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陳留郡

指数 陳留郡

陳留郡,中国古郡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西漢始置,隋初廢。 陳留郡原為濟川郡。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濟川郡移治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南陳留城),故改名為陳留郡。屬兗州刺史部。漢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以陳留郡為濟陽國,封皇子康為濟陽王。建昭五年(前34年),徙濟陽王為山陽王,國除為陳留郡。又得河南郡酸棗縣。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陳留郡領17縣:陳留、小黃、成安、寧陵、雍丘、酸棗、東昏、襄邑、外黃、封丘、長羅、尉氏、傿、長垣、平丘、濟陽、浚儀。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民權縣、寧陵縣以西,開封市、尉氏縣以東,延津縣、長垣縣以南,杞縣、睢縣以北之地。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296284戶,1509050人。東漢前期,省成安、長羅二縣。章帝時,以梁郡甾縣來屬,更名為考城縣。建初四年(79年),以傿縣、寧陵縣屬梁國,以長垣縣屬濟陰國。後又以長垣縣還屬陳留。漢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己吾縣。其後,以陳國之圉、扶溝二縣屬陳留。 西晉受曹魏禅让后,封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陈留王,置陳留國,移治小黃縣(今祥符區東北),陳留縣併入小黃。南朝宋時復為郡。北魏移治浚儀縣(今祥符區西北),轄境為今開封、封丘縣一帶。隋開皇中廢。唐置汴州。.

目录

  1. 150 关系: 劉喬劉翊劉璜劉軼劉長 (濟陰王)劉暢 (東漢)劉昆 (漢朝)卢怀仁南北朝行政區劃南兗州 (北朝)召馴史弼 (汉朝)吳匡吳祐吳懿夏侯建夏馥姜肱孔伷孙宾硕孙建宣城市宣武军节度使封丘县尹子奇屠姓左原东汉行政区划东明县东晋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平原郡仇览伊姓张山拊张延寿張濟 (武威)張昇 (東漢)开封市徐孝嗣徐文远後趙州郡列表北齊行政區劃刘信 (严乡侯)唐朝行政区划内黄县公良姓兖州 (古代)倉亭之戰石渠議奏... 扩展索引 (100 更多) »

劉喬

劉喬(),字仲彥,南陽安眾人。西晉時重要將領。劉喬先祖是漢朝宗室,曾獲封安眾侯。.

查看 陳留郡和劉喬

劉翊

刘翊,字子相。中国东汉时大臣。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 刘翊家产丰饶,出身富室。常赈赡贫穷。曾乘马车走到汝南郡,陈国人张季礼远赴老师丧礼,遇到寒冰车毁,在道路滞留。刘翊见到后说:“你对丧礼虔诚,应该快到。”于是下车,把车给他,不告姓名,策马而去。张季礼猜他就是刘子相,后专程到颍阴,归还马车。刘翊闭门辞行,不与他相见。 刘翊守志,卧病不出,不应征聘。河南种拂任颍川郡太守,引他为功曹,刘翊以种拂是名公之子,于是接受任命。种拂对他很敬重。阳翟黄纲依仗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经营种植。种拂召刘翊问:“程氏贵盛,在皇帝左右,不听恐被他怨恨,给他则夺民利,怎么办?”刘翊说:“名山大泽不作封地,就是为民。明府您听任,就有谄媚之名。若以此获罪,您的儿子申甫,自然不会成为孤儿。”种拂听从刘翊之言,没有给黄纲。推举刘翊为孝廉,刘翊不就任。 黄巾起义,郡县大乱,各地发生饥荒,刘翊赈济贫民,资助数百人。对于贫穷的乡族,死亡的为他们殡葬,鳏寡的就帮助他们嫁娶。 汉献帝迁都西京长安,刘翊被举为上计掾。当时盗贼兴起,道路隔绝,驿站传递很少到达西京。刘翊昼伏夜行,辗转流离,才到长安。汉献帝下诏嘉赏他忠勤,特拜为议郎,转任陈留郡太守。刘翊将珍玩分给他人,只留下车马,带着他东归赴任。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死在道路旁,刘翊用马换棺木,脱衣敛葬。又遇到故人在路上挨饿,不忍丢下他们,于是杀死驾车的牛,以救故人的困乏。众人阻止他,刘翊说:“视而不救,不是志士。”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查看 陳留郡和劉翊

劉璜

刘璜(),汉宣帝曾孙,东平思王刘宇之孙,东平炀王刘云之子,劉開明、刘信的弟弟,西汉宗室。 建平二年(前5年)五月,刘璜被封为武平侯。居摄元年(6年),王莽毒死汉平帝后,立孺子婴为太子,自称摄皇帝。东郡太守翟义联合严乡侯刘信与武平侯刘璜兄弟同谋反对王莽。次年举兵西进,立刘信为天子,传檄郡国,揭露王莽之罪。兵至山阳郡,人马达到十余万。王莽派王邑、孙建等率大兵进讨,在陈留郡葘县击破翟义军,将刘璜斩首。.

查看 陳留郡和劉璜

劉軼

刘轶,字君文,一字君久。中国东汉名士。陈留郡东昏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人,梁孝王刘武后人,刘昆之子。 刘轶跟随其父刘昆学习施氏《易》,施氏易是西汉施雠所创立的学派。刘轶成为施氏《易》重要传人,门徒众多。汉明帝永平年间,担任太子中庶子。汉章帝建初年间,转任宗正,在官任上去世,于是世掌宗正。没有关于《易经》的著作传世。.

查看 陳留郡和劉軼

劉長 (濟陰王)

刘长,東漢明帝的九子,生母不详。 東漢永平十五年(72年),刘长封为济阴王。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以东郡之离狐、陈留郡之长垣益济阴国。建初九年闰正月十五(84年3月10日),刘长在京师去世,没有就国,谥号悼,无子,济阴国除。.

