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七尾城之戰

指数 七尾城之戰

七尾城之戰()是在天正4年(1576年)11月至天正5年(1577年)9月期間,越後的上杉謙信與能登畠山氏家臣長續連在能登能登郡七尾城爆發的一場合戰。最終,上杉氏在這次合戰中消滅能登畠山氏,並且佔領能登。.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75 关系: 加賀國大和國天正 (日本)學習控股室町幕府家督家老守護代安土城富山城上野國上杉謙信上杉氏上條政繁中秋節丰臣秀吉七尾城七尾市七里賴周下間賴照一向一揆一揆伊勢國征夷大將軍御家騷動御館之亂信長包圍網北關東北陸地方北條高廣北條氏康北條氏政北條景廣元龜前橋城石山本願寺石川縣珠洲市織田信長織田氏羽咋市羽咋郡甲斐國畠山義綱畠山義隆畠山義慶畠山氏畠山春王丸遊佐續光顯如...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加賀國

加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加州。加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石川縣南部。.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加賀國

大和國

大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和州。大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又可表記「大倭国」、「倭国」、「大養徳」、「大倭」。やまYama是山的意思。源自古日本的山岳信仰,大和亦能代表整個日本民族和國家。.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大和國

天正 (日本)

天正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接在元龜之後,文祿之前。從1573年到1593年為止之期間。這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後陽成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在改元前被織田信長放逐,沒有實權) 。.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天正 (日本)

學習控股

#重定向 學研控股.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學習控股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室町幕府

家督

家督()是指東亞在傳統父權制度下,家庭各項事項的支配者。此詞在日本較被廣泛使用,漢語則多稱為家主或族長。.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家督

家老

家老是日本江户时代幕府或藩中的职位。家老一般有数人,采取合议制管理幕府和领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在幕府或藩中地位很高仅次于幕府将军和藩主。.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家老

守護代

守護代是日本中世武家體制下,令制國「守護」的代理職(代官)。在戰國時代「下剋上」(幕府權威衰落、武家上層體制喪失約束力)的背景下,許多守護大名家的重臣得以守護代名義攬權,實質掌控領國。.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守護代

安土城

安土城,是安土時代織田信長的居城、織田政權的中心,號稱「天下布武」之城。 興建該城乃因織田信長於往返京都和居城岐阜城的時候,需寄宿安土漁村的安養寺,因此在其長子織田信忠繼任家督後,信長便著手修築安土城,還請京都等地優秀建築師獻計。安土城位於一百多公尺的山頂上(山高105公尺、海拔198公尺),六層樓的建築高32公尺,城下有大道貫穿,沿路興建民居、寺廟和武將居所。 1576年,信長將居城由岐阜遷至安土,主因包括辭去家督後必須把主城留給家督織田信忠,以及奉將軍足利義昭之命上洛。安土城北臨琵琶湖,向西可直達京都,且靠近羽柴秀吉之長濱城和明智光秀之坂本城,聯絡兩人也較方便。此外,若要從安土城直接發兵攻打中國的毛利氏、甲斐的武田氏及越後的上杉氏也具地利之便。 1582年本能寺之變後,安土城遭織田信雄以大火燒毀,日本史上第一名城從此煙消雲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安土城

富山城

富山城(とやまじょう)是位于富山縣富山市丸之内的一城。又稱「安住城」。現在其城跡改造為「富山城跡公園」,是富山市民的游憩地之一。.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富山城

上野國

上野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上州。上野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群馬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上野國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龍、軍神。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的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法名谦信,號宗心,齋號不識庵。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明治天皇追贈從二位。 任內終結內亂頻仍的越後國,除了政務與軍事外,也致力於經濟產業的復興。另由於救援盟國及關東秩序的回復屢次出兵,在48年的生涯中,分別與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大名頻頻作戰,尤其5度與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作戰最為著名,廣為後世描述。之後應足利將軍家邀請而上洛,從越後國經北陸路西進越中國、能登國及加賀國等擴大勢力,但壯志未酬而去世。作戰的戰兜為飯綱明神前立鐵錆地張兜。 謙信共有四名養子,為上杉景勝、上杉景虎、上條政繁和山浦景國。.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上杉謙信

