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丁雯靜

指数 丁雯靜

丁雯靜(),生於台灣雲林縣台西鄉海口,台灣記者,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東森電視、傳訊電視中天頻道和鳳凰衛視。現為紀錄片製作人,現任長天傳播總經理。其夫夏樂祥。.

60 关系: 反媒體壟斷運動台塑關係企業台灣台灣媒體台灣獨立運動外省人學士學生運動中天新聞台中央通訊社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時報中國時報集團中国大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華民國歷史中時電子報北京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軍高雄總醫院周奕成傳訊電視冷战凤凰卫视王永慶硕士空手道第47屆金鐘獎紅娘紀錄片经济学衣復恩颱風鮎魚 (2016年)香港記者記者會譚端范巽綠蔡衍明臺北市臺灣人在滿洲國臺西鄉金泳三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雲林縣陳德愉陳水扁Facebook...TVBSTVBS新聞台Yam蕃薯藤東森電視海南岛海峽兩岸關係新臺幣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時報周刊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反媒體壟斷運動

反媒體壟斷運動,又稱反媒體巨獸運動,為2012年在台灣發起的學生與社會運動,901反媒體壟斷聯盟與由台灣各大學院校學生組成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為推動此運動的主要團體。反對旺中案、反對壹傳媒併購案,要求制定反媒體壟斷法。以維護台灣新聞自由、反對媒體壟斷、防止中資與台灣財團控制台灣媒體為主要訴求。.

新!!: 丁雯靜和反媒體壟斷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塑關係企業

台塑企業(亦稱台塑集團)為臺灣企業集團之一,源起於1954年創立之福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更名為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台塑」)。旗下事業橫跨塑膠、煉油、石化、纖維、紡織、電子、能源、運輸、工務、生物科技、醫療、教育等領域。台塑企業經過六十餘年的努力發展,目前共計擁有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等百餘家關係企業,分別在台灣、美國、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及印尼都設有工廠。此外並擁有龐大的教育和醫療機構,是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 。 台塑企業的創辦人為王永慶、王永在兄弟。根據統計,自1980年代以來,台塑企業在資產總額、營收淨值、員工數等方面均獨占鰲頭,為台灣民營企業之龍頭,也為其主要創辦者王永慶贏得「臺灣經營之神」的美譽。王永慶在2008年10月15日逝世後,整個集團的運作正式交由2002年開始組成的「七人決策小組」,王家成員有王文淵總裁、王瑞華副總裁、王文潮、王瑞瑜等4人,專業經理人有李志村董事長、吳欽仁、楊兆麟等3人,並於2011年因企業經營需要,增加陳寶郎、林信義二名新成員變成「九人小組」,也就是台塑企業的「行政中心」。 台塑企業於2017年6月1日成立「管理中心」,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之家族成員,包含王文淵、王瑞華、王文潮、王瑞瑜等四位退出「行政中心」並進入「管理中心」,落實企業所有權及經營權分治之精神,原有「行政中心」則由五大公司最高專業經理人台塑林健男董事長、南亞吳嘉昭董事長、台塑石化陳寳郎董事長及台塑河靜陳源成董事長、台化洪福源副董事長共同組成。.

新!!: 丁雯靜和台塑關係企業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丁雯靜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媒體

#重定向 中華民國媒體.

新!!: 丁雯靜和台灣媒體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丁雯靜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外省人

外省人,字面意義為來自別的省份的人,這個稱呼起源於籍貫觀念。在华语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含义,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使用较为广泛。.

新!!: 丁雯靜和外省人 · 查看更多 »

學士

學士(Bachelor或Bachelor's Degree,衍生自中世纪拉丁語Baccalaureus一詞)是高等教育本科階段授予的學位名稱。.

新!!: 丁雯靜和學士 · 查看更多 »

學生運動

學生運動 ,簡稱學運 ,是一種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社會運動。这种运动一般是自發的(也有可能是受新聞媒體、社論、社會意見、專欄作家、電台名嘴、意見領袖等所引導)、为集體建立某種社會價值文化判斷,从而引發行動方向、回應或引發社會運動的大潮流。 學運目標有為學生組織的正名運動、聲援被捕的政治人物、反殖民主義、反一黨專政等。.

新!!: 丁雯靜和學生運動 · 查看更多 »

中天新聞台

中天新聞台,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中天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1995年9月1日開播(傳訊時期)。.