查看 陳留郡和劉長 (濟陰王)

劉暢 (東漢)

刘暢,東漢明帝的第七子,生母阴贵人。 生年不详,当其兄汉章帝生年(57年)之后。永平十五年(72年),刘暢封为汝南王,他因为母亲之故,被汉明帝宠爱。漢章帝建初二年(77年),封刘暢舅阴棠为西陵侯。四年(79年),徙刘暢为梁王,以陈留郡之郾、宁陵、济阴郡之薄、单父、己氏、成武六县,益梁国。汉章帝驾崩之年,刘畅就国。 汉和帝永元五年(93年),因为刘畅的乳母王礼称神说梁王当为天子,刘畅大喜。被豫州刺史、梁相弹劾。汉和帝念及亲情,只是削成武、单父二县。永元十年十月十九(98年11月30日),刘暢去世,谥号节,子恭王刘坚嗣位。.

查看 陳留郡和劉暢 (東漢)

劉昆 (漢朝)

劉昆,字桓公,陳留郡東昏縣(今河南省蘭考縣)人,梁孝王劉武後人。.

查看 陳留郡和劉昆 (漢朝)

卢怀仁

卢怀仁(),字子友,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北魏司徒司马卢道将的儿子,东魏、北齐时期的官员。.

查看 陳留郡和卢怀仁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查看 陳留郡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兗州 (北朝)

*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涡阳城(今安徽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颍上以东,蕲县集西南安徽蒙城、凤台二县及怀远县西北郊地区。景明年间废除。.

查看 陳留郡和南兗州 (北朝)

召馴

召馴,字伯春,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省壽縣)人,召信臣曾孫。.

查看 陳留郡和召馴

史弼 (汉朝)

史弼,字公谦,东汉陈留郡考城縣(今河南省民权县)人。 仕途从州郡到公府,历任北军中候、尚书、平原相。抑制豪强,弹劾汉桓帝的弟弟渤海王刘悝的不法行为。党锢之祸,史弼没有举报自己辖区的党人,被人弹劾,后来以薪俸抵罪。担任河东郡太守时,拒绝宦官侯览的要求,被诬陷下狱。汉灵帝光和年间,出任彭城相。不久去世。.

查看 陳留郡和史弼 (汉朝)

吳匡

吳匡,字崇義,中國東漢陳留人,何進部將,蜀漢吳懿、吳班之父。宦官殺死何進後與袁紹、曹操一同殺入宮中。懷疑何苗和宦官勾結,吳匡將他殺害。 W W K.

查看 陳留郡和吳匡

吳祐

吳祐,一作吳佑,字季英,陳留郡長垣縣。東漢長史。.

查看 陳留郡和吳祐

吳懿

吳懿(),三国志作“吴壹”,一说为避司马懿讳。字子遠,兖州陈留郡濟陽縣(今河南开封)人,中国後漢末年及三国时代蜀汉將領。族父為何進之部將吳匡,族弟為同在蜀漢效命的吳班。.

查看 陳留郡和吳懿

夏侯建

夏侯建,东平(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汶上县附近)人,字长卿,夏侯胜堂侄,世称“小夏侯”。西汉经学家。今文尚书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

查看 陳留郡和夏侯建

夏馥

夏馥,字子治,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南)人。東漢八顧之一。.

查看 陳留郡和夏馥

姜肱

姜肱,字伯淮,彭城郡廣戚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

查看 陳留郡和姜肱

孔伷

孔伷(生卒年不詳),字公緒,陳留人,東漢末期人物。.

查看 陳留郡和孔伷

孙宾硕

孙宾硕,即孙嵩,字宾硕,青州北海国安丘(治今山东省安丘市)人,东汉末年官员。 皮氏县长赵岐的侄子赵息得罪宦官唐衡兄弟,遭灭族之祸,赵岐逃至北海贩胡饼。孙宾硕家贫。当时二十馀岁,见赵岐气度不凡。问他:“有饼吗,卖吗?”赵岐回答:“卖。”孙宾硕:“买几钱?卖几钱?”赵岐回答:“买三十,卖也三十。”孙宾硕:“看处士之望,不像卖饼者,应该另有缘故!”赵岐以为他是唐氏耳目,非常害怕。孙宾硕以诚相待,赵岐告以实情。孙宾硕载回家藏赵岐到复壁中。唐衡死后,赵岐官为郡守、刺史、太仆,孙宾硕官至青州刺史、豫州刺史。曹操在兖州陈留郡襄邑县意欲起兵时,孙宾硕亦曾嘲笑曹操。初平末年,孙宾硕以东方饥荒,客居荆州。兴平年间,赵岐以太仆持节使安慰天下,到荆州再和孙宾硕相遇,相对流涕。赵岐为刘表说出两个人的往事,刘表更加礼遇孙宾硕。不久,孙宾硕病亡,赵岐在南,为他发丧。孙宾硕墓在安丘城南四十里。.

查看 陳留郡和孙宾硕

孙建

孙建(),字子夏,中国西漢末期、新朝武将。.

查看 陳留郡和孙建

宣城市

宣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境东临浙江省,北接江苏省,南依黄山市,西连池州市,西北与芜湖市、马鞍山市相邻,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 宣城市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市辖区宣州为多朝府治所在地。宣城从唐代享盛誉,到明清不衰,是江南地区的人文文化中心之一,宣纸因在此集散而得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查看 陳留郡和宣城市

宣武军节度使

宣武军节度使,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东部设立的节度使。中和三年(883年)朱温为节度使,以此为根据地,兼并中原,建立后梁。首府汴梁(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成为後來北宋东京开封府的雏形。.

查看 陳留郡和宣武军节度使

封丘县

封丘县是中国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陳留郡和封丘县

尹子奇

尹子奇,唐朝安史之亂燕軍將領,官封河南節度使。率精兵十餘萬圍困睢陽;屢敗於張巡,還曾被南霽雲射瞎一眼。後不斷增兵,圍城近一載,終於攻破睢陽,張巡等悉為其所殺。後遭陳留百姓殺害。.

查看 陳留郡和尹子奇

屠姓

屠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9位。.

查看 陳留郡和屠姓

左原

左原,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东)人,中国东汉儒生。 左原初为郡学生,因犯法被斥逐。名士郭林宗在路上遇到他,设酒肴安慰他。劝其自励:“之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巨盗,段干木是晋国的马贩,后来成为齐国的忠臣,魏国的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超过他们,何况其余?千万不要怀恨,反躬自责进行了。”左原纳言而去。有人讥讽郭林宗不和恶人断绝关系。郭林宗回答:“一个人如果不仁,对他过分憎恶,会促使他作乱。”左原后忽然有怀忿,结客想要报复诸生。当日郭林宗在学校,左原愧负前言,因而作罢离去。后事情传扬出去,众人都对郭林宗惭愧佩服。.

