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查看 上丁二王和吐蕃
天赤七王
天赤七王,又称天墀七(),是对吐蕃传说中最早的七位赞普的统称,分别为聂赤赞普、木赤赞普、丁赤赞普、索赤赞普、梅赤赞普、德赤赞普、斯赤赞普。这几位赞普以母亲的姓为自己的名。 根据《贤者喜宴》的说法,这七位赞普不受山岩的阻碍,能够飞往天空,白天降临大地,夜晚即归天。但儿子们长大能骑马时,他们就手握天绳升天而逝。 这七位赞普中,除了梅赤赞普之外,他们的名字在敦煌藏文文献《赞普世系表》中可以被找到。.
查看 上丁二王和天赤七王
布德贡甲
布德贡甲(),又译为布德共杰、普得貢家、補得貢賈。按照藏族的传统他是吐蕃王朝第9任赞普,吐蕃王朝早期上丁二王之二。.
查看 上丁二王和布德贡甲
象雄
象雄(),西藏早期历史上的古国,疆域中心地区位于今阿里地区。唐代史书称之为“羊同”。 象雄古国建立于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间的铁器时代, 于645年亡于吐蕃王朝。.
查看 上丁二王和象雄
贤者喜宴
《贤者喜宴》(),一译《智者喜筵》,全称《正法转轮者的简明史贤者喜宴》(),是西藏的一部历史文献,作者是噶玛噶举派僧人巴卧·祖拉陈哇。根据祖拉陈哇的自述,他于1546年开始写这部书,最终在1564年(阳木鼠年)定稿。因在洛扎乃谿卡刻成这部书的木板,故而又被称作《洛扎佛教史》()。 《贤者喜宴》分为五大章、十七函。其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法律、天文、地理、自然、医学、音乐、歌舞、绘画、建筑等方面,还涉及汉地、突厥、苏毗、吐谷浑、于阗、南诏、西夏、蒙古等周边政权的历史。不过,其历史观中包含着很浓重的佛教学者观点。 1969年,印度学者钱德拉·拉克恰率先对《贤者喜宴》进行整理和研究,有手抄楷书本。1980年,中国学者黄颢也对这部著作进行研究,将其翻译成汉文,分期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上。.
查看 上丁二王和贤者喜宴
赞普
赞普(),全称圣神赞普(),是吐蕃帝国统治者的头衔,为吐蕃的最高领袖。 根据《贤者喜宴》记载,赞普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君主聂赤赞普在位期间,后来被历代吐蕃最高统治者沿用。《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而根据学者王尧的研究认为,在古代,“”是原始苯教崇拜的精灵,后来转为统治者的自称,以示崇巍。今日的“”一词有“凶神”、“坚固”、“严厉”之意。“赞普”一词在藏语中也可以当做形容词来用,意思是“强悍、强烈、猛烈”。 与“赞普”相对的是“赞蒙”()一词,赞蒙是对赞普妻室的尊称。.
查看 上丁二王和赞普
苯教
苯教(),是波苯教的简称,又称本教、缽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由西藏的原始萨满信仰演变而来的,也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宗教。其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各种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灵和鬼魂。据说苯教最高级的神是叶仙。苯教教徒头裹黑巾,因此也被藏传佛教信众稱为“黑教”()。但苯教徒认为“黑教”是具有敌意的称谓,因为在藏语中“黑教”一词有“邪教”的意思。 根据苯教信众的解释,“苯”字意思是“念”或“读”,意译自象雄语“吉”(gyer)。苯教信众将其分为早期的原始苯教()和后来的雍仲苯教()。原始苯教事实上是一种万物有灵的特殊信仰,雍仲苯教是由象雄王子辛饶米沃()在改革原始苯教之后创立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后传入印度发展为印度佛教。苯教的标志为“雍仲恰辛”,即两个左旋的“卍”字相连而成的符号;其符号正好与納粹右旋的“卐”字方向相反。 苯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在早期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拥有参政、议政之权,其势力甚大、信徒甚众。在吐蕃军队出征的时候,也往往会有苯教巫师随军,通过巫术来提高吐蕃军队的士气。赤松德赞继位之后,为了加强王权,大力扶持佛教势力,将佛教确立为国教并打压苯教。赤松德赞这一政策遭到众多大臣的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此后的数代赞普都延续了这一政策,赤德松赞和赤祖德赞在位期间,更是在政务九大臣之上设置“僧相”一职,将佛教僧侣地位置于世俗贵族之上。僧相强制推广藏传佛教,对苯教的打击则是变本加厉。这使不少苯教信众逃避到阿里、安多、康区等偏远地区。为了苯教生存,苯教全面佛教化,苯教供奉起了佛教的佛、菩萨、金刚、明王,放弃以前黑色的教服,改成红色黄色的袈裟,不再长发披肩,跟佛教比丘一样剃发,成為藏密佛教的一支,但保留了一些教义和仪式规则(例如朝塔時以反方向進行,一般佛教徒以順時針方向進行),例如各派的活佛常常以轉世靈童傳承,苯教则是以宗教考试取得最高的法王、仁波切的地位。 苯教的中心寺院是扎西梅日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苯教曾长期受到藏学界的忽视,近数十年以来才被国内外学者重视,并翻译了大量苯教的历史文献和典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将苯教与藏传佛教一起归属到中国佛教协会之下进行管理。.
查看 上丁二王和苯教
止贡赞普
止贡赞普(),又译志共赞布,是吐蕃传说中第八代赞普,为上丁二王之首。 止贡出生时,父母请他奶妈卓夏玛吉琳玛(Gro-zha ma skyi brling ma)给他取名字。奶妈年高耳背,取了不吉利的名字:止贡的含义是“死(gum)于刀(gri)下”。 当时,德族(lDe)的赞普和普通人不一样,有升天驾云的能力,头上有光明天绳(dbu vbreng,、rmu-thag、vod kyi lha thag):当儿子能够骑马时,父亲就会借着那条天绳返回天上光明境界,不留尸体在人间。 止贡十分傲慢,强迫他属下跟自己比武,但没人敢跟他交手。最后,他逼娘若香布城(Myang-ro shang-po)的首领洛昂木达孜(Lo-ngam rta-rdzi)跟他比试,洛昂木只好答应了,但提出了一些要求:把赞普的神妙武器(自动攻击的大枪、自动切割的宝剑、自动穿戴的铠甲、自动护身的盾牌)赐给他,并割断天绳才敢比武。 止贡赞普在与洛昂木比武中身亡,他尸体被放入铜锅裡,丢进了雅鲁藏布江。 Z止 Z止.
查看 上丁二王和止贡赞普
亦称为 上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