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陳郡

指数 陳郡

陳郡,中國古郡名,或為楚郡、陳國、淮陽國、淮陽郡。其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帶。.

146 关系: 劉宋行政區劃劉獲南北朝行政區劃南頓郡司马灵寿吴广孙该宋武帝中国暗杀事件列表东汉行政区划东晋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張遼何夔後趙州郡列表北齊行政區劃刘昶 (东晋十六国)周口市周興嗣周文 (秦朝)前燕石渠議奏王峻 (南朝)王隱秦朝申屠蟠袁姓袁宏袁峻袁崧袁喬袁公瑜袁粲袁翻袁瓌袁聿修袁豹袁郊袁耽袁枢 (南朝)袁泌袁洵袁渙袁湛袁準袁滂袁滋袁朗 (唐朝)袁昂袁敬...袁智弘西汉行政区划西漢經學傳承列表西漢藩國列表西漢藩王列表西晉豫州行政區劃謝奕謝石謝瞻謝莊謝萬謝颺謝謨謝貞謝重謝梵境謝朗謝朓謝方明谢姓谢安谢岳谢举谢伷谢弘微谢嘏谢哲谢元谢玄谢珫谢琰谢球谢纬 (刘宋)谢瀹谢览谢鲲谢述谢邈谢混谢温谢澹谢月镜谢晦谢景仁豫州 (古代)齊郡郡望鄧嶽鄧遐鄭當時鄭辯蕭宏苻雄虞诩陳國 (東漢)陳留郡陳郡陳昌 (南北朝)陈王陈郡袁氏陈郡谢氏陈郡殷氏柴武李洪 (十六国)東魏行政區劃東漢藩王列表東海郡梁習樊英 (东汉)武臣殷孝祖殷州 (南梁)殷不害殷仲堪殷仲文殷皇后殷琰殷羨殷芸殷融殷顗殷鈞殷恒殷淳殷浩毛穆之汝南郡濟南郡朱序會稽郡曹魏曹魏行政區劃晉朝行政區劃晋朝358年818年 扩展索引 (96 更多) »

劉宋行政區劃

没有描述。

新!!: 陳郡和劉宋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劉獲

劉獲,北魏陳郡(今河南项城)人。527年七月,刘获和同乡鄭辯在西华反魏,改年号为天授,并与南梁谯州刺史湛僧智合谋,北魏任命东豫州(今河南息县)刺史谯国(今安徽亳州)人曹世表为东南道行台来讨伐刘获。众将领因刘获人多势强,官军全是些残兵败卒,不敢交战。 曹世表患背肿,坐车出来告诉统军是云宝:“出其不意而发动攻击,一战即可击败在州民中有名望刘获和郑辩,只要刘获被打败了,那么湛僧智自然就会逃跑的。”于是挑选兵马交给是云宝,天黑时出城,天刚亮对刘获发起进攻,大败刘获,穷追而不舍,余党全被铲平。.

新!!: 陳郡和劉獲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新!!: 陳郡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南頓郡

南顿郡,中国西晋时设置的郡。 春秋时期,顿国在陈国的压力下,南迁,号南顿。西汉设南顿县,在今河南省项城市西。西晋设南顿郡。刘宋帖治陈郡,号为陳南頓二郡。466年,被北魏占领。北魏恢复南顿郡的建置,北齐废除。.

新!!: 陳郡和南頓郡 · 查看更多 »

司马灵寿

司马灵寿(),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后裔,东晋右卫将军、散骑常侍、中护军、使持节、侍中、太尉公、河间武王司马钦的曾孙,东晋侍中、左卫将军、河间景王司马昙之的孙子,北魏安远将军、丹阳简侯司马叔璠的长子,司马道寿的哥哥。 司马灵寿在神䴥年间与弟弟司马道寿一起投奔北魏,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封温县侯,外调为陈郡太守。始光三年(426年),刘宋荆州刺史谢晦在江陵起兵,引领北魏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王慧龙为援兵,王慧龙都督司马灵寿等一万军队攻克刘宋思陵的戍守,进一步围困项城,谢晦失败后才班师回军。神䴥三年(430年),宋文帝刘义隆北伐时,北魏朝廷下诏司马灵寿招募义士,得到两千多人,跟从西平公安颉攻破虎牢、滑台、洛阳三城,将五百余家迁徙到河内郡。司马灵寿又跟随讨伐柔然,西征凉州,所到之处都立下功劳。司马灵寿后被任命为辽西郡太守,任内管理受到清廉俭朴的称道。太和九年(485年),司马灵寿去世,朝廷赠予怀州刺史,谥号靖。司马灵寿娶太宰、顿丘王李峻的女儿,与岳父李峻来往关系不好,每次相见都被贬退,所以官职无法升到高位。.

新!!: 陳郡和司马灵寿 · 查看更多 »

吴广

吴广(?),字叔,陳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秦末农民战争領袖,曾与陈胜發動大泽起义。.

新!!: 陳郡和吴广 · 查看更多 »

孙该

孙该(),字公达,三国曹魏官员、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任城郡(治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微山县鲁桥镇)人。.

新!!: 陳郡和孙该 · 查看更多 »

宋武帝

宋武帝劉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綏輿里(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区)人,東晉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時期劉宋開國皇帝。早年出身十分貧寒,劉裕最初為北府將領孫無終的司馬,在孫恩之亂中展現其軍事才能,及後更發起義軍擊敗篡位的桓玄,恢復了東晉政權,並獲得了極高名望,並在不久之後掌握朝權。 劉裕趁南燕内讧之际而出兵滅燕,隨後又平定了盧循之亂,以及消滅了劉毅、諸葛長民及司馬休之等異己,鞏固了在東晉國內的地位。接著又乘後秦内乱而北伐,收復了洛陽及關中地區,受封宋公並得九錫,終篡奪了東晉政權,建立劉宋,開始了南北朝時代。.

新!!: 陳郡和宋武帝 · 查看更多 »

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本表所列为发生在事發当时的中国境内,或发生在今中国境内,或发生在海外但与中国人物等等有关的暗杀事件。事件依发生时间划分,所列朝代仅具时间阶段之意义。 表内所谓“直接主使/组织”是指刺客幕后的直接主使者或主使/所属组织。若无则不列。“结果”分为目标死亡、目标受伤、目标无恙(未死亡或受伤)三个主要选项,若有其他情况,如其他重要人物被误杀误伤等,则在此栏内注明。 中华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1949年后,凡与台湾或台湾人士有关的暗杀事件,皆注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与此无关者则不注。 本表时间划分乃便宜之计,并非严格依本朝代划分,如三国至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南朝刘宋420年建立截止,南北朝时期以隋朝581年建立截止,余则类同。前后两时期衔接时的重叠年份发生的事件,依事件发生时所属朝代或国家划分,无法划分者均归入下一时期。 自清朝末期1895年起,开始注明事件发生地点的国名,并附国旗。国名和旗帜以当时当地实际统治者之自称为限,与法律上的地位无关。事件发生地点一般包括国名和市县名。.

新!!: 陳郡和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新!!: 陳郡和东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东晋行政区划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其特點是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新!!: 陳郡和东晋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陳郡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張遼

張遼(),字文遠,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大夫庄)人,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新!!: 陳郡和張遼 · 查看更多 »

何夔

何夔(),字叔龍,陳郡陽夏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高祖父為瑯琊國相何英,曾祖父是漢安帝時車騎將軍何熙,曾在永初三年(109年)討伐南單于。.

新!!: 陳郡和何夔 · 查看更多 »

後趙州郡列表

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的南匈奴貴族劉淵麾下,屢立戰功,勢力強盛,控有晉朝的冀州,名義上臣屬於匈奴漢國,實際上已經割據自立。漢昌元年(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十月,鎮守長安的劉曜北上討伐靳準,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光初二年(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稱趙王元年,史稱後趙。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六年(324年)後趙擴展至淮河流域,東晉退至淮水之濱,徐州淮水以北陷於後趙。七年(325年)東晉司、兗2州全境及豫州大部全入後趙,太和元年(328年)南侵東晉至淮南及沔水流域一帶。同年劉曜親征洛陽,為石勒所擒;二年(329年)石勒滅前趙,關隴地區大部和弘農、上洛郡等地為後趙所有。次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建武四年(338年)燕王慕容皝與後趙帝石虎聯軍滅段部鮮卑,幽州之地全入後趙。史稱後趙強盛之時,「其地南逾淮、漢,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虎在位時期,東晉復奪沔水流域一帶。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後趙長安,有眾40餘萬。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控有洛、豫、徐、荊4州及魏尹、廣平郡、冀州南部。次年自立為帝,建立冉魏。與此同時雍、秦2州及汲郡、河內郡、黎陽等為前秦控制,幽、營2州及冀州西部入前燕,青州入段龕,涼州入前涼,朔州復為羌胡佔據,淮南入東晉。後趙僅能控制司隸的襄國郡、并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冀州部分地區。永寧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亡。永興三年(352年)四月,前燕俘虜冉閔,冉魏亡。.

新!!: 陳郡和後趙州郡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齊行政區劃

北齊建立後,開始整頓行政區規劃,廢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縣。北齊江淮之地後被南朝陳佔領。因為州轄區越分越細,於是設置行台兼管數州民政及軍事。.

新!!: 陳郡和北齊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刘昶 (东晋十六国)

刘昶,十六国时期南燕大臣,本为平原(今山东平原县)人。西汉胶东康王刘寄之后。 刘昶世仕慕容氏。从慕容德渡黄河,在北海郡都昌县定居。宋武帝刘裕平南燕,以刘昶为青州治中,至员外常侍。其子刘奉伯为慕容超东牟令,东晋灭南燕,刘裕以刘奉伯为北海郡太守,刘宋建立为陈郡、南顿郡二郡太守。刘奉伯的儿子刘休宾,刘奉伯弟弟的儿子刘怀珍。.

