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

指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

格鲁-撒克逊英格兰(Anglo-Saxon England)是指从5世纪不列颠罗马统治的结束和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的建立,到1066年诺曼征服的一段英格兰历史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对在5世纪、6世纪期间迁居不列颠群岛的日耳曼部落的总称,包括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弗里斯兰人和朱特人。 9世纪前的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由七个王国主导:诺森布里亚、麦西亚、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肯特、萨塞克斯和威塞克斯。这些蛮族王国在7世纪完成了基督教化,而原有宗教的强势地位随着655年麦西亚国王彭达的去世而终结。 面对维京人入侵的威胁,阿尔弗雷德领导下的威塞克斯在9世纪的英格兰取得优势地位。10世纪时,各割据王国已经统一于英格兰王国,与在英格兰北部和东米德兰兹地区建立的维京人王国(即丹麦法区)相抗衡。1013年—1042年,英格兰王国被纳入丹麦王朝统治下,后威塞克斯王朝复辟。1066年最后一位无争议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哈罗德二世败于黑斯廷斯战役,同时标志着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的结束。.

70 关系: 加利西亚 (西班牙)埃塞尔雷德二世埃塞尔斯坦埃塞克斯埃塞克斯王國埃德蒙一世埃德蒙二世埃提乌斯君士坦丁坎特伯雷坎特伯雷大主教奥古斯丁威塞克斯威塞克斯的查乌林威廉一世 (英格兰)安東尼奧·阿丹巴斯不列顛群島不列颠统治者丹麦王朝东盎格利亚布列塔尼七国时代伯尼西亚弗里斯兰人异教徒大军佩文西德伊勒圣帕特里克哈罗德二世哈拉尔三世八字胡斯韦恩克努特大帝皮克特人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羅馬帝國爱德华二世盎格魯-撒克遜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人萨塞克斯的埃尔諾曼人诺森布里亚诺曼底诺曼征服英格兰贤人会议麥西亞王國麦西亚的奥法麦西亚的彭达黑斯廷斯战役...阿尔弗雷德大帝阿佛列大帝薩塞克斯薩塞克斯王國肯特肯特王國長者愛德華英吉利教会史英伦三岛英格兰英格兰王国英格蘭歷史比德朱特人戈德温 (威塞克斯伯爵)日耳曼日耳曼人教宗教宗策肋定一世教宗額我略一世 扩展索引 (20 更多) »

加利西亚 (西班牙)

加利西亚(Galiza,Galicia)是组成西班牙的17个自治区之一,下辖卢戈、奥伦塞、拉科鲁尼亚和蓬特韦德拉4省,首府為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 加利西亚位于西班牙西北部,南部与葡萄牙接壤,东接阿斯图里亚斯和卡斯蒂利亚-莱昂。加利西亞当地人所使用的加利西亞語在加利西亚自治区具有官方语言地位,和葡萄牙语十分相近,二者同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西伊比利亞語支。.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加利西亚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埃塞尔雷德二世

#重定向 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埃塞尔雷德二世 · 查看更多 »

埃塞尔斯坦

埃塞尔斯坦(Æþelstan或Æðelstān;Æthelstan或Athelstan;),924年至927年为,927年至939年为英格兰人的国王。他是长者爱德华和他的第一任妻子之子。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他是首任英格兰国王以及一位最伟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之王。他终生未婚,死后王位由异母弟埃德蒙继承。 埃塞尔斯坦于927年成功征服了斯堪的纳维亚约克王国的维京人,使其成为了整个英格兰的第一位统治者,也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一位英格兰国王。他自称为『英格兰国王』,同年苏格兰和威尔士国王投降,使得他可以自称为『不列颠国王』。他在927年的(Battle of Brunanburh)之战中击溃苏格兰和维京军队,从而确立了他的威望。但实际上,他的统治被完全笼罩在他的祖父阿尔弗雷德大帝的阴影下,以至于经常被忽视,现今他被重新审视,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威塞克斯国王之一。Williams, Athelstan 他的统治对10世纪政治发展有着非同凡响的重要意义。现在的历史学家普遍都认同十二世纪的年鉴编纂者威廉对埃塞斯坦的评价:“没有任何其他人比埃塞尔斯坦更了解他的王国了”。在他的统治期间,王室一直是英国的学术中心。他一生未婚,王位由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埃德蒙一世继承。在埃塞尔斯坦死后,维京人卷土重来,控制了北部地区,虽然埃德蒙一世收复了部分地区,但是直到954年约克才被收复。.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埃塞尔斯坦 · 查看更多 »

