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世袭贵族

指数 世袭贵族

世袭贵族(Hereditary peer),英国的一种贵族爵位。全国大约有八百个持有世袭头衔的贵族。大部分世袭贵族以前在上议院拥有席位。国会通过1999年上议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后,大部分世袭贵族都丧失了担任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只有九十二人保留了席位。世袭贵族可經特别的令状(Writ of summons)獲传召到上议院议事。 具有世袭头衔者,不一定就是世袭贵族。举例而言,世袭头衔从男爵就并非世袭贵族的其中一个等级。相反,不具有世袭头衔的人,如终身贵族,也有可能是贵族。世袭贵族爵位通常由君主签发制誥创设,不过自1965年以来,英国只创设了六个新的世袭贵族爵位。.

34 关系: 大不列颠贵族威廉一世 (英格兰)子爵下議院亨利三世 (英格兰)亨利二世 (英格兰)亨利八世亨利六世 (英格兰)伯爵侯爵公爵玫瑰战争玛蒂尔达皇后爱尔兰议会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爱德华一世終身貴族男爵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诺曼征服英格兰貴族阿基坦蘇格蘭議會英國上議院英国英国国会英国首相英镑英格兰英格蘭議會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愛爾蘭領地1800年联合法令

大不列颠贵族

大不列颠贵族包括所有在大不列颠王国时期(1707年至1800年)所授予的爵位。上承英格兰贵族与苏格兰贵族,下接联合王国贵族。.

新!!: 世袭贵族和大不列颠贵族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英格兰)

威廉一世(古诺曼语: Williame I;英语:William I;法語:Guillaume Ier;),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英语:William the Conqueror),有时被称为杂种威廉(英语:William the Bastard),是第一位诺曼英格兰国王,他从1066年开始统治英格兰,直到1087年去世为止。他是维京掠夺者的后裔,从1087年起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英语:William II)。威廉经过长期的努力而确立自己的权力,到了11世纪60年代,他稳固在诺曼底的统治,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他的余生则是巩固在英格兰的统治,以及解决其长子罗贝尔二世给他带来的麻烦。 威廉是终身未婚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和情妇之子。1066年,威廉要求成为英格兰国王。他率领一支由诺曼人、布列塔尼人、佛兰芒人和法国人(来自巴黎和法兰西岛)组成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哈罗德二世的英国军队,随后镇压英国人的反抗,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他也得名“征服者威廉”。 他将诺曼-法兰西文化带到英格兰,对后来的英格兰中世纪时期产生影响。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改变,对英语的改变,社会和教会的上层等级的变化,并且采用一些大陆上教会改革的观点。影响的详细情况和程度多年来被学者争论。.

新!!: 世袭贵族和威廉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子爵

子爵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裡也用“子爵”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例如英語Viscount、法語Vicomte等,和相似的德語Burggraf、荷蘭語Burggraaf等)。.

新!!: 世袭贵族和子爵 · 查看更多 »

下議院

下议院或众议院,是两院制国家或自治地區议会的議院之一,在民主國家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大多按各地人口多少的比例分配的。众议院在各國稱謂各有不同:例如英國、加拿大所稱“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美國、澳大利亞、马来西亚所稱“代表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荷蘭所稱“第二院”(Tweede Kamer),法国所称“国民大会”(Assemblée nationale),許多前殖民地的“立法院”(Legislative Assembly)等。由於众议院席位一般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因此在一些國家稱之爲“人民院”(The People's House),印度--議院的正式名稱直接就是“人民院”。.

新!!: 世袭贵族和下議院 · 查看更多 »

亨利三世 (英格兰)

亨利三世(英文:Henry III,),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卻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

新!!: 世袭贵族和亨利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二世 (英格兰)

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中世纪最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从他开始的几位国王也被称作安茹国王,因为英格兰只是他们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

新!!: 世袭贵族和亨利二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格蘭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繼位。他也是愛爾蘭領主,後來更成為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為了休妻而另娶新皇后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並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許自己另娶,並将當時英國主教立為英國國教會大主教,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蘭最高宗教领袖,並解散罗马教廷在國內的修道院,使英國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間,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雖然有說亨利八世在離世前成為英國國教徒,但是他一生都提倡天主教儀式及教條。他的後裔愛德華六世,以及伊麗莎白一世都繼續推行改革。但是,他的女兒瑪麗一世在位期間曾恢復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 他在位期间,除了推行宗教改革外,更積極鼓励人文主义研究。亨利八世还合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使英国皇室的权力达到顶峰。国家的权力扩大了,而中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度也加强了;亨利成功的参与了欧洲大陆上的政治外交,然而却为此耗尽了国库,给以后继位的英国君主带来了麻烦。.

