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8 关系: 基隆,大山巖,大勳位菊花章頸飾,大正,大日本帝國海軍,大日本帝国,对马海峡海战,上海市,中法战争,常備艦隊,东京,平氏,幕府,乙未戰爭,仁川廣域市,伊集院五郎,弘化,侯爵,俄罗斯帝国,八國聯軍,元服,国葬,王守仁,福州市,第1艦隊 (日本海軍),甲午战争,聯合艦隊,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西南戰爭,西鄉隆盛,马卡罗夫,鮫島員規,豐島海戰,鹿儿岛,鹿兒島城,黄海海战 (1904年),輕巡洋艦,舞鶴鎮守府,阳明学,薩英戰爭,薩摩藩,英国,東京市,步兵,游击战,澎湖,朝鲜,有地品之允,戊辰戰爭,明治,... 扩展索引 (8 更多) »
- 在英國的日本人
- 大十字级波兰复兴勋章获得者
- 萨摩藩人物
- 鹿兒島市出身人物
基隆
#重定向 基隆市.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基隆
大山巖
大山巖(,天保13年-大正5年),字「清海」,雅號「赫山」、「瑞岩」,諱名「弥助」,是日本武士、政治家、軍人、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他在大日本帝國陸軍創立初期至日俄戰爭期間活躍。 大山巖在日俄戰爭時擔任滿洲軍總司令官,與联合舰队司令官東鄉平八郎一起被稱為「陸上大山海上東鄉」。大山國葬時,俄國派員前往日本,以「全俄國陸軍」之名弔唁。.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大山巖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日本最高等的勳章。1888年1月4日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因為是做為頸飾所以才以此命名。.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大正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大日本帝国
对马海峡海战
对马海峡海战(日本海海戦,Цуси́мское мор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1905年5月27日—28日),简称对马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大日本帝國與俄罗斯帝国在對馬海峽进行的一场海战,由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齐诺维·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戰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中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毀,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日本聯合艦隊使用殲滅了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艦隊 。.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对马海峡海战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上海市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中法战争
常備艦隊
常備艦隊、舊日本海軍部隊之一。1889年由「常備小艦隊」改編而成的艦隊。1903年分割成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常備艦隊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东京
平氏
平氏是由日本天皇在平安時代賜姓的皇族之一,第一批改姓平氏由桓武天皇稱為桓武平氏、仁明天皇系屬稱為仁明平氏、文德天皇系屬稱為文德平氏以及光孝天皇系屬的光孝平氏,一般而言,平氏多指桓武天皇的平氏。 桓武平氏又分为很多支流。其中以葛原親王流最为繁盛,其他还有万多親王流、仲野親王流以及賀陽親王流。此后,葛原親王的长子平高棟的后裔又称为高棟王流;三子平高望的后裔则称为高望王流。日本昌泰元年(898年),平高望将其子国香、良兼、良将派往各个领地,此后平氏在地方上的势力更加巩固。这一时期以关东武士集团为基础形成了“坂東平氏”,其中,平高望的側室之子良文的子孙在关东地方分散成为三浦氏、土肥氏、秩父氏、千葉氏等武家,所以良文流也被称为“坂東八平氏”。平国香的孙子平維衡,为避乱迁往伊势地方,其后裔称为“伊勢平氏”,属于坂東平氏的庶流。 平維衡之曾孙平正盛的直系后裔,被称为平家。平安時代末期,平正盛之孙平清盛将平氏政权带到了荣华的顶峰,但随即衰落。在源平戰爭中,平家被源家击败后覆亡。由於池禪尼在平治之亂後曾保住了賴朝的性命,因此賴朝同意保住其子平賴盛官位和莊園,成為在壇之浦之戰後伊勢平氏中唯一倖存的一支。《平家物語》一书描写的就是这一支平氏。平家也泛指伊勢平氏。.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平氏
幕府
幕府是東亞古代的政治機構,隨著時代、地域,幕府的職能有很大變化。.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幕府