上杉氏

上杉氏,日本氏族之一,原為公家,後在關東管治。後來武士化,在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及江戶時代,該家族擁有一定地位。.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上杉氏

上條政繁

上條政繁(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上條上杉家當主。上杉氏家臣。上條城城主。初名景義。通稱彌五郎、山城守、播磨守、織部。父親是上杉定實。一説指是上條上杉家的一族兼越後國守護上杉定實的舍弟。正室是長尾政景的女兒。.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上條政繁

中秋節

#重定向 中秋节.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中秋節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丰臣秀吉

七尾城

七尾城位於日本石川縣七尾市古城町付近的古城。日本國家指定史跡。.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七尾城

七尾市

七尾市()是北陸地方西部的都市,為石川縣能登地方的中心都市。面積317.92平方公里,人口61,971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七尾市

七里賴周

七里頼周(),是安土桃山時代與日本戰國時代時期的武將。他曾於石山本願寺當僧官、階級為三河守。七里頼周身在加賀時為本願寺顯如的代官,致力建立織田信長包圍網,並有意與周邊勢力和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七里賴周

下間賴照

下間賴照()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父親是下間賴清。別名是賴昭、述賴。官位是筑後守。通稱筑後法橋。 幼名是源次。法號是理乘。.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下間賴照

一向一揆

一向一揆是日本戰國時代淨土真宗(一向宗)本願寺派信徒所發起的一揆之總稱。 一向宗門徒素來以強大的宗教向心力、捨命殺敵的聖戰模式著稱,甚至曾經形成過自治組織,自成一國(例如:1488年一向一揆殺死加賀國的大名富樫政親)。到了戰國末年,一向一揆的首領勢力甚至可以與各地大名們匹敵。有名一向一揆有:石山本願寺(一向宗大本營)、伊勢長島願証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一向一揆

一揆

一揆在古代日本意思是人民起義。「一揆」照字面解釋為「團結一致」,白話的說法就是民變、民亂。原意是指在神明的面前立誓要團結的團體或其所發起之戰鬥,而且一揆不一定要武裝起義,他們多是為了本身的要求來進行談判,當談判破裂時才武裝起義。一揆最早發起於室町幕府時代。 一揆隨著屬性的不同大概可分成下列幾種類型:.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一揆

伊勢國

伊勢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勢州。伊勢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三重縣的中央大部份,即扣除東部的志摩半島、西部的上野盆地及南部的熊野地方東隅。.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伊勢國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征夷大將軍

御家騷動

御家騷動(お家騒動)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家因家督繼承、爭奪權力等而引起的內部紛爭。在現代則用來比喻企業、家族等的內爭。.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御家騷動

御館之亂

御館之亂是天正6年(1578年)上杉謙信死去後,其兩個養子上杉景勝(父親為長尾政景)和上杉景虎(父親為北條氏康,亦有一說為北條綱成之子)為了爭奪家督之位而在越後爆發的內亂。「」是上杉謙信在迎接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時所修建的居館,位在春日山城城下,在內亂期間被上杉景虎作為根據地;後來上杉謙信亦將其當作政廳使用。現在的直江津車站附近的御館公園內有當年御館的遺跡。.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御館之亂

信長包圍網

信長包圍網是日本從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初期由部分大名組成的軍事聯盟,目的是要對抗織田信長勢力的擴張。严格上定義,“信长包围网”一共有过三次,最终这三次包围全部宣告失败,而冲破了这三重阻挠的织田信长也成长为全日本首屈一指的第一大势力,成功开创了织田氏的霸业。.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信長包圍網

北關東

北關東指的是利根川以北的關東地方,包括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3縣。有時也包括埼玉縣。對應語是南關東。北關東3縣占了日本人口的約6%,約有700万人居住于此,并產出大約27兆日圓的GDP。.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北關東

北陸地方

北陸地方其名称来自日本古代五畿七道中的「北陆道」,一般指日本本州中部地區臨日本海沿岸的地方,包括福井县、石川县、富山县及新潟县。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差異,有时北陆地方又不含新潟县。所以有前者「含新潟縣的北陸地方」的「北陸4縣」和後者的「北陸3縣」的區分。.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北陸地方

北條高廣

北條高廣(1517年?—1587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越後國刈羽郡北條(現今新潟縣柏崎市北條)領主、城主。.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高廣