新!!: 陳郡和刘昶 (东晋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周口市

周口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周家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东平原,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处。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880.92万。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河南话。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2010年,河南被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栏目评为2009年中国十大最幸福的省份,而周口市为河南省幸福感排名第一的城市。.

新!!: 陳郡和周口市 · 查看更多 »

周興嗣

周興嗣(),字思纂,郡望陳郡項縣(今河南沈丘),世居姑孰(今安徽当涂)。其先人于西晋永嘉南渡时迁徙到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采石,在宝积山中安家落户。 西漢太子太傅周堪之後,曾祖父周凝,官西晉征西將軍府參軍、宜都太守。周興嗣十三歲至建康(今南京)遊學,梁武帝時,周興嗣上奏《休平賦》,受到重視,官朝散騎侍郎。 武帝十二年(513年),官至給事中,常年患有風疽,又染癧疾,梁武帝撫摸著他的手,感嘆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任昉愛其才,常說:「周興嗣若無疾,旬日當至御史中丞。」武帝十四年(515年),擔任臨川郡丞。十七年又官給事中。普通二年(521年),病故。著有《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餘卷,又以「王羲之帖字」一千字編著有《千字文》。史载周興嗣一夜之間編成《千字文》,“鬢髮皆白”。千字文不朽,使周興嗣流芳千古。.

新!!: 陳郡和周興嗣 · 查看更多 »

周文 (秦朝)

周文,字章,陳郡人,秦末民變軍事人物,陳勝部將。被秦將章邯討死。.

新!!: 陳郡和周文 (秦朝) · 查看更多 »

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國时代由鮮卑人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至慕容儁正式稱帝建國,其國號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 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新!!: 陳郡和前燕 · 查看更多 »

石渠議奏

石渠議奏是中國西漢的漢宣帝于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閣召集的讲论五经同異的學術會議的奏疏辑成之總稱。据《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載,所辑議奏共有一百六十五篇,今皆佚。唐朝杜佑《通典》中保存了其中若干片断。.

新!!: 陳郡和石渠議奏 · 查看更多 »

王峻 (南朝)

王峻(),字茂遠,琅邪郡臨沂县(治今山东临沂北)人,中国南北朝南朝齐、南朝梁大臣。 曾祖王敬弘,祖父王瓒之,父亲吴興郡太守王秀之。初任南齐著作佐郎,历任中軍廬陵王法曹行参軍・太子舍人・邵陵王文学・太傅主簿。受到竟陵王蕭子良的器重。转任司徒主簿,父死辞職服丧。服丧结束、任太子洗馬、建安王友。出任寧遠将軍、桂阳郡内史。蕭衍起兵,上游諸郡多相惊扰,王峻閉門静坐,桂陽郡安然,百姓依靠王峻得以和平。 梁武帝萧衍即位,天監初年,召還任中書侍郎。蕭衍喜欢王峻的風采,和陳郡谢览一起被奖賞提拔。转任吏部,当官不称职,再任征虜安成王長史。又为太子中庶子、游击将军。出任宣城郡太守,在任三年,为政清廉平和。召還为侍中,转任度支尚書。以本官兼起部尚書,於太極殿起居。任期结束,出任征遠将軍・平西長史・南郡太守。转任智武将軍・鎮西長史・蜀郡太守。召還为左民尚書、兼步兵校尉。转任吏部尚書,能選拔人材上位。 王峻为人風雅,没有很强的競争心。与谢览並称,曾和谢览约定,官至侍中,不再谋求升官。谢览自吏部尚书出为吴兴郡。王峻为侍中以后,虽不退身,也是淡然自守,无所营务。之后,因病请求解职,转任金紫光禄大夫,未拜。普通二年(521年)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号“惠子”。其子王琮。.

新!!: 陳郡和王峻 (南朝) · 查看更多 »

王隱

王隱,字處叔,陳郡陳人。 父王銓,仕曆陽令。王隱是晉元帝年間人,太兴初年,與郭璞同為著作郎,留心晋代史事,撰有《晉史》。.

新!!: 陳郡和王隱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陳郡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申屠蟠

申屠蟠,字子龍,陈留郡外黄县(今河南民權西北)人,九歲喪父,哀慟過度。喪服既除,不吃酒肉十餘年。.

新!!: 陳郡和申屠蟠 · 查看更多 »

袁姓

袁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上排59名。袁姓人在四川、华北和江南地区最具影响。总人口大约650万,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54%。.

新!!: 陳郡和袁姓 · 查看更多 »

袁宏

袁宏(),字彥伯,小字虎,所以当时的人一般称他为袁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曹魏名臣袁渙的六世孫,东晋的文学家、史学家。.

新!!: 陳郡和袁宏 · 查看更多 »

袁峻

袁峻,字孝高,陈郡阳夏人。 魏郎中令袁渙之八世孫,袁淑之子。生卒年不详。早年失去雙親,笃志好学,家贫无书,便去借書回來抄写,每日寫五十張纸,纸数不登,则不休息,手抄史记》、《汉书》各二十卷。历官员外郎、散骑常侍。.

新!!: 陳郡和袁峻 · 查看更多 »

袁崧

袁山松,又名袁崧(清人丁国钧認為是書寫筆誤),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音樂家。 袁山松是袁涣的六世孙,袁宏的堂侄。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善音樂,喜歡讓手下的人唱挽歌,有如送葬的隊伍,人謂「湛屋下陳尸,山松道上行殯」。又與羊曇、桓伊號稱三絕。袁山松表示:“书之为难也有五:烦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官至祕書監。孫恩作亂時,山松為吳郡太守,守滬瀆,城陷被殺。著有《後漢書》百卷,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多引之,今不傳,清代錢塘姚之駰輯其佚文一卷。.

新!!: 陳郡和袁崧 · 查看更多 »

袁喬

袁喬(),字彥叔,小字羊,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官員、將領。袁喬也是東漢末郎中令袁渙玄孫,東晉國子祭酒袁瓌子。袁喬長期擔任桓溫屬官,並參與晉滅成漢之戰,成功消滅成漢,但戰後不久即去世。.

新!!: 陳郡和袁喬 · 查看更多 »

袁公瑜

袁公瑜(),陈郡扶乐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唐朝官员。 年十九调补文德皇后挽郎、授晋州司士、大理司直、大理寺丞、兵部郎中、司刑少常伯。655年,武则天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向武氏表达忠心。长安县令裴行俭,听说武昭仪为皇后,认为国家祸患一定从此开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议论。袁公瑜听说后,告诉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裴行俭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659年七月,许敬宗派时为中书舍人的袁公瑜到黔州逼长孙无忌自缢。 662年,左相许圉师的儿子许自然,打猎时践踏庄稼,田主恼怒,许自然用响箭射田主。田主到司宪台起诉,司宪大夫杨德裔不受理。西台舍人袁公瑜派人改名向唐高宗上密封奏折告发此事。许圉师横行霸道的是领兵的将军,自己是文官,没有条件横行霸道。唐高宗大怒,说:“你怨恨没有领兵?”免去了许圉师的官职。久视元年(700年)葬于洛阳邙山。现有墓志留存,为狄仁杰所撰写。称赞袁“君素多耿直,志不苟容”,可惜“猜祸之徒,乘间而起……惜乎忠而获谤,信以见疑”。 前夫人孟氏,隋车骑将军孟陟之孙,唐曹州刺史孟政之女。.

新!!: 陳郡和袁公瑜 · 查看更多 »

袁粲

袁粲(),原名愍孫,字景倩,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北朝时刘宋官员。袁粲在宋末漸進高位,並為明帝所選的五位顧命大臣之一,後廢帝時又是主掌朝事的「四貴」之一。袁粲雖然向來不欲管朝事,但在蕭道成漸掌權力,將行篡奪之時袁粲卻挺身謀攻道成,但事敗被殺。.

新!!: 陳郡和袁粲 · 查看更多 »

袁翻

袁翻(),字景翔,陳郡項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人。 父亲袁宣曾擔任宋青州刺史沈文秀的府主簿,後随文秀归顺北魏。生於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與弟袁跃皆有文名。北魏景明初年(500年),黄门侍郎徐纥举荐任著作佐郎。正始初年(504年),任尚书殿中郎,升豫州中正。熙平初年(516年),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廷尉少卿。神龟三年(520年),任凉州刺史。袁翻只圖“独善其身,无所奖拔,排抑後進”,時人頗看輕他。魏孝莊帝建義元年(528年)爆發河阴之变,遇害而亡。有子袁聿修。.

新!!: 陳郡和袁翻 · 查看更多 »

袁瓌

袁瓌(),字山甫,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晉末年及東晉初年官員,官至國子祭酒、散騎常侍。袁瓌亦是東漢末郎中令袁渙的曾孫。.

新!!: 陳郡和袁瓌 · 查看更多 »

袁聿修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新!!: 陳郡和袁聿修 · 查看更多 »

袁豹

袁豹(),字士蔚,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歷陽太守袁耽孫,尚書左僕射袁湛二弟。袁豹在晉官至丹楊尹。.

新!!: 陳郡和袁豹 · 查看更多 »

袁郊

袁郊,字之儀,又作之乾,蔡州人,祖籍陳郡阳夏县。唐懿宗咸通年間曾官祠部郎中,後為虢州刺史。唐昭宗時為翰林學士。善於文學、與溫庭筠結交,作詩應酬。另善於唐傳奇,有《甘澤謠》傳世,〈紅線傳〉為其中佳作。 父親袁滋,曾拜相。.

新!!: 陳郡和袁郊 · 查看更多 »

袁耽

袁耽(),字彥道,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漢末郎中令袁渙曾孫。東晉官員。.

