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七尾城之戰和御館之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七尾城之戰和御館之亂之间的区别

七尾城之戰 vs. 御館之亂

七尾城之戰()是在天正4年(1576年)11月至天正5年(1577年)9月期間,越後的上杉謙信與能登畠山氏家臣長續連在能登能登郡七尾城爆發的一場合戰。最終,上杉氏在這次合戰中消滅能登畠山氏,並且佔領能登。. 御館之亂是天正6年(1578年)上杉謙信死去後,其兩個養子上杉景勝(父親為長尾政景)和上杉景虎(父親為北條氏康,亦有一說為北條綱成之子)為了爭奪家督之位而在越後爆發的內亂。「」是上杉謙信在迎接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時所修建的居館,位在春日山城城下,在內亂期間被上杉景虎作為根據地;後來上杉謙信亦將其當作政廳使用。現在的直江津車站附近的御館公園內有當年御館的遺跡。.

之间七尾城之戰和御館之亂相似

七尾城之戰和御館之亂有(在联盟百科)30共同点: 加賀國家督上野國上杉謙信上杉氏上條政繁丰臣秀吉七尾城征夷大將軍北陸地方北條高廣北條氏康北條氏政北條景廣元龜織田信長織田氏甲斐國越中國越後國足利義昭能登國柴田勝家武田信玄武田勝賴武田氏永祿河田長親战国时代 (日本)春日山城

加賀國

加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加州。加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石川縣南部。.

七尾城之戰和加賀國 · 加賀國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家督

家督()是指東亞在傳統父權制度下,家庭各項事項的支配者。此詞在日本較被廣泛使用,漢語則多稱為家主或族長。.

七尾城之戰和家督 · 家督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上野國

上野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上州。上野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群馬縣。.

七尾城之戰和上野國 · 上野國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龍、軍神。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的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法名谦信,號宗心,齋號不識庵。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明治天皇追贈從二位。 任內終結內亂頻仍的越後國,除了政務與軍事外,也致力於經濟產業的復興。另由於救援盟國及關東秩序的回復屢次出兵,在48年的生涯中,分別與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大名頻頻作戰,尤其5度與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作戰最為著名,廣為後世描述。之後應足利將軍家邀請而上洛,從越後國經北陸路西進越中國、能登國及加賀國等擴大勢力,但壯志未酬而去世。作戰的戰兜為飯綱明神前立鐵錆地張兜。 謙信共有四名養子,為上杉景勝、上杉景虎、上條政繁和山浦景國。.

七尾城之戰和上杉謙信 · 上杉謙信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上杉氏

上杉氏,日本氏族之一,原為公家,後在關東管治。後來武士化,在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及江戶時代,該家族擁有一定地位。.

七尾城之戰和上杉氏 · 上杉氏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上條政繁

上條政繁(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上條上杉家當主。上杉氏家臣。上條城城主。初名景義。通稱彌五郎、山城守、播磨守、織部。父親是上杉定實。一説指是上條上杉家的一族兼越後國守護上杉定實的舍弟。正室是長尾政景的女兒。.

七尾城之戰和上條政繁 · 上條政繁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七尾城之戰和丰臣秀吉 · 丰臣秀吉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七尾城

七尾城位於日本石川縣七尾市古城町付近的古城。日本國家指定史跡。.

七尾城和七尾城之戰 · 七尾城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七尾城之戰和征夷大將軍 · 征夷大將軍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北陸地方

北陸地方其名称来自日本古代五畿七道中的「北陆道」,一般指日本本州中部地區臨日本海沿岸的地方,包括福井县、石川县、富山县及新潟县。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差異,有时北陆地方又不含新潟县。所以有前者「含新潟縣的北陸地方」的「北陸4縣」和後者的「北陸3縣」的區分。.

七尾城之戰和北陸地方 · 北陸地方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北條高廣

北條高廣(1517年?—1587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越後國刈羽郡北條(現今新潟縣柏崎市北條)領主、城主。.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高廣 · 北條高廣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康

北條氏康()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他以第三代家督的身份,領導後北条氏與室町幕府關東管領上杉氏、甲斐守護武田氏,以及關東地方和周邊諸侯爭鬥,使北条家在關東地方逐漸壯大。.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氏康 · 北條氏康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政

北條氏政(),是日本戰國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關東地方的大名。第四代後北條氏當主,是北條氏康的長子。母親為今川氏親之女瑞溪院。正室為武田信玄之女黃梅院。養有兒子氏直、太田氏房、千葉直重、直定、源藏、勝千代。幼名為乙千代丸。官位是左京大夫及相模守。.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氏政 · 北條氏政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北條景廣