北條氏康

北條氏康()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他以第三代家督的身份,領導後北条氏與室町幕府關東管領上杉氏、甲斐守護武田氏,以及關東地方和周邊諸侯爭鬥,使北条家在關東地方逐漸壯大。.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氏康

北條氏政

北條氏政(),是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關東地方的大名。第四代後北條氏當主,是北條氏康的長子。母親為今川氏親之女瑞溪院。正室為武田信玄之女黃梅院。養有兒子氏直、太田氏房、千葉直重、直定、源藏、勝千代。幼名為乙千代丸。官位是左京大夫及相模守。.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氏政

北條景廣

北條景廣出生於天文17年(1548年),卒於天正7年(1579年)2月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越後國上杉家家臣,厩橋城、北條城主。乃是北條高廣之子,又名長國,通稱彌五郎,自稱丹後守。 北條景廣曾經參與川中島之戰,因作戰勇猛而有鬼彌五郎的異名,名列為上杉二十五將其中之ㄧ,並參加上杉氏的關東戰略攻打小田原城,作為謙信麾下的勇將出名。 1563年時隨父親北條高廣從越後北條城轉封到上野厩橋城,成為上杉謙信派駐東上野的代官,負責監視關東動態,在1566年一度倒戈至北條家令上杉謙信的關東攻略受到嚴重打擊,在1569年越相同盟成立後經由北條氏康仲介重歸上杉謙信麾下。 1574年北條高廣隱居,北條景廣繼為家督,擔任厩橋城主。1578年,上杉謙信死後,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為繼承權爆發御館之亂,北條景廣和本庄秀綱、上杉景信加入景虎軍,是景虎軍的主要戰力之一,北條景廣為支援上杉景虎離開厩橋城把主力軍帶回越後的舊領北條城,並支援上杉景虎的御館城,和上杉景勝軍展開會戰。 翌年,北條景廣在府中八幡宮參籠(閉居於神社、寺院中齋戒祈禱)時,被上杉景勝的部將荻田長繁(主馬)刺殺傷重而亡,北條景廣作為上杉景虎倚重的戰力,他的陣亡是景虎軍武將失去向心力大量投降上杉景勝的關鍵。 Category:戰國武將 B北 B北 Category:越後北條氏.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景廣

元龜

元龜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永祿之後,天正之前。指1570年到1573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據《信長公記·卷六》,企圖要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在元龜3年9月向足利義昭提出的17條之意見書中要求:「元龜年號實為不吉,應行改元,謹呈將軍裁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元龜

前橋城

前橋城,古稱廄橋城,是日本的古城,關東七名城之一。前橋城位於上野國群馬郡(現址為群馬縣前橋市大手町)。江戶時代是前橋藩的藩廳。.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前橋城

石山本願寺

石山本願寺(いしやまほんがんじ)是戰國時代初期~安土桃山時代位在攝津國大坂的淨土真宗寺院、東西長7町、南北寬5町(1町=約109m)的堀濠土壘式城郭。也稱「大坂本願寺」。 1483年日本佛教淨土真宗(一向宗)本願寺派第8代門主蓮如(門主:教派首領)在京都山科建立了「山科本願寺」,傳到10代門主證如遷移到當時的攝津國石山〔今大阪市中央區〕,稱「石山本願寺」,是本願寺派的本山(宗廟)所在。.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石山本願寺