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1895年5月29日-1895年11月18日;)是臺灣因《馬關條約》被清政府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各地人民為抵抗日本接收統治而發起的戰爭。 「乙未」是指戰事爆發的1895年,因適逢農曆乙未年而得名。文獻紀載上又稱乙未之役、乙未日軍征臺之役 、乙未之變,日本方面則有臺灣平定作戰()、臺灣平定、臺灣征討()等別稱。該戰爭是以臺灣為主要發生地的戰爭中規模最大的,當時以客家族群作戰最力。 1895年5月29日,負責接收臺灣的日軍部隊從現今新北市貢寮區的澳底登陸,象徵乙未戰爭的開始。日本投入包含近衛師團等正規軍隊的三萬餘名兵力,而臺灣方面除了以臺灣民主國為主的抗日政權外,主要有臺灣人民等自發性組成的抗日義軍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P171,五南圖書公司,台北及劉永福的黑旗軍和唐景崧的廣勇等;合計正規軍約有三萬三千餘名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誌》(靖臺事略),及民兵十萬名。經過大約6個月的戰爭,臺灣民主國第一任總統唐景崧及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均逃離臺灣,被劉永福放棄的8000多名清軍和黑旗軍(約3000名)在群龍無首下慌亂的投降,日方認定臺灣民主國已經滅亡,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11月18日向京都大本營報告:「全島悉予平定」。不過,臺灣人後續仍有一些零星的對抗日本統治的活動,尤其原住民部族的武力抗爭持續將近了20年。 乙未戰爭均造成臺日兩方的大量傷亡,日軍計有515人負傷,164人戰死。另有数千日军感染霍乱等疾病而死,死者中包含領軍的近衛師團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近衛師團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不過根據相關考證,日軍在傷亡名單上面採取單位互換、戰死改為病死、戰死隱瞞不報與竄改戰死地點等方式來匿報實際作戰陣亡人數,根據《靖國神社志》的資料顯示,不含病死與意外事故死亡,在臺灣戰場被抗日軍民擊斃的日軍最高可能達1,436人鐘至正、張健豐著,《乙未戰爭研究—你所不知道的台灣保衛戰》,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第80-81頁。。而臺方死傷人數難以估算,依照《臺灣治績誌》論述,「各戰場遺留的屍體在七、八千人以上」;因此乙未戰事陣亡的兵士,至少有14,000人江彥震:(乙未戰爭客家再次展現義民精神),《客家雜誌》,2007年12月1日。.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乙未戰爭
仁川廣域市
仁川廣域市(),簡稱仁川,為大韩民国西北部的一個广域市,是一座面向黃海的港灣都市,人口位居於首爾和釜山之後,為韓國第三大城市。位于首尔西部约40km,为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與首爾之間有首都圈電鐵聯繫。每日有大量乘客往來仁川與首爾兩地,由於此兩地距離太過接近,已經共同形成一個大的經濟圈。 1883年仁川港开港,成为当时黄海沿岸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仁川现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港,仁川港的规模仅次于釜山。在首尔与仁川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地带。仁川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渔业十分发达、且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位於市郊的仁川国际机场,是韓國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2014年舉辦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韓國職棒SK飛龍、K聯賽仁川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也位於此地。仁川唐人街是韩国最大的华侨聚居地。.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仁川廣域市
伊集院五郎
伊集院五郎(いじゅういん ごろう、嘉永5年旧暦8月16日(1852年9月27日)—大正10年(1921年)1月13日),日本海軍軍人。元帥海軍大将、正三位、勋一等、功一級、男爵。.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伊集院五郎
弘化
弘化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天保之後、嘉永之前。指1844年到1847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仁孝天皇、孝明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慶。.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弘化
侯爵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Marquis、英國Marquess、德國Markgraf等)。.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侯爵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俄罗斯帝国
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為了對抗大清帝國的宣戰及鎮壓義和團運動,以军事行动攻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的八国联合军队。 八國聯軍軍隊的人數最早是三萬人,後來增至約五萬人。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八國聯軍直接造成義和團被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和約》,付出龐大的賠款。.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八國聯軍
元服