查看 陳留郡和左原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查看 陳留郡和东汉行政区划

东明县

东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

查看 陳留郡和东明县

东晋行政区划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其特點是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陳留郡和东晋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查看 陳留郡和三国行政区划

平原郡

平原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原屬濟北國。其地大致在今山東省德州市中部、南部以及惠民縣、陽信縣一帶。唐初廢。.

查看 陳留郡和平原郡

仇览

仇览,东汉陈留郡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又名仇香,字季智。 仇览任蒲亭长。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农耕,农闲时聚集子弟群居受学。后来入太学。被郭泰、符融等学者推崇。学业结束,回归乡里,州郡请他为官,他都称病推辞。.

查看 陳留郡和仇览

伊姓

伊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39位。.

查看 陳留郡和伊姓

张山拊

张山拊,西汉儒学学者。字长宾,右扶風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 张山拊跟随大儒夏侯建(小夏侯)学习《书经》。漢宣帝时,张山拊担任博士,参见石渠阁会议讨论经书,官至少府。张山拊教授的弟子有李寻、郑宽中(字少君,官至光禄勋)、張無故(字子儒,山陽郡人,著《章句》,官至廣陵太傅)、秦恭(字延君,信都郡人,官至城陽內史)、假倉(字子驕,陳留郡人,官至謁者、膠東相)。.

查看 陳留郡和张山拊

张延寿

张延寿(),西汉京兆尹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御史大夫张汤之孙,张安世的次子。.

查看 陳留郡和张延寿

張濟 (武威)

張濟(),東漢末期人物,涼州武威袓厲縣人,牛輔部下。.

查看 陳留郡和張濟 (武威)

張昇 (東漢)

张昇,中国东汉大臣,字彦真,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尉氏)人。 张昇少年好学,阅读范围较广。为人任性不羁,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不管贫贱,与之交结;如志趣不合,那怕是王公贵人,也不屈从。初仕郡吏,在郡中任纲纪,做外黄(今民权县西北)县令,属吏有贪赃受贿的,立即处死。汉桓帝时遭遇“党锢之祸”丢掉官职,后受株连被杀,时年四十九岁。善文辞,著有赋、诔、颂、碑、书,共六十篇。.

查看 陳留郡和張昇 (東漢)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查看 陳留郡和开封市

徐孝嗣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郡郯县人。南朝齐大臣。.

查看 陳留郡和徐孝嗣

徐文远

徐文远,隋朝、唐代初年经学家。名旷,字文远,以字行。东海郡郯县(今郯城)人。后来定居洛州偃师(今河南省偃师)。.

查看 陳留郡和徐文远

後趙州郡列表

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的南匈奴貴族劉淵麾下,屢立戰功,勢力強盛,控有晉朝的冀州,名義上臣屬於匈奴漢國,實際上已經割據自立。漢昌元年(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十月,鎮守長安的劉曜北上討伐靳準,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光初二年(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稱趙王元年,史稱後趙。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六年(324年)後趙擴展至淮河流域,東晉退至淮水之濱,徐州淮水以北陷於後趙。七年(325年)東晉司、兗2州全境及豫州大部全入後趙,太和元年(328年)南侵東晉至淮南及沔水流域一帶。同年劉曜親征洛陽,為石勒所擒;二年(329年)石勒滅前趙,關隴地區大部和弘農、上洛郡等地為後趙所有。次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建武四年(338年)燕王慕容皝與後趙帝石虎聯軍滅段部鮮卑,幽州之地全入後趙。史稱後趙強盛之時,「其地南逾淮、漢,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虎在位時期,東晉復奪沔水流域一帶。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後趙長安,有眾40餘萬。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控有洛、豫、徐、荊4州及魏尹、廣平郡、冀州南部。次年自立為帝,建立冉魏。與此同時雍、秦2州及汲郡、河內郡、黎陽等為前秦控制,幽、營2州及冀州西部入前燕,青州入段龕,涼州入前涼,朔州復為羌胡佔據,淮南入東晉。後趙僅能控制司隸的襄國郡、并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冀州部分地區。永寧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亡。永興三年(352年)四月,前燕俘虜冉閔,冉魏亡。.

查看 陳留郡和後趙州郡列表

北齊行政區劃

北齊建立後,開始整頓行政區規劃,廢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縣。北齊江淮之地後被南朝陳佔領。因為州轄區越分越細,於是設置行台兼管數州民政及軍事。.

查看 陳留郡和北齊行政區劃

刘信 (严乡侯)

劉信,中国西漢末期人物。曾祖父汉宣帝,祖父東平思王劉宇,父東平煬王劉雲,弟東平王劉開明、武平侯劉璜。 建平二年(前5年),在父亲東平王劉雲的領地上封为严乡侯。漢平帝驾崩,王莽为摄皇帝,東郡太守翟義不满,联合劉信、武平侯劉璜、東郡都尉劉宇计划討伐王莽。居摄二年(7年)九月,起兵反对王莽。推戴劉信为天子,翟義为大司馬、柱天大将軍,蘇隆为丞相、皋丹为御史大夫。劉信、翟義向各郡国发布王莽用毒酒殺害漢平帝的檄文。翟義至軍山陽郡,众至10数万。三輔右扶風槐里趙明、霍鴻起事响应,进逼長安。 王莽派遣孫建、王邑、王駿等7人为将軍,討伐劉信、翟義。孫建、王邑在陳留郡葘县撃破翟義軍,将劉璜斬首。進軍包围陳留郡圉县,歼灭翟義軍。翟義、劉信突围,翟義在汝南郡固始县被王莽軍抓获,处以磔刑。劉信不知去向。居摄三年(8年)二月,討滅三輔的趙明、霍鴻。.

查看 陳留郡和刘信 (严乡侯)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查看 陳留郡和唐朝行政区划

内黄县

内黄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北部,是安阳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161平方公里,人口72万。邮政编码456300,县政府驻城关镇。 目前下辖:城关镇、东庄镇、井店镇、楚旺镇、后河镇和梁庄镇;亳城乡、马上乡、高堤乡、张龙乡、豆公乡、田氏乡、石盘屯乡、宋村乡、中召乡、六村乡和二安乡,长庆路街道办事处和人民路街道办事处。.