新!!: 世袭贵族和亨利八世 · 查看更多 »

亨利六世 (英格兰)

亨利六世(Henry VI,)兰开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兰国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由于他的软弱,英格兰在亨利五世时代取得的丰硕战果丧失殆尽,且陷入血腥的玫瑰战争之中。 亨利六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和王后瓦卢瓦的凯瑟琳唯一的儿子,生于伯克郡温莎。当他的父王去世时,他出生后九个月,即被宣布为英格兰国王。不久他的外祖父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也去世了,根据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签订的特鲁瓦条约,英国人几乎是单方面的宣布他也成为法国国王(法国人大多不承认特鲁瓦条约有关两国王位继承的条款)。他的两位叔父分别在英国和法国摄政: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在英国;贝德福公爵约翰在法国。前者死于1435年,后者一直任摄政至1437年。 亨利六世对政治不怎么感兴趣,但他却为英格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1440年,亨利六世创建了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亨利六世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百年战争这笔不妙的遗产。当时战况正发生变化:圣女贞德于1429年解除奥尔良之围后,胜利的天平逐渐倒向法国一边。英军强有力的指挥官贝德福公爵约翰去世后,形势对英国更为不利。亨利六世逐渐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从1453年开始,亨利六世的精神病间歇发作。约克公爵理查抓住时机发动叛乱,企图成为亨利六世的摄政并取代亨利六世的儿子的继承人地位。兰开斯特王朝家族对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废除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因为约克公爵理查要求王位继承权(理查的母亲安妮·莫蒂默是亨利四世的二伯父安特卫普的莱奥内尔的后裔,舅父埃德蒙则是理查二世的王储,若非亨利四世夺取了理查二世的王位,王位本应由埃德蒙继承,如今埃德蒙已死,应轮到理查继位),展开了英国贵族内战(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在1460年的南安普敦战役中被俘,但同年在另一战役中击败约克公爵理查(理查阵亡)。1461年,亨利六世被约克的儿子爱德华推翻,亨利逃亡到苏格兰,后者成为约克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爱德华四世)。 1470年,由于爱德华四世与他最主要的支持者和将领沃里克伯爵内维尔发生冲突,亨利六世一度被沃里克重新推上王位。但爱德华四世很快打败了沃里克,将亨利六世关入伦敦塔。不久亨利六世被爱德华四世杀害。 亨利六世的遗体先被埋葬于切尔西修道院,后又转移至温莎城堡。兰开斯特王朝为约克王朝取代。另外,莎士比亞曾寫過以他為主角的同名劇本:亨利六世。.

新!!: 世袭贵族和亨利六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伯爵

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或國君的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Comte、英國Earl、德國Graf、北歐Jarl等)。.

新!!: 世袭贵族和伯爵 · 查看更多 »

侯爵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Marquis、英國Marquess、德國Markgraf等)。.

新!!: 世袭贵族和侯爵 · 查看更多 »

公爵

公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在中文裏用“公爵”來翻译歐洲中世纪貴族等级系统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語Duke、德語Herzog、法語Duc等)。.

新!!: 世袭贵族和公爵 · 查看更多 »

玫瑰战争

玫瑰戰爭(又稱薔薇戰爭;英語: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5年)是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年-1377年在位)的两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争夺英格蘭王位而發生斷續的內戰。兩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的分支,约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次子及第四子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的後裔。玫瑰战争是约克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对兰开斯特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的王位战争。 「玫瑰戰爭」一名當時並未出現,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貴族力量在整个戰爭期間被大大削弱。例如,在戰爭爆發前的1425到1449年間,有25個家族滅絕消失,在戰爭期間的1450到1474年間,有24個家族滅絕消失。随着雄心勃勃公然叫陣的貴族們在戰爭初期大量戰死,接近戰爭後期,越來越少的貴族願意在不確定的戰爭中以他們的生命和頭銜冒險。这是貴族封建力量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进而導致了都鐸王朝統治下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 戰爭最終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莉莎白聯姻結束,同時也結束了法國金雀花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開啟威爾斯人的都鐸王朝。這也標記著在英格蘭中世紀時期的結束並走向新的文藝復興時代。為了紀念這場戰爭,英格蘭以玫瑰為國花,並把皇室徽章改為紅白的「都鐸玫瑰」。.