新!!: 陳郡和袁耽 · 查看更多 »

袁枢 (南朝)

袁枢(),中国南朝梁南朝陈大臣,陈文帝时尚书左仆射。字践言,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袁枢是南梁宰相袁昂之孙,袁敬兄吴郡太守袁君正之子。.

新!!: 陳郡和袁枢 (南朝) · 查看更多 »

袁泌

袁泌(),字文洋,陳郡陽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南北朝南朝梁、南朝陳軍人、政治人物,袁昂之子。袁敬胞弟。 初任南梁員外散騎侍郎,历任諸王府佐。548年(太清二年),侯景之乱爆发,是时袁泌兄袁君正为吴郡太守,袁泌为皇太子蕭綱属下東宮領直,召募吴中兵士。侯景包围建康,袁泌率所募兵卒救援台城。549年(太清三年),建康陷落,撤退到東陽。受侯景之兵的追击,出会稽東嶺湓城,附鄱阳嗣王萧范。蕭範死後,袁泌投降侯景。 侯景之乱平定,袁泌被王僧辩推举为富春郡太守,兼丹陽尹。555年(承聖四年),貞陽侯蕭淵明称帝,袁泌为侍中,出使北齐。557年(永定元年),王琳占据郢州抵抗南陈陳霸先。袁泌从北齐迎奉梁永嘉王萧庄到王琳大营。萧庄称帝,袁泌为侍中、丞相長史。561年(天嘉二年)袁泌和王琳到達柵口,王琳大軍敗于陳軍。袁泌将萧庄托付给劉仲威到北齐,自己降陳。 袁泌任寧遠始興王府法曹参軍,转任諮議参軍。受通直散騎常侍、兼侍中、豫州大中正。出使北周,回国后受位散騎常侍,任御史中丞。566年(天康元年)陈伯宗即位,袁泌任雲旗将軍、司徒左長史。567年(光大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遺言请求不受贈諡,南陳朝廷不听,追贈金紫光禄大夫,諡質。.

新!!: 陳郡和袁泌 · 查看更多 »

袁洵

袁洵(),表字不詳,陳郡陽夏人。南朝宋官員,袁豹之子,在宋官至吳郡太守。.

新!!: 陳郡和袁洵 · 查看更多 »

袁渙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乐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县境)人,東漢末年官员,出于陈郡袁氏,曾效力於袁術、呂布及曹操勢力之下。.

新!!: 陳郡和袁渙 · 查看更多 »

袁湛

袁湛(),字士深,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歷陽太守袁耽孫。東晉官員,官至尚書右僕射,本州大中正。其女袁齊媯後成為南朝宋宋文帝的皇后。.

新!!: 陳郡和袁湛 · 查看更多 »

袁準

袁準,字孝尼,陳郡陽夏人,袁渙四子。注《喪服經》。入晉後官至給事中。.

新!!: 陳郡和袁準 · 查看更多 »

袁滂

袁滂(),字公熙,一作公喜,陈郡扶乐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出于陈郡袁氏,官至司徒,袁涣之父。.

新!!: 陳郡和袁滂 · 查看更多 »

袁滋

袁滋(),字德深,蔡州郎山县人,祖籍陈郡汝南县(今河南汝南)。唐朝官员,书法家。 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郞,曾拜相,官终湖南观察使。 工书法,《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书迹传世极少。曾奉命出使南诏,在昭通盐津有其摩崖题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袁郊。.

新!!: 陳郡和袁滋 · 查看更多 »

袁朗 (唐朝)

袁朗,雍州長安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南陈、隋朝、唐朝官员。 南陈尚书左仆射袁枢之子。袁朗時擔任釋褐祕書郎。累迁太子洗马、德教殿学士。南陈于589年亡国后,入隋,历尚书仪曹郎。唐朝武德初年,授齐王府文学,转祠部郎中。累封汝南县男,迁给事中。曾预修《艺文类聚》。贞观初,卒于任上。有《袁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首。.

新!!: 陳郡和袁朗 (唐朝) · 查看更多 »

袁昂

袁昂(),中国南齐、南梁官员,表字千里,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袁粲从子,袁顗之子。.

新!!: 陳郡和袁昂 · 查看更多 »

袁敬

袁敬,字子恭,南朝陈大臣。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袁敬少年好学,在南朝梁历任秘书郎、太子洗马、太子中舍人。梁元帝亡,他流落岭南。南朝陈建立,归附于广州欧阳頠。欧阳頠去世后,再依附他的儿子欧阳纥。欧阳纥想要据广州谋反,袁敬屡劝不从。朝廷征他为太子中庶子,历任都官二尚书、太常卿、散骑常侍,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至德三年(585年)袁敬卒,谥靖德。他的侄子袁枢。.

新!!: 陳郡和袁敬 · 查看更多 »

袁智弘

袁智弘,河東(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武周时代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 《旧唐书》、《新唐书》没有他的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说他是河東袁氏本出陳郡,没有记载他的祖先。 692年二月廿二,袁智弘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九月廿二,他和其他的宰相李游道、--、崔神基、李元素还有孔思元、任令輝,被酷吏王弘义诬陷。一起流放到了岭南。之后史书没有袁智弘的相关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称他的孙子袁澣曾兼御史中丞。.

新!!: 陳郡和袁智弘 · 查看更多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新!!: 陳郡和西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載中國西漢經學重要人物及傳承。玆据此傳撰成下表。籍貫及人名等皆本該傳原文。“皇帝”指與官職對應者;官職采人物的最高官職,待查者暫錄儒林傳所舉官職於此。《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亦載有儒家早期傳承情況,讀者可加以參考。.

新!!: 陳郡和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漢藩國列表

本表概述中國西漢時期各藩國之立廢、治所與轄境變遷等情況。各國世系請見西漢藩王列表。凡有除國者,皆在該國項下分列小項,並作説明。.

新!!: 陳郡和西漢藩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漢藩王列表

《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載,“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衆官,羣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愽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兆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禄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本表列出西漢所有的諸侯王。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諡號僅列王號、侯號者,為因謀反、犯罪等原因而無諡號。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陳郡和西漢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晉豫州行政區劃

豫州是曹魏舊州,州治所在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範圍在今河南省京廣鐵路以東的大部,山東省西南部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南端一路深入至湖北省長江北岸的廣濟縣。.

新!!: 陳郡和西晉豫州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謝奕

謝奕(),字无奕,陳郡陽夏人。晉朝官員,東晉太保謝安兄。官至安西將軍、豫州刺史。.

新!!: 陳郡和謝奕 · 查看更多 »

謝石

谢石(),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晋朝大臣,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最大功勳是統領謝玄等人為東晉於淝水之戰戰勝前秦。.

新!!: 陳郡和謝石 · 查看更多 »

謝瞻

謝瞻(),字宣遠,一名檐,字通遠,陳郡陽夏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時期官員,南朝宋衞將軍謝晦次兄。父親是司馬道子的驃騎長史謝重。謝瞻在宋官至豫章太守。.

新!!: 陳郡和謝瞻 · 查看更多 »

謝莊

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南朝宋官員、文學家,宋太子右衞率謝弘微之子,在宋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學方面尤以賦著名,代表作品有《月賦》。.

新!!: 陳郡和謝莊 · 查看更多 »

謝萬

謝萬(),字萬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朝名士,謝裒之子,謝奕及謝安弟。曾接替謝奕為豫州刺史,並領導北伐,但終失敗而還,被廢為庶人。.

新!!: 陳郡和謝萬 · 查看更多 »

謝颺

谢颺(),表字不詳,陳郡陽夏人。南朝宋官員、外戚,官至晉平太守,父親是南朝宋金紫光祿大夫謝莊。他的女儿谢梵境後來成為了宋顺帝的皇后,所以獲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新!!: 陳郡和謝颺 · 查看更多 »

謝謨

谢谟,南朝齐、南朝梁时人,祖籍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高祖父谢允,曾祖父是谢裕之弟谢述,祖父谢纬,父亲谢朓。 南齐时谢朓与殷睿、萧衍为文友,萧衍以大女儿蕭玉姚(永兴公主)许嫁给殷睿子殷鈞,第二女萧玉婉(永世公主)许嫁谢谟。萧衍为雍州刺史,二女都暂时随母到雍州。萧衍即位为梁武帝,二女回到建康。萧衍不喜欢谢谟,想把萧玉婉改嫁张弘策的儿子,张弘策死後,萧玉婉改嫁王志的儿子王諲。谢谟非常惆怅、不堪叹恨,写了一封像诗的信给萧玉婉,萧玉婉给萧衍看,萧衍也很慨叹,但是公主始终没有回谢家。谢谟为信安县令,回来转任王府谘议。.

