到中国全国官兵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二。.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巴蜀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中國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东汉

九原郡

九原郡,中國古代行政區郡名,裴駰《史記集解》注為秦代三十六郡之一。.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九原郡

延岑

延岑,中国新朝末东汉初武将,字叔牙,荊州南陽郡筑陽县(今湖北省谷城县)人。義父秦丰,義兄弟田戎。初期主要在漢中、荊州南陽郡一带活動,新末东汉初群雄之一。後为蜀(成家)公孫述属下。光武帝天下統一事業的最後抵抗的勇将。延岑当時被评价为用兵之良将,同時期蘇茂认为他的軍事能力很高。他对公孫述说的死中求生成为一个成語。延岑在《後漢書》中没有被立传,在公孫述传附录記載了他的若干经历。他的出身階層和初期事跡不明。.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延岑

张步

張步,中国新朝到东汉汉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初期的武将。字文公。徐州琅邪郡不其县人。弟張弘、張藍、張壽。新朝到东汉初期割据在中国東部沿海的军阀。.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张步

彭宠

彭寵,中国新朝末东汉初武将,字伯通,荊州南陽郡宛县人。父彭宏,弟彭纯,子彭午,从弟子后蘭卿。彭寵原是王莽、光武帝属下武将,後成为幽州独立力量的自立人物,与其妻被奴僕劫財、謀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彭宠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匈奴

刘永 (新朝)

劉永(),中国新朝、东汉初期的武将政治人物,漢宗室,豫州梁郡睢陽县人。父劉立,弟劉防、劉少公。子劉紆。前漢梁孝王劉武的8世孫,新朝末期割据称梁国。.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刘永 (新朝)

冯异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冯异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协助刘秀创建东汉政权,隨劉秀安定河北,為劉秀偏將軍,封應侯。後又封為孟津將軍。在多年的行軍作戰中,馮異為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馮異謙遜,從不誇己功,諸將並坐論功,他常避於大樹下,被譽為大樹將軍。劉秀即位封馮異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漢明帝时封为“云台二十八功臣”之一。.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冯异

公孙述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两汉间政治人物。曾经割据蜀郡,並以「白帝」自比。.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公孙述

关中 (消歧义)

中可以指:.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关中 (消歧义)

王元

王元可以指:.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王元

王郎

王郎(),本名王昌,冀州趙国邯鄲县人。中国新朝末群雄之一,割据于河北。.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王郎

琅邪郡

琅邪郡,又作琅琊郡,琅玡郡,中国古代的郡。在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部地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琅邪郡

秦丰

丰,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武将,荊州南郡邔县黎丘乡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秦丰

竇融

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曾孫女是漢章帝竇皇后。.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竇融

田戎

戎,中国新朝末东汉初武将,豫州汝南郡西平县人。義兄(妻兄)辛臣,義父秦丰,義兄弟延岑。.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田戎

盧芳 (東漢)

盧芳,字君期,安定郡三水县人。新朝末东漢初期群雄之一,曾在北方边境一度称帝。兄名盧禽。弟名盧程。.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盧芳 (東漢)

盖延

蓋延(),字巨卿,漁陽要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盖延

隗囂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今甘肃省静宁县)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隗囂

隗纯

隗純(),中国东漢時代初期政治、军事人物。涼州天水郡成紀县人。父隴右群雄之一隗囂。兄弟隗恂。隗囂降伏漢光武帝,又投靠成家公孫述,公孙述封隗嚣为朔宁王。光武帝杀死人质隗恂,派吴汉、岑彭包围西城。建武九年(33年)春正月,隗囂在冀城(天水郡)死去。隗純在部下王元、周宗、行巡、高峻、苟宇、趙恢等人的支持下繼立为朔宁王,公孫述部将田弇、趙匡也来支援。同年秋八月,光武帝派中郎将来歙、征西大将軍馮異、建威大将軍耿弇、虎牙大将軍蓋延、揚武将軍馬成、武威将軍劉尚率军攻天水。建武十年(34年)夏,馮異在军中病故。同年十月,来歙在落門聚(天水郡冀县)大敗隗純,隗純投降,漢朝平定隴右。建武十八年(42年),隗純与賓客逃亡勾結胡族,被捕后至武威郡伏誅。.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隗纯

马援

援(),字文渊,汉族,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马援

马武

#重定向 馬武.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马武

马成

成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马成

贾复

賈復(),字君文,中國東漢初期軍事人物,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他協助漢光武帝建立東漢,為「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他曾先後擔任執金吾與左將軍等職。建武十三年(37年),封胶东侯。.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贾复