埃塞克斯

埃塞克斯、艾塞克斯、愛塞克斯(Essex)可以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埃塞克斯 · 查看更多 »

埃塞克斯王國

埃塞克斯王国(Ēast Seaxna Rīce;Regnum Orientalium Saxonum),意为「東撒克遜人的王国」,是撒克逊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国,它可能于公元6世纪初期建立。传说这个王国的王族的祖先可以上溯到欧洲大陆上日耳曼人所尊崇的主神沃登(奥丁),这也是其他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国的统治者所声称的。 埃塞克斯王国的领土范围包括现在英国的埃塞克斯郡、米德尔塞克斯郡、赫特福德郡大部以及伦敦。大约在604年,埃塞克斯国王萨伯特在他的叔父——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但他一死去,继起的国王就驱逐了伦敦主教梅利图斯,王国很快又恢复了异教的信仰。不过在653年,国王西格伯特又向诺森布里亚国王奥斯威提出派遣传教士到本国传教的请求,奥斯威向埃塞克斯派遣了塞德,塞德使埃塞克斯再次信奉了基督教,并在王国境内建立了教堂。在伍尔夫希尔为麥西亞国王期间,埃塞克斯承认了麥西亞的宗主权,从此开始了埃塞克斯被周边强国支配的历史。 825年,埃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国一道,臣服于威塞克斯王国,并作为威塞克斯的一个郡。886年威塞克斯和丹麦人议和,使得埃塞克斯沦为丹麦法区的一部分,但在917年,这一地区为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收复。埃塞克斯最著名的郡长是布里特诺思,他在991年的莫尔登战役中阵亡。 E Essex.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埃塞克斯王國 · 查看更多 »

埃德蒙一世

埃德蒙一世(Ēadmund; ), 被称为“长者”(Elder),“践行者”(Deed-doer),“公正者”(Just),“伟岸者”(Magnificent),于939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至去世。他是长者爱德华的儿子,光荣者阿塞尔斯坦同父异母的兄弟。阿塞尔斯坦于939年10月27日去世,埃德蒙随即继位成为英格兰国王。.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埃德蒙一世 · 查看更多 »

埃德蒙二世

#重定向 刚勇者埃德蒙.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埃德蒙二世 · 查看更多 »

埃提乌斯

弗拉维乌斯·埃提乌斯(Flavius Aetius,),又譯阿哀契烏斯,西徐亞裔羅馬人,西罗马帝国末期的主要军事统帅。他的主要战绩为在沙隆戰役击败匈人入侵,并取得了古代欧洲规模最大一场会战的胜利。451年,匈人首领阿提拉入侵西罗马帝国,埃提乌斯联合西哥特王国反击并将其击退。后来,他又多次击退蛮族进攻。454年,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诬告埃提乌斯谋反。皇帝瓦伦蒂尼安三世信以为真,親手刺死了埃提乌斯。 Category:罗马帝国执政官 Category:古罗马将领.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埃提乌斯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

Constantine(君士坦丁或康斯坦丁),是常见的拉丁姓名,其变形“科斯塔”(Costa)或“狄诺斯”(Dinos)今日仍可见于许多南欧人的姓名中。.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君士坦丁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