新!!: 陳郡和謝謨 · 查看更多 »

謝貞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陳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祖經,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眩,每發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往往如是,親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矣。」由是名輩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經大旨,尤善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南史·卷七十四·列傳第六十四》:謝藺字希如,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之八世孫也。父經,北中郎諮議參軍。……子貞。貞字元正,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眩,每發,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往往如此。母王氏授以論語、孝經,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閒居詩,從舅王筠奇之,謂所親曰:「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矣。」年十三,尤善左氏春秋,工草隸蟲篆。,南北朝北周、南陳官員。 謝貞是東晉太傅謝安的八世孫,祖父謝經擔任南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親謝藺則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謝貞自小聰明不造作,祖母阮氏因為風眩,一旦發作就有一二天不能進食,謝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他也跟著不食,每次如此,令親友覺得奇異。母親王氏教導他《論語》、《孝經》,讀完就背誦。八歲時,謝貞為春日閑居寫作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詫異詩歌的高雅情趣,對親友說:「這孩子可以有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及得上惠連了。」於是他開始知名。十三歲,謝貞大致明白五經意義,善於《左氏》,工於草隸蟲篆。到他十四歲,父親謝藺逝世,他叩頭哭泣,暈倒後醒來繼續幾次;當初謝藺因母親阮氏絕食而死,家人朋友都怕謝貞也會這樣,堂叔謝洽、族兄謝暠一同前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對他說法,說:「孝子既然沒有無兄弟,就應該自愛,如果過度哀傷而死,誰來養育母親?」於是謝貞進食稠粥。侯景之亂,謝貞的家屬離散逃亡,他在江陵陷沒西魏,謝暠到番禺逃難,而王氏則在宣明寺出家。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謝暠回鄉供養王氏差不多二十年。 謝貞在北周時曾侍奉周武帝愛弟趙王宇文招讀書,宇文招厚待他,得知他獨處時總會不停哭泣,私下問他才知道他的母親王氏在家鄉,就對他說:「假如寡人可以就藩,一定遣送侍讀回家。」幾年後宇文招出鎮,臨行前向面周武帝奏請放謝貞回國。武帝詫異宇文招的仁愛,派聘使杜子暉和他歸國,當年為陳朝太建五年(573年)。回國後,他獲授智武府外兵參軍事,很快遷任尚書駕部郎中和侍郎。始興王陳叔陵擔任揚州刺史,任用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徵召謝貞為主薄,他不得已赴任,不久轉為府錄事參軍,領丹陽丞。他估計陳叔陵可能心懷異志,因此和阮卓疏遠於陳叔陵,每次宴會都用病推辭,不曾參與,陳叔陵一向敬重他們,不曾怪罪。陳宣帝駕崩,陳叔陵謀反,其屬下多被判罪,只有謝貞和阮卓沒有牽連。 陳後主詔令謝貞入宮掌管中宮管記,遷任南平王陳嶷的王友,加招遠將軍,管理記室事。王府長史汝南周確剛剛就任都官尚書,請求他寫作讓表,後主看過後覺得很驚奇,在宴席中問周確:「讓表是你寫的嗎?」周確回答:「讓表是謝貞寫的。」因此後主命令施文慶賜給他祿米一百石。至德三年(585年),母親逝世辭官,不久詔令叫謝貞回到王府,加招遠將軍,主管記室;他回應辭讓,朝廷不准許,但他身子虛弱不能到達官舍。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來探望謝貞,看到他消瘦不堪,二人不禁然歎息,徐祚勸說他:「你年事已高,禮制異有規定,要節哀自保啊。」他因此感動到短暫斷氣,徐祚和沈客卿痛哭,之後默然離開。徐祚和沈客卿說:「真的,孝門有孝子。」沈客卿說:「謝貞家傳至孝,士大夫誰不向往,這次不能起用,怎辦?」 吏部尚書吳興姚察和謝貞友好,他病重時姚察來探望,詢問他的後事,謝貞說:「我遭遇不幸,將要死去壤。族子謝凱等人剛剛成立,我已經上疏朝廷托付,就不需要再麻煩你了。說不定很快我就會不省人事,要和你們永別。我的兒子才六歲,名靖,字依仁,我不能忘懷,想托付與你。」當夜他去世,朝廷令賜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後主問姚察:「謝貞有什麼親屬?」姚察回答:「他有一子年六歲。」立即下詔長期提供衣糧。謝貞病重期間留下遺書給族子謝凱,內容提到:「我少年時遭到不幸,十四歲喪父,十六歲就遇上太清之禍,在外國流浪二十多年。我惶恐不安,才感動天地讓我回國侍奉母親,守先人墳墓,對我來說已經滿足。想不到朝廷提拔我這個無才之人,升遷到現在這個高位,一死都無法報答國家。這次快要撒手人寰,沒有太多牽掛,死後能直接棄屍在草野,按照佛家的屍陀林法是我的願望,但怕你們不同意。那可以用薄板造棺材放在靈車,覆蓋葦席,挖坑掩埋。另外我一生少兄弟,沒有其他子孫,兒子謝靖年幼,不懂人事,三個月內放張小床,放些香水,盡兄弟之情就可以了,無益的事不要做。」謝貞的文集因為戰亂都散失了。.

新!!: 陳郡和謝貞 · 查看更多 »

謝重

謝重(),字景重,陳郡陽夏人。謝重是東晉太保謝安二兄謝據的孫兒,亦是司州刺史王胡之的外孫,在東晉官至驃騎長史。.

新!!: 陳郡和謝重 · 查看更多 »

謝梵境

謝梵境(),陳郡陽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人,右光祿大夫謝莊的孫女,车骑功曹谢颺的女儿,宋順帝劉準的皇后。昇明二年冬十月壬寅(478年12月8日),谢梵境被册立为皇后。宋順帝禪位时,谢梵境降為汝陰王妃。.

新!!: 陳郡和謝梵境 · 查看更多 »

謝朗

謝朗(?-?),字長度,小名胡兒,陳郡陽夏(今河南周口太康)人,謝安之兄謝據的長子,官至東陽太守。「封胡羯末」四才子中的「胡」(封:謝韶。胡:謝朗。羯:謝玄。末:謝淵。皆小名)。.

新!!: 陳郡和謝朗 · 查看更多 »

謝朓

謝(),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國南朝詩人,號稱小謝,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謝宣城」之稱。謝朓出身門閥,官至太守、中書郎、尚書吏部郎,被誣陷下獄而卒。南齊時,謝朓是最著名的詩人,為「竟陵八友」之一,與謝靈運合稱大謝、小謝,作品以山水詩見稱,詩風清俊從容,細膩工巧,特別注重聲律,善用對句,開拓風景描寫的空間,擅長營造平遠構圖,富於詩情畫意;在風格與形式上,都與後來唐詩有相似之處,為唐代李白最敬仰和讚賞的古代詩人。歷代宣城重建謝朓樓,以作紀念。.

新!!: 陳郡和謝朓 · 查看更多 »

謝方明

謝方明(),表字不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官員,東晉太保謝安六弟永嘉太守謝鐵孫。在南朝宋官至丹陽尹。.

新!!: 陳郡和謝方明 · 查看更多 »

谢姓

谢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姓谢人口约占中國大陆總人口的0.79%,在中國姓氏人数中排第23位。谢姓人士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江蘇、浙江、江西、河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各省。以及台湾、马来西亚、香港、和東南亞等國家與地區。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诗中“谢”系指东晋望族陈郡谢氏。明朝朱元璋曾對遠封的諸王說:「朕為天子自有弓馬,豈賴謝家!」就是以晉朝仰賴謝家子弟為例,訓勉諸王自己努力防禦外敵。.

新!!: 陳郡和谢姓 · 查看更多 »

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隱居東山,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世称謝東山、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新!!: 陳郡和谢安 · 查看更多 »

谢岳

谢岳(),字荣宗,陈郡人,是北魏荆州刺史谢庆的孙子,北魏谏议大夫谢憘的儿子。 北魏正始五年(508年),谢岳被征召补官为豫州主簿,后在考试中成绩优秀,高中秀才,当值于门下省,被授予太尉府行参军的官职,加官为龙骧将军,不久又被任命为泾州长史。北齐武平末年,谢岳放弃官职回到家乡。北周灭北齐后,聘请隐逸之人出来做官,谢岳首先响应,被任命为安平郡太守。隋朝开皇三年(583年),谢岳在胡公里去世,虚岁九十三。开皇十五年十月廿四日(595年12月1日),与夫人关氏合葬于邙山南侧。谢岳的墓志全称为《大隋故建州平安郡守谢府君墓志之铭》,出土时间不详,拓片图版见于《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册第21页,又见于《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9册第105页。.

新!!: 陳郡和谢岳 · 查看更多 »

谢举

谢举,南北朝时南朝梁大臣、文学家,字言扬,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梁武帝时尚书令。建昌县侯谢弘微的曾孙,谢庄的孙子,謝瀹之子。.

新!!: 陳郡和谢举 · 查看更多 »

谢伷

谢伷,南北朝时南朝陈大臣,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陈后主时尚书仆射。谢庄的玄孙,謝瀹的曾孙,谢举的孙子,谢嘏之子。 至德三年(585年)八月己酉,陈叔宝以左民尚书谢伷为吏部尚书。至德四月(586年)十月癸亥,尚书仆射江总为尚书令,吏部尚书谢伷为尚书仆射。禎明二年(588年)六月辛丑,尚书仆射谢伷为特进。隋朝灭陈後,不再为官。.

新!!: 陳郡和谢伷 · 查看更多 »

谢弘微

谢弘微(),名密,字弘微,陈郡阳夏人。東晉豫州刺史謝萬曾孫。東晉末及南朝宋官員,官至右衞將軍。.

新!!: 陳郡和谢弘微 · 查看更多 »

谢嘏

謝嘏(),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含茂,陳郡陽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新!!: 陳郡和谢嘏 · 查看更多 »

谢哲

謝哲(),字穎豫,陳郡陽夏人。.

新!!: 陳郡和谢哲 · 查看更多 »

谢元

谢元(),字有宗,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侍中、镇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奕的曾孙,散骑郎谢攸的孙子,辅国参军谢球的儿子,谢灵运的堂弟。母親是琅瑘王氏的王德光,王羲之的曾孫,王獻之孫甥,晉安帝皇后王神愛堂外甥。 刘宋元嘉十五年(438年),当时国子学还未建立,宋文帝刘义隆很关注六艺和方术,就派丹阳尹何尚之建设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建设史学,司徒参军谢元建设文学。 谢元以学识才智闻名,后官至尚书左丞,与御史中丞何承天一向关系不好,互相窥伺对方所在御史台、尚书台的过失,多次互相上书弹劾。太尉江夏王刘义恭每年从朝廷获得开销钱币三千万,布帛五万匹,粮米七万斛,可是刘义恭一向奢侈,这些费用时常满足不了。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恭向尚书索取第二年的资金费用,按照旧制规定支出钱币二十万,布帛五百匹以上都应该向朝廷上奏,谢元却不按规矩上奏,直接下令拨给刘义恭钱币两百万。事情被人得知后,谢元又派一个令史前去讨要仆射孟顗拨款的指令。当时谢元刚被任命为太尉谘议参军,还没正式授予官职,被何承天检举了,宋文帝大怒,将谢元贬回家乡,终身禁锢。谢元此时又揭发何承天将以高价将四百七十束茭卖给自己的属下,何承天因此被免除官位,保留职权。谢元后在禁锢中死去。.