查看 陳留郡和内黄县

公良姓

公良姓是漢字複姓之一,在明朝的《百家姓续编》中排第453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

查看 陳留郡和公良姓

兖州 (古代)

兖州(兗 ),是传统上说的华夏九州之一,也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昌邑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以北,而并非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兖州范围大致是今天山东省西南部及河南省东部。.

查看 陳留郡和兖州 (古代)

倉亭之戰

倉亭之戰,亦稱平丘之戰,為袁紹和曹操繼官渡之戰後所對峙之最後一場戰役,袁紹在這場戰爭中湊足七萬餘兵力攻曹,曹操因漢獻帝之故命北方各路諸侯聚兵五萬攻袁。東漢汉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於倉亭大破袁紹,隔年五月袁紹吐血而亡。此战最终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的最终归属。.

查看 陳留郡和倉亭之戰

石渠議奏

石渠議奏是中國西漢的漢宣帝于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閣召集的讲论五经同異的學術會議的奏疏辑成之總稱。据《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載,所辑議奏共有一百六十五篇,今皆佚。唐朝杜佑《通典》中保存了其中若干片断。.

查看 陳留郡和石渠議奏

玉況

況,表字文伯,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东汉时期的大臣。 玊況先世為杜陵望族,他篤志好學,高亮志節,官至陳留郡太守,善行德教。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47年)五月初八,大司徒蔡茂去世。九月十三日,光武帝劉秀任命陈留太守玊况为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51年)四月廿一日,大司徒玊况去世。五月十一日,光武帝下诏,将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全都去掉,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以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查看 陳留郡和玉況

王吉 (东汉)

王吉,东汉官员。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中常侍王甫的养子。王吉年少喜欢诵读书传,爱慕名声,性情残忍。王甫秉权,王吉二十余岁,为沛国相。晓政事,可以断察疑狱,击断非法。如有生下孩子不抚养,即斩其父母,合土棘埋上。凡杀人犯在车上分尸,宣示各个属县。夏天人肉腐烂,以绳连骨,走遍一郡才停止,见到的人都惊骇惧怕。担任国相五年,杀死万余人。其惨毒之事不可胜数。郡中都不敢自保。阳球将他逮捕收执,王吉死于洛阳狱中。.

查看 陳留郡和王吉 (东汉)

王允

王允(),字子师,并州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東漢時官員,汉献帝初年任司徒、尚书令。当时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董卓大权在握。王允成功策劃了对董卓的刺杀,但執意殺害名士蔡邕而大失民心,且不願寬恕董卓餘党,導致餘黨反扑,長安失守,王允和其家族亦被處死,關中亦大亂。.

查看 陳留郡和王允

王骏 (明义侯)

王駿(),中国西漢時代末期、新朝武将,字君公,京兆長安人。 居摄二年(7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打倒王莽,王駿封明義侯、王莽任命为強弩将軍(「彊弩将軍」)。奮武将軍孫建、虎牙将軍王邑等六将軍討伐翟義。同年十二月,孫建和王邑在圉县(陳留郡)殲滅翟義軍。居摄三年(8年)正月王駿将軍之職解任。 王駿在西漢末期任出使匈奴的外交使節。西漢末与中郎将王昌担任使節团長,会见匈奴单于。王莽新朝建国後,始建国元年(9年),王駿为五威将,再任使節团長。代表新朝赐印璽、金品等给匈奴单于。王莽把漢朝的璽改成章,後来匈奴因此反叛新朝。 始建国二年(10年)十二月,王莽改匈奴单于称号为降奴服于。以立国将軍孫建等十二将軍率五路军討伐。王駿为奮武将軍十二人将軍之一,与定胡将軍王晏从張掖郡出撃。 天鳳三年(16年),討伐匈奴,王駿和西域都護李崇出撃西域。当時,西域諸国支援王駿軍,焉耆国诈降,暗中攻撃王駿。王駿连同莎車国、龟茲国兵7千人攻撃焉耆国。王駿指揮下的姑墨国、尉犁国、危須国之兵反逆,王駿敗北战死。.

查看 陳留郡和王骏 (明义侯)

睢县

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东部、惠济河中游,是商丘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92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80万。县政府驻城郊乡。.

查看 陳留郡和睢县

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汉三国反對中央政權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查看 陳留郡和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看 陳留郡和秦朝

符融

融,字伟明,中国东汉名士。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人。 符融年轻时为都官从事,察举百官犯法与否,觉得丢脸,辞官而去。后游历太学,以少府李膺为师。李膺作风性格清高简约,每次见到符融,都要谢绝其他宾客,听他的谈论。符融戴着幅巾挥动袖子,言辞如云奔涌而出,李膺拱手赞叹。郭林宗刚刚到京师,当时人没有人了解他,符融一见赞叹佩服,因此介绍给李膺,郭林宗于是知名。 当时汉中晋文经、梁国黄子艾,都依恃才智在京城炫耀,托名卧病,什么人都不见。洛阳士大夫中的好事者,仰慕他们的名声,坐在门外等待探病,尚不得见。三公辟召人做官,都要询访他们,根据他们的褒贬作为定夺。符融发现他们没有真才,于是到太学,见李膺说:“这两人行为业绩没有听说过,却以豪桀自命,于是让公卿去探病,王臣守候门口。符融害怕他们用小脊梁毁坏大义,空声誉违背实际,特应明辨。”李膺同意。晋文经、黄子艾二人从此名声衰落,宾客门徒减少,十几天之间,羞惭逃去。后来查明他们是轻薄之人,都因为获罪被废弃。 符融更加知名。州郡以礼相请,举孝廉,公府连辟,都不应召。太守冯岱有声誉,到任之后,请符融相见。符融去了一趟,推荐本郡人士范冉、韩卓、孔伷等三人,自己以病相辞。党锢之祸,也遭到禁锢。 妻子去世,家贫没有丧葬费,同乡人想要为他之准备棺服,符融不肯接受。说:“古时候死了人,就扔在荒野里。只有妻儿死了可以按自己意愿行事,只是入土埋藏就是。”符融优游不仕,直至寿终。.

