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象雄

指数 象雄

象雄(),西藏早期历史上的古国,疆域中心地区位于今阿里地区。唐代史书称之为“羊同”。 象雄古国建立于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间的铁器时代, 于645年亡于吐蕃王朝。.

24 关系: 动物古格王朝吐蕃天山山脉宕昌國佛教唐朝冈底斯山脉克什米尔獼猴琼波·邦色隋书聂赤赞普西藏象雄语阿尔泰山脉阿里地区铁器时代释迦牟尼苯教松赞干布氏族朗达玛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象雄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是西藏西部的一个古代王朝,它的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一带,还包括印度境内的赞斯喀尔、上金瑙尔、拉胡尔和斯皮提等地区。古格王国遗址在西藏首府拉萨以西约1200公里处,距离冈仁波齐峰不远。 古格王朝始于10世纪末,1635年灭于拉達克王朝。.

新!!: 象雄和古格王朝 · 查看更多 »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新!!: 象雄和吐蕃 · 查看更多 »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新!!: 象雄和天山山脉 · 查看更多 »

宕昌國

宕昌,又稱宕昌羌,是中國十六國時期末期至南北朝期間的一個羌族所建立的政權,其地相當於今中國甘肅省南部,都城宕昌城(今中國甘肅省宕昌縣西),首領姓梁,史籍第一位有記載的首領是梁勤。 根據《魏書》及《周書》記載,宕昌在梁勤以前「姓別自為部落,各立酋帥,皆有地分,不相統攝。」且「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織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國無法令,無徭賦。惟戰伐之時,乃相屯聚,不然則各事生業,不相往來。皆衣裘褐。收養犛牛、牛、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繼母、世叔母及嫂、弟婦等為妻。欲無文字,但候草木榮落,記其歲時。三年一相聚,殺牛羊以祭天。」 後來梁勤首先自稱宕昌王,梁勤及其後繼者,往往向比鄰的南北朝政權納貢,並受冊封。《南齊書》載此時宕昌的習俗是「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國中以為貨。」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當時的宕昌王梁彌定因屢犯北周,北周武帝大怒,命大將田弘討滅宕昌國,並在原地設立宕州,宕昌自此滅亡。.

新!!: 象雄和宕昌國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象雄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象雄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中国西藏山脉。为一弧形山脉,全长1600公里。西北-东南走向,与喜马拉雅山平行,西起位于印度拉达克靠近班公湖的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地理坐标为, 东至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邻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山体宽约60~70公里,由西向东山体渐宽,东段宽达1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冈底斯山脉最高峰罗波峰海拔7095米,著名佛教圣山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 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萨河河谷平地。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其北侧为羌塘高原,气候严寒干燥。冈底斯山南北侧均为地震活动带,近40年间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新!!: 象雄和冈底斯山脉 · 查看更多 »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कश्मीर、کشمیر)是位于南亚最北端的一个地区。19世纪中期之前,“克什米尔”一词仅指代喜马拉雅山脉和比尔本贾尔岭之间的,而今日则广泛覆盖由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邦(细分为查谟、克什米尔及拉达克)、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以及由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 Quote: "Kashmir,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Indian subcontinent.

新!!: 象雄和克什米尔 · 查看更多 »

獼猴

(學名:Macaca),猴科的一屬,是亞洲和北非地區最常見的一類猴,也稱為猢猻。 獼猴也常被用於進行各種醫學試驗。.

新!!: 象雄和獼猴 · 查看更多 »

琼波·邦色

波·邦色苏孜(),简称琼波·邦色(),是吐蕃帝国早期的一位政治人物,在松赞干布时期曾担任过大贡论一职。 琼波·邦色原本是后藏地区一个名叫“藏蕃”()的国家的大臣。他见囊日论赞势力强大,便杀害了国王玛尔门(),持其首级,以藏番两万户归附了囊日论赞。后来,琼波·邦色参与了征服赤邦松的结盟活动,深得南日伦赞的信任,被委以要职。 后来南日伦赞逝世,松赞干布继位。松赞干布与象雄国王李迷夏()发生矛盾,计划出兵讨伐象雄,命琼波·邦色占卜出兵象雄之事,得到大吉之兆。松赞干布便决定御驾亲征象雄,琼波·邦色、噶尔·东赞域松(禄东赞)等著名大臣都追随参战。最终吐蕃历时三年,在664年灭象雄,杀死国王李迷夏。琼波·邦色被任命为象雄总管()。 吐蕃大论娘·芒布杰尚囊()在吐蕃扩张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松赞干布的信任,使琼波·邦色颇为嫉妒。他向松赞干布诬告尚囊怀有异心;同时又在尚囊面前声称松赞干布不信任尚囊,并且准备问他的罪。尚囊信以为真,身居自己的城堡布瓦堡寨中,不再前去参加朝会。松赞干布因此认为尚囊计划谋反,大怒,派兵攻陷了布瓦堡寨,尚囊为部下所杀。噶尔·芒香松囊()继任大论之职,不久改授琼波·邦色为大论,权倾一时。 后来,琼波·邦色与另一名大臣倭美岱类赞()发生矛盾而失势,松赞干布以年老为由保留其大论虚职,让他回自己的居城赤邦木堡()闲居。邦色十分不满,设下酒宴,邀请松赞干布前来巡视,实则阴谋加害。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域松(禄东赞)前去安置牙帐。机警的噶尔·东赞域松发现了邦色的阴谋,潜回赞普驻地,向松赞干布如实报告。邦色得知阴谋败露,自刎身亡。其子昂日琼()按照其临终前的嘱咐,持其首级向松赞干布告发父亲谋反之事,请求松赞干布赦免琼波氏一族。松赞干布准其所奏。 相传琼波·邦色颇有聪明才智,能同时断三桩案件、听四件事决断之。他也是一位西藏围棋的高手。他与人对弈,当对方败局已定时,他便帮助对手,使其最终取胜。敦煌藏文文献《赞普传记》称:邦色死后,吐蕃就再也没有人智谋能够超过他了。 |-style.