石川縣

石川縣()是日本的一個縣,為北陸三縣之一,縣廳所在地是金澤市。轄區相當於過去令制国中的加贺国与能登国。石川縣東西寬約100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形狀狹長。西南部的加賀地方的西側日本海海岸線呈直線形狀,東側是兩白山地諸峰,東南部有縣內最高峰白山,高2,702米。北部的能登地方則大致相當於能登半島。石川縣的氣候屬於日本海側氣候。自西伯利亞吹來的乾冷季風在日本海上空受對馬暖流的影響使得水汽含量增加,被兩白山地擋住後給石川縣帶來充沛降水。石川縣的全年降水量在所有都道府縣中高居第五。特別在冬季,由於西北季風的影響,石川縣降水較多,山區是豪雪地帶,且在降雪時常有打雷現象。石川縣人口約有115萬人,其中以金澤市人口最多,約有46萬人,佔石川總人口的約四成。其次是小松市和白山市。石川縣人口高度集中在南部的加賀地方。金澤市是北陸三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北陸經濟的中心之一。 石川縣經濟的特徵之一是過半數製造業從業者從事機械相關產業的工作,人均機械製造業生產額也是日本第一。在江戶時代,以加賀國、能登國、越中國為領地的加賀藩注重學術與文藝發展,使得城下町金澤傳統文化興隆並維持至今。石川縣各地的傳統工藝也十分發達,人均日本美術展覽會及日本傳統工藝展的入選者數是日本第二。 石川縣這一地名來源於縣內的石川郡,而石川郡的名稱則來自於。手取川河床上大小岩石眾多,有「石川」的別稱。.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石川縣

珠洲市

洲市()是石川縣東北部、能登半島最北端的市。面積247.19平方公里,總人口15,171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珠洲市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織田信長

織田氏

家紋:'''揚羽蝶''' 織田氏是日本的氏族和武家。斯波氏家臣。家紋是揚羽蝶、織田木瓜等。嫡流、伊勢守家的通字是「廣」、大和守家的通字是「定」、後來的近代大名的彈正忠家是「信」等。 發祥地(苗字地名)是越前國織田莊(福井縣丹生郡越前町)。本姓藤原氏(後來假冒桓武平氏)。實際上是忌部氏之流。與甲斐氏、朝倉氏相同是三管領之一的斯波武衛家的守護代,順序是次於甲斐氏的第二位。在室町時代是尾張國的守護代。在日本戰國時代,一族之間發生鬥爭,結果是彈正忠家的織田信長大大地擴展了勢力。但是就在將近天下統一之前發生本能寺之變,信長和嫡子信忠被「大叛臣」明智光秀逼迫自盡,演變成織田家有力家臣的勢力鬥爭。最終另一位叛臣羽柴秀吉擊敗織田家中其他勢力,並殺害少主神戶信孝後奪取實權,表面上雖以信長嫡孫織田秀信為首,但織田秀信在長大成人後亦不能取回政權到織田家。不過秀信返回織田家的本國岐阜城並成為美濃的大名。在關原之戰中加入西軍,因此德川家康把織田家(嫡流)消滅。後來彈正忠家的庶流在江戶時代中成為外様的小大名、高家、旗本、尾張藩和明石藩家老等等並一直存續下去。還有藤掛氏、津田氏等不以織田為姓的一族存在。 明治維新後,大名織田家四家被列為子爵。.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織田氏

羽咋市

羽咋市()是位于日本石川县的一座城市,建于1958年7月1日。.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羽咋市

羽咋郡

羽咋郡()為石川縣的一郡。人口39,537人、面積358.22平方公里。(2005年) 現管轄有以下2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羽咋郡

甲斐國

斐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為甲州(こうしゅう)。其位置相當於現代日本行政區中的山梨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甲斐國

畠山義綱

山義綱(生年不詳-1594年2月1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在能登的戰國大名。能登畠山氏第9代當主。父親是第8代當主畠山義續。幼名次郎。別名義胤、義則。官位是修理大夫。正室是六角義賢的女兒。.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畠山義綱

畠山義隆

山義隆(1556年-1576年3月4日)是能登的戰國大名。畠山氏第11代當主。第9代當主畠山義綱的次男(『長尾家譜』記載為長男)。.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畠山義隆

畠山義慶

山義慶(1554年-1574年)是能登的戰國大名。能登畠山氏當主。畠山義綱嫡男。幼名次郎。.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畠山義慶

畠山氏

山氏(はたけやまし/はたけやまうじ),亦作田山氏,日本的一個武家氏族,桓武平氏的支流,發源於武藏国男衾郡畠山鄉而得名。室町時代三大管領之一。(畠,為和製漢字,中文可唸作ㄗ、ㄗㄞ、ㄊㄧㄢˊ).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畠山氏

畠山春王丸

山春王丸(生年不明-1577年8月7日)是能登的戰國大名畠山氏的末代當主。畠山義隆嫡男。.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畠山春王丸