查看 陳留郡和符融

爰延

延,字季平,陳留郡外黃縣(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東漢大鴻臚。.

查看 陳留郡和爰延

申屠蟠

申屠蟠,字子龍,陈留郡外黄县(今河南民權西北)人,九歲喪父,哀慟過度。喪服既除,不吃酒肉十餘年。.

查看 陳留郡和申屠蟠

荀攸

荀攸(),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三國時曹魏著名的軍事家。荀彧的堂侄,荀攸祖父荀昙,官至廣陵太守。荀攸被曹操徵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以功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转为中军师。魏國初建,又被封为尚书令;244年,追諡曰敬。.

查看 陳留郡和荀攸

萧由

萧由,字子骄,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县西南)人,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西汉官员。萧望之之子,萧育、萧咸的兄弟。 汉成帝时,萧由为丞相西曹、卫将军掾,转任谒者、出使匈奴副校尉。举贤良,历任定陶令、太原都尉、安定郡太守,治郡有好的名声。因早年担任定陶令时,曾得罪过定陶王刘欣,刘欣即位为汉哀帝,免萧由为庶人。汉平帝时为复土校尉,历任京辅左辅都尉、江夏郡太守。因镇压“江贼”成重等人的农民起义有功,增秩为陈留郡太守,征召为大鸿胪。因病免官,后拜中散大夫,在官任上去世。.

查看 陳留郡和萧由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查看 陳留郡和西汉行政区划

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載中國西漢經學重要人物及傳承。玆据此傳撰成下表。籍貫及人名等皆本該傳原文。“皇帝”指與官職對應者;官職采人物的最高官職,待查者暫錄儒林傳所舉官職於此。《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亦載有儒家早期傳承情況,讀者可加以參考。.

查看 陳留郡和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西漢藩國列表

本表概述中國西漢時期各藩國之立廢、治所與轄境變遷等情況。各國世系請見西漢藩王列表。凡有除國者,皆在該國項下分列小項,並作説明。.

查看 陳留郡和西漢藩國列表

西漢藩王列表

《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載,“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衆官,羣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愽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兆尹,中尉為執金吾,郎中令為光禄勳,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僕曰僕,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本表列出西漢所有的諸侯王。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諡號僅列王號、侯號者,為因謀反、犯罪等原因而無諡號。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查看 陳留郡和西漢藩王列表

西晉兗州行政區劃

西晉兗州大體範圍在今山東省西部及河南省東部一帶。建興元年(313年)以後兗州郡縣除泰山郡外,各地相繼被石勒攻陷。.

查看 陳留郡和西晉兗州行政區劃

馮元珪

冯元珪,即高元珪,唐朝将领,高力士的二哥,冯君衡的次子。 684年,冯元珪出生于潘州城西。697年,冯君衡为万国俊所杀,冯元珪改姓高。高元珪讨海盗,加授柱国,授川果毅,转任鸿门折冲。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高元珪加勲柱国,迁领军郎将,任金吾中郎等职。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高元珪任右司御率,左威卫将军,加紫绶。天宝十四年(755年)高元珪于长安去世,年七十二岁,明年季春葬东郊龙首原,赠陈留郡太守。高元珪长子高承龙任左卫兵曹参军,次子高承秀任左卫率府仓曹参军,求苏预为其父撰碑文。.

查看 陳留郡和馮元珪

討伐董卓之戰

讨伐董卓之战是東漢末年关东各地太守刺史組織地方联軍對抗把持朝廷的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长官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推舉袁紹為盟主。雖然曹操出兵,及後到的孫堅参戰,但其他軍隊只駐軍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棄洛陽,挾天子遷都長安,關東联軍起了內訌,盟軍決裂,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在董卓被杀后,徐州刺史陶谦、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等人再次推举朱儁为太师(盟主)讨伐董卓的继承者李傕、郭汜,但李傕一纸诏书将朱儁召回朝廷,第二次讨伐战胎死腹中。.

查看 陳留郡和討伐董卓之戰

許晏

許晏可能指:.

查看 陳留郡和許晏

马严

严(),东汉初期大臣。字威卿,东汉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 父亲马余,字圣卿,為马援之兄。马严少孤,能击剑骑射,通读春秋左传。马严任郡督邮,叔父马援常委托家事。马援死后,马严和弟弟马敦归居巨下,行义资材,号称巨下二卿。马援女为汉明帝皇后,马严居北地郡。永平十五年(72年),马严回到洛阳,和班固一起杂定《建武注纪》。后马严为将军长史,率军屯西河郡,护卫南匈奴。汉章帝继位,拜马严為御史中丞,迁五官中郎将。建初二年(77年)马严为陈留郡太守,治理地方,赏罚严明。建初六年(81年),为太中大夫,将作大匠。建初七年(82年),得罪窦氏,免官没有复职。永元十年(98年),马严在家中去世,年八十七岁。.

查看 陳留郡和马严

高光 (晋朝)

光(),字宣茂,陈留郡圉城(今河南省荥阳市)人,西晉時期官員,父亲高柔。 高光年少时熟悉刑法,由太子舍人升任尚书郎,出为幽州刺史、颍川郡太守。晋武帝设置黄沙狱,任命他为黄沙御史,后任廷尉。元康年间,高光任尚书,主管三公曹。赵王司马伦篡位,高光没有阿附。301年(永宁元年),司马伦被赐死,晋惠帝复位。齐王司马冏辅政,高光任为廷尉、尚书,加奉车都尉。305年(永兴元年),高光从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有功,被封为延陵县公,食邑18000户。十二月,惠帝被张方所迫前往长安,高光侍奉惠帝西行。任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306年(光熙元年),惠帝回洛阳,高光为太弟(皇太弟司马炽)少傅,加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依旧。307年(永嘉元年),司马炽即位为晋怀帝,加授高光光禄大夫、佩金章紫绶。308年(永嘉二年),高光任尚书令,余官依旧。十一月,高光病逝,赠司空、侍中。因为不久后洛阳被攻陷,高光没有被授予谥号。.

