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高島鞆之助

指数 高島鞆之助

島鞆之助(1844年12月18日-1916年1月11日),日本鹿兒島人,日本陸軍將領、政治人物, 係薩摩藩士高島嘉兵衛的四子,名為昭光。他官至日本陸軍中將正二位勳一等子爵;歷任陸軍大臣、拓殖大臣、樞密院顧問官等,他也是台灣日治時期50年裡,唯一的台灣副總督。.

38 关系: 台灣副總督台灣日治時期名字大山巖大正大日本帝國陸軍子爵上校中將中日战争东京大学九一八事變乙未戰爭內閣秦郁彦第1次松方内閣第2次伊藤内閣熊本萨摩西南戰爭鹿儿岛部長薩摩藩藩士陸軍大臣陆军桐花章桂太郎樞密院 (日本)正二位武将戊辰戰爭明治日本旭日大綬章拓務省拓殖務省

台灣副總督

#重定向 臺灣總督.

新!!: 高島鞆之助和台灣副總督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高島鞆之助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名字

在人名系統中,名,或稱名字,為一個人專屬的名稱,通常會與家族姓名,組成一個人的全名。名字指明了一个特定的人,也将他同和他有相同家族姓氏的群体中的其他人作出區別。在各個不同文化圈中,擁有自己不同的命名系統。.

新!!: 高島鞆之助和名字 · 查看更多 »

大山巖

大山巖(,天保13年-大正5年),字「清海」,雅號「赫山」、「瑞岩」,諱名「弥助」,是日本武士、政治家、軍人、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他在大日本帝國陸軍創立初期至日俄戰爭期間活躍。 大山巖在日俄戰爭時擔任滿洲軍總司令官,與联合舰队司令官東鄉平八郎一起被稱為「陸上大山海上東鄉」。大山國葬時,俄國派員前往日本,以「全俄國陸軍」之名弔唁。.

新!!: 高島鞆之助和大山巖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高島鞆之助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新!!: 高島鞆之助和大日本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子爵

子爵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裡也用“子爵”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例如英語Viscount、法語Vicomte等,和相似的德語Burggraf、荷蘭語Burggraaf等)。.

新!!: 高島鞆之助和子爵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高島鞆之助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高島鞆之助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中日战争

中日戰爭主要指近代中國和日本之間發生的兩場大規模戰爭:.

新!!: 高島鞆之助和中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新!!: 高島鞆之助和东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新!!: 高島鞆之助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1895年5月29日-1895年11月18日;)是臺灣因《馬關條約》被清政府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各地人民為抵抗日本接收統治而發起的戰爭。 「乙未」是指戰事爆發的1895年,因適逢農曆乙未年而得名。文獻紀載上又稱乙未之役、乙未日軍征臺之役 、乙未之變,日本方面則有臺灣平定作戰()、臺灣平定、臺灣征討()等別稱。該戰爭是以臺灣為主要發生地的戰爭中規模最大的,當時以客家族群作戰最力。 1895年5月29日,負責接收臺灣的日軍部隊從現今新北市貢寮區的澳底登陸,象徵乙未戰爭的開始。日本投入包含近衛師團等正規軍隊的三萬餘名兵力,而臺灣方面除了以臺灣民主國為主的抗日政權外,主要有臺灣人民等自發性組成的抗日義軍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P171,五南圖書公司,台北及劉永福的黑旗軍和唐景崧的廣勇等;合計正規軍約有三萬三千餘名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誌》(靖臺事略),及民兵十萬名。經過大約6個月的戰爭,臺灣民主國第一任總統唐景崧及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均逃離臺灣,被劉永福放棄的8000多名清軍和黑旗軍(約3000名)在群龍無首下慌亂的投降,日方認定臺灣民主國已經滅亡,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11月18日向京都大本營報告:「全島悉予平定」。不過,臺灣人後續仍有一些零星的對抗日本統治的活動,尤其原住民部族的武力抗爭持續將近了20年。 乙未戰爭均造成臺日兩方的大量傷亡,日軍計有515人負傷,164人戰死。另有数千日军感染霍乱等疾病而死,死者中包含領軍的近衛師團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及近衛師團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不過根據相關考證,日軍在傷亡名單上面採取單位互換、戰死改為病死、戰死隱瞞不報與竄改戰死地點等方式來匿報實際作戰陣亡人數,根據《靖國神社志》的資料顯示,不含病死與意外事故死亡,在臺灣戰場被抗日軍民擊斃的日軍最高可能達1,436人鐘至正、張健豐著,《乙未戰爭研究—你所不知道的台灣保衛戰》,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第80-81頁。。而臺方死傷人數難以估算,依照《臺灣治績誌》論述,「各戰場遺留的屍體在七、八千人以上」;因此乙未戰事陣亡的兵士,至少有14,000人江彥震:(乙未戰爭客家再次展現義民精神),《客家雜誌》,2007年12月1日。.

新!!: 高島鞆之助和乙未戰爭 · 查看更多 »

內閣

內閣是政府高級官員代表政府各部門商議政策的行政机构。.

新!!: 高島鞆之助和內閣 · 查看更多 »

秦郁彦

郁彦(秦 郁彦,はた いくひこ,1932年(昭和7年)12月12日 - )是日本的歷史学者。原日本大学法学部教授。法学博士(東京大学、1974年)。山口县出身。因专注研究日本近現代史并发表相关研究著作等而为人所知。《日本の論点》文藝春秋1999。-->.

新!!: 高島鞆之助和秦郁彦 · 查看更多 »

第1次松方内閣

#重定向 第1次松方內閣.

新!!: 高島鞆之助和第1次松方内閣 · 查看更多 »

第2次伊藤内閣

#重定向 第2次伊藤內閣.

