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顺阳县

指数 顺阳县

顺阳县,古县名,县治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南五公里的顺阳村。應劭曰:縣在順水之陽,因处顺水(即均水)之阳而得名。.

17 关系: 博山县 (汉朝)南乡郡均水六李集王堅顺阳顺阳川顺阳范氏顺阳郡 (西晋)范廣 (西晉)郇阳邓州 (隋朝)李官桥镇李荫李蓘李英淅川县

博山县 (汉朝)

博山县,中国古县名。 县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党子口北博山南麓,东临丹江,西接党子口。汉哀帝初封孔光为博山侯,并改顺阳县为博山县,属南阳郡。后汉复曰顺阳。唐时废县。.

新!!: 顺阳县和博山县 (汉朝) · 查看更多 »

南乡郡

南乡郡,中国古代的郡。始置于东汉末年。 王莽新朝末(23年),析人邓晔起兵南乡以应汉。东汉始置南乡县,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荆州,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西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郡治南乡县(今淅川县滔河乡一带)。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又改为南乡郡。永和十年(354年),桓温伐前秦,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后陷后秦。义熙元年(405年),后秦文桓帝姚兴割南乡郡归东晋。 南北朝时,刘宋复曰顺阳郡。南齐沿袭。建武末(498年),陷于北魏。永元初(499年),陈显达拔北魏马圈城(一说位于岵山之阴,另说位于镇平县侯集镇马圈王村一带),派军主庄丘黑进击南乡,拔之。旋复陷于北魏,又置南乡郡。南朝梁普通六年(526年),晋安王纲自雍州遣长史柳浑破北魏(386年~534年)南乡郡,寻复失之。西魏(534年-556年)仍置南乡郡及淅州于此。后周(557年—581年),仍设南乡郡,并龙泉、湖里、白亭(今淅川县滔河乡白亭村附近)三县入。又有左南乡县,并置左乡郡。西魏改郡为秀山,改县为安山。后周秀山郡废。 隋朝开皇初年(581年),废南乡郡。大业初年,又改淅州为淅阳郡。.

新!!: 顺阳县和南乡郡 · 查看更多 »

均水

均水为古代河水名,是丹水和淅水交汇后形成的河流,均水的部分流域已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下面。.

新!!: 顺阳县和均水 · 查看更多 »

六李集

六李集是明代内乡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李氏家族中两代六人的诗集。他们分别是,李宗木的《杏山集》共八卷、李蓘的《太史集》共六卷、李荫的《比部集》共九卷、李云鹄的《侍御集》共四卷、李云雁的《白羽集》共二卷以及李云鸿的《秋羽集》共五卷。这六人之中,李宗木是父亲,其余五人皆为李宗木之子。.

新!!: 顺阳县和六李集 · 查看更多 »

王堅

王堅(),邓州彭桥人, 字永固,宋末著名衛城釣魚城的關將。他是釣魚城之戰的關鍵人物。.

新!!: 顺阳县和王堅 · 查看更多 »

顺阳

顺阳可指:.

新!!: 顺阳县和顺阳 · 查看更多 »

顺阳川

顺阳川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东南,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地带的四阳之中,即东南阳,西郧阳,南襄阳,北洛阳,南面、北面和西面有山包围,东边是起伏的丘陵,此地被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蓄水工程淹没,与同在该区域被淹没的丹阳川、板桥川并称为淅川的三大平川。.

新!!: 顺阳县和顺阳川 · 查看更多 »

顺阳范氏

顺阳范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以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一带的范氏家族。顺阳范氏是当时顺阳地区重要的士族之一,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声名显赫,自隋唐时期开始衰落,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间累世相继,有多达二十九人名载史籍,贵显于世,是当时中国范姓最为显赫的一支。顺阳范氏凭藉累世经学,坚守术业,迈十百载,浸成文化世族。范氏第一代范晷少年游学他乡,被辟为官,子孙藉其荫资,好学文化,为官朝政,效忠儒学皇权,终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顺阳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两晋南朝也得以维持。.

新!!: 顺阳县和顺阳范氏 · 查看更多 »

顺阳郡 (西晋)

顺阳郡,中国西晋时时设置的郡。.

新!!: 顺阳县和顺阳郡 (西晋) · 查看更多 »

范廣 (西晉)

范廣(),字仲將,西晉南阳順陽(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曾任東晉堂邑縣縣令。順陽范氏始祖范晷之子。在任時去世。.

新!!: 顺阳县和范廣 (西晉) · 查看更多 »

郇阳

郇阳是一个古代地名。.

新!!: 顺阳县和郇阳 · 查看更多 »

邓州 (隋朝)

邓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一个州。 开皇七年(587年)改荆州为邓州,治所在穰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南阳郡为邓州。户四万三千五十五,口十六万五千二百五十七。下辖六县:穰县、南阳县、向城县、临湍县、内乡县、菊潭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伏牛山以南的丹江、白河、湍河流域等地。 五代十国后汉时,临湍县改临濑县,北宋初年废县。北宋末的崇宁年间,户一十一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九万七千五百五十。下辖五县:穰县、南阳县、内乡县、顺阳县、淅川县。因邓州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是防守荆州、襄州的要地。南宋时,南宋与金国争夺激烈。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废穰县。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穰县。十四年(1381年)五月,复省穰县入州,穰县自此不再设。州领3县:新野县、内乡县、淅川县。清朝时,邓州仍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雍正后,为散州不领县。1913年,邓州改为邓县。.

新!!: 顺阳县和邓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李官桥镇

李官桥镇,古称顺阳,是一个淹没于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西部丹江口水库下的历史古镇。历史上曾是丹江四大古镇之一。乃当时县中巨镇,南即党子口关,是通往湖北光化县要道,旧有千总驻防于此。西汉在这里设置顺阳县,汉哀帝时称博山县,封侯国。后魏移治南乡郡于顺阳,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中华民国时期,李官桥的农业、工业、商业收入占整个淅川县收入的一半,城镇内木楼高耸、富豪连纵。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务院曾决定在此设立丹江县,但后来由于规划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县的建立成为泡影。.

新!!: 顺阳县和李官桥镇 · 查看更多 »

李荫

李荫,字于美,号岞客,内乡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人,授临海教谕,曾任宛平知县(仙令长安),后迁户部主事。有太監的母親殺人,被李荫處以重刑,司礼监太监冯保召見他,竟不理睬。.

新!!: 顺阳县和李荫 · 查看更多 »

李蓘

李蓘()字于田,号少庄,晚年自号黄谷山人,出生于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祖籍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 。明朝政治人物。.

新!!: 顺阳县和李蓘 · 查看更多 »

李英

李英可以指:.

新!!: 顺阳县和李英 · 查看更多 »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新!!: 顺阳县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