查看 陳留郡和高光 (晋朝)

高躬

躬,又作高联,东汉官员,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人。 高躬在漢獻帝初平年间任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太守,依附益州刺史刘焉。初平五年(194年),蜀郡太守高躬修本郡的周公礼殿,高躬的父亲高赐,曾任东汉司隶校尉。高躬娶袁绍的姐妹为妻,生子高幹。高幹作为袁绍的外甥,后为并州刺史。.

查看 陳留郡和高躬

魯丕

魯丕(),字叔陵,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中国東漢經學家,魯恭的弟弟。 魯丕深沉好学,孜孜不倦,杜絕交遊,不答候問之禮。兼通《五经》,教授《鲁诗》、《尚书》,号称当世名儒。开始爲郡督郵功曹,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举贤良方正,以对策高第除议郎。转任新野县令。政绩为当州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因事下獄免官。後復徵拜趙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当时称为“五经复兴鲁叔陵”。坚拒赵王干扰学官秩序,受到皇帝嘉奖,特被引见。受贾逵推荐,入说论经,皇帝特加赏赐。历任东郡太守、陈留郡太守,都有政绩。汉安帝时官至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永初五年(111年),魯丕七十五岁时,于官任上去世。.

查看 陳留郡和魯丕

鮑勳

鮑勳(),字叔業,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西漢司隸校尉鮑宣的九世孫,東漢濟北相鮑信之子。漢末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右中郎將。.

查看 陳留郡和鮑勳

谢姓

谢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姓谢人口约占中國大陆總人口的0.79%,在中國姓氏人数中排第23位。谢姓人士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江蘇、浙江、江西、河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各省。以及台湾、马来西亚、香港、和東南亞等國家與地區。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诗中“谢”系指东晋望族陈郡谢氏。明朝朱元璋曾對遠封的諸王說:「朕為天子自有弓馬,豈賴謝家!」就是以晉朝仰賴謝家子弟為例,訓勉諸王自己努力防禦外敵。.

查看 陳留郡和谢姓

谯郡

譙郡,魏晉南北朝及隋朝時期的郡,作为封國时称为譙國。.

查看 陳留郡和谯郡

鲁爽

鲁爽(?),小名女生,扶風郿人。南北朝時期將領,初因父祖投奔北魏而在北魏任官,后来投奔刘宋。魯爽在宋曾參與過元嘉北伐及討伐劉劭的戰事,但不久就因和劉義宣等起兵反叛而被擊敗被殺。魯爽作戰勇猛,當時人稱其為「萬人敵.

查看 陳留郡和鲁爽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查看 陳留郡和齊郡

边韶

边韶(),字孝先,陈留郡浚仪县人。生卒年不详,约汉桓帝建和初年前后在世。 以文章知名,教授數百人。邊韶口才甚好辯才無礙,曾經晝日假臥,弟子們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私下聽到之後,在適當的時機地點告訴大家:「邊為姓、考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謿,出何典記?」嘲笑他的人深感慚愧,邊韶之辯才捷出讓人折服。 桓帝時徵拜太中大夫,著作東觀,再遷北地郡太守,入拜尚書令。後為陳國相,死在任上。著有詩、頌、碑、銘、書、策凡十五篇。 著有《塞赋》描述一種名為塞戲的棋類。.

查看 陳留郡和边韶

范喬

范喬(),字伯孫,陳留外黃(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三國曹魏武威太守范粲之長子。曾被多名官員舉薦,至樂安縣令,但用病藉詞不上任。太康八年,死時七十八歲。.

查看 陳留郡和范喬

范冉

范冉(),中国东汉陈留郡外黄(今河南省杞县)人,字史云,一作范丹。 马融的弟子,精通五经,特别是《易经》、《书经》。被汉桓帝任命为莱芜县长,没有就职。因为家中贫穷,被人称之为“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查看 陳留郡和范冉

范粲

范粲(),字承明,陳留外黃(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三國曹魏忠臣。官至武威太守。太康六年,死時八十四歲,而且三十六年不說話及死在車上。祖父為萊蕪長范丹。其長子名叫范喬。.

查看 陳留郡和范粲

范馨

范馨(),陳留外黃(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父范丹。其子范粲為三國曹魏忠臣,官至武威太守,范粲為表其對魏之忠心,在邵陵厲公曹芳被司馬師廢去帝號,貶為齊王,被遷到金墉城之後,至死一直不說話三十六年。范馨臨終前曾撫摸孫兒范喬的頭,說希望看見范喬成長,所以將自己所用的硯贈予范喬。到范喬五歲,范喬祖母將此事告知,范喬便拿著這硯哭泣。.

查看 陳留郡和范馨

茅容

茅容,字季伟,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人,中国东汉儒生。 四十余岁时,茅容在田野耕作,与伙伴们在树下避雨,众人都随意坐着,只有茅容坐下更加恭敬有礼。名士郭林宗见到感到惊奇,于是和他说话,茅容留郭林宗住宿。第二天,茅容杀鸡做饭,郭林宗以为给自己吃,既而发现是供他母亲所吃,自己以菜蔬与客同饭。郭林宗起身行礼:“卿真是贤德!”于是劝其学习经书,终成经明行修之士。.

查看 陳留郡和茅容

郭汜

郭汜()(「汜」音「寺」,一说“汜”是“氾”通假字,正确读音为“fàn”,但“汜”与“氾”的通假关系是否确实,史上已被学者广泛考据过,比如顾颉刚曾就“汜水”古今位置的考证。),幼名阿多,故稱郭多,東漢末期涼州張掖人,原為盜馬賊,後成為董卓女婿牛輔部下。.