新!!: 陳郡和谢元 · 查看更多 »

谢玄

谢玄(),字幼度,小名羯儿,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谢羯”或“谢遏”雅好清谈,与张玄之并称为“南北二玄”,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官員、文學家、军事家。封康樂縣公,谥献武,人稱謝献武、康乐献武公。追封车骑将军,是以又被称为“谢车骑”。.

新!!: 陳郡和谢玄 · 查看更多 »

谢珫

谢珫(),字景玫,陈郡阳夏人,谢奕之孙,谢攸长子。承袭叔父谢玄的东兴侯爵位,后改封豫宁县开国伯。刘裕建立南朝宋后,被削除封爵。宋武帝永初二年五月廿七日(421年7月12日)卒,有砖质墓志出土于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乡大定坊司家山的谢氏家族墓地。.

新!!: 陳郡和谢珫 · 查看更多 »

谢琰

謝琰(),字瑗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次子。東晉重要將領,為淝水之戰的功臣,後參與抵抗了王恭起兵和孫恩之亂,在對抗孫恩的戰事中兵敗,因部下叛變而遇害。.

新!!: 陳郡和谢琰 · 查看更多 »

谢球

谢球(),字景璋,陈郡阳夏人,谢奕之孙,谢攸之子。夫人琅邪王德光,是王羲之之孙,王焕之之女。谢球和夫人王德光的墓志出土于南京雨花台区谢氏家族墓地。谢球之子谢元在《宋书》附于何承天传。.

新!!: 陳郡和谢球 · 查看更多 »

谢纬 (刘宋)

谢纬,南朝宋人,祖籍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曾祖父是谢安第二兄谢据,祖父谢允,谢裕弟谢述之子。 谢纬兄长谢综、谢约因涉范晔谋反事,被宋文帝所杀。谢纬以娶宋文帝女长城公主,而且与谢综、谢约关系交恶,才得幸免一死,流徙广州。宋孝武帝时谢纬回到建康,官至正员郎。其子谢朓。.

新!!: 陳郡和谢纬 (刘宋) · 查看更多 »

谢瀹

謝瀹(),字義潔,陳郡陽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南北朝南朝宋、南朝齐官员,谢弘微的孙子,謝庄之子。 謝瀹七岁时,王景文见到謝瀹不一般,对宋孝武帝提起。孝武帝在大庭广众召见謝瀹,观察他的举動,发现他应对合意。孝武帝大喜,命謝瀹迎公主为妻。但是,之后,孝武帝驾崩,新君劉子業被殺,婚姻未成。僕射褚淵以謝瀹性格清正,把女儿许配给他。初任車騎行参軍,历任秘書郎、司徒祭酒、丹陽丞、撫軍功曹。479年(昇明三年)蕭賾为中軍大将軍,召謝瀹为記室。 南朝齐建立,謝瀹转任太子中舍人。建元初年,担任桂陽王(蕭鑠)友。母亲年老需要奉養,出向安成郡内史。召還建康为中書郎。王俭召他为衛軍長史,受到礼遇。任黄門郎,兼掌吏部。转任太子中庶子。 兼驍騎将軍,转任長史兼侍中,謝瀹因为早晨晚上不能值班,因此固辞不受。武帝蕭賾命他马上就任,免去宿直朝廷的任务。转任司徒左長史,出为吴兴郡太守。公正廉洁,有政绩。謝瀹担任吴兴郡太守,長城县民盧道優的家遭到強盗,盧道優告发同县殷孝悌等四人是犯人。謝瀹把殷孝悌到收監县獄調查。殷孝悌之母指控盧道優是誣告殷孝悌。謝瀹听说了殷孝悌之母的申訴,就请建康监狱复查此案,盧道優依法被处斬刑。謝瀹让管药的小吏煮湯,不慎失火,烧坏吴兴郡外斋南廂屋五間。謝瀹鞭打小吏,御史上奏弹劾。母亲去世,去官服喪。喪期满后,转任吏部尚書。 494年(隆昌元年),西昌侯蕭鸞废黜鬱林王蕭昭業,领兵入殿,左右大驚而逃,報告謝瀹。謝瀹与客人下棋,每下一子,他都说「其当有意」。一局終了,回屋躺下,不问外事。明帝蕭鸞即位,謝瀹称疾不管政事。齐明帝时,謝瀹加号右軍将軍。转任侍中,兼太子中庶子、豫州中正。明帝開宴会,功臣向皇帝敬酒,尚書令王晏站在席间。謝瀹没有站起来,说「陛下即位,应天命,順民心,王晏妄言贪天之功为自己的力量」。明帝大笑,没有怪罪謝瀹。其兄謝朏为吴兴郡太守,处理政事有所延误,謝瀹代写上疏。明帝看出了不是謝朏的筆跡,查问后,原谅了他们。謝瀹劝谢脁做官唯宜饮酒,齐明帝建武初以长酣为事。498年(永泰元年),转任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同年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追贈金紫光禄大夫,谥号簡子。其子谢览、谢玄大、谢举。.

新!!: 陳郡和谢瀹 · 查看更多 »

谢览

謝覽(),字景滌,陳郡陽夏人,南朝齐、南朝梁官僚。 謝瀹之子。祖父谢庄,伯父谢飏、谢朏。娶齐明帝女錢塘公主,拜驸马都尉。任秘書郎、太子舍人。中兴元年(501年)十二月,蕭衍攻占都城建康。朝士王亮、王莹等数人作揖,自余皆拜,谢览此时年仅二十余,为太子舍人,亦长揖而已。意气闲雅,视瞻聪明。萧衍目送良久,对徐勉说:“觉此生芳兰竟体,想谢庄政当如此。”仍被欣赏。萧衍为大司马,召其补东阁祭酒,迁相国户曹。 天监元年(502年),南朝梁建国,谢览为中書侍郎,掌管吏部事務。謝覽容姿俱美、意气闲雅,为梁武帝蕭衍所重。武帝命侍中王暕和他写诗答赠,梁武帝赐给他诗:“双文既后进,二少实名家,岂伊尔栋隆,信乃俱国华。”母亲去世,谢览辞职服丧。丧除,任中庶子,再掌管吏部事務,任吏部郎,转任侍中。謝覧喜欢音乐、美酒,宴席上和散騎常侍蕭琛互相诋毁,御史上奏。武帝让谢览出任中权長史。掌管東宮記録,转任明威将軍、新安郡太守。 510年(天监九年)夏,山賊吴承伯攻下宣城郡,再入侵新安郡,与叛吏鮑叙合流,攻下黟县、歙县諸县,進兵攻击谢览。谢览派遣郡丞周興嗣在锦沙立坞作战,失败,放棄新安郡逃到会稽郡。中央軍镇压下山賊,谢览回到新安郡,左遷司徒諮議参軍、仁威長史、行南徐州事。后来转任五兵尚書、吏部尚書。 513年(天监十二年)春,谢览出任吴興郡太守。中書舍人黄睦之家居烏程,子弟专横,以前的太守折节对待黄氏。谢览未赴吴興郡,黄氏子弟来迎,謝覧逐去其船。相通黄氏的官吏也被杖罰,黄氏杜门不出,不敢干涉吴興郡。谢览在官任上去世。享年三十七岁,追贈中書令。子謝罕早逝。.

新!!: 陳郡和谢览 · 查看更多 »

谢鲲

谢鲲(),字幼舆,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陳郡謝氏士族,東晉鎮西將軍謝尚之父,太保谢安的伯父,两晋名士。官至豫章太守,故有稱謝豫章。.

新!!: 陳郡和谢鲲 · 查看更多 »

谢述

谢述(),字景先,小字道儿。陈郡阳夏人,东晋太傅谢安第二兄谢据之孙。 次兄谢纯担任荆州刺史刘毅门下的卫军长史,在江陵为官,他前往跟随。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刘裕率王镇恶等将领攻击有二心的刘毅,刘毅兵败,谢纯被杀,谢述带着谢纯棺柩和家属坐船回金陵,途中遇暴风,装载谢纯棺柩的船只被吹不知去向,谢述乘小船去寻找,谢纯妻庾氏劝他不要去,谢述执意要去搜寻,最终找到半沉于水中的棺柩船只,他这一兄弟情深的行为受到宋武帝刘裕的嘉奖,在视察豫州时,重用他为主簿。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征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谢述以太尉府参军随军从征。以功封吉阳县五等侯。 谢述长兄谢景仁是宋武帝刘裕的亲家,景仁喜爱三弟谢甝而厌恶四弟谢述,有次宴请刘裕,原本希望能让谢甝相陪,但刘裕却叫谢述来,谢述知道长兄谢景仁不喜欢他,推脱请假不来,刘裕对他很看重,亲自去召唤,等他来后才开始宴席。后来谢景仁生病,谢述尽心营视,侍奉汤药,十多天顾不上洗涤、梳头,景仁深为愧疚,兄弟感情从此变得非常友爱。义熙十二年(416年),谢景仁去世,因身材肥壮,买来的几个棺木皆不合用,直至谢述亲自出去挑选才解决问题。 刘裕为帝后,谢述担任尚书祠部郎、太子中舍人,出补长沙内史。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拜为中书侍郎,后任武陵太守、彭城王刘义康门下的长史、领南郡太守。元嘉六年(429年),担任刘义康司徒府的左长史,转任左卫将军。他与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是异常之交,谢述“美风姿,善举止”,刘湛每次对人说:“我对谢道儿是百看不厌。” 元嘉十年(433年),谢述出任吴郡太守、补吴兴太守。在郡清廉,为吏民所怀。他有心虚疾,性格有时乖僻。元嘉十二年(435年)在吴兴太守任上去世,时年四十六岁。他的棺木被运回金陵安葬,殷景仁、刘湛两人离城数十里去迎接,望船而流泪。 谢述夫人顺阳范氏,是范晔之姐,有三子:谢综、谢约、谢纬。谢综善于隶书,与舅范晔谋反被杀,弟谢约也连坐而死,谢约因尚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又素受谢综、谢约的厌恶,被免于死罪,流放广州。孙子谢脁为南齐的著名诗人。.