遊佐續光

遊佐續光(ゆさ つぐみつ,?(? - 天正9年6月27日))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人物。能登畠山氏的家臣,畠山七人眾之一,也是遊佐氏的當家。.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遊佐續光

顯如

顯如(1543年2月20日 - 1592年12月27日),或稱本願寺顯如,諱光佐,是淨土真宗本願寺第11代門主。本願寺第10代門主証如之子。妻子為三條公賴的女兒、細川晴元的養女如春尼。兒子有教如、顯尊、准如。 顯如為戰國時代之中實力最雄厚的宗教人士,開創了本願寺最輝煌的一段時期,領導為數眾多的「一向一揆」;雖是宗教人物,但在歷史上因其政治、軍事、經濟實力,也被定位為戰國大名之一。.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顯如

飛驒國

飛驒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飛州。飛驒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岐阜縣的北部。.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飛驒國

越中國

越中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中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富山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越中國

越後國

越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亦稱越州,越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新潟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越後國

越前一向一揆

日本戰國時代天正初年時期,在越前國爆發的一向一揆起事,後被織田信長強力鎮壓,諸多一向一揆成員被屠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越前一向一揆

越前國

越前國()為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今福井縣的嶺北地方及敦賀市,初設之時的國領更大,還包含現在的石川縣全境。.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越前國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足利義昭

鹿島郡

鹿島郡()為石川縣的一個郡。人口18,980人,面積 89.36平方公里。(2005年3月) 現在管轄有以下一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鹿島郡

能登國

能登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能州。能登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石川縣北部的能登半島。.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能登國

關東地方

東地方()是指日本本州中部偏東瀕太平洋的地區,由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所構成。其以首都東京為中心,居住人口超過4千3百萬,聚集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以關東地方1都3縣為核心的東京都會區(首都圈),人口逾3千7百萬人,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關東地方

長篠之戰

长篠之战(又稱為長篠之合戰或長篠合戰)是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对战双方为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與武田勝賴軍,时间为天正3年5月21日(1575年6月28日)。主要戰事地點在三河國長篠城(現在的愛知縣新城市長篠),決戰地點在設樂原。.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長篠之戰

長續連

長續連,戰國時代武將。平信光(長教連的二男)的次男。歷任畠山氏四代的重臣。初名平勝光,後來成為伯父長英連的婿養子,最初拜領主君畠山義續偏諱改名長續連。又名新九郎、九郎左衛門尉、對馬守。能登國鳳至郡穴水城主。.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長續連

長連龍

長連龍(,)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武將,織田家家臣,後來成為前田家家臣。 畠山家滅亡後,作為家臣的亦一度滅亡,後來連龍仕於織田信長後才成功讓長氏復興。信長死後,他改仕於前田利家,在軍事和內政兩方面作出貢獻,他一生曾經參與41次合戰。.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長連龍

PHP研究所

株式会社PHP研究所是日本的一個民間智庫暨出版社,由松下電器(Panasonic)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於1946年所創立。.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PHP研究所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日本戰国時代武將,斯波武衛家庶流,越後新發田城主柴田修理太夫義勝之孫,織田信秀家臣,後來侍奉織田信長。尾張國武家出身,關於勝家早期以及父親柴田勝義的資料有多處不明的地方,出生年份亦有多個說法,包括1522年、1526年及1527年。別名權六,綽號鬼柴田,織田四天王之首。.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柴田勝家

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日本戰國時期大和国大名,通稱松永彈正。 松永久秀早年事迹不详,后出仕于三好长庆担任要职。但松永久秀阴谋篡夺三好家实权,三好长庆及嫡子三好义兴、弟弟安宅冬康、十河一存之死都与其有嫌疑。三好长庆死后,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掌握家中实权。1565年,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谋杀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史称永禄之变。但不久双方反目,松永久秀随后与三好三人众、大和国国人筒井顺庆长期交战。1568年,松永久秀臣服于上洛的织田信长,但数次发动叛乱,最终于1577年11月19日在信贵山城之战战败后自杀身亡。 松永久秀一生有多次下克上的经历,织田信长向德川家康介绍松永久秀时,指出他曾做出三件常人不可为的恶事:篡夺主家、谋杀将军和火烧东大寺。.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松永久秀