坎特伯雷(Canterbury,讀音:),英國英格蘭東南區域肯特郡的市鎮,位於坎特伯雷市中心。坎特伯雷是羅馬天主教會在英國最早的落腳點,現為聖公會實際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駐錫之地。坎特伯雷座堂及圣奥斯定隐修院等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因此也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 坎特伯雷最早是不列顛人聚居地,名為“*Durou̯ernon”,這個詞來自於古不列顛語詞根“*duro-”(要塞)和“*u̯erno-”(桤)。公元1世紀羅馬人佔領之後改為“Durovernum Cantiacorum”。後來又成為朱特人聚居地,此時才改名Canterbury,而這個詞則是來自古英語Cantwareburh(肯特人的要塞)。597年肯特王國皈依基督教,坎特伯雷的聖奧古斯丁在此城市成立主教教座,而他本人也成為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1170年托馬斯·貝克特謀殺案發生於坎特伯雷座堂,因此此地變成了世界性的基督教徒朝聖地。14世紀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亦以到此處朝聖為故事背景。 此地的教育機構則有国王学校、肯特大學、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創作藝術大學等。另外馬洛劇院也位於此地。.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坎特伯雷 · 查看更多 »

坎特伯雷大主教

坎特伯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又称为坎特伯里圣座(the holy See of Canterbury),繼承了聖奧古斯丁的使徒統系,為全英格蘭主教長(The Primate of All England)。他是英格蘭聖公會的領袖,坎特伯里教省的都主教,也是坎特伯里教區的教區主教。他作为使徒聖奧古斯丁的继承人的事實,令其成为普世圣公宗中的精神领袖。 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兩個主教座位坐落於英國肯特郡的坎特伯里座堂。.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坎特伯雷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Augustine)可以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奥古斯丁 · 查看更多 »

威塞克斯

#重定向 威塞克斯王國.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威塞克斯 · 查看更多 »

威塞克斯的查乌林

#重定向 查乌林 (威塞克斯).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威塞克斯的查乌林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英格兰)

威廉一世(古诺曼语: Williame I;英语:William I;法語:Guillaume Ier;),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英语:William the Conqueror),有时被称为杂种威廉(英语:William the Bastard),是第一位诺曼英格兰国王,他从1066年开始统治英格兰,直到1087年去世为止。他是维京掠夺者的后裔,从1087年起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二世(英语:William II)。威廉经过长期的努力而确立自己的权力,到了11世纪60年代,他稳固在诺曼底的统治,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他的余生则是巩固在英格兰的统治,以及解决其长子罗贝尔二世给他带来的麻烦。 威廉是终身未婚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和情妇之子。1066年,威廉要求成为英格兰国王。他率领一支由诺曼人、布列塔尼人、佛兰芒人和法国人(来自巴黎和法兰西岛)组成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战胜哈罗德二世的英国军队,随后镇压英国人的反抗,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他也得名“征服者威廉”。 他将诺曼-法兰西文化带到英格兰,对后来的英格兰中世纪时期产生影响。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改变,对英语的改变,社会和教会的上层等级的变化,并且采用一些大陆上教会改革的观点。影响的详细情况和程度多年来被学者争论。.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威廉一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安東尼奧·阿丹

安東尼奧·艾丹·加里多(Antonio Adán Garrido,),出生在馬德里,是一名西班牙足球員,司職門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安東尼奧·阿丹 · 查看更多 »

巴斯

巴斯可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巴斯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群島

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是欧洲西北海岸外,大西洋上的群岛。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马恩岛、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等等岛屿,习惯上还包括海峡群岛。 不列颠群岛今天有两个主权国家并存,分别是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 不列颠群岛这一名称在爱尔兰共和国不受欢迎,因为它过于强调英国和大不列颠岛在这一范围内的主导,民间和政府都不使用这个名称。不过在地理学上这个群岛历来并没有其它合适的名称可供使用。英国各界在与爱尔兰的交涉中,为避免触及敏感情绪,常使用“这些岛屿”等含混的名称。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1999年发表的著作就只稱作《群岛》(The Isles)。.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不列顛群島 · 查看更多 »