新!!: 丁雯靜和中天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丁雯靜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PCCU),簡稱文化大學、文大,別名華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麓的私立大學,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現為國境內繁星計畫大學以及U9成員之一。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

新!!: 丁雯靜和中國文化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丁雯靜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集團

中國時報集團,別稱中國時報系、中時集團,以創立於1950年的《中國時報》為集團主體,是目前台灣媒體業的龍頭之一。2009年後成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一部分。.

新!!: 丁雯靜和中國時報集團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丁雯靜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简称央视;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缩写为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之一。开播于1958年5月1日,现拥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以中文进行广播的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播出,该台拥有中国大陆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除了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频道之外,央视还通过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了非洲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接管理,同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将自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对外呼号中国之声。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为“中央三台”。.

新!!: 丁雯靜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丁雯靜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時電子報

中時電子報目前所屬於時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時報資訊成立於1989年,是台灣第一家擁有取得加值網路服務執照的公司;中時電子報則在1995年創立,在國內是歷史最為悠久的網路媒體。 1995年9月11日,中時電子報正式上線。1997年10月,中時電子報為台灣網路廣告業界建立了符合國際主流的「標準尺寸」、「標準計價」、「動態輪替」的新標準,也為台灣網路廣告市場訂下了基本規範。1998年4月,中國時報系正式成立中時網路科技,投入網路事業的發展。1999年4月,中時網路科技以中時電子報為旗艦,推動「Cyber One Media Network」網站團隊。 1989年12月,時報資訊成立。2008年11月,時報資訊合併中時網路科技,從原來的資料庫領域,變成整合了數位平台、數位內容管理及數位整合行銷平台的跨媒體數位平台。 中時電子報除了提供綜合性新聞、國內外照片外,並運用網路新科技持續推出部落格、新聞推播小工具、Widget、RSS、推推王推文等服務,讓網友對於新聞不只是單向的接收訊息,還可以雙向互動,實踐Web 2.0的網路體驗。.

新!!: 丁雯靜和中時電子報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丁雯靜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丁雯靜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丁雯靜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軍高雄總醫院

國軍高雄總醫院,為中華民國國防部軍醫局所管理的一間軍醫院,番號802醫院,位於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號,又稱苓雅軍醫院。由於地近鳳山,民眾有時稱之為鳳山軍醫院。除對軍職人員及其眷屬提供醫療服務和因應國防和軍事需求的醫學研究活動外,也以「國軍高雄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名義對一般大眾提供醫療服務。 院長:陸軍少將柯朝元.

新!!: 丁雯靜和國軍高雄總醫院 · 查看更多 »

周奕成

周奕成(Jou, Yi-Cheng,),台北市人,政治運動家,作家,創業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管理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SAIS)外交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修畢,是學運世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國外學者譽為台灣新世代的思想家與意見領袖。曾任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青年發展部及文宣部主任、第三社會工作室召集人、第三社會黨發起人、世代論壇召集人兼執行長、行政院政務顧問、總統府諮議、台灣民主基金會主任。現為新議程研究室主持人、世代文化創業群負責人。論述領域廣及憲政、兩岸、外交、媒體、文化及創業等。.

新!!: 丁雯靜和周奕成 · 查看更多 »

傳訊電視

傳訊電視網--絡有限公司(Chinese Television Network Inc.),簡稱傳訊電視、CTN,是1994年至2001年間曾經存在的一個以全球華人為目標觀眾的華語電視網,創辦人為香港商人--。 傳訊電視所屬「中天頻道」,是現今中天電視公司所屬中天新聞台的前身。.

新!!: 丁雯靜和傳訊電視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丁雯靜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传媒机构。集團旗下的鳳凰衛視中文台、資訊台、歐洲台、美洲台、電影台和香港台透過AsiaSat 7、China Sat-6B、Eurobird、Telsat-12、Directv、Echostar、G3-C、Satmex-6、Bell ExpressVU等衛星直播平台,鳳凰實現了全球覆蓋,環球布局56個記者站,製作團隊遍及全球五大洲。 鳳凰衛視在香港、深圳、倫敦、洛杉磯、北京设有分支机构。2006年,樓高26層的鳳凰深圳影視基地啓用,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2009年,鳳凰衛視總部大埔工業區自置辦公樓新址啓用,樓高四層,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鳳凰衛視美洲台於2014年在美國洛杉磯落戶,面積近2800平方米。歐洲台則坐落倫敦西南繁榮商業區,總面積逾850平方米。而集團最新落成啓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鳳凰中心,佔地面積超過1萬8千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超過6萬5千平方米。 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於2000年6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2008年12月5日,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轉至主板上市。2016年9月,鳳凰衛視宣佈,旗下的鳳凰香港已於2016年5月6日向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遞交有關數碼地面電視廣播的本地免費電視服務牌照申請,但已於翌年8月以公司業務和投資方向改變及本地免費電視服務不利市況為由撤回申請。.