#重定向 冠禮.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元服
国葬
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仪式,代表国家对逝者的高度尊崇。国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如中国、日本、美国、俄羅斯等。.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国葬
王守仁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号阳明子,諡文成。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赠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後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王守仁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福州市
第1艦隊 (日本海軍)
1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1903年12月26日由常備艦隊分割為二,再編制成軍。此時分離之第2艦隊成為常設艦隊,設置為決戰艦隊之主力戰艦,也經常與第二艦隊組成連合艦隊。第1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作戰行動中出撃機會較少,尤其是戰艦構成的第2戰隊常時停泊在柱島,故被揶揄為「柱島艦隊」。1944年2月25日解散。.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甲午战争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國海軍編成的艦隊種別之一,然亦可解釋為由二隊以上的獨立艦隊編成的海上作戰部隊,略稱GF(Grand Fleet)。.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又名:連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外戰部隊聯合艦隊的指揮官。 為親任官(親補職),中將以上的艦隊司令長官經鎮守府長官向海軍大臣推薦,由日本天皇任命。最初只是負責聯合艦隊所属各部隊的指揮,1944年(昭和19年)之後於作戰的場合有需要時可指揮鎮守府其他部隊,1945年(昭和20年)5月設海軍總隊司令部之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兼任海軍總隊司令長官,變成實際上擁有指揮海軍全部軍隊的權限。.
西南戰爭
西南戰爭(日本語:せいなんせんそう,1877年2月—10月),又稱西南戰役、西南之役、西南事變,是發生在今日本熊本县、宮崎縣、大分县及鹿儿岛县地区,以西乡隆盛为盟主的士族藉清君側之名義發動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後一場內戰。 西鄉自1873年(明治六年)返回鹿兒島後,廣收子弟,設立「私學校」大興教育,傳揚武士道,集結了大批志趣相投之士。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政府施政的一大反對集團,西鄉隆盛時常抗議明治新政府的命令,引發政府的忌恨、迫害,故而被迫起事,並遭到政府全數殲滅。.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西南戰爭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他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并称「维新三杰」。曾任明治政府的陸軍大將,後與明治政府決裂,並與政府之間發生了西南戰爭,失敗而自決(儀式性切腹)。死後,因輿論的同情、聲援,明治天皇因而特赦之,並追贈從三位品秩。弟西鄉從道。.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西鄉隆盛
马卡罗夫
马卡罗夫(俄罗斯语: Мака́ров)是俄罗斯萨哈林州东岸的一座城市。位于首府南萨哈林斯克以北235公里处。 1989年时有人口11,351人;2002年时有人口7,271人。 M Category:库页岛 马.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马卡罗夫
鮫島員規
鮫島員規(さめしま かずのり、弘化2年旧暦5月10日(1845年6月14日) - 明治43年(1910年)10月14日),日本的海軍軍人。海軍大将军衔。勲等为勲一等。功级为功二級。爵位为男爵。.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鮫島員規
豐島海戰
豐島海戰(日方称豊島沖海戦)發生於公元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27年),是中日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一次遭遇战,也是中日双方第一次海战,清廷惨败,济远艦以小擊大、以一敌三,不敌败走,日舰在追击过程中遇到清军租用的英國运兵船高升号,将其击沉,船上七百余名中外官兵除少數獲救之外,悉数遇难。.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豐島海戰
鹿儿岛
鹿兒島,為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鹿儿岛
鹿兒島城
鹿兒島城是位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城山山麓的城堡。是一座平山城,別名是「鶴丸城」,被鹿兒島縣指定為鹿兒島縣定古蹟,江戶時代是島津氏的居城。.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鹿兒島城
黄海海战 (1904年)
海海战(黄海海戦,Бой в Жёлтом море,1904年8月10日)是日俄战争期间两国第一次正面的海上冲突。.