不列颠统治者

不列颠统治者(Bretwalda,也拼作Brytenwalda或Bretenanwealda),音译为布雷特瓦尔达,是一个古英语词汇,首次记录于9世纪末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它被用来称呼从5世纪开始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的一些统治者,这些人成为了其它(一些或全部)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宗主。不清楚这个词是在5世纪就开始被用以称呼那些国王,还是直到9世纪才被发明。这个词也出现在统一英格兰的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尔斯坦的一份特许状中。 从7世纪中叶到9世纪初期,总地来说麦西亚的统治者是当时的盎格鲁-撒克逊诸王中最强大的,但编年史却没有为他们冠以这个头衔,普遍认为这是编年史的反麦西亚偏见导致的。《威尔士年鉴》则一直认可诺森布里亚国王是“撒克逊人的国王”,直到716年诺森布里亚的奥斯雷德一世死亡。.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不列颠统治者 · 查看更多 »

丹麦王朝

丹麦王朝(1013年-1066年),又称克尼特林王朝(House of Knýtlinga),是来自北欧的丹麦人在英格蘭所建的王朝,属于北海帝国的一部分。首任完全殖民英格蘭全境的君主是丹麦国王八字胡斯韦恩,而王朝得名于其子克努特大帝。 統治家族叫作克尼特林,是傳說中維京海盜朗納爾(Ragnar Lodbrok)的小兒子「眼中有蛇的西格德」(Sigurd Snake-in-the-Eye)的後代,但英國人只知道他們是丹麥人,所以便稱之為丹麥王朝。 Category:英格蘭朝代 Category:中世纪英国 Category:丹麦.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丹麦王朝 · 查看更多 »

东盎格利亚

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是对东英格兰一个地区的传统称呼,以一个古代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东盎格利亚王国命名。盎格鲁人的名字来自他们的故乡——德国北部的昂格尔恩。东盎格利亚最初包括诺福克和萨福克,后来由于公主埃塞德丽达的联姻,伊利岛也成为了王国的一部分。东安格利亚本是个标准统计区,现在是英格兰东政府公务区,被定义为统计领土单位名称,包括诺福克、萨福克、剑桥。.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东盎格利亚 · 查看更多 »

布列塔尼

#重定向 布列塔尼大區.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布列塔尼 · 查看更多 »

七国时代

七国时代或七王國(Heptarchy)是指从5世纪到9世纪居住在英格兰的盎格魯-撒克遜部落的非正式联盟,包括肯特(Kent)、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麦西亞(Mercia)、埃塞克斯(Essex)、薩塞克斯(Sussex)和威塞克斯(Wessex)。 公元5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由南部向中部侵入不列颠岛,渐渐地在这些地域建立起了一些王国。当时由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不列颠原住民所建立的王国的数目远远不止7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国逐渐地吞并了周边的小国,最后形成了以这7个大国为代表的七国时代。而这七个王国的格局,也成为了后来的英格兰王国的雏形。.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七国时代 · 查看更多 »

伯尼西亚

#重定向 伯尼西亞.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伯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弗里斯兰人

弗里西人(德語:Friesen;荷蘭語:Friezen;或譯弗里斯蘭人)為生活在北海弗里西亞群島及荷蘭弗里斯蘭省的主要族群,除了前基督教的原始信仰,大多數弗里斯人信仰基督教。農牧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產業,酪農業的外銷收入為弗里斯人重要的經濟來源。主要使用的語言為印歐語系中的盎格魯-弗里斯語組的弗里斯語,全球弗里斯人約有865,000人。.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弗里斯兰人 · 查看更多 »

异教徒大军

异教徒大军是9世纪末期在丹麦地区组织起来的一支维京军队,这支军队在英格兰的许多地区进行劫掠和征服活动。现存的资料无法提供这支军队的具体数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他们国内数一数二的军事力量,包括了数百艘船只以及数以千计的士兵。 Category:丹麦军事史 Category:英格兰军事史 Category:维京人 Category:武装力量.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异教徒大军 · 查看更多 »

佩文西

佩文西(Pevensey),英國英格兰东南區域東薩塞克斯郡伊斯特本市附近的一个村和民政教区,人口2275人(1991年统计)。该地以罗马帝国时期所筑的佩文西城堡而著名。1066年,征服者威廉率军在此登陆,开始诺曼征服。.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佩文西 · 查看更多 »