新!!: 丁雯靜和凤凰卫视 · 查看更多 »

王永慶

王永慶(),臺灣新北市新店區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庄、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為臺灣著名的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與「臺灣的松下幸之助」。他的座右銘為:「勤勞樸實」,也一生奉行勤儉持家的態度,善用投資人的每一塊錢。 在台灣山林史佔有一席之地。.

新!!: 丁雯靜和王永慶 · 查看更多 »

硕士

碩士(Master's Degree)是一種研究生學位,擁有碩士學位者,通常象徵掌握並專精於某一學術領域或職場專業。在主攻的學術領域中,合格的研究生必須要能同時瞭解學術理論與現實狀況,運用理論來分析、审辩式思维和專業運用知識。並且比學士更能解決複雜問題,擁有更加獨立和縝密的思考能力。.

新!!: 丁雯靜和硕士 · 查看更多 »

空手道

手道(),亦稱「空手」(,Karate ),舊稱「唐手」,是發源於琉球國(今琉球群島)的一種武術。空手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空手道比賽大致分為型及自由組手兩大類。型是以假設的對手為目標,單人進行空手道技術的預定動作表演練習;自由組手即為對打比賽,各種規則中,世界空手道聯盟(WKF)採用先中即得分,後中不得分的規則,強調技術運用的速度和技巧。.

新!!: 丁雯靜和空手道 · 查看更多 »

第47屆金鐘獎

47屆電視金鐘獎是2012年台灣電視(廣播)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12年度傑出的台灣藝人(廣播從業人員)。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2012年10月19日19點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由聶雲和朱芯儀擔任主持人。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2012年10月26日19點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由曾國城和謝怡芬(Janet)擔任主持人,星光大道主持人則由翁滋蔓與梁赫群擔任。該屆頒獎典禮由中華電視公司執行製播,也是金鐘獎首度採用高畫質製播。此外,本屆最大贏家為八大電視戲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一共入圍八項獲得七項大獎,為金鐘獎史上獲獎最多之戲劇。.

新!!: 丁雯靜和第47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紅娘

紅娘,出自於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成名於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是湊合张珙與崔鶯鶯的婢女。 紅娘最早是《莺莺传》中崔鶯鶯的侍婢,虽有其名,但角色並不重要。王实甫在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础上創作《西厢记》,並將紅娘的角色提升到崔鶯鶯之上。 《西厢记》中,张生由衷感激紅娘,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娘怒斥張生:“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後來「紅娘」被引申為「媒人」一詞,甚至--現了以「紅娘」一詞命名的電視交友節目《我愛紅娘》。.

新!!: 丁雯靜和紅娘 · 查看更多 »

紀錄片

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現實世界題材的电影。与纪录片相对的為劇情片。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參與。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地点、情况与現實、实际情况一致。纪录片的題材范围廣泛,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亦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

新!!: 丁雯靜和紀錄片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新!!: 丁雯靜和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義,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 “义者,宜也。”《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說文》:“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 “义”是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之一。儒家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孔子的中心思想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為“義”。西汉董仲舒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

新!!: 丁雯靜和義 · 查看更多 »

衣復恩

衣復恩(),生於山东省济南市,中華民國空軍將領與企業家,中央航校第五期畢業,曾任中華民國空軍情報署長,主持黑蝙蝠中隊、黑貓中隊等特種任務。他也是中華航空的創辦人,亦曾擔任蔣中正座機駕駛。中將退役後,曾擔任亞洲化學董事長。.

新!!: 丁雯靜和衣復恩 · 查看更多 »

颱風鮎魚 (2016年)

颱風鮎魚(Typhoon Megi,國際編號:16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elen,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鮎魚」(메기)一名是由南韓所提供,是一種在河流或湖泊裏常見的魚,嘴旁有長鬚,魚身大,它的出現令人聯想到快要下雨。此名稱為第3次使用,對上一次獲給予此名的2010年颱風--鮎魚曾經問鼎21世紀西北太平洋最強風暴,但3年後遭颱風海燕超越;該年鮎魚亦以頂峰強度橫掃菲律賓呂宋並造成嚴重破壞,但此名稱未被申請除名。此風暴成為繼颱風莫蘭蒂和颱風馬勒卡後,連續第3個影響關島和臺灣的熱帶氣旋,橫掃臺灣後再於中國福建省大舉破壞。.