新!!: 象雄和琼波·邦色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象雄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聂赤赞普

聂赤赞普(),一作聂赤赞布,是西藏传说中的第一位赞普,天赤七王之一。他是山南地区的悉补野部首领,于前127年即位,为吐蕃之祖先。今乃东县境内的雍布拉康,传说是他修建的。 传说聂赤赞普是天神下凡,出生于波密,后出游至山南。据说当年在雅隆河谷生活着游牧的吐蕃人,一天发现了一位语言和本地人不同的英俊的小伙子,人们非常奇怪,要求12位最聪明的苯教领袖前去探问,他们问这个小伙子从哪里来,他不会回答,只是手指天空,于是被误认为是天神之子,12位巫师让他骑在脖子上,轮流将其驮回大家聚居的地方,拥立为王,以肩承之,故而得名「聂赤赞普」,为他建造了王宫—雍布拉康。其部落也因而得名“悉补野”,意为“来自波密”。 其后吐蕃历代赞普均奉其为祖先。统一藏区的松赞干布即自称其33代孙。 聂赤赞普教会当地的人进行农耕,雅隆部落逐渐强大,以后各王都被称为“赞普”,直到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国,聂赤赞普被尊称为第一位赞普。.

新!!: 象雄和聂赤赞普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新!!: 象雄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象雄语

象雄语()是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前象雄所用语言,使用者在今天西藏西部,现已灭绝。经证实出现在被称为《洞窟中的宝藏》(mDzod phug)的多语种文献及其他短文当中。 一小部分包含未被破译的语言的敦煌文献中的内容被称为古象雄语,但其性质尚存争议。.

新!!: 象雄和象雄语 · 查看更多 »

阿尔泰山脉

阿尔泰山脉(维吾尔语:ئالتاي تاغ تىزمىسى;Алтай;ᠠᠯᠲᠠᠢАлтай或Алтайн нуруу;)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羅斯境内。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00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北部的平均海撥2050米,南部的平均海撥2377米。高峰有別盧哈山(4506米),友谊峰(4374米),奎屯山(4082米)等。中段在中国境内,长约500千米。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阿尔泰”在蒙语中意味“金山”,从汉朝就开始开采金矿,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达5万多人。阿尔泰语系从阿尔泰山得名。.

新!!: 象雄和阿尔泰山脉 · 查看更多 »

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獅泉河鎮。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和印度有巴里加斯領土爭議。.

新!!: 象雄和阿里地区 · 查看更多 »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考古學上继青铜时代之后的一个人类社会发展时代。这是在实际上所说的铁器时代是指的早期阶段,在晚期各国都已经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也就多以各国的朝代来称呼其时代。当时人們已能冶铁和製造鐵器作为生产工具。其與之前時代的主要區別在於農業發展,宗教信仰與文化模式。 鐵器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最後的主要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不同地區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有所不同,即使同在歐洲,日耳曼地區和羅馬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亦有所不同。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是赫梯王国,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年左右。中国在春秋(公元前五世纪)末年,大部分地区已使用铁器。 雖然各地區進鐵器時代的時間不盡相同,亦難以以準確的年份標示,但鐵器時代與之前時代的區別仍是十分明顯的。鐵器時代是指已經能運用很複雜的金屬加工來生産鐵器。鐵的硬度,高熔點與鐵礦的高蘊含量,使得鐵相對青銅來說來得便宜及可在各方面運用,所以其需求很快便遠超青銅。 在美洲及大洋洲的鐵器時代並不是發展自青銅器時代,因為鐵的運用是由歐洲探險家傳入的。.