德伊勒

德伊勒(Derenrice或Dere)是一个公元559年-664年存在于今英格兰北部的王国。后来,它和位于它北边的伯尼西亚共同形成了诺森布里亚王国。 category:七国时代.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德伊勒 · 查看更多 »

圣帕特里克

圣帕特--里克(St.;Sanctus Patricius;Naomh Pádraig;Sant Patrig;约386年–461年),又譯為聖博--德或聖派翠--克,天主教译为圣巴特利爵,是5世纪爱尔兰的基督教传教士与主教,他将基督教信仰带到爱尔兰,爱尔兰也从此走出了蛮荒时代。他被称为「爱尔兰使徒」和爱尔兰的主保圣人。每年3月17日的圣帕特里克节是纪念他逝世的日子,也成为庆祝爱尔兰文化的节日。.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圣帕特里克 · 查看更多 »

哈罗德二世

#重定向 哈罗德·戈德温森.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哈罗德二世 · 查看更多 »

哈拉尔三世

哈拉尔三世可以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哈拉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八字胡斯韦恩

#重定向 八字胡斯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八字胡斯韦恩 · 查看更多 »

克努特大帝

克努特大帝(古挪威語: Knútr inn ríki ,Canute the Great,),丹麦称克努特二世,英格兰称克努特一世。他继承父亲丹麦國王斯温的王位,对英格蘭、丹麥、挪威及部份瑞典进行统治,其辖境享有北海帝國之称。 公元1012年,八字胡斯温率軍擊敗英格兰国王愛塞烈德二世,自称英格兰国王,死后由克努特继承英格兰王位。1016年,他和愛塞烈德二世之子埃德蒙二世订约共治英格兰,结果后者当年11月便告不治,使他完全统治了英格兰。1017年,他跟前英格蘭王愛塞烈德的遺孀諾曼第的愛瑪結婚。1019年,他的哥哥丹麦國王哈拉爾二世突然死亡,他因此繼承了丹麦王位。.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克努特大帝 · 查看更多 »

皮克特人

克特人指數世紀前,先於蘇格蘭人居住於福斯河以北的皮克塔維亞,也就是加勒多尼亞(現今的蘇格蘭)的先住民。 最早的文獻中的皮克特“Pict”是出現在297年,古羅馬時期的創作者Eumenius所著作的頌詞裡。此外,依照字本身的拉丁文含意,Picti常被認為有「被彩繪者」或「背刺青者」,但這個字的字源可能與凱爾特語族的語言有關:說蓋爾亞支語言的凱爾特人以他們的語言稱皮克特人為cruithne「克魯恩亞人」,而說布立吞亞支語言的凱爾特人則以prydyn稱呼他們,也就是「不列顛」Britain的出處。.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皮克特人 · 查看更多 »

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

#重定向 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二世

#重定向 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爱德华二世 · 查看更多 »

盎格魯-撒克遜

格魯-撒克遜(盎格魯-薩克遜)可以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盎格魯-撒克遜 · 查看更多 »

盎格魯-撒克遜人

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 是個統稱,通常用來形容5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生活於大不列顛東部和南部地区,語言和种族相近的民族。 他們使用非常近似的日耳曼方言,歷史學家比德認為其是三個強大日耳曼部族-源自日德蘭半島的盎格魯人和朱特人、以及來自之後稱作下薩克森地區的撒克遜人的後裔。盎格魯人有可能來自半岛,比德描述他們的整個國家都來到了不列顛,留下他們空空的古老大地。 地名顯示出一些其他的日耳曼民族曾經來到:弗里斯蘭人在 弗蘭斯漢(Fresham)、弗瑞斯頓(Freston)和弗理斯頓(Friston);佛蘭芒人在佛蘭普頓(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在士瓦弗漢(Swaffham);或許法蘭克人在法蘭克頓(Frankton)和法蘭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麥西亞國王奧發(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年-886年在位)與他的繼承者之下,盎格魯-撒克遜的數個王國陸續建立。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統治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形成英格蘭。.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盎格魯-撒克遜人 · 查看更多 »