新!!: 陳郡和谢述 · 查看更多 »

谢邈

謝邈(),字茂度,陳郡陽夏人。東晉太保謝安弟謝鐵之子。官至吳興太守,死於孫恩之亂.

新!!: 陳郡和谢邈 · 查看更多 »

谢混

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琰幼子,谢安之孙。东晋官員、文学家。在晉官至尚書僕射,但因依附劉毅而被劉裕誅殺。.

新!!: 陳郡和谢混 · 查看更多 »

谢温

谢温(),字长仁,陈郡阳夏人,谢奕曾孙,谢璵之子。夫人琅邪王氏,是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的孙女,王简之的女儿。谢温有墓志出土于南京雨花台区谢氏家族墓地 。.

新!!: 陳郡和谢温 · 查看更多 »

谢澹

谢澹(),字景恒,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谢安的孙子,谢瑶的儿子,谢该、谢模、谢璞的兄弟。.

新!!: 陳郡和谢澹 · 查看更多 »

谢月镜

谢月镜(),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谢重的女儿,谢绚、谢瞻、谢皭、谢遁的姐妹,嫁给了王恭的儿子王愔之。 谢重与亲家王恭互相亲爱友好。谢重做太傅司马道子的长史时遭到弹劾;王恭就让谢重作自己的长史,并兼仁晋陵郡太守。此时司马道子已经和王恭结仇,不想让王恭得到谢重,就又任命谢重作咨议,表面上笼络谢重,实际以此来离间他们的关系。等王恭谋反失败后,司马道子围绕东府城行走以散发五石散的药性,下属们都在南门等着拜见他。这时司马道子对谢重说:“王恭谋反,有人说是你出的计策。”谢重毫无惧色,收起笏板答道:“乐广曾经说:‘怎么能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司马道子认为谢重说得好,就举杯向他劝酒说:“实在妙,实在妙。”.

新!!: 陳郡和谢月镜 · 查看更多 »

谢晦

謝晦(),字宣明,陳郡陽夏人。出身陳郡謝氏士族,是東晉太保謝安兄謝據的曾孫。謝晦是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的重要官員,後更擔任宋少帝劉義符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謝晦後聯同徐羨之及傅亮廢黜了宋少帝,迎立了宋文帝,並外調為荊州刺史,但不久宋文帝就下詔誅殺徐羨之及傅亮,並出兵討伐謝晦。最終謝晦兵敗被擒,並被處死。.

新!!: 陳郡和谢晦 · 查看更多 »

谢景仁

谢景仁(),名裕,字景仁,《宋書》因避宋武帝刘裕讳,以字行。陈郡阳夏人,东晋太傅谢安第二兄谢据之孙,父谢允,宣城内史。謝景仁是東晉末年政治人物,先後受權臣桓玄及劉裕器重,官至尚書左僕射。.

新!!: 陳郡和谢景仁 · 查看更多 »

豫州 (古代)

豫州,原為九州地理區劃之一,而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辖境约今淮河以北、南北汝河流域以东的豫东、皖北与江苏丰、沛两县地。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并无治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治所为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辖区在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 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县(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南汝河西南岸)。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襄城郡、汝阴郡9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下辖10个郡国。东晋治所屡有迁徙,辖境伸缩无常,最大时有今苏、皖长江以西,望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 十六国前赵移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前秦改豫州为东豫州,另置豫州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南朝宋设有南豫州,治所在姑熟(今安徽当涂),南朝齐除南豫州外,还另设有豫州,治所在寿春(安徽寿县)。北魏初改豫州为洛州,另改司州为豫州,治上蔡县(今河南汝南县)。北周改名舒州。后又改为溱州。 隋朝初年,复为豫州,大业初又改名为蔡州,另置豫州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三年(607年)改为河南郡。唐初复置豫州,治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豫州。宝应初又改为蔡州。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州 Category: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7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陳郡和豫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陳郡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或地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郡望始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当时称为“士族”、“右姓”等,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他们特意在姓氏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显示贵族身份,显示与同姓氏其他人的区别。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如陈郡有陈郡谢氏、陈郡袁氏等。同一姓氏,不同地区的家族,则使用各自的郡望,如崔氏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朝时期,门阀制度衰落,而社会上仍多称郡望。同时,唐代流行以本姓氏最著名士族使用的郡望标榜个人或家族。至明代,籍贯方才彻底替代郡望。 毛汉光指出,士族是具有时间纵度的血缘单位,强调郡望以区别于其他家族,犹如一家百年老店强调金字招牌一般,郡望与士族相始终。.

新!!: 陳郡和郡望 · 查看更多 »

鄧嶽

鄧嶽,原名岳,為了避諱晉康帝名諱,改为嶽,一作岱;字子山,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陽太守,於蘇峻之亂時領兵平亂有功,任中郎將,封為宜城縣伯。 子鄧遐亦為名將。.

新!!: 陳郡和鄧嶽 · 查看更多 »

鄧遐

鄧遐,字應遠,晉朝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司馬桓溫部將,以勇猛聞名。曾任冠軍將軍、竟陵太守等。父鄧岱,曾任平南將軍。 鄧遐從桓溫征,數立奇功,號稱一時名將,因太和四年(369年),桓溫北伐大敗,受牽連而貶斥。 鄧遐性情中人,曾去拜謁晉簡文帝陵墓,順路拜見桓溫,桓溫問:「你怎麼又瘦了?」鄧說:「我不能像孟叔達那樣豁達,明明去買鍋子,打碎了卻也不在乎。」 鄧遐勇猛絕倫,曾拔劍入水斬殺襄陽沔水惡蛟,死後被奉為神,稱鄧二郎。.

新!!: 陳郡和鄧遐 · 查看更多 »

鄭當時

鄭當時,字莊,西汉大臣,陳郡人。.

新!!: 陳郡和鄭當時 · 查看更多 »

鄭辯

鄭辯(),北魏陳郡(今河南项城)人。527年七月,郑辩和同乡劉獲在西华反魏,改年号为天授,并与南梁谯州刺史湛僧智合谋,北魏任命东豫州(今河南息县)刺史谯国(今安徽亳州)人曹世表为东南道行台来讨伐刘获、郑辩,源子恭代替曹世表担任东豫州刺史。众将领因刘获、郑辩人多势强,官军全是些残兵败卒,不敢交战。 曹世表患背肿,坐车出来告诉统军是云宝:“出其不意而发动攻击,一战即可击败在州民中有名望刘获和郑辩,只要刘获被打败了,那么湛僧智自然就会逃跑的。”于是挑选兵马交给是云宝,天黑时出城,天刚亮对刘获发起进攻,大败刘获,穷追而不舍,余党全被铲平。湛僧智知情后,逃回南梁去了。郑辩同源子恭过去有交情,逃匿在源子恭那里,曹世表集合将吏当面责斥源子恭,收捕了郑辩,斩了他。.

新!!: 陳郡和鄭辯 · 查看更多 »

蕭宏

萧宏(),字宣达,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武进县西北),梁武帝的六弟。封临川王。 官至侍中、太尉。担任扬州刺史二十年。天监四年(505年)十月,统率兵马征北魏,兵器精良,“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蕭宏大軍進抵洛口(今安徽怀远附近),和陈伯之对恃,五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陈伯之战于梁城(安徽省壽縣東南),昌义之败走。萧宏叫秘书丘迟写信给陈伯之,请他反正归来。天監五年三月,陈伯之投降。南梁攻克梁城。北魏邢巒渡淮河,跟中山王元英會師,共擊梁城。蕭宏大為恐懼,打算班師。九月二十七日夜晚,洛口狂風暴雨,萧宏临阵脱逃,梁军将士寻统帅不见,“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钟离一战,南梁大败,危急之刻,梁武帝派韋叡與曹景宗率軍馳援,梁軍藉淮水暴漲之利,以水軍優勢搭配火攻,擊敗北魏大軍。 萧宏为人怯懦贪鄙,奢侈无度,暴敛无厌。家中库房百间,藏钱三亿余。梁武帝最初以为萧宏私藏兵器,亲自探访。萧宏很害怕,梁武帝更加怀疑。后来,梁武帝一看是钱,大喜,对萧宏开玩笑说:“阿六,你很会过日子啊。”(阿六,汝生活大可。)乃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俩更加和睦。蕭宏与侄女永兴公主通奸,计划杀死梁武帝,立永兴公主为皇后。事情败露后,永兴公主、蕭宏先后惊惧而死。梁武帝为了皇室形象和和睦,依然赠蕭宏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谥号靖惠。《梁書》依照南梁官方记载,将蕭宏写成宽和笃厚的长者。《南史》综合各方面史料,写出了蕭宏的怯懦贪鄙。.

新!!: 陳郡和蕭宏 · 查看更多 »

苻雄

苻雄(),字元才,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国時前秦的开国元勋、宗室。苻洪之幼子,景明帝苻健之弟,屡建军功,官至丞相,曾參與抵抗東晉將領桓溫發動的北伐戰爭。.