新!!: 象雄和铁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象雄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苯教

苯教(),是波苯教的简称,又称本教、缽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由西藏的原始萨满信仰演变而来的,也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宗教。其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各种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灵和鬼魂。据说苯教最高级的神是叶仙。苯教教徒头裹黑巾,因此也被藏传佛教信众稱为“黑教”()。但苯教徒认为“黑教”是具有敌意的称谓,因为在藏语中“黑教”一词有“邪教”的意思。 根据苯教信众的解释,“苯”字意思是“念”或“读”,意译自象雄语“吉”(gyer)。苯教信众将其分为早期的原始苯教()和后来的雍仲苯教()。原始苯教事实上是一种万物有灵的特殊信仰,雍仲苯教是由象雄王子辛饶米沃()在改革原始苯教之后创立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后传入印度发展为印度佛教。苯教的标志为“雍仲恰辛”,即两个左旋的“卍”字相连而成的符号;其符号正好与納粹右旋的“卐”字方向相反。 苯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在早期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拥有参政、议政之权,其势力甚大、信徒甚众。在吐蕃军队出征的时候,也往往会有苯教巫师随军,通过巫术来提高吐蕃军队的士气。赤松德赞继位之后,为了加强王权,大力扶持佛教势力,将佛教确立为国教并打压苯教。赤松德赞这一政策遭到众多大臣的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此后的数代赞普都延续了这一政策,赤德松赞和赤祖德赞在位期间,更是在政务九大臣之上设置“僧相”一职,将佛教僧侣地位置于世俗贵族之上。僧相强制推广藏传佛教,对苯教的打击则是变本加厉。这使不少苯教信众逃避到阿里、安多、康区等偏远地区。为了苯教生存,苯教全面佛教化,苯教供奉起了佛教的佛、菩萨、金刚、明王,放弃以前黑色的教服,改成红色黄色的袈裟,不再长发披肩,跟佛教比丘一样剃发,成為藏密佛教的一支,但保留了一些教义和仪式规则(例如朝塔時以反方向進行,一般佛教徒以順時針方向進行),例如各派的活佛常常以轉世靈童傳承,苯教则是以宗教考试取得最高的法王、仁波切的地位。 苯教的中心寺院是扎西梅日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苯教曾长期受到藏学界的忽视,近数十年以来才被国内外学者重视,并翻译了大量苯教的历史文献和典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将苯教与藏传佛教一起归属到中国佛教协会之下进行管理。.

新!!: 象雄和苯教 · 查看更多 »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吐蕃雅鲁王朝第33任赞普,也是吐蕃帝国的建立者,约629年至650年在位。他是前任赞普囊日论赞的儿子。 原名赤松赞(),“赤”()加于赞普(国王)或赞蒙(赞普的妻室)的名字前,表示对其的尊敬。(《西藏王统记》,196页脚注511)“松赞干布”是其尊号,意思是“心胸深邃的松赞”。《贤者喜宴》摘译二,13~14页(总36~37页)《新唐书》作弃宗弄赞、弃苏农,《册府元龟》作器宗弄赞、器宋弄赞、不弗弄赞,《通典》作弃苏农赞。在位期间,他大大扩张了吐蕃的版图,定都拉萨,并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为日后吐蕃成为强盛大国打下基础。他通过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的联姻,提高了吐蕃的工艺技术水平;通过与唐朝的和亲,从唐朝引入先进的科学、医学和历法,提高了吐蕃人的文化水平。據傳佛教也是通过两次联姻首次进入西藏。拉萨的布達拉宮也是其在位期间建立的。 松赞干布与其王妃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三人,至今备受藏族尊崇。.

新!!: 象雄和松赞干布 · 查看更多 »

氏族

氏族之成员一般有一共同祖先或有一想象的共同祖先,其成员一般不會是另一个氏族的成员,成员之间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氏族有自己独特的称号,一般来说氏族内部成员之间不通婚。氏族一般作为部落的成员而存在。 氏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依照计算其世系划分氏族的方式可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子女成为母亲所在氏族成员的是母系氏族,子女成为父亲所在氏族成员的是父系氏族;氏族为母系氏族的社会状态为母系社会,氏族为父系氏族的社会状态为父系社会;一般认为母系社会早于父系社会,父系氏族是由母系氏族演化产生的。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公共事務由選舉的氏族長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員會議決定。 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和阶级关系逐渐确立,氏族制度开始解体,形成一夫一妻制家庭为单位、按地域原则结成的农村公社。.