盎格魯人

格魯人(Angles)是一個現代英語的詞語,此稱呼來自日耳曼民族對自己祖先地——德國什勒斯維希。.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盎格魯人 · 查看更多 »

萨塞克斯的埃尔

#重定向 埃尔 (萨塞克斯).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萨塞克斯的埃尔 · 查看更多 »

諾曼人

诺曼人 (诺曼语: Normaunds;法语:Normands;拉丁语:Normanni)为古代欧洲民族,起源于丹麦、冰岛、挪威等地,原属诺斯人中的("Norman"一词由"Norseman"演变而来.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諾曼人 · 查看更多 »

诺森布里亚

#重定向 諾森布里亞王國.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诺森布里亚 · 查看更多 »

诺曼底

#重定向 诺曼底大区.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诺曼底 · 查看更多 »

诺曼征服英格兰

诺曼人征服(Norman conquest)或诺曼人征服英格兰(Conquête normande de l'Angleterre)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入侵及征服。这次征服改变了英格兰的走向,从此英格兰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加深,而受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逐渐衰退。诺曼人的征服整个改变了英格兰的文化,甚至是其语言。.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诺曼征服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贤人会议

贤人会议(英语:Witenagemot,简写为Witan,古英语:witena gemōt)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的一个重要政治机构。贤人会议是一种由国王主持召开的、会期不定、人数不等的高层会议,与会者主要有被称为“贤者”或“智者”的高级教士和世俗贵族,包括国王的近臣、王族宠幸和地方长官等。它产生于7世纪以前,取代了年代更早的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条顿部落的“马克大会”或民众大会,以适应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社会的发展变化,直到11世纪还在发挥作用。.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贤人会议 · 查看更多 »

麥西亞王國

麦西亞王国(Miercna rīce)是英格兰七国时代的主要王国之一,由盎格鲁人在公元500年前后创立,统治范围大致跟米德兰地区相当。麦西亚王国的早期历史非常模糊,直到彭达统治时期才比较清晰。 彭达恃兵威压服了威塞克斯王国和东盎格利亚王国,称霸杭伯河以南的英格兰地区,开创了“麦西亚霸权”。彭达死后,麦西亚一度衰弱,直到国王伍尔夫希尔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后,国势才渐得昌盛。到公元8世纪,国王埃塞尔博尔德当国之时,整个南英格兰都是麦西亞王国的统治范围。 公元757年,奥法继位。他直接统治东盎格利亚、肯特和萨塞克斯地区,而威塞克斯和诺森布里亚则是他的附庸国。奥法在王国西部建立了奥法堤,使西部地区不再受威尔士人侵扰。奥法死后,麦西亚的霸权渐渐落到威塞克斯王国手中。9世纪初,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用兵迫使麦西亚承认了威塞克斯的宗主地位。公元874年,麦西亞向大举侵来的维京人投降。886年,麦西亚的东部地区因威塞克斯和丹麦人的和约,归属丹麦法区;西部地区则由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控制。麦西亞的独立历史至此宣告结束,尽管它在作为威塞克斯王国的一个附庸国时,曾经有过一位杰出的女领主埃塞尔弗莱德(阿尔弗雷德大帝之女)。她在丈夫死后,竭力帮助弟弟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对抗丹麦人。 Mercia M.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麥西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麦西亚的奥法

#重定向 奥法 (麦西亚).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麦西亚的奥法 · 查看更多 »

麦西亚的彭达

#重定向 彭达 (麦西亚).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麦西亚的彭达 · 查看更多 »

黑斯廷斯战役

於1066年發生的黑斯廷斯战役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諾曼征服中最具決定性的战役。.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黑斯廷斯战役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大帝

阿尔弗雷德(Ælfrēd, Ælfrǣd;Alfred;)是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時期威塞克斯王国国王,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國王」自称且名副其实之人。他率众抗击海盜民族維京人的侵略,使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回归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故得享大帝(Alfred the Great)尊称。.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阿尔弗雷德大帝 · 查看更多 »

阿佛列大帝

#重定向 阿尔弗雷德大帝.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阿佛列大帝 · 查看更多 »