北條景廣出生於天文17年(1548年),卒於天正7年(1579年)2月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越後國上杉家家臣,厩橋城、北條城主。乃是北條高廣之子,又名長國,通稱彌五郎,自稱丹後守。 北條景廣曾經參與川中島之戰,因作戰勇猛而有鬼彌五郎的異名,名列為上杉二十五將其中之ㄧ,並參加上杉氏的關東戰略攻打小田原城,作為謙信麾下的勇將出名。 1563年時隨父親北條高廣從越後北條城轉封到上野厩橋城,成為上杉謙信派駐東上野的代官,負責監視關東動態,在1566年一度倒戈至北條家令上杉謙信的關東攻略受到嚴重打擊,在1569年越相同盟成立後經由北條氏康仲介重歸上杉謙信麾下。 1574年北條高廣隱居,北條景廣繼為家督,擔任厩橋城主。1578年,上杉謙信死後,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為繼承權爆發御館之亂,北條景廣和本庄秀綱、上杉景信加入景虎軍,是景虎軍的主要戰力之一,北條景廣為支援上杉景虎離開厩橋城把主力軍帶回越後的舊領北條城,並支援上杉景虎的御館城,和上杉景勝軍展開會戰。 翌年,北條景廣在府中八幡宮參籠(閉居於神社、寺院中齋戒祈禱)時,被上杉景勝的部將荻田長繁(主馬)刺殺傷重而亡,北條景廣作為上杉景虎倚重的戰力,他的陣亡是景虎軍武將失去向心力大量投降上杉景勝的關鍵。 Category:戰國武將 B北 B北 Category:越後北條氏.

七尾城之戰和北條景廣 · 北條景廣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元龜

元龜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永祿之後,天正之前。指1570年到1573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據《信長公記·卷六》,企圖要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在元龜3年9月向足利義昭提出的17條之意見書中要求:「元龜年號實為不吉,應行改元,謹呈將軍裁示」。.

七尾城之戰和元龜 · 元龜和御館之亂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七尾城之戰和織田信長 · 御館之亂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織田氏

家紋:'''揚羽蝶''' 織田氏是日本的氏族和武家。斯波氏家臣。家紋是揚羽蝶、織田木瓜等。嫡流、伊勢守家的通字是「廣」、大和守家的通字是「定」、後來的近代大名的彈正忠家是「信」等。 發祥地(苗字地名)是越前國織田莊(福井縣丹生郡越前町)。本姓藤原氏(後來假冒桓武平氏)。實際上是忌部氏之流。與甲斐氏、朝倉氏相同是三管領之一的斯波武衛家的守護代,順序是次於甲斐氏的第二位。在室町時代是尾張國的守護代。在日本戰國時代,一族之間發生鬥爭,結果是彈正忠家的織田信長大大地擴展了勢力。但是就在將近天下統一之前發生本能寺之變,信長和嫡子信忠被「大叛臣」明智光秀逼迫自盡,演變成織田家有力家臣的勢力鬥爭。最終另一位叛臣羽柴秀吉擊敗織田家中其他勢力,並殺害少主神戶信孝後奪取實權,表面上雖以信長嫡孫織田秀信為首,但織田秀信在長大成人後亦不能取回政權到織田家。不過秀信返回織田家的本國岐阜城並成為美濃的大名。在關原之戰中加入西軍,因此德川家康把織田家(嫡流)消滅。後來彈正忠家的庶流在江戶時代中成為外様的小大名、高家、旗本、尾張藩和明石藩家老等等並一直存續下去。還有藤掛氏、津田氏等不以織田為姓的一族存在。 明治維新後,大名織田家四家被列為子爵。.

七尾城之戰和織田氏 · 御館之亂和織田氏 · 查看更多 »

甲斐國

斐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為甲州(こうしゅう)。其位置相當於現代日本行政區中的山梨縣。.

七尾城之戰和甲斐國 · 御館之亂和甲斐國 · 查看更多 »

越中國

越中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中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富山縣。.

七尾城之戰和越中國 · 御館之亂和越中國 · 查看更多 »

越後國

越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亦稱越州,越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新潟縣。.

七尾城之戰和越後國 · 御館之亂和越後國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七尾城之戰和足利義昭 · 御館之亂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能登國

能登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能州。能登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石川縣北部的能登半島。.