新!!: 丁雯靜和颱風鮎魚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丁雯靜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記者

記者是媒體從業人員中,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英文通常稱為「journalist」或「reporter」,但「reporter」特別是指電視台、電台等電子媒體的記者。或稱訪事員(流行於清末民初)。.

新!!: 丁雯靜和記者 · 查看更多 »

記者會

新闻发布会,也称记者会,是公共關係活動之一,是新聞發佈的途徑之一。在記者會上,新聞發佈者向受遨請出席的新聞媒體發表其預先計劃的訊息。 正規的記者會程序,通常有受邀請者入場報到、身份确认、司儀宣告記者會正開始、新聞發佈者發表講話、派發正式聲明、與會者發問及多方向交流,之後宣告散會。因為世界各地文化不同,個別記者會的內容及程序各異,所以出現的新聞發佈效果將會差別很大;例如有些地方,記者會前,到來採訪的記者及攝影師都會收到紅包,記者會後受到豐富茶點及其他特別款待,它可能危及專業記者「獨立採編」的地位。 不過,記者招待會是娛樂圈常見的一類記者會。 Category:大眾媒體 Category:新闻学 Category:传播学 Category:傳播 Category:公關 Category:會議.

新!!: 丁雯靜和記者會 · 查看更多 »

譚端

譚端,1971年生,當代新聞人、獨立記者,文史工作者。.

新!!: 丁雯靜和譚端 · 查看更多 »

范巽綠

范巽綠,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外省人第二代,祖籍中華民國浙江吳興,生於臺灣臺北市,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第一代」。北一女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范是民主進步黨外省籍創黨元老,曾任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總幹事,也曾代表該黨當選第3、4屆不分區立委;2000年就任教育部政務次長,2006年卸任。 此外,范巽綠曾爭取民進黨第7屆不分區立委提名失敗,亦曾協助陳菊於2006年競選高雄市長成功。2014年12月25日擔任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迄今。 范巽綠夫婿張富忠,為黨外運動人士、黨外編聯會會長、前民進黨黨員、倒扁運動副總指揮。2006年至2007年,民進黨爆發派系傾軋之十一寇事件,范巽綠、蕭美琴捲入,與羅文嘉、蔡其昌、鄭運鵬、段宜康等十一寇,成為部分深綠支持者「猜忌」的對象,合稱「十三寇」。.

新!!: 丁雯靜和范巽綠 · 查看更多 »

蔡衍明

蔡衍明,生於台灣台北市,居住在臺灣臺北市大稻埕,商人,日新國小,建成國中,板橋高中肄業,目前為旺旺集團董事長。是旺旺集團創辦人,中國時報集團最大股東,亦是香港亞洲電視第三大股東,臺灣中天电视的经营者,蔡衍明接手中時集團一年後,改名為旺旺中時集團,旗下拥有的媒体横跨臺港两地。美國《富比世》雜誌五月廿三日發布二○一二年台灣四十大富豪排行榜,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以八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千四百億元)淨資產,首度登上台灣首富寶座。蔡衍明篤信臺灣民間信仰,每逢春節時會邀請旗下員工共赴臺北行天宮、艋舺龍山寺與石門十八王公廟參拜。.

新!!: 丁雯靜和蔡衍明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丁雯靜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在滿洲國

《臺灣人在滿洲國》是臺灣長天傳播於2013年2月26日至3月2日推出的歷史紀錄片,製作人是丁雯靜與唐一寧,導演是-余-明洙,共五集,發掘回顧臺灣日治時期臺灣人懷著夢想勇闖天涯的血淚、國族認同的掙扎、及一段段被迫與家人離散的命運。 2013年1月5日,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舉辦本片試映會。2013年2月26日至3月2日20點整,中天新聞台首播本片國語版。2013年2月27日至3月3日16點整,中天新聞台首播本片臺語版。吳念真擔任中天新聞台版廣告代言人。首版DVD-Video版由沙鷗國際多媒體發行,一套5片。2013年10月25日,本片入圍第48屆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

新!!: 丁雯靜和臺灣人在滿洲國 · 查看更多 »

臺西鄉

臺西鄉(Tâi-se-hiong)是中華民國雲林縣下屬的一個鄉,東距縣治斗六市約三十四公里。以西瀕臺灣海峽而得名,為臺灣方位地名(臺北、臺中、臺南、臺東、臺西)中,唯一止於鄉級的。 臺西北以新虎尾溪與麥寮鄉相隔,南與四湖鄉以舊虎尾溪相鄰,東接東勢鄉,1920年臺灣行政劃分五州三廳,設--,隸屬臺南州虎尾郡,戰後分設本鄉和東勢鄉。臺西鄉同時也是臺灣丁氏的本貫之一。.