輕巡洋艦
輕巡洋艦或轻型巡洋舰(light cruiser),是巡洋艦的一種,一般指在排水量、装甲和火力等方面優於驱逐舰但弱于重巡洋舰,為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受海軍條約制約下所出現的艦種分類。一般來說裝有比驅逐艦略強(或同等)口徑的主炮,作為驅逐艦隊領艦,承擔反水面小型艦與殖民地巡邏任務等,後來因航空母舰戰鬥群的出現搭配而讓負擔任務多元化,針對日益嚴重的空中威脅還衍生出「防空巡洋艦」等亞種。.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輕巡洋艦
舞鶴鎮守府
舞鶴鎮守府(まいづるちんじゅふ)是曾位于京都府舞鶴市的旧日本海軍鎮守府。通称舞鎮(まいちん)。.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舞鶴鎮守府
阳明学
阳明学,通常又稱作王學、心學,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來流行的程頤朱熹一派的理學強調格物以窮理,王陽明則繼承宋代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得到。王陽明的主張為其學生們繼承並發揚光大,並以講會的形式傳播到民間,成为“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這種「心即是理」看法的發展,也影響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對於情欲的正面主張和看法。由於心即理,因此人欲與天理,不再如朱子學所認為的那樣對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這種主張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贄。 阳明学也传播至日本列岛,在日本发展形成日本的阳明学。.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阳明学
薩英戰爭
薩英戰争(薩英戦争、Anglo-Satsuma War),又稱鹿兒島砲擊事件(Bombardment of Kagoshima),1863年8月15日-1863年8月17日,是英國為了促使薩摩藩出面解決生麥事件,交涉未果,而派遣軍艦攻擊鹿兒島灣之砲擊事件。此役在鹿兒島當地又稱「前之濱戰役」。薩英戰爭的結果,令薩摩藩了解到攘夷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英國原本認為薩摩藩不堪一擊,然而最后英軍虽然小胜,但不得不承认薩摩軍的实力。因此,英國亦從原先支持幕府的方針,轉而親近薩摩藩。.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薩英戰爭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薩摩藩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英国
東京市
東京市()是昔日日本東京府東部的一個市,轄區範圍相當於現今的東京都區部(東京23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決定在東京實行都制,因此東京市與東京府在1943年被廢除,並在東京府的基礎上設置東京都,原東京市下屬的各區則改為東京都直接管轄。.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東京市
步兵
步兵,文意上指徒步行軍作戰的士兵。在冷兵器時代區別於車兵、騎兵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近現代的普通步兵也需要依靠馬匹、自行車、卡車、火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橡皮艇等手段機動至戰場,除了落後與偏遠的地區,很少見到單純的徒步作戰了。 廣義來講,以單個士兵身體作為武器平臺進行作戰的部隊,統稱為步兵。狹義來講步兵是進行正規攻防的兵種,而特種作戰的部隊如: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特戰(傘兵)等都不應屬於狹義的步兵部隊。.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步兵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游击战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澎湖
朝鲜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朝鲜
有地品之允
有地 品之允(日語:ありち しなのじょう、天保14年3月15日(1843年4月14日) - 大正8年(1919年)1月17日)的日本軍人,政治家。海軍中将,貴族院議員,男爵。別名・信政。.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有地品之允
戊辰戰爭
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慶應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勢力的一次內戰。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戊辰戰爭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明治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昭和
海上自衛隊
海上自衛隊(,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簡稱海自(,JMSDF),是日本自衛隊的海上部隊,成立於1954年7月1日,全體武職人員稱「海上自衛官」。由於現行日本憲法的限制,因此編制上跟武器都是偏重防衛,原則上不配備具侵略性的艦種(如航空母艦、巡洋艦和核子動力潛艇等)以及兵種(如海軍陸戰隊)。其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領海,但近年來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目前兵力約44000人左右,擁有各式艦艇152艘,主要基地5座(橫須賀、佐世保、、、)。与陆上自卫队不同,海上自卫队是直接沿用了二次大戰前的大日本帝国海军军旗。 由于吸收了太平洋戰爭的經驗,海上自衛隊以對於反潛與的高度重視而聞名,訓練也集中在這兩項,這兩項是海上自衛隊的長處;其中扫雷排名世界第一,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海军。海上自卫队拥有4个八八舰队,各配备1-2艘神盾舰,同时其余的反潜护卫舰均配备近中程防空导弹,弱點則是水面力量面對空中武力顯得脆弱,必須依賴航空自衛隊,而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島嶼。.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海上自衛隊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海军
海軍大将
#重定向 日本海军大将列表.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海軍大将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日俄战争
日高壮之丞
日高壮之丞(ひだか そうのじょう、嘉永元年旧暦3月23日(1848年4月26日) - 昭和7年(1932年)7月24日),日本的海軍軍人。海軍大将、勲一等功二級、男爵。.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日高壮之丞
日本元帅
元帥,於1872年(明治5年)至1873年(明治6年)的為實質的階級(陸軍元帥)。之後廢止,到1898年(明治31年)設立元帥府,並將進入元帥府之陸軍大將與海軍大將給與元帥的稱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廢止。目前日本自衛隊中並無相對應的稱號。.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日本元帅
旅顺口区
旅顺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旅大市下辖的旅顺市。面积50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116041。区人民政府驻水师营街道小南村。大连旅顺开发区在本区西部。该区也是北海舰队驻扎地。 该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距大连市区45公里。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旅顺港是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军基地,最早由清朝开始营建。后先后为沙俄和日本所占。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旅顺口即是七子之一。.