龐萌

萌(),中国新朝至东漢時代初期武将,兗州山陽郡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龐萌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指新莽天凤四年(1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发生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其中规模最大的赤眉军和绿林军而得名。.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軍

赤眉軍是中國新莽末年起事的軍隊之一,因起事者將眉毛染紅,示其別於政府軍,故稱作赤眉軍。.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赤眉軍

董宪

董憲(),中国新朝、东汉時代武将,徐州東海郡人。新末後漢初群雄之一,以東海郡根据地,後依附于自称梁天子的劉永、劉紆父子。.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董宪

董訢

董訢,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葉县方城附近堵乡人。 新末後漢初群雄之一,出身階層初期经历等不詳。建武2年(26年)、董訢在南陽郡宛县反漢,捉住了南陽太守劉驎。揚化将军坚镡、右将軍萬脩攻破宛城,董訢败逃堵乡。漢大司馬吴漢在进军途中抢奪南陽郡新野,破虜将軍邓奉在南陽郡育陽(淯陽)叛汉,撃破吴漢。董訢和邓奉同盟,南北挟撃堅鐔。万脩因病去世,堅鐔独守宛城。 同年十一月,光武帝廷尉岑彭任命为征南大将軍,率将軍8人攻撃董訢。邓奉救援董訢,岑彭以下漢将历经苦战。建武三年(27年)三月,光武帝親征。董訢派遣別队阻击,岑彭在葉县撃破別队。光武帝到達堵陽、邓奉逃到淯陽,董訢降伏汉。.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董訢

邓奉

邓奉,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武将。荊州南陽郡新野县人。东漢草創期功臣邓晨的侄子(兄子),弟邓终。.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邓奉

邓禹

鄧禹(),字仲華。中國東漢初年軍事人物,南陽新野人。他協助漢光武帝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是「雲台二十八將」之首。.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邓禹

铫期

銚期(?—34年),字次況,潁川郡郟縣(今屬河南)人。 身長八尺二寸,其父銚猛官桂陽郡太守。銚猛死,銚期服喪三年,鄉里稱之。更始元年(23年),刘秀至颍川郡,召为贼曹掾。與傅寬、呂晏俱隸屬鄧禹部下。鄧禹欣賞他,命为偏将军。銚期攻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宋子(今河北栾城县东)、乐阳(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稾县(今石家庄市东南)和肥累(今河北晋县西)等地。 光武即位,封铫期为安成侯。又以铫期为魏郡太守。建武五年(29年),担任太中大夫。建武十年(34年),病卒,帝亲临治丧,谥忠侯。范晔称:“重于信义,自为将,有所降下,未尝虏掠。乃在朝廷,忧国爱主。其有不得于心,必犯颜谏诤。”有子銚丹、銚統。.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铫期

臧宫

臧宮()东汉武将。字君翁,潁川郡郟人。漢光武帝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第14位(《後漢書》列传12)。.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臧宫

耿弇

耿弇(弇 yǎn,),字伯昭,扶風茂陵人,父耿況为上谷郡太守。东汉名将、军事家,22岁被光武帝封为大将军。漢光武帝的功臣,雲台二十八将的第四位(《後漢書》列传十二)。.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耿弇

耿纯

耿純(?-37年),字伯山,鉅鹿宋子(今石家莊趙縣)人。 父耿艾,王莽时任济平尹。早年在長安學習,為納言士。後為劉玄騎都尉,23年,劉秀至河北邯鄲,耿純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歸劉秀,任前將軍。26年,誘殺劉楊,平定真定王劉楊叛亂。東漢建立,封東光侯,任東郡太守,建武十三年(37年)卒於任所。諡成侯,子耿阜嗣侯。.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耿纯

陇西郡

陇西郡,是一个中国古代的郡,其范围历史上有显著变化,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的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秦初置三十六郡時,隴西是其中之一,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時後遷到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金、元時改名鞏昌府,民國以後改名隴西縣。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郡。.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陇西郡

李宪 (新朝)

李憲(),中国新朝、东漢初期之武将。豫州颖川郡許昌县人。新末後漢初群雄之一,割據廬江,自称淮南天子。.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李宪 (新朝)

李通

李通是常见的中文人名,较著名的有:.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李通

来歙

来歙(),字君叔,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是光禄大夫来汉的六世孙,来仲的儿子。东汉初期大臣。.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来歙