新!!: 丁雯靜和臺西鄉 · 查看更多 »

金泳三

金泳三(;),号巨山,韩国民主运动领袖,第14任韩国总统,是韩国民主化后的首位文人总统。有媒体称他是“韩国反腐教父”。 金泳三1927年出生于今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市,毕业于首尔大学哲学系,1954年当选为韩国第三届国会议员,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他曾先后九次当选国会议员,在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执政时期长期从事推动韩国民主化改革运动,并成为韩国民主运动的领袖。1992年12月,金泳三凭借与卢泰愚执政的民正党和金钟泌的新民主共和党三党合并当选韩国第14任总统,成为韩国民主化后的首位文人总统。 金泳三执政期间致力于消除腐败,推行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和金融实名制,将全斗焕和卢泰愚两位前总统推上了法庭。通过肃军运动,他清除了韩国军队的秘密组织一心会,结束了韩国40余年来军人执政、干预政治的局面。1992至1996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6倍,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由1992年的6740美元提高到10600美元。1996年,韩国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金泳三奉行世界化、多边化、多元化、地区合作、面向未来的“新外交”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大大提高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在他执政期间,韩国在加入联合国仅4年后就在联合国大会上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并成功申办第三届亚欧首脑会议。此外,金泳三还很好地处理了第一次朝核危机,避免了一场美朝战争。在其执政后期,由于韩宝丑闻和次子被捕入狱等事件,加上1997年未能妥善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使他的施政毁誉参半。 金泳三的座右铭是“大道无门”。金泳三与金大中和金钟泌在韩国政坛被称为“三金”,他们共同活跃在政坛的时期被称为“”。.

新!!: 丁雯靜和金泳三 · 查看更多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法人登記名稱)(英語:Chang Gung Medical Foundation|CHANG GUNG MEDICAL FOUNDATION),通稱長庚紀念醫院,簡稱長庚醫院、長庚,是台塑關係企業(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為紀念其父親王長庚,所捐助設立的財團法人醫院,西元1973年(民國62年)3月26日設立時,名為「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為台灣地區規模最大的財團法人醫療機構,該機構除醫療本業外,其於股票投資、美食街營運、處分資產等業外獲利高達百億以上,已連續多年名列台灣醫療機構獲利榜首,更是「台塑四寶」幕後主要的控股者。西元2009年3月,配合《醫療法》修正,更名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現於中華民國境內設有7間醫院、2間護理之家。西元2000年6月5日,受高雄縣(政府)之委託,經營高雄縣立鳳山醫院(現為高雄市立鳳山醫院)。西元2014年7月,得標「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BOT 案」,負責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的館舍興建與院務經營。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的「醫院評鑑」中,長庚醫療體系下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被評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醫學中心」級醫院。西元2013年,門診人次達800萬人次。.

新!!: 丁雯靜和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 查看更多 »

雲林縣

雲林縣(Hûn-lîm-koān;Yùn-lìm-y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農業首都」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偏南,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共有1市5鎮14鄉,縣政府設於斗六市。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1622年明朝海盜顏思齊與其部將鄭芝龍等登陸大笨港地區,為臺灣最早的大陸漢族移民拓墾。雲林縣大部縣域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特產有文旦、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發展出咖啡產業。雲林縣以農漁業、糖業為主要產業,青壯年人口外移,第二、三級產業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規模較小,然而縣內有全國最大的石化工業區。.

新!!: 丁雯靜和雲林縣 · 查看更多 »

陳德愉

#重定向 李文忠 (臺灣).

新!!: 丁雯靜和陳德愉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丁雯靜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Facebook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新!!: 丁雯靜和Facebook · 查看更多 »

TVBS

TVBS,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有線電視頻道經營者之一,為台灣首家衛星電視台。1993年9月28日開播,結束了以往「老三台」於1962年至1992年間獨佔台灣電視廣播之壟斷局面。同時擁有5個電視頻道,分別為TVBS新聞台、TVBS歡樂台、TVBS、TVBS-Asia(海外)、TVBS精采台(MOD)。 目前TVBS全頻道以HD高畫質製播,並率先將4K設備應用於戲劇拍攝與大型晚會轉播。.