薩塞克斯

薩塞克斯(Sussex),可以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薩塞克斯 · 查看更多 »

薩塞克斯王國

薩塞克斯王国(Sūþseaxna rīce),意為「南撒克遜人的王国」,撒克逊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国,它的领土范围在今天英国东南部威尔德地区的南部。薩塞克斯王国在5世纪末建立(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在477年),其建立者是撒克逊人的首领埃尔,他在几次战役中打败了凯尔特人,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军事霸权。 但是人们对这个国家早期200年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7世纪末,这个王国还是信奉异教。直到约克主教圣威尔弗里德在王国传教(681-686年),才使这个王国的民众信奉了基督教。 685-688年,威塞克斯国王卡德瓦拉征服了薩塞克斯,而在卡德瓦拉的后继者因尼在位期间,薩塞克斯继续臣服于威塞克斯。771年,麦西亚的奥法已经将包括薩塞克斯在内的邻国征服,从那时起直到825年,薩塞克斯一直处于麥西亞的统治下。825年,薩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国一道,臣服于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 S Sussex.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薩塞克斯王國 · 查看更多 »

肯特

肯特可能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肯特 · 查看更多 »

肯特王國

肯特王國(Cantaware Rīce;Regnum Cantuariorum),约在公元5世纪中叶由入侵英格兰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中的朱特人建立。关于该王国的建立,历史学家至今争论不休,按照传统说法,公元449年朱特人在其部落首领亨格斯和霍萨两兄弟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登陆,他们是受当地布立吞人的邀请,前来帮助当地人抵抗北方皮克特人的侵略的。不久以后,亨格斯和他的儿子埃斯克马上调转枪头,和邀请他们前来的布立吞人首领沃丁根闹翻,朱特人很快就打败了当地人,并在大约相当于今天英国的肯特郡的区域建立起肯特王国。 肯特王国的埃特尔伯特在6世纪末在英格兰称霸,据说他的霸权范围一直延伸到杭伯河以南区域。在公元597年,埃特尔伯特在其首都坎特伯雷接待了罗马教皇格里高利派出的传教使节圣奥古斯丁,并在圣奥古斯丁的影响下,接受了洗礼,成为盎格魯-撒克遜诸王国中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国王。 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肯特王国国力衰退,周期性地为麥西亞王国和威塞克斯王国所征服和瓜分,最终在8世纪后半期沦为麥西亞王国奥法统治下的一个省份。奥发死后,肯特人在796年爆发了反抗麥西亞的起义,但被残酷镇压下去。公元825年时,肯特被威塞克斯王国的国王埃格伯特征服,被迫承认威塞克斯的君权,随后肯特成为威塞克斯王国的附属国。 尽管肯特在8世纪末开始的丹麦人侵略浪潮中,成为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不过肯特仍然是诺曼征服以前英格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区在该区的存在,使得大批财富以宗教的名义汇聚在该区,另一方面肯特和欧洲大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宗教、政治、经济、文化。 K Kent.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肯特王國 · 查看更多 »

長者愛德華

長者愛德華(古英語:Ēadweard se Ieldra,英語:Edward the Elder,)是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威塞克斯國王,899年至924年間在位。他繼承父親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功業而加以擴展,在多次擊敗丹麥人的入侵後收復英格蘭大多數的地區,並使蘇格蘭與威爾斯稱臣,成為全不列顛的共主,实际的英格兰国王。 E E.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長者愛德華 · 查看更多 »

英吉利教会史

#重定向 英吉利教會史.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英吉利教会史 · 查看更多 »

英伦三岛

英伦三岛一词是中文中对“英国”或“不列颠群岛”的特有别称,一般出现在非正式场合或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岛”指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它很可能是早年清代對於英國仍欠缺正確了解時,所形成之詞彙,並誤用至今日。在英文中,事實上並沒有與「英倫三島」相對應之概念或語詞。.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英伦三岛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066年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英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歷史