七尾城之戰和能登國 · 御館之亂和能登國 · 查看更多 »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日本戰国時代武將,斯波武衛家庶流,越後新發田城主柴田修理太夫義勝之孫,織田信秀家臣,後來侍奉織田信長。尾張國武家出身,關於勝家早期以及父親柴田勝義的資料有多處不明的地方,出生年份亦有多個說法,包括1522年、1526年及1527年。別名權六,綽號鬼柴田,織田四天王之首。.

七尾城之戰和柴田勝家 · 御館之亂和柴田勝家 · 查看更多 »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长子。母亲是甲斐國人眾的女儿大井之方,先室為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之女,繼室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三條之方。官位是從四位下、信濃守,大正時代贈从三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将,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七尾城之戰和武田信玄 · 御館之亂和武田信玄 · 查看更多 »

武田勝賴

武田勝賴(たけだ かつより)/ 諏訪勝賴(すわ かつより),為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甲斐戰國大名。甲斐武田家第20代家督,武田二十四將之一。 武田勝賴為武田信玄與其側室諏訪御料人所生,武田信玄的四男,最初繼嗣母家諏訪家,稱為諏訪四郎勝賴,及後領有信濃伊那谷高遠城,又被喚為伊奈勝賴。武田信玄曾替勝賴向足利義昭請求官位與偏諱的恩賞,但因織田信長的阻擾而未果。 信玄長男義信遭廢嫡病故,次兄海野信親為盲人與三兄信之早逝的因素,成為武田信玄選定的家督繼承人,在信玄辭世後繼承家督。.

七尾城之戰和武田勝賴 · 御館之亂和武田勝賴 · 查看更多 »

武田氏

武田氏,是日本从平安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的武士氏族。本姓是源氏。家系是以清和源氏的一个支系河内源氏下的源義光为始祖的甲斐源氏的宗家。武田氏在安艺国、若狭国存在支系,上总国亦有庶出支系。.

七尾城之戰和武田氏 · 御館之亂和武田氏 · 查看更多 »

永祿

永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弘治之後,元龜之前。指1558年到156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輝、足利義榮、足利義昭。.

七尾城之戰和永祿 · 御館之亂和永祿 · 查看更多 »

河田長親

河田長親,出生於天文14年(1545年),卒於天正9年(1581年)),是日本戰國時代上杉氏的家臣。官位至豐前守。號禪忠。 他最初是住在近江國河田田守入道元親的兒子、1559年於上杉謙信第2次上洛時被收為家臣、謙信對其才能相當賞識,歷任奉行等職。 他被評價為智勇雙全的武將,而為謙信所重用。永祿年間與北條氏康作戰等關東戰役時,擔任沼田城城代,永祿末年和越中一向一揆交戰時立功,被封至越中魚津城,與新庄城城主鯵坂長實共同擔任越中方面的總指揮官。元龜3年(1571年)與一向一揆作戰失利,武田信玄死後,謙信將軍隊資源投入越中,後來進攻椎名康胤並將之追放,因戰功獲封越中松倉城城主,負責經營松倉金山。 天正5年(1577年),謙信與織田大軍戰於手取川,與鯵坂長實共同接收攻陷的七尾城。 1578年謙信去世後他選擇出家,法號禪忠。御館之亂時一開始保持中立,後來支援上杉景勝,並與侵入越中的織田軍戰鬥。月岡野之戰苦戰齋藤長龍。織田信長曾以賞賜近江一國,利誘長親背叛上杉氏,藉以斷絕對於景勝的支援,但長親不為所動,之後並迎戰柴田勝家和佐佐成政等侵略越中的大軍,但長親1581年病逝於越中松倉城,享年36歲。 另外,關於他的生年有1540年的說法。長親去世後,越中自此完全陷入織田家的統治當中。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1545年出生 Category:1581年逝世 Category:河田氏 Category:近江國出身人物.

七尾城之戰和河田長親 · 御館之亂和河田長親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七尾城之戰和战国时代 (日本) · 御館之亂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春日山城

春日山城是位於新潟縣上越市(古越後國頸城郡)曾經存在的日本城堡,是一座山城。是上杉家、長尾家以及堀家的居城。曾經為名將上杉謙信的居城最為有名,現為日本國家指定遺跡。別稱鉢峰城。.

七尾城之戰和春日山城 · 御館之亂和春日山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七尾城之戰和御館之亂之间的比较

七尾城之戰有75个关系,而御館之亂有13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0,杰卡德指数为14.49% = 30 / (75 + 132)。

参考

本文介绍七尾城之戰和御館之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