查看 陳留郡和郭汜

郑伟 (北朝)

郑伟(),字子直,小名阇提,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出自荥阳郑氏北祖第五房,曹魏将作大匠郑浑十一世孙,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查看 陳留郡和郑伟 (北朝)

阮卓

阮卓(),陳留尉氏人《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阮卓,陳留尉氏人。祖詮,梁散騎侍郎。父問道,梁寧遠岳陽王府記室參軍。卓幼而聰敏,篤志經籍,善談論,尤工五言詩。性至孝,其父隨岳陽王出鎮江州,遇疾而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屬侯景之亂,道路阻絕,卓冒履險艱,載喪柩還都。在路遇賊,卓形容毀瘁,號哭自陳,賊哀而不殺之,仍護送出境。及渡彭蠡湖,中流忽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天悲號,俄而風息,人皆以為孝感之至焉。《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阮卓,陳留尉氏人也。祖詮,梁散騎侍郎。父問道,梁岳陽王府記室參軍。卓幼聰敏,篤志經籍,尤工五言。性至孝,父隨岳陽王出鎮江州,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載柩還都,度彭蠡湖,中流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天悲號,俄而風息,人以為孝感之至。,南北朝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阮卓的祖父阮詮是南梁的散騎侍郎,父親阮問道則是南梁寧遠將軍岳陽王蕭詧的王府記室參軍。阮卓自幼聰明,專心學習經籍,擅長談論,尤其寫作五言詩。他個性孝順,十五歲時父親隨蕭詧出鎮江州時因病去世,就從建康趕到江州,途中一點水也沒有喝過。其時侯景之亂令道路阻隔,他歷盡艱辛將父親的靈柩送回建康;在路途遇上賊人時,他面容憔悴,哭著陳述父親逝世的事,令賊人同情而不殺死他,並護送他出境。過彭蠡湖期間,湖中突然遇上疾風,幾次幾乎翻船,阮卓仰天悲呼,很快風就平息,當時的人都說阮卓孝感動天。 陳文帝繼位,他獲授鄱陽王陳伯山的王府外兵參軍;天康元年(566年)轉為雲麾將軍新安王陳伯固的王府記室參軍,之後隨府轉為翊右記室,帶任撰史著士。後來阮卓又遷轉鄱陽王中衛府錄事、晉安王陳伯恭的王府記室,仍然任職著士如故。歐陽紇被平定,交阯人往往聚集成盗匪,他卓詔出使招撫。交阯的日南郡、象郡出產金銀珍珠和翡翠,前後的使者都取得不少,只有阮卓挺身而還,沒有取去任何寶物,時人都認為他廉潔。不久遷任衡陽王陳伯信的王府中錄事參軍、入朝任用為尚書祠部郎,轉官始興王陳叔陵的中衛府記室參軍。 陳叔陵謀反被誅殺後,陳後主對朝臣說:「阮卓從來不參與謀逆,應該要嘉許。」至德元年(583年),他入朝任官德教殿學士,很快兼任通直散騎常侍,為王話副手出使隋朝。隋文帝早知道阮卓名氣,遣派河東薛道衡、琅邪顏之推等人和他飲酒賦詩,賜予禮物。回國後,除授招遠將軍、南海王陳虔的王府諮議參軍,後來因眼病不就任,隱居在小屋,改建亭宇和修整山林園池,招待朋友,以文酒自娛。禎明三年(589年)入隋,到江州時想起父親在當地去世而生病逝世,虛歲五十九。.

查看 陳留郡和阮卓

阮姓

阮姓,是中國大陆、香港、台灣和越南的姓氏之一,是越南全國最大的姓氏,約佔總人口的38.4%。在越南語裡,阮的國語字拼寫為「Nguyễn」。.

查看 陳留郡和阮姓

阮孚

阮孚(約278年 - 約326年),字遙集,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咸次子。東晉大臣,歷任顯官,以繼承父親和叔祖的任性曠達見稱。當時的人給予阮孚「誕伯」的稱號,與阮放、郗鑒、胡毋輔之、卞壼、蔡謨、劉綏及羊曼合稱兗州八伯。.

查看 陳留郡和阮孚

阮万龄

阮万龄,(),中国东晋官员,官至侍中。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人,徙居会稽郡剡县。 祖父阮思旷,官至左光禄大夫。父阮宁,官至黄门侍郎。阮万龄年少知名,东晋时自通直郎转任为孟昶的建威长史。当时袁豹、江夷为孟昶司马,时人称孟昶府中有三素望。刘宋建立,阮万龄自侍中辞职归家,征召为秘书监,加给事中,没有就任。再任命为左民尚书,于是应命,转任太常,出任为湘州刺史,在湘州没有政绩。改为东阳郡太守,又被免官。再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元嘉二十五年(448年)阮万龄卒,时年七十二岁。.

查看 陳留郡和阮万龄

阮侃

阮侃,又作阮叕,字德如、德恕。陈留郡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西晋诗文作家、医家。 阮侃有俊才,年轻时聪慧好学,受名理,风仪雅润。阮侃性沉静,好学有大度,以秀才为郎官。阮侃与嵇康友善。晋武帝泰始元年前后,担任河内郡太守、南阳郡太守。阮侃博习方技,于本草、经方、治疗之法深有研究。著有《摄生论》二卷,未见传世。著有《毛诗音》,亡佚不传。医书外尚著有《符子》20卷,亦佚。《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阮侃集》五卷,已佚。今存《答嵇康》二首,被《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

查看 陳留郡和阮侃

阮咸

阮--,字仲容,陳留尉氏人,阮籍之侄。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始平太守,人稱阮始平。.

查看 陳留郡和阮咸

阮瑀

阮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市)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賢”之一,孫阮咸亦是當時名士。.

查看 陳留郡和阮瑀

阮韬

阮韬(),字长明,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东南)人,中国南北朝南朝宋、南朝齐大臣。晋金紫光禄大夫阮裕玄孙。 在刘宋时,阮韬初任南兖州别驾。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向其索要财费,阮韬说:“此朝廷物。”拒绝不给。宋孝武帝时,因风度容貌,王彧、谢庄、阮韬、何偃被选为侍中,为当时名臣之一。王延之与阮韬都是领军将军的刘湛外甥,刘湛说:“阮韬后当为第一,王延之为其次也。”宋明帝泰始末年,桂阳王刘休范在镇,征为江州刺史。南齐建立,官至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始兴王师。阮韬性情刚直,不依附权贵,为时论所赞赏。永明二年(484年),阮韬卒。.

查看 陳留郡和阮韬

阳夏郡

阳夏郡,南北朝时期设置的行政区。 北魏魏孝明帝孝昌四年(528年)析陈留郡、东郡置阳夏郡,属梁州。领有五县:阳夏县、雍丘县、济阳县、圉城县、襄邑县。治所在雍丘县(今河南杞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太康县、睢县、民权县、兰考县等县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地属淮阳郡。.