新!!: 丁雯靜和TVBS · 查看更多 »

TVBS新聞台

TVBS新聞台,是屬於台灣TVBS旗下的電視新聞頻道,於1995年10月2日啟播,TVBS是臺灣第一個24小時本土新聞頻道;初名「TVBS 超級新聞網」(TVBS-Newsnet,別名「Super News」),是TVBS四個家族頻道中第三個啟播的頻道。 在台灣,本台被稱為「TVBS-NEWS」、「TVBS-N」,香港myTV SUPER稱為「無線衛星新聞台」。 TVBS新聞部位於TVBS「內湖大樓」九、十樓,而播報整點新聞攝影棚,位於「內湖大樓」一樓;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新!!: 丁雯靜和TVBS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Yam蕃薯藤

#重定向 天空傳媒.

新!!: 丁雯靜和Yam蕃薯藤 · 查看更多 »

東森電視

東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英語:Eastern Broadcasting Co., Ltd.,EBC),簡稱:EBC東森電視,(英語:EBC),是台灣大型的有線電視媒體,於1997年9月啟播。.

新!!: 丁雯靜和東森電視 · 查看更多 »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新!!: 丁雯靜和海南岛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新!!: 丁雯靜和海峽兩岸關係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丁雯靜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尖閣諸島国有化),源于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施政。石原慎太郎为了获得东京都政府对钓鱼岛的直接性管辖和管理,发起日本国内民众捐款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活动。最终,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以20.5亿日元(人民币1.66亿元,新臺幣7億元)从栗原弘行手中收购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南小岛、北小岛,在同年9月11日付款和登记。.

新!!: 丁雯靜和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 · 查看更多 »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簡稱旺旺中時集團,是台灣一個橫跨多項產業領域的企業集團,其母集團為經營食品產銷的旺旺集團。在完成中國時報集團的併購後,旺旺集團正式進入媒體經營領域,其經營口號為「唱旺台灣、旺兩岸」與「真道理性、真愛台灣」,意欲打造全球華人世界的最大娛樂平台。現任董事長蔡衍明、副董事長胡志強、總裁蔡紹中、電子媒體資深副總裁馬詠睿、新聞事業副總裁邱佳瑜。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於2009年成立。2008年11月3日,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買下中國時報集團(簡稱「中時集團」)及其旗下被稱作「三中」的媒體事業,包含中國電視公司、中國時報及中天電視。自完成併購起,其產業從食品產銷橫跨到媒體經營,此次併購情事被稱為「旺旺併購中時中天中視事件」。 2011年,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欲出資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中嘉網路」,但鑒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迴避審查、學者擔心此宗併購壟斷言論自由等因素,造成併購行為遲遲無法進行,除各領域學者、公民團體的抗議外,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亦曾集中其媒體資源反制NCC的反壟斷行為,此稱「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

新!!: 丁雯靜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 查看更多 »

時報周刊

《時報周刊》(China Times Weekly),簡稱「時周」、「CTW」,創刊於1978年3月5日,為台灣首創之大八開型綜合性雜誌,月刊型態發行時期名為《時報雜誌》,1986年至1988年名為《時報新聞周刊》,1988年改名《時報周刊》至今。不論是外觀形式(1997年10月2日改為大八開銅版紙、一刊二本,2007年3月2日從大八開改為菊八開、仍維持一刊二本)、報導方法、取材方向、新聞處理手法等,都是業界的先驅者。2000年代起,《時報周刊》一刊二本,一本提供讀者政治內幕、財經消費、科技新知、旅遊美食;另一本提供影劇動態、流行時尚、生活休閒等最新情報。 《時報周刊》的發行公司「時報周刊股份有限公司」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關係企業,所發行的雜誌為《時報周刊》,下屬出版公司為時周文化(已於2013年中結束營運)。作為一個綜合性期刊與叢書出版機構,《時報周刊》以讀者為導向,以大中華出版市場為目標,致力於提供全方位流行情報與趨勢的引領,以獨家報導精神,帶領讀者挖掘新聞背後的秘辛,並積極拓展大中華出版市場的合作領域。 自第1925期(2015年1月9日出刊)起,《時報周刊》標誌由綜藝體風格改為第一代書法風格字體再行設計的款式。2016年,《時報周刊》標誌再次改版。.

新!!: 丁雯靜和時報周刊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