新!!: 陳郡和苻雄 · 查看更多 »

虞诩

虞诩,字升卿,东汉名将,陈国安平(今河南省鹿邑县西北)人。汉安帝时,他为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南)县长。后来担任武都郡太守,平定羌人之乱。汉顺帝时代,担任司隶校尉,弹劾罢黜中常侍张防。因为触犯权贵,曾经九次遭到谴责,三次遭到刑罚。后来官至尚书令。.

新!!: 陳郡和虞诩 · 查看更多 »

陳國 (東漢)

陳國是中國東漢時期的一個藩國。 西汉初年为淮阳国,后又数次更改。东汉初,复置淮阳国。漢章帝建初七年(82年)分汝南郡八縣,改封廣平王劉羨為西平王,後改為陳王。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下领九城,户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万七千五百七十二。建安二年(197年)封國被袁術所破,废陈国为陈郡。.

新!!: 陳郡和陳國 (東漢) · 查看更多 »

陳留郡

陳留郡,中国古郡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西漢始置,隋初廢。 陳留郡原為濟川郡。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濟川郡移治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南陳留城),故改名為陳留郡。屬兗州刺史部。漢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以陳留郡為濟陽國,封皇子康為濟陽王。建昭五年(前34年),徙濟陽王為山陽王,國除為陳留郡。又得河南郡酸棗縣。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陳留郡領17縣:陳留、小黃、成安、寧陵、雍丘、酸棗、東昏、襄邑、外黃、封丘、長羅、尉氏、傿、長垣、平丘、濟陽、浚儀。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民權縣、寧陵縣以西,開封市、尉氏縣以東,延津縣、長垣縣以南,杞縣、睢縣以北之地。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296284戶,1509050人。東漢前期,省成安、長羅二縣。章帝時,以梁郡甾縣來屬,更名為考城縣。建初四年(79年),以傿縣、寧陵縣屬梁國,以長垣縣屬濟陰國。後又以長垣縣還屬陳留。漢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己吾縣。其後,以陳國之圉、扶溝二縣屬陳留。 西晉受曹魏禅让后,封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陈留王,置陳留國,移治小黃縣(今祥符區東北),陳留縣併入小黃。南朝宋時復為郡。北魏移治浚儀縣(今祥符區西北),轄境為今開封、封丘縣一帶。隋開皇中廢。唐置汴州。.

新!!: 陳郡和陳留郡 · 查看更多 »

陳郡

陳郡,中國古郡名,或為楚郡、陳國、淮陽國、淮陽郡。其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帶。.

新!!: 陳郡和陳郡 · 查看更多 »

陳昌 (南北朝)

陳昌,字敬业,陳高祖陈霸先第六子。南梁太清末年,陈霸先南征李贲,命陈昌与母亲章要儿随沈恪回吴兴。陈霸先东讨侯景时,陈昌与章要儿、陈蒨都为侯景囚禁。侯景之乱被平定後,梁元帝拜陳昌为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陳昌时年十六。 陳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陈霸先派遣陈郡谢哲、济阳蔡景历辅佐陈昌,又派吴郡杜之伟教授陈昌经书。陈昌读书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后来与陈顼一起去荆州,梁元帝以他为员外散骑常侍。荆州陷落,又和陈顼一起被俘虏到关右,西魏因为陈霸先的原因,对这些政治人质很礼遇。 陈霸先即位,频频遣使请北周释放陈顼及陈昌,北周许诺而未遣。陈高祖陈霸先驾崩後,陈国无皇嗣,皇侄陈蒨接任了皇位,北周欲给陈制造内乱,反而立即将陈昌放还。当时南梁残余势力王琳据守长江中游,陈昌不得还,居住在安陆。王琳被南陈所平后,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 陈昌自恃是陈霸先嫡子,在途给嗣兄陈蒨写信,言辞非常不客气,要求陈蒨让位。陈蒨很不高兴,说:“太子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其心腹大臣侯安都说:“自古岂有被代天子?”陈昌由鲁山济江,三月入陈境。陈蒨遂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渡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隻故障而溺死。四月庚寅,丧柩至京师,陈蒨亲出临哭,追谥号献,风光大葬,又以子陈伯信为其后嗣。.

新!!: 陳郡和陳昌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陈王

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陳郡和陈王 · 查看更多 »

陈郡袁氏

郡袁氏是一个以陈郡为郡望的世族,与汝南袁氏是为知名的袁姓世族。 出于东汉官员袁良之后。与其他袁姓类似,袁良碑文自叙出于胡公满之后。袁良孙袁滂官至司徒,曾孙袁涣后效忠曹魏,有传记传世。历魏晋南北朝,至唐朝,袁姓者多自称为陈郡袁氏。袁涣为扶乐县人,曾孙袁瓌为阳夏县人,盖因西晋时废扶乐县之故。故后世陈郡袁氏者,称陈郡阳夏县人;東晉史學家、文學家袁宏為其後。 由于与汝南袁氏的先祖袁良同名,历代多有混淆。北宋时编撰的《新唐书》将两位袁良混为一人,至今仍有错误流传。.

新!!: 陳郡和陈郡袁氏 · 查看更多 »

陈郡谢氏

郡谢氏,是中古时代一个以陈郡为郡望的谢氏士族,与琅邪王氏、潁川庾氏及太原王氏同为鼎盛于东晋的士族领袖。自东晋至于陈朝,子孙蕃盛,名士辈出,百年不绝,常与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 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一起大肆屠杀,陈郡谢氏自此彻底败落。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明朝朱元璋曾對遠封的諸王說:「朕為天子自有弓馬,豈賴謝家!」就是以晉朝仰賴謝家子弟為例,訓勉諸王自己努力防禦外敵。.

新!!: 陳郡和陈郡谢氏 · 查看更多 »

陈郡殷氏

郡殷氏,与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同为魏晋南朝时的重要士族,其家族一直延续至隋唐,是著名的书画世家,人物有东晋的殷浩、南朝陈书画家殷不害、殷不害之孙唐初凌烟阁功臣殷开山、唐朝著名书画家殷令名、殷仲容父子等。.

新!!: 陳郡和陈郡殷氏 · 查看更多 »

柴武

柴武(),或說陳武,西漢軍事人物,祖籍陳郡阳夏县,薛郡(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以功封棘蒲侯。諡剛。死後葬於欒城。.

新!!: 陳郡和柴武 · 查看更多 »

李洪 (十六国)

李洪,渤海郡蓧县人(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李臻的孙子。 李洪随流民入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王浚以为雍州刺史。337年九月,燕王慕容皝让封奕出任国相,阳骛任司隶,李洪任大理,杜群任纳言令,皇甫真、阳协任冗骑常侍,封裕任记室监。338年,后赵进攻棘城时,前燕右司马李洪的兄弟李普认为棘城必定失败,劝李洪出逃避祸。李洪说:“天道幽远,人事难知。况且身负责任,不要轻举妄动,自找悔恨!”李普坚持请求。李洪说:“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就应自己去做。我蒙受慕容氏大恩,当在此以死效忠。”与李普洒泪诀别。李普随即投降后赵,随从后赵军队南归,后死于丧乱之中。由此,李洪以忠诚笃信闻名于世。 341年七月,慕容皝任命刘翔为东夷护军、兼领大将军长史,任唐国内史阳裕为左司马,典书令李洪为右司马,中尉郑林为军咨祭酒。350,慕容儁率兵前往鲁口攻打邓恒。邓恒的将领鹿勃统领数千人夜袭燕军的营地。慕容儁无法安睡,内史李洪跟随他走出营外,在一个高土堆上停了下来。稍后,李洪返回去整理骑兵前往助战,鹿勃败退逃走。 364年二月,前燕太傅慕容评、龙骧将军李洪率军巡视黄河以南。四月廿五日,李洪攻打东晋许昌、汝南郡,在悬瓠打败了东晋的军队,颍川郡太守李福战死。汝南郡太守朱斌逃奔到寿春,陈郡太守朱辅退守彭城。东晋大司马桓温派西中郎将袁真等人抵御李洪。367年十二月,阳骛去世。慕容暐任命司空皇甫真为侍中、太尉,光禄大夫李洪为司空。370年十二月十四日,前秦苻坚灭前燕,抵达长安,任命慕容评为给事中,皇甫真为奉车都尉,李洪为驸马都尉,全都给予他们在春季、秋季朝见天子的资格。.

新!!: 陳郡和李洪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東魏行政區劃

東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八十州。.

新!!: 陳郡和東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東漢藩王列表

東漢藩王列表列出在玄漢、東漢時期冊封的諸侯國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記》、《漢書》各表體例,以各藩王初封、復封、改封之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繼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諡號僅列王號者,為因謀反、犯罪、貶位等原因而無諡號。在位年數一年以上者計入,不足一年者不計入。.

新!!: 陳郡和東漢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東海郡

東海郡,一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天长市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南北朝時為雙方爭奪之地。東魏置海州。隋初廢,大業中復置郡,治朐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海州。.

新!!: 陳郡和東海郡 · 查看更多 »

梁習

梁習(),字子虞,陳郡柘人。.