英格蘭是聯合王國四個主要地區中面積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會有這種地區上的劃分,可以追溯到5世紀時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到來。而英格蘭地區在政治上的統一則是從10世紀開始的。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在敘述這塊地區的歷史。要注意的是,自从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即位為英格蘭國王直到公元10世紀之前,英格蘭的歷史其實是很難和整個不列顛的歷史分割開來的。.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英格蘭歷史 · 查看更多 »

比德

聖比德(聖公會譯聖貝德,Bede,古英语中为 Bǣda 或 Bēda 。),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編年史家及神學家,亦為诺森布里亚本篤會的修士。拉丁文著作《英吉利教會史》,獲尊称为“英国历史之父”。 其一生似乎都是在英格蘭北部度過。 据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献所记载,比德精通语言学,对天文学、地理学、神学甚至哲学都深有研究。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自幼性格孤僻。传闻就是他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事实,此事记载于他的作品《De temporum ratione》(On the Reckoning of Time)。 由于比德所居住的修道院比邻一个庞大的图书馆Cramp, "Monkwearmouth (or Wearmouth) and Jarrow", pp. 325–326.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比德 · 查看更多 »

朱特人

朱特人(Jüten;Iutae;Jyder)是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被比德指为當時三個最強大的日耳曼民族之一。他們被認為是來自日德蘭半島(Iutum),即現今丹麥南石勒蘇益格()和部分的東弗里斯蘭海岸。.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朱特人 · 查看更多 »

戈德温 (威塞克斯伯爵)

戈德温(英语:Godwin或Godwine,约1001年出生,1053年4月15日逝世于温彻斯特)是第一位威塞克斯伯爵,他是丹麦国王克努特一世大帝及其继承人统治英格兰时英国最强大的贵族。克努特封他为第一位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是后来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父亲。他的一个女儿成为英格兰国王愛德華三世的妻子。.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戈德温 (威塞克斯伯爵)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

日耳曼可以指:.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日耳曼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总称。这些民族从西元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在五世紀時的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各自生活,分別成為現今的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弗里斯兰人和德意志人、奥地利人、东普鲁士人。奥地利同样属于德意志的一部份,二次世界大战時曾經被納粹德國以大日耳曼主義為由而併吞。其他日耳曼人的後裔還包括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紐西蘭、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等,現今这些新的民族很多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自古日耳曼人是羅馬人等其他族群對他們的稱呼,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在某方面來說可以將日耳曼人視為現今的德國人。.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日耳曼人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策肋定一世

教宗聖雷定一世(Sanctus Caelestinus PP.,),原名不詳,於422年至432年4月6日為教宗。 教宗雷定一世是一个罗马人,他可能是羅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的近亲。他的早年生活不明,他的父亲可能叫普利斯库斯。据称他曾在米兰与圣安波羅修生活过一段时间。最早可以考证的关于他的记载是416年教宗諾森一世提到他是一名牧师。 据传说一些礼拜仪式是他创立的,但是并没有说明哪些。431年他派代表参加将景教判为异端的以弗所公會議。四封他于431年3月15日因此写给非洲、伊利里亚、塞萨洛尼基和纳尔榜的主教的信件被保存下来了,不过是从希腊语翻译过来的,拉丁语原文失落了。 他热衷教条,積極打擊伯拉纠主义。431年他派帕拉第阿斯赴爱尔兰任主教。后来聖博德继续了帕拉第阿斯的传教工作。他还打擊罗马市的诺洼天派,收押他们的主教,禁止他们的崇拜。他强烈反对对他的前任所制定的规则进行任何修改。罗马天主教会将他尊为圣人。 他于432年4月6日逝世,一开始他被葬在撒拉里亚大道上的圣普里西拉墓地上,后来他的遗体被改藏在圣普拉赛德教堂内。 在图像中教宗雷定一世的代表往往为一只鸽子、一条龙和火焰。.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教宗策肋定一世 · 查看更多 »

教宗額我略一世

教宗聖額我略一世(Sanctus Gregorius PP.,約540年—604年3月12日),於590年9月3日至604年3月12日岀任教宗。他是以一致欢呼的方式當選教宗。.

新!!: 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和教宗額我略一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撒克遜王朝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歷史盎格鲁-撒克逊王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