新!!: 世袭贵族和玫瑰战争 · 查看更多 »

玛蒂尔达皇后

玛蒂尔达皇后(拉丁语名:Matilda,萨克森语名:Maud或Maude,,逝世于法国鲁昂)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和瑪蒂爾達·鄧凱爾德公主的女儿,后来她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妻子。亨利五世死后她又嫁给了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五世,两人的儿子后来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

新!!: 世袭贵族和玛蒂尔达皇后 · 查看更多 »

爱尔兰议会

爱尔兰议会()是愛爾蘭共和國的議會,為兩院制,由愛爾蘭參議院和愛爾蘭眾議院组成。众议院議員由直接選舉產生,擁有較多的權力。兩院都在倫斯特府辦公。众议院議員共有166人,任期五年,愛爾蘭總理有權解散议会。上議院議員共有60人,通過總理任命和間接選舉等方式產生。法律的成立需經兩院的投票通過和總統簽字,但基本上總統和参议院不會否決众议院通過的法案。.

新!!: 世袭贵族和爱尔兰议会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

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新!!: 世袭贵族和爱德华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一世(英文:Edward I,),英格兰国王,俗称“长腿(Longshanks)”「長腿愛德華」、又稱「蘇格蘭人之鎚(Hammer of the Scots)」,因征服威尔士和几乎征服苏格兰而闻名。然而他的死使得他儿子爱德华二世(Edward II)即位,最终并未能征服苏格兰。“长腿”在位35年(1272年-1307年),于1272年11月20日,他的父亲,国王亨利三世去世后即位,他的母亲就是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按照诺曼人(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君主的称号排序习惯,“长腿”爱德华被称为爱德华一世(Edward I),尽管他是英格兰第四位爱德华国王,前三位分别是:長者爱德华、殉教者爱德华和懺悔者爱德华。.

新!!: 世袭贵族和爱德华一世 · 查看更多 »

終身貴族

終身貴族,亦作一代貴族,是英國貴族的一種。與一般貴族不同的是,終身貴族只限於個人,不能讓其子女世襲繼承。現時的終身貴族由1958年制定的《終身貴族法》所管制,爵位只限於男爵。終身貴族的稱呼與勳爵一樣,而且都可以成為英国上议院的議員。成為終身貴族,可以選擇封邑,但這個「封邑」只是象徵式,並不會為貴族貢獻稅收。.

新!!: 世袭贵族和終身貴族 · 查看更多 »

男爵

男爵,依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之一,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漢字文化圈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男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爵和男爵夫人皆稱為Baroness)、意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新!!: 世袭贵族和男爵 · 查看更多 »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

格鲁-撒克逊英格兰(Anglo-Saxon England)是指从5世纪不列颠罗马统治的结束和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诺曼征服的一段英格兰历史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对在5世纪、6世纪期间迁居不列颠群岛的日耳曼部落的总称,包括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弗里斯兰人和朱特人。 9世纪前的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由七个王国主导: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肯特、萨塞克斯和威塞克斯。这些蛮族王国在7世纪完成了基督教化,而原有宗教的强势地位随着655年麦西亚国王彭达的去世而终结。 面对维京人入侵的威胁,阿尔弗雷德领导下的威塞克斯在9世纪的英格兰取得优势地位。10世纪时,各割据王国已经统一于英格兰王国,与在英格兰北部和东米德兰兹地区建立的维京人王国(即丹麦法区)相抗衡。1013年—1042年,英格兰王国被纳入丹麦王朝统治下,后威塞克斯王朝复辟。1066年最后一位无争议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哈罗德二世败于黑斯廷斯战役,同时标志着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的结束。.

新!!: 世袭贵族和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蘇格蘭稱為詹姆斯七世,,1685年到1688年間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為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其臣民不信任其宗教政策,反对他的专权,在光荣革命中他被剥夺王位。其天主教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在他被迫退位后也没有获得王位,王位落到了其新教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认为他的儿子是合法国王的人则被称为詹姆斯派。 詹姆斯二世退位后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一直到他死后,路易、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策划恢复詹姆斯派的王位,但最后也没有成功。 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封号是约克公爵。他的兄弟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新!!: 世袭贵族和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查看更多 »

诺曼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征服(Norman conquest)或诺曼人征服英格兰(Conquête normande de l'Angleterre)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入侵及征服。这次征服改变了英格兰的走向,从此英格兰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加深,而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逐渐衰退。诺曼人的征服整个改变了英格兰的文化,甚至是其语言。.