新!!: 陳郡和梁習 · 查看更多 »

樊英 (东汉)

樊英,字季齐,中国东汉经学家。南阳郡鲁阳县(今河南省鲁山县)人。 樊英年轻时在三辅受业,修习《京氏易》,兼明《五经》。又善于谶纬之学: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推算阴阳变化。隐居在壶山之阳,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至。州郡先后礼请,不应征;公卿推举他为贤良方正、有道,都不去。 传说曾有暴风从西方起,樊英对学生们说:“成都市火很大。”含水西向喷去,令人记下时日。有客人后来从蜀郡来,说“当天大火,有黑云从东而起,一会儿大雨,火于是灭了”。天下称到樊英的法术。《初学记》卷二引《楚国先贤传》、《搜神记》也有类似记载。 汉安帝初年,征召为博士。建光元年(121年),以公车赐策书,征樊英与南阳郡孔乔、李昺、北海郡郎宗、陈留郡杨伦、东平郡王辅六人,只有唯郎宗、杨伦到洛阳,樊英等四人都没有应召。 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下策书备礼,用玄纁征召他。樊英再以得重病相辞。汉顺帝严令郡县把他强征上道送到京师。樊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于是抬着他入殿,还是不以礼屈。汉顺帝大怒,对樊英说:“朕能让你活,能让你死;能让你贵,能让你贱;能让你富,能让你贫。你为什么轻慢朕命?”樊英回答:“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是天;死不得其命,也是天。陛下怎能让臣活,能让臣死!臣见暴君就像见仇人,立其朝堂还是不肯,可得贵吗?虽在布衣之列,怡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可得贱吗?臣对于非礼之禄,即使万钟不受;若能申志,即使箪食也不厌。陛下怎能让臣富,能让臣贫!”汉顺帝不能使他屈从,敬重其名,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给他羊、酒。 永建四年(129年)三月,天子为樊英设坛席,赐给他几杖,待以师傅之礼,问他朝政得失。樊英不敢推辞,拜为五官中郎将。数月后,樊英称病重,下诏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令地方官府送谷千斛,八月给他牛一头,酒三斛;如果去世,以中牢祭祀。樊英辞位不受,皇帝下诏不听。 樊英开始被诏命,都以为他一定不会屈节降志,后来应对,又没有奇策,大家失望。河南张楷与樊英一起被征召,批评樊英:“天下有两条路,出仕与隐居。我以为你能辅佐天子,有助天下。但你开始激怒万乘之主;然后享受爵禄,又没有匡救之术。” 樊英善于道术,史称朝廷有灾异,常被询问,所言多验。 樊英著《易章句》,世称“樊氏学”。以图纬教授学生。颍川陈寔,年轻时跟随樊英学习。樊英有病时,妻子派奴婢拜问,樊英下床答拜。陈寔感到奇怪问他。樊英说:“妻,齐也。死后共奉祭祀,按礼不能不答。”七十余岁,在家中去世。 其孙樊陵,汉灵帝时以谄事宦官为司徒。陈郡郤巡,学习樊英之业,官至侍中。.

新!!: 陳郡和樊英 (东汉) · 查看更多 »

武臣

武臣(),陈郡(今河南淮阳)人,陳王陳勝部将,自立為趙王,不久因內鬨而被部將李良所殺。.

新!!: 陳郡和武臣 · 查看更多 »

殷孝祖

殷孝祖(),陳郡長平人。南朝宋時期將領。殷孝祖曾祖父是東晉名士殷浩之父殷羨,雖然出身一流大族陳郡殷氏,但孝祖的祖父及父親都寂寂無聞。殷孝祖曾參與抵抗北魏及討伐竟陵王劉誕的戰事,在義嘉之難時支持宋明帝,但在作戰時戰死。.

新!!: 陳郡和殷孝祖 · 查看更多 »

殷州 (南梁)

殷州,南梁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七月,改北扬州置殷州,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沈丘县)。下辖陈郡。以项城为殷州,以西阳郡太守羊思建为殷州刺史,驻守项城。辖境约今河南省沈丘县一带。太清二年(548年)正月,东魏攻克殷州,刺史羊思达弃城逃走。东魏还是改为北扬州。.

新!!: 陳郡和殷州 (南梁) · 查看更多 »

殷不害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南北朝时期官员。.

新!!: 陳郡和殷不害 · 查看更多 »

殷仲堪

殷仲堪(),表字不詳,陳郡長平人。殷融之孫。東晉末年重要官員,官至荊州刺史,曾兩度響應王恭討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後與桓玄及楊佺期結盟對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後來卻被桓玄襲擊,逼令自殺。.

新!!: 陳郡和殷仲堪 · 查看更多 »

殷仲文

殷仲文(),字仲文,陈郡長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殷融孫,殷康子,南蠻校尉殷顗弟。東晉時期官員,曾為桓玄心腹並助其篡位,但桓玄敗走梁州時就投歸東晉。殷仲文回東晉後自感不得志,無意間開罪了何無忌,終被指謀反而被殺。.

新!!: 陳郡和殷仲文 · 查看更多 »

殷皇后

殷皇后(),陳郡长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刘宋“元凶”皇帝劉劭的皇后。.

新!!: 陳郡和殷皇后 · 查看更多 »

殷琰

殷琰(),字敬珉,陳郡長平人。南朝宋官員,殷羨曾孫殷孝祖的族子。.

新!!: 陳郡和殷琰 · 查看更多 »

殷羨

殷羨(),字洪喬,陳郡長平人。東晉官員,官至光祿勳。.

新!!: 陳郡和殷羨 · 查看更多 »

殷芸

殷芸,字灌蔬。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七年,個性瀟灑,不拘细行,“勵精勤學,博洽群書”。南朝齐永明中,曾擔任宜都王行参军。南朝梁天监初年,担任西中郎主簿。卒于梁武帝大通三年。著有《小说》十卷。《殷芸小說》久佚,1910年魯迅最早將它輯錄成書。.

新!!: 陳郡和殷芸 · 查看更多 »

殷融

殷融,字洪遠,陳郡人。 生卒年不詳。喜歡《易》、《老》之學,善屬文而不善口辯,其兄之子殷浩每與之談,殷融總談不過殷浩。桓彝見而歎美之,與東晉第一美男子衛玠交往甚密。著有《像不盡意》、《大賢須易論》。.

新!!: 陳郡和殷融 · 查看更多 »

殷顗

殷顗(),字伯通,小字阿巢,陳郡長平人。殷融之孫,殷仲堪堂兄。東晉南蠻校尉,曾大力反對殷仲堪討伐王國寶但失敗。.

新!!: 陳郡和殷顗 · 查看更多 »

殷鈞

殷钧,名一作殷均。字季和,南朝梁文学家,书法家,陈郡长平县(今河南省西华县北)人,父亲殷睿。 少好学,善隶书,为当时楷法。梁武帝时,娶永兴公主,拜驸马都尉。任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为秘书郎、秘书丞时,校定秘阁四部书,编写目录。迁为临川内史,虽体弱多病,只能闭阁卧床治理政事,因而也不甚扰民。在任有政绩,为吏民所拥护,劫盗皆逃离临川境。抓获劫盗首领到郡衙,但并不施加刑罚,而是和言悦色地指责他的罪行。这个劫帅大受感动,顿首下拜请求改过,殷钧当场命令将他释放。这人后来成了个守法百姓。后官至散骑常侍、领兵校尉、东宫学士、国子祭酒等职。中大通四年,卒,时年四十九岁。谥贞子。二子:殷构,殷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

新!!: 陳郡和殷鈞 · 查看更多 »

殷恒

殷恒,字昭度,陈郡长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中国南北朝南朝宋、南朝齐大臣。殷叡族父,晋太常殷融六世孙,宋司空殷景仁之孙。 殷恒和父亲殷道矜有古风疾,被人嗤笑。殷恒在宋明帝泰始初年为度支尚书,因为父亲有病和自身也有多种疾病,被有司所奏。宋明帝下诏曰:“殷道矜有生来有病,但近来没有其他病症。殷恒愚笨习惯懒散,妨碍他清楚的表达。左迁散骑常侍,领校尉。”殷恒历官清显,南齐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齐明帝建武年间去世。.

新!!: 陳郡和殷恒 · 查看更多 »

殷淳

殷淳(),字粹遠,陳郡長平人。南朝宋官員,殷融曾孫。他是劉劭皇后殷氏之父。.

新!!: 陳郡和殷淳 · 查看更多 »

殷浩

殷浩,字淵源,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東晉時期政治人物,因會稽王司馬昱提拔而一度與桓溫於朝中抗衡,但後因北伐失敗而被廢為庶人。.

新!!: 陳郡和殷浩 · 查看更多 »

毛穆之

毛穆之(),字憲祖,小字虎生,滎陽陽武人。因與哀靖皇后王穆之同名而稱字,後又因權臣桓溫母親孔氏名字有「憲」字而再稱小字。故此史書中有稱毛憲祖和毛虎生替代其名。東晉將領毛寶的長子,自己亦是東晉將領,曾協助桓溫北伐和參與多場東晉與前秦的戰事。.

新!!: 陳郡和毛穆之 · 查看更多 »

汝南郡

汝南郡,中國古代郡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新!!: 陳郡和汝南郡 · 查看更多 »

濟南郡

濟南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初年置。高帝時稱博陽郡,為齊國支郡,後改名濟南郡。呂后時分齊國之濟南郡置呂國、濟川國。文帝時置濟南郡。治東平陵縣(故城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北)。武帝時析濟南郡置泰山郡,屬青州刺史部。東漢置濟南國,屢除為郡。魏置濟南國。晉置濟南郡,移治歷城。北魏于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遂為州治。隋時罷濟南郡,此後至唐,或為齊郡,或為齊州。.

新!!: 陳郡和濟南郡 · 查看更多 »

朱序

朱序(),字次倫,義陽郡人,東晉重要將領,參加過多場戰事並屢建功勳,雖然曾被俘並仕於前秦,但在淝水之戰時卻協助東晉戰勝前秦,及後亦繼續在前線為東晉抵抗北方外族政權的侵襲。.

新!!: 陳郡和朱序 · 查看更多 »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新!!: 陳郡和會稽郡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陳郡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新!!: 陳郡和曹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新!!: 陳郡和晉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陳郡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358年

没有描述。

新!!: 陳郡和358年 · 查看更多 »

818年

没有描述。

新!!: 陳郡和818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淮陽國陳國 (漢朝)陈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