新!!: 象雄和氏族 · 查看更多 »

朗达玛

朗达玛(,),原名达玛·乌东赞(),吐蕃帝国末代赞普,838年至842年在位。《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皆称他为达磨。 朗达玛是赤德松赞的次子。根据藏文史料《贤者喜宴》的说法,赤德松赞死后,由于长子藏玛()早已出家为僧,朗达玛又本性顽固,遂由三子赤祖德赞继位。但赤祖德赞极为笃信佛教,政权皆由僧人把持。这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大论韦·甲多热(,结都那)诬杀了王子藏玛和担任大论一职的僧人钵阐布云丹(),后来又在838年谋杀了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继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99页~101页(总257~259页)群臣上尊号乌东赞()。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朗达玛是一个酷爱打猎、酗酒和好色,而且十分残暴的昏君。而执政的韦·甲多热为了削弱僧侣的势力,怂恿朗达玛禁止佛教。而当时吐蕃经常发生霜、雹、瘟疫等天灾人祸,朗达玛遂于840年声称是由于推行佛法而触怒了天神,下令禁止佛教,并强制推行苯教,史称“朗达玛灭佛”。据《汉藏文书》载,朗达玛于39岁时即位,其并非一贯反佛,执政的前两年依然推行佛教,后来在韦·甲多热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反对佛教。(《贤者喜宴》288页,脚注18)于是大量佛寺、佛像被拆毁。佛经或被扔进水火之中,或被填埋在底下。翻译经卷的外国译师被驱逐出境。而对于佛教僧侣,或被屠杀,或沦为贵族的奴隶,或被胁迫充当刽子手,或被发配边疆充军。《贤者喜宴》译注十四,30页(总277页) 虽然佛教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但依然很大,朗达玛的灭佛行为受到了僧侣和佛教信徒们的強烈反對,《红史·外章》记载,他的亲生爱女桑札·达玛甚至联合札什伦布寺高僧密谋要刺杀他。为了阻止灭佛行径,莲花生二十五弟子之一的高僧拉隆·贝吉多杰()在僧侣的鼓励下,决定刺杀朗达玛。842年,贝吉多杰化装成苯教徒的模样,从其隐居修行之地叶尔巴扎拉()出发,前往逻些求见朗达玛。贝吉多杰觐见朗达玛时,朗达玛正在看一个碑文。贝吉多杰在第一拜时在袖子中张开射箭的扳指,第二拜时将箭装上弦,第三拜时囗中朗誦:「風環地,地環水,水滅火,金翅鳥勝水龍,金剛石穿寶石,天神制阿修羅,佛陀勝獅子王,我亦如斯殺非法之王。」,将箭射出。箭射中朗达玛的眉宇中间,射穿其头骨,朗达玛当场毙命。《贤者喜宴》译注十四,第31页。(总278页)贝吉多杰将外白内黑的衣服反过来穿上,又将原先涂着黑木炭的白马洗去黑色,从而成功逃脱了赞普的追兵,逃到了多康地区()隐居。 朗达玛死后,葬于琼结的吐蕃历代赞普王陵之间,其陵墓名叫“珠杰”陵(),又被称为“圣神变”()。其子云丹、俄松为争夺王位而发起伍约之战(),最终导致了吐蕃王国的“支离破碎”()。此后爆发了臣民大反叛()。877年,朗达玛的陵墓被反叛军首领珍却沽()挖掘。 由于达磨赞普在位期间对佛教采取禁绝措施,被藏传佛教的教徒们视为牛魔王再世,因此在其名字前加上了“朗”(,藏语中意思是“牛”)这一词,表示对其的污辱。藏族民间传说称其头上长有牛角。后世的藏文史料大多都将其称为“朗达玛”。而主张灭佛的大论韦·甲多热,则被藏族人民视为长着猴头虎耳的饿鬼的化身。 虽然在藏族传统史书中称朗达玛极度反佛,但现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朗达玛在思想上更倾向于佛教而不是苯教,因为根据《汉藏文书》的记载,朗达玛在赤祖德赞在位期间曾经兴建佛教寺庙;而且在敦煌的藏文文书中曾发现朗达玛的祈祷文书。而灭佛的举动,则是由权倾一时的大论韦·甲多热等反佛派大臣主持的,朗达玛只是一个傀儡而已。Matthew T. Kapstein教授將朗达玛反佛與同時期唐武宗滅佛相比,認為無論朗达玛是反佛還是只是減少對佛教寺院的贊助,背後都有財政因素。.

新!!: 象雄和朗达玛 · 查看更多 »

海,是指佔地球表面积70.8%的咸水区域。海洋调节着地球的气候并在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从史前时期就开始在大海中旅行并探索未知的海域,但现代真正的海洋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挑战者号远征。海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大的部分和其余的小的部分,其中大洋的主流分划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较小的分划---"海"则数量众多,如地中海。 由于大陆漂移,现今北半球几乎被陆地和海洋平分(约2:3的比例),而南半球多是海洋 (约1:4.7的比例)。Reddy, M.P.M..

新!!: 象雄和海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单同羊同象雄王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