新!!: 高島鞆之助和第2次伊藤内閣 · 查看更多 »

熊本

本可以指:.

新!!: 高島鞆之助和熊本 · 查看更多 »

萨摩

萨摩可以指:.

新!!: 高島鞆之助和萨摩 · 查看更多 »

西南戰爭

西南戰爭(日本語:せいなんせんそう,1877年2月—10月),又稱西南戰役、西南之役、西南事變,是發生在今日本熊本县、宮崎縣、大分县及鹿儿岛县地区,以西乡隆盛为盟主的士族藉清君側之名義發動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後一場內戰。 西鄉自1873年(明治六年)返回鹿兒島後,廣收子弟,設立「私學校」大興教育,傳揚武士道,集結了大批志趣相投之士。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政府施政的一大反對集團,西鄉隆盛時常抗議明治新政府的命令,引發政府的忌恨、迫害,故而被迫起事,並遭到政府全數殲滅。.

新!!: 高島鞆之助和西南戰爭 · 查看更多 »

鹿儿岛

鹿兒島,為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地名及行政區劃名稱。.

新!!: 高島鞆之助和鹿儿岛 · 查看更多 »

部長

部長是指政府(特指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部門的首長,在政府首腦之下負責特定範疇工作,如環境、財政、教育等,負擔起政府運作的重責大任。由於在實行內閣制的國家地區,部長是內閣的構成成員,故又稱為閣員或閣臣。如國家體制為君主制,則通常稱為大臣。 其副手通稱「副部長」或「次長」,通常可分為兩種:政治任命的「政務次長」和公務員性質的「常務次長」。.

新!!: 高島鞆之助和部長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新!!: 高島鞆之助和薩摩藩 · 查看更多 »

藩士

藩士是对日本江户时代的从属、侍奉各藩的武士的称呼。然而虽然一概称为藩士,也分为上士、下士等等。而且,严格的说,武士之外的足轻以及两者之间的也就是说没有“士格”的人们也包含在内,因此简单的认为“藩士.

新!!: 高島鞆之助和藩士 · 查看更多 »

陸軍大臣

軍大臣(りくぐんだいじん)是负责陸軍省管理的日本國務大臣。陸軍三長官之一。.

新!!: 高島鞆之助和陸軍大臣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高島鞆之助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桐花章

桐花章,日本勳章的一種。階級只有桐花大綬章一種,地位低於大勳位菊花大綬章,高於旭日大綬章與瑞寶大綬章。1888年1月4日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

新!!: 高島鞆之助和桐花章 · 查看更多 »

桂太郎

桂太郎(),長州藩出身(今山口縣),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是日本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元老之一。 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半島,推動日韓合併。 台灣協會學校(今拓殖大學)的創立者及初代校長。.

新!!: 高島鞆之助和桂太郎 · 查看更多 »

樞密院 (日本)

日本的枢密院,是由枢密顾问(顾问官)组成的天皇的谘询机构。因为处理了许多宪法问题,也被称为“宪法的守护者”。1888年设立,在1947年被废止。简称为枢府,议长被称为枢相。.

新!!: 高島鞆之助和樞密院 (日本) · 查看更多 »

正二位

正二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一位之下,從二位之上,律令制度裡和此相當的官位為左大臣、右大臣,而室町幕府與江戶幕府的將軍於在世時也是此位階。另外不屬於羽林家以上的公卿在擔任大納言、中納言等官位時也會被提升至此品秩。 從平安時代至幕末得到正二位者中,若是屬於追贈性質,則會被記為贈正二位。 明治時代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內閣總理大臣、認證官或是華族擁有此位階。 目前的日本憲法中則規定正二位為榮典的一種,現在主要以內閣總理大臣等三權之長死後追贈為多。 勳等方面,為低於大勳位的勳一等。.

新!!: 高島鞆之助和正二位 · 查看更多 »

武将

武將是指統率軍隊的首領,主要負責軍事。與之相對的是文臣。.

新!!: 高島鞆之助和武将 · 查看更多 »

戊辰戰爭

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慶應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勢力的一次內戰。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

新!!: 高島鞆之助和戊辰戰爭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高島鞆之助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高島鞆之助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旭日大綬章

旭日大綬章,日本勲章的一種。1875年4月10日依據「賞牌從軍牌制定」(明治8年太正官布告第54號)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

新!!: 高島鞆之助和旭日大綬章 · 查看更多 »

旅是现代陸軍的编制,由若干个团或者营组成。在现代陸軍编制中,旅通常作为一个战役战术单位,一般用于完成特定战役中的军事或勤务任务。在编制上由多个技术兵种混合编成的旅稱為混成旅或聯兵旅(聯合兵種旅、或作诸兵种合成旅)。 在現代戰爭條件下,旅由於編制比較小,使用靈活,逐漸被許多國家列為標準或者常被編制。旅的指揮官稱為旅長,由軍階是少將或上校軍官擔任。 在空軍的體系中,聯隊(Wing)與旅相當。指揮官軍銜通常是准將或上校。.

新!!: 高島鞆之助和旅 · 查看更多 »

拓務省

拓務省是日本於1929年(昭和4年)到1942年(昭和17年)所設置的省,除掌管日本屬地(外地)之統治事務、監督外,也負責監督南滿州鐵道、的業務、處理海外移民事務。長官為拓務大臣(たくむだいじん、拓相)。本條目亦介紹日本明治時代同樣掌管殖民地事務的拓殖務省。.

新!!: 高島鞆之助和拓務省 · 查看更多 »

拓殖務省

#重定向 拓務省.

新!!: 高島鞆之助和拓殖務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高岛鞆之助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