松永久通

松永久通(1543年2月11日(『系圖纂要』)-1577年11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武將。父親是松永久秀。本名義久。通稱彦六、右衛門大夫、右衛門佐、金吾。官位是從五位下右衛門佐。正室是十市遠勝的女兒。.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松永久通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长子。母亲是甲斐國人眾的女儿大井之方,先室為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之女,繼室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三條之方。官位是從四位下、信濃守,大正時代贈从三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将,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武田信玄

武田勝賴

武田勝賴(たけだ かつより)/ 諏訪勝賴(すわ かつより),為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甲斐戰國大名。甲斐武田家第20代家督,武田二十四將之一。 武田勝賴為武田信玄與其側室諏訪御料人所生,武田信玄的四男,最初繼嗣母家諏訪家,稱為諏訪四郎勝賴,及後領有信濃伊那谷高遠城,又被喚為伊奈勝賴。武田信玄曾替勝賴向足利義昭請求官位與偏諱的恩賞,但因織田信長的阻擾而未果。 信玄長男義信遭廢嫡病故,次兄海野信親為盲人與三兄信之早逝的因素,成為武田信玄選定的家督繼承人,在信玄辭世後繼承家督。.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武田勝賴

武田氏

武田氏,是日本从平安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的武士氏族。本姓是源氏。家系是以清和源氏的一个支系河内源氏下的源義光为始祖的甲斐源氏的宗家。武田氏在安艺国、若狭国存在支系,上总国亦有庶出支系。.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武田氏

永祿

永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弘治之後,元龜之前。指1558年到156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輝、足利義榮、足利義昭。.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永祿

河內國

河內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河州。河內國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大阪府的東部。.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河內國

河田長親

河田長親,出生於天文14年(1545年),卒於天正9年(1581年)),是日本戰國時代上杉氏的家臣。官位至豐前守。號禪忠。 他最初是住在近江國河田田守入道元親的兒子、1559年於上杉謙信第2次上洛時被收為家臣、謙信對其才能相當賞識,歷任奉行等職。 他被評價為智勇雙全的武將,而為謙信所重用。永祿年間與北條氏康作戰等關東戰役時,擔任沼田城城代,永祿末年和越中一向一揆交戰時立功,被封至越中魚津城,與新庄城城主鯵坂長實共同擔任越中方面的總指揮官。元龜3年(1571年)與一向一揆作戰失利,武田信玄死後,謙信將軍隊資源投入越中,後來進攻椎名康胤並將之追放,因戰功獲封越中松倉城城主,負責經營松倉金山。 天正5年(1577年),謙信與織田大軍戰於手取川,與鯵坂長實共同接收攻陷的七尾城。 1578年謙信去世後他選擇出家,法號禪忠。御館之亂時一開始保持中立,後來支援上杉景勝,並與侵入越中的織田軍戰鬥。月岡野之戰苦戰齋藤長龍。織田信長曾以賞賜近江一國,利誘長親背叛上杉氏,藉以斷絕對於景勝的支援,但長親不為所動,之後並迎戰柴田勝家和佐佐成政等侵略越中的大軍,但長親1581年病逝於越中松倉城,享年36歲。 另外,關於他的生年有1540年的說法。長親去世後,越中自此完全陷入織田家的統治當中。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1545年出生 Category:1581年逝世 Category:河田氏 Category:近江國出身人物.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河田長親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战国时代 (日本)

春日山城

春日山城是位於新潟縣上越市(古越後國頸城郡)曾經存在的日本城堡,是一座山城。是上杉家、長尾家以及堀家的居城。曾經為名將上杉謙信的居城最為有名,現為日本國家指定遺跡。別稱鉢峰城。.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春日山城

手取川之戰

手取川之戰是日本在1577年(天正5年)9月23日(新曆11月3日),上杉軍與織田軍在加賀國手取川的戰鬥。最後上杉軍在此戰役中取得勝利,但是此戰的存在與否有很大的爭議。.

查看 七尾城之戰和手取川之戰

飛驒國越中國越後國越前一向一揆越前國足利義昭鹿島郡能登國關東地方長篠之戰長續連長連龍PHP研究所柴田勝家松永久秀松永久通武田信玄武田勝賴武田氏永祿河內國河田長親战国时代 (日本)春日山城手取川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