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乡郡

指数 南乡郡

南乡郡,中国古代的郡。始置于东汉末年。 王莽新朝末(23年),析人邓晔起兵南乡以应汉。东汉始置南乡县,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荆州,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西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郡治南乡县(今淅川县滔河乡一带)。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又改为南乡郡。永和十年(354年),桓温伐前秦,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后陷后秦。义熙元年(405年),后秦文桓帝姚兴割南乡郡归东晋。 南北朝时,刘宋复曰顺阳郡。南齐沿袭。建武末(498年),陷于北魏。永元初(499年),陈显达拔北魏马圈城(一说位于岵山之阴,另说位于镇平县侯集镇马圈王村一带),派军主庄丘黑进击南乡,拔之。旋复陷于北魏,又置南乡郡。南朝梁普通六年(526年),晋安王纲自雍州遣长史柳浑破北魏(386年~534年)南乡郡,寻复失之。西魏(534年-556年)仍置南乡郡及淅州于此。后周(557年—581年),仍设南乡郡,并龙泉、湖里、白亭(今淅川县滔河乡白亭村附近)三县入。又有左南乡县,并置左乡郡。西魏改郡为秀山,改县为安山。后周秀山郡废。 隋朝开皇初年(581年),废南乡郡。大业初年,又改淅州为淅阳郡。.

18 关系: 南乡县南北朝行政區劃南阳市南鄉司馬整丹江口市傅方筑阳县荆州 (古代)顺阳县顺阳郡 (西晋)范雲 (南朝)舞阴郡李官桥镇淅州 (隋朝)淅川县淅阳郡208年

南乡县

#重定向 南乡郡.

新!!: 南乡郡和南乡县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新!!: 南乡郡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新!!: 南乡郡和南阳市 · 查看更多 »

南鄉

没有描述。

新!!: 南乡郡和南鄉 · 查看更多 »

司馬整

司馬整(),字孔修,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太宰、安平王司马孚之孙,太尉、义阳王司馬望第三子,西晉宗室、官员。.

新!!: 南乡郡和司馬整 · 查看更多 »

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十堰市所辖的一个縣級市,位於汉江中上游,漢水和丹江的交會處,丹江口水庫的大壩即位於該市。另外道教的聖地武當山也位於丹江口市境内,有中國水都的外號。全市面积为3120平方公里,人口为50万人,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人口将有变动。.

新!!: 南乡郡和丹江口市 · 查看更多 »

傅方

傅方,東漢末年南鄉太守。.

新!!: 南乡郡和傅方 · 查看更多 »

筑阳县

筑阳县,中国古县名,位于今湖北省谷城县境内,因处于--水(即今谷地县的南河)之阳而得名。 秦代置县,属南阳郡。西汉,筑阳有涉都乡,因平南越有功,汉武帝封“南海太守子”嘉为涉都侯。新朝天凤元年(14年),筑阳县改称宜禾县。东汉复名,建安十三年(208年),隶属于南乡郡。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属顺阳郡。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筑阳县并入义成县。.

新!!: 南乡郡和筑阳县 · 查看更多 »

荆州 (古代)

荊州,是中國古代的ㄧ個行政區劃,最早由漢武帝依據九州分區而設置。.

新!!: 南乡郡和荆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顺阳县

顺阳县,古县名,县治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南五公里的顺阳村。應劭曰:縣在順水之陽,因处顺水(即均水)之阳而得名。.

新!!: 南乡郡和顺阳县 · 查看更多 »

顺阳郡 (西晋)

顺阳郡,中国西晋时时设置的郡。.

新!!: 南乡郡和顺阳郡 (西晋) · 查看更多 »

范雲 (南朝)

范雲(),字彥龍,南朝梁文學家,南鄉舞陰(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一带)人,歷仕齊、梁二朝,為竟陵八友之一。.

新!!: 南乡郡和范雲 (南朝) · 查看更多 »

舞阴郡

舞阴郡,中国十六国时设置的郡。 后秦姚兴置,治所在舞阴县(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求和于秦,且求南乡诸郡,兴“遂割南乡、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归于晋”。寻废。北魏孝昌中复置,治舞阴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属襄州。西魏改属广州。隋朝开皇初年废。 Category:后秦的郡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西魏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驻马店行政区划史.

新!!: 南乡郡和舞阴郡 · 查看更多 »

李官桥镇

李官桥镇,古称顺阳,是一个淹没于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西部丹江口水库下的历史古镇。历史上曾是丹江四大古镇之一。乃当时县中巨镇,南即党子口关,是通往湖北光化县要道,旧有千总驻防于此。西汉在这里设置顺阳县,汉哀帝时称博山县,封侯国。后魏移治南乡郡于顺阳,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中华民国时期,李官桥的农业、工业、商业收入占整个淅川县收入的一半,城镇内木楼高耸、富豪连纵。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务院曾决定在此设立丹江县,但后来由于规划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县的建立成为泡影。.

新!!: 南乡郡和李官桥镇 · 查看更多 »

淅州 (隋朝)

淅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时,下辖一郡一县。开皇二年(582年),荊州的南乡县等3县編入。大業元年(605年),均州废止,所属县由淅州移管。大業三年(607年)郡制施行,淅州改称淅陽郡,下辖7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再置淅州,治所在淅川县(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并置默水县。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南丰州的郧乡县、安福县、堵阳县归属淅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安福县、堵阳县入郧乡县。贞观八年(634年),州废,省默水县入内乡县。.

新!!: 南乡郡和淅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新!!: 南乡郡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淅阳郡

淅阳郡(原称:析阳郡),中国古代的郡。因郡治位于古代马蹬保(今马蹬镇)岵山之阳,因此称为淅阳郡。.

新!!: 南乡郡和淅阳郡 · 查看更多 »

208年

没有描述。

新!!: 南乡郡和208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