新!!: 世袭贵族和诺曼征服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貴族

貴族指的是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特有的群体,通过血缘、姓氏等某种特有的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多于其他人。在現時,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 貴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點是世襲以及擁有與爵位相對應的特權,受到國家政權和君主的保證。終身爵位的擁有者一般不被認為是貴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不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由貴族祖先衍生出來的家族,僅擁有貴族血統但無世袭爵位,則通常被看做是世家或士族;他們或許仍然具有崇高地位與影響力,卻因為沒有實質性的爵位和相應的特權,而成為貴族階層中的邊緣者。.

新!!: 世袭贵族和貴族 · 查看更多 »

阿基坦

阿基坦(Aquitaine),是法国西南部一個大區的名稱,共有多爾多涅省、吉倫特省、朗德省、洛特-加龍省、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等行政區。.

新!!: 世袭贵族和阿基坦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議會

蘇格蘭議會(英语:Scottish Parliament;蘇格蘭蓋爾語:Pàrlamaid na h-Alba)是從1997年權力下放方式成立的,一院制蘇格蘭地方議會。地點位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老城區的聖魯德。 从体制上说,苏格兰议会与英国国会没有直接联系。英国国会中的苏格兰地区席位是由英国大选决定,与苏格兰议会选举没有任何关系。只有英国国会议员(MP)才有资格在英国国会发言投票等,苏格兰议会议员(MSP)不具备这种资格,而英国国会议员也不具备在苏格兰议会发言投票的资格。.

新!!: 世袭贵族和蘇格蘭議會 · 查看更多 »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新!!: 世袭贵族和英國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世袭贵族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国会

#重定向 英国议会.

新!!: 世袭贵族和英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世袭贵族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镑

英镑(記號:£)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蘭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ish Pound)。 除了英國,今日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新!!: 世袭贵族和英镑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世袭贵族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議會

英格蘭議會(Parliament of England)是英格蘭王國的立法機關。英格蘭議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066年,最初是威廉一世成立的一個理事會。1215年大憲章頒布之後逐漸發展為一個議會。英格蘭以後之後逐漸限制君主的權利,其和英國國王的鬥爭也直接成為英國內戰和光榮革命的導火索。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之後,英格蘭議會和蘇格蘭議會共同組成了大不列顛議會。.

新!!: 世袭贵族和英格蘭議會 · 查看更多 »

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

斯蒂芬(英语:Stephen;约1092/1096年 –1154年10月25日),有时被称为布卢瓦的艾蒂安(英语:Stephen of Blois),是征服者威廉的外孙。他从1135年直到死亡为英格兰国王,因妻之权亦为布洛涅伯爵。斯蒂芬统治时面对着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和表妹玛蒂尔达的内战。玛蒂尔达之子亨利二世在斯蒂芬身后继承了王位,成为英格兰首位安茹国王。 艾蒂安生于位于法国中部的布卢瓦伯国;他的父亲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亨利死时,艾蒂安还很年轻,于是由阿黛拉抚养长大。艾蒂安在被送往舅舅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宫廷后声威上升,并被授予许多土地。艾蒂安娶了布洛涅女伯爵马蒂尔德一世,额外继承了肯特和布洛涅的财产,两人成为英格兰最富有的一对夫妇。在1120年白船事故中,艾蒂安险些与亨利一世之子显贵者威廉一同被溺死;威廉死后,英格兰王位继承受到了冲击。亨利一世死后,艾蒂安在强势的教会和弟弟亨利的帮助下,飞快穿过了英吉利海峡,夺得了英格兰王位,但因亨利一世早先曾让封臣们对自己的女儿玛蒂尔达宣誓效忠,使得玛蒂尔达认为自己的继承权优先于艾蒂安。.

新!!: 世袭贵族和斯蒂芬 (英格兰国王) · 查看更多 »

愛爾蘭領地

愛爾蘭領地(Lordship of Ireland,1171年-1541年),是在諾曼人入侵愛爾蘭後,建立在1169至1171年間,名義上統治愛爾蘭全島的政權。.

新!!: 世袭贵族和愛爾蘭領地 · 查看更多 »

1800年联合法令

《1800年联合法案》(Act of Union 1800)于1800年8月1日经王室同意通过,于1801年1月1日联合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顛王國(根据《1707年联合法案》合併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而成)成立了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 在此项法案出台之前,爱尔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自1541年起一直是共主邦联。当时,新教徒占主导的爱尔兰议会宣布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为爱尔兰国王。.

新!!: 世袭贵族和1800年联合法令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