查看 东乡平八郎和旅顺口区
另见
在英國的日本人
- 东乡平八郎
- 五代友厚
- 井上康生
- 井上胜
- 井上馨
- 伊藤博文
- 夏目漱石
- 大倉喜七郎
- 小泉纯一郎
- 小野洋子
- 山尾庸三
- 時枝正
- 木村佳乃
- 林董
- 森尚子
- 森有礼
- 稻垣滿次郎
- 远藤谨助
- 长州五杰
- 高峰讓吉
- 高楠順次郎
- 麻生太郎
大十字级波兰复兴勋章获得者
- 东乡平八郎
- 亞斯里王子
- 亞歷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
-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
-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 卡尔利斯·乌尔马尼斯
-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
- 卢德维克·斯沃博达
- 古斯塔夫·胡萨克
- 周恩来
- 塔德烏什·魯熱維奇
- 安德烈·格列奇科
- 安杰伊·杜达
- 布羅尼斯瓦夫·科莫羅夫斯基
- 弗朗齐谢克·贡戈尔
-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斯特凡·热罗姆斯基
- 沃伊切赫·基拉尔
- 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
- 玛丽亚·卡钦斯卡
- 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
-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 維克托·尤先科
- 约瑟夫·毕苏斯基
- 约瑟夫·西伦凯维兹
- 罗曼·德莫夫斯基
- 莱赫·瓦文萨
- 萊赫·卡欽斯基
- 诺罗敦·西哈努克
- 費迪南·福煦
- 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马里奥·苏亚雷斯
- 马里安·雷耶夫斯基
萨摩藩人物
- 上村彥之丞
- 东乡平八郎
- 五代友厚
- 井上良馨
- 伊东祐亨
- 伊地知幸介
- 伊集院五郎
- 大久保利通
- 大山巖
- 奈良原繁
- 小松帶刀
- 山本權兵衛
- 岛津久光
- 島津義弘
- 川上操六
- 川村景明
- 川村純義
- 平啓祥
- 日高壮之丞
- 松方正義
- 柴山矢八
- 桐野利秋
- 森有礼
- 樺山資紀
- 片冈七郎
- 牧野伸顯
- 西鄉從道
- 西鄉隆盛
- 調所廣鄉
- 野津道貫
- 鮫島員規
- 黑木為楨
- 黑田清輝
- 黑田清隆
鹿兒島市出身人物
- 上川彻
- 东乡平八郎
- 中島德博
- 五代友厚
- 井上良馨
- 今村明恒
- 伊东祐亨
- 伊集院五郎
- 加藤羅莎
- 大久保利通
- 山本權兵衛
- 岛津久光
- 川村景明
- 松方正義
- 桐野利秋
- 樺山資紀
- 澤村一樹
- 牛島滿
- 牧野伸顯
- 田中耕太郎
- 甲斐谷忍
- 稻盛和夫
- 藤島武二
- 西鄉隆盛
- 野津道貫
- 高島鞆之助
- 黑田清輝
- 黑田清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