東海郡

東海郡,一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天长市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南北朝時為雙方爭奪之地。東魏置海州。隋初廢,大業中復置郡,治朐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海州。.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東海郡

梁郡

梁郡,中国漢朝時設置的郡,曾多次改稱梁國。.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梁郡

樊崇

樊崇(),字细君,号尤徕三老,山东琅邪(今山东诸城)人,公元18年,在莒县尤徕山(今山东莒县东北)集合饥民百余人起义,稱為尤徕军、也称作赤眉軍。 公元25年,刘秀击败其他势力,称帝洛阳。当赤眉军引兵试图进入长安时,与东汉政权产生了严重矛盾。此时刘秀在新安、宜阳屯驻重兵,预先切断了赤眉军的归路。建武三年(27年)初,赤眉军被冯异打败,折向东南,又在宜阳陷入重兵包围,最后粮尽力竭,被迫投降刘秀。同年夏,樊崇、逄安再次发动叛乱,旋即被镇压诛杀。 F樊 F樊 F樊 C崇.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樊崇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汉光武帝

河西郡

河西郡()為日本北海道十勝綜合振興局的郡,位於十勝綜合振興局西部。.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河西郡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洛阳市

淮南郡

淮南郡,是中国三国曹魏至唐朝的一个郡,曾名九江郡、南梁郡。.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淮南郡

渔阳郡

渔阳郡,是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范围历代有变化,曾包括今天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省市的部分地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渔阳郡

朱鲔

朱鮪,中国新朝到东汉時代初期武将,揚州淮陽郡人。.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朱鲔

成家

成家(25年-36年,又称“大成”或“成”)是两汉之交在中国四川地区存在的一个独立政权,定都成都。成家由公孙述创立,鼎盛时期据有西汉所置益州大部分地区,即蜀郡、巴郡、广汉郡、犍为郡、越嶲郡、汉中郡全境和武都郡、南郡部分地区。成家成立之初推行了一些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军阀割据混战的局势下,力保巴蜀太平,受到了蜀地人士拥护。但由于成、汉实力悬殊,公孙述治国失误等原因,成家最终为东汉所灭,前后历时12年。 成家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出现的第一个独立政权,也是四川历史上第一个完整占据巴蜀地区的政权。之后蜀地政权多纳入汉中盆地,北抵秦岭、东至三峡的格局也由此形成罗开玉,《四川通史》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 ISBN 978-7-220-08058-6,其在四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成家

新朝

新朝(9年-23年),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為當時權臣王莽所建立,僅王莽一代,建都常安(即原長安)。 西漢末年,人民被豪強欺壓而急需改革,儒者信奉讖緯學說認為將改朝換代,當時漢室外戚王莽博得雅名,獲得人民與儒者的支持,使他以偽造符瑞的方式於9年1月10日篡位稱帝,國號為「新」,西漢亡。 王莽稱帝後進行許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變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買賣、五均六筦(國營事業、所得稅與借貸)及改革幣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禮》等古制,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新制政令繁雜,名稱不斷變動。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當,改革最終失敗。17年因為天災不斷,而人民因為改革失敗而經濟破產,最後爆發新末民變,赤眉軍、綠林軍等等民變軍相繼而起。新莽軍相繼在成昌之戰、昆陽之戰慘敗。23年劉玄成立玄漢,即更始帝。同年绿林军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亡。25年劉秀建立東漢,即漢光武帝。同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玄漢亡。漢光武帝擊潰赤眉軍後,最後於36年一統天下。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取得政權的先例。王莽積極推動古制,也使得古文經持續發展。而王莽的失敗代表復古思想的破滅,使得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傅樂成(1993年):《中國通史 上冊》第六章〈漢帝國的盛世〉,四〈外戚政治與王莽篡位〉,第146頁-第154頁。。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以至于新朝一度被称呼为“亡新”,《资治通鉴》直接把新朝归入“汉纪”。而且傳統史觀鄙棄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權。所以後世史學家對王莽的評價皆差。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逐漸中立。.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新朝

更始帝

漢更始帝刘玄(),字圣公,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两汉之际绿林军擁立的皇帝,或被視為西漢的最後一位皇帝。 劉玄原本是西汉宗室,是汉景帝劉啟的後代、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祖父為苍梧太守刘利,父刘子张,母何氏。.

查看 东汉统一战争和更始帝

洛阳市淮南郡渔阳郡朱鲔成家新朝更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