查看 陳留郡和阳夏郡

薛宣

薛宣,字贛君,西汉大臣,東海郡郯城縣人。 歷任宛句、長安縣令,治縣非常有名。漢成帝時,為御史中丞、臨淮郡太守、陳留郡太守、左馮翊,為官賞罰分明,威德并施,功勞卓著。後爲少府、御史大夫。前20年四月,薛宣為丞相,封高陽侯。 前16年,邛成太后去世,薛宣辦理不周,前15年,被免相,漢哀帝時,薛宣被免為庶人,回東海郡,在家中去世。其弟薛修,其子薛况。.

查看 陳留郡和薛宣

薛康衡

薛康衡,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薛氏。唐肃宗的驸马。.

查看 陳留郡和薛康衡

董卓

董卓(),字仲穎,涼州陇西临洮(今甘肅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自任相国和太师,位極人臣,但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國歷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 董卓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並挾持號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而且他生性凶残,施行暴政魚肉鄉民只為滿足一己之私,引致全国其它割据军阀發動董卓讨伐战,後來聯軍發生內鬨,转而成为各军阀互相争战的情況,董卓本人则被朝内大臣联合其部下设计诛杀,死後部下李傕和郭汜兩人為了把持朝政互相火拼,皇帝与朝廷流离失所,各地州牧、刺史、太守、佔据屬地完全脱离中央控制,开启三国时代。 董卓年輕時頗具豪俠之氣,好交朋友並樂於施捨且勇猛好鬥,許多豪俠勇將都樂於與他交往並聽其號令,入主京師後禁不住名利權勢的誘惑,失去往日豪氣而墮落為世人恨之入骨的暴虐虎狼。.

查看 陳留郡和董卓

董宣

董宣(),字少平,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初年官员,以不畏皇权出名。 汉光武帝时,担任北海相,江夏郡太守,为官刚正廉洁,不畏权贵。后来特征为洛阳令。当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杀人,藏在公主府中。他等待公主出行时,叩马拦车,就地捕杀那个奴仆。事情告到光武帝那里,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赔罪,不從,以頭撞柱而流血滿面,小黃門使董宣跪地謝主,他两手据地,颈项刚直,所以被称为强项令。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在家中去世。.

查看 陳留郡和董宣

董祀

董祀,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人,三国时曹魏屯田都尉,是蔡文姬的第三任丈夫。 蔡文姬嫁给河东人卫仲道。卫仲道死後,蔡文姬没有儿女,就又回到娘家。兴平年间,蔡文姬被南匈奴俘获,和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曹操派使者用金银宝玉把蔡文姬赎回来。把蔡文姬嫁给董祀。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该判死罪,蔡文姬亲自向曹操求情。时值严冬,蔡文姬蓬着头,赤着脚,叩头请罪,声音清亮,为董祀求情。曹操最后同意为董祀赦免。蔡文姬感伤自己的遭遇,写了两首《悲愤诗》。 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以董祀为重要角色,首演版由蓝天野扮演,复排版由濮存昕扮演。.

查看 陳留郡和董祀

邊姓

边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13位。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位的姓氏。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一万八千余。在中国大陆以外在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查看 陳留郡和邊姓

邊讓

邊讓,字文禮,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查看 陳留郡和邊讓

邯鄲淳

邯鄲淳(),三国魏书法家、文學家,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一作子禮,穎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一作陳留人。 黄初為博士給事中。博學有才章。 師於曹喜,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隸書,善蒼雅蟲篆。《書評》称其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 東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上虞縣長度尚對曹娥悲憐其義,命其弟子邯鄲淳為之作曹娥碑。 著有《魏志王粲傳注》、《江式論書表》、《書斷》、《笑林》、《艺经》。詩作僅存《赠吴处玄诗》。.

查看 陳留郡和邯鄲淳

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中國东汉末年名士。東漢著名才女蔡琰(文姬)之父。.

查看 陳留郡和蔡邕

鄭興

郑兴,字少赣,中国東漢初年古文經學家、训诂学家、反谶纬神学的思想家,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南)人。.

查看 陳留郡和鄭興

酈寄

郦寄,字况,陳留郡高陽人,汉朝大臣,伯伯是著名說客酈食其。父親曲周侯酈商是吕后的重臣。.

查看 陳留郡和酈寄

酈商

酈商,中国秦末汉初人物。陳留郡高陽人。兄长是说客酈食其。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之變时,聚集数千人起兵。後劉邦军至陳留高陽,和兄长酈食其归顺劉邦,封信成君。 楚漢战争的时候,随劉邦建立前漢王朝,後参加討伐陳豨的叛乱。劉邦死後,呂后與審食其商議,打算殺盡功臣將領,避免功臣們作亂。酈商知道此事,去見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駕崩四天,還不發喪,意思是要殺掉所有將領。如果真的如此,天下就危險了。陳平、灌嬰率十萬大軍鎮守滎陽,樊噲、周勃率二十萬大軍攻下燕地和代地,如他們聽說皇帝駕崩了,自己即將遭殺戮,必定會聯兵回頭來攻關中。屆時大臣們在首都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遲早要滅亡的了。」審食其把這些話轉告了呂后,呂后於是發喪,汉惠帝即位,大赦天下。酈商继续辅佐汉惠帝、呂后。 呂后大封呂祿、呂產等呂姓子弟,把持政權。前180年,吕后駕崩,周勃、陳平等元老大臣欲诛杀诸吕奪權,吕禄与酈商之子郦況为好友,周勃與陳平於是綁架酈商,令酈況前往騙呂祿交出兵符,周勃乃得以殺死諸呂,但天下皆稱「酈況賣友」。 此年酈商去世,諡為景侯,由酈況襲位。.

查看 陳留郡和酈商

苏茂 (汉朝)

苏茂,中国新朝东汉時代初期武将,兖州陈留郡人。最初归属更始帝,後一度归属光武帝,最后投靠劉永。《後漢書》没有列传,是有軍事能力的武将。.

查看 陳留郡和苏茂 (汉朝)

苏林 (三国)

苏林,字孝友,颜师古《汉书叙例》称为彦友,三国曹魏官员、文学家、训诂学家,陈留郡外黄县(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人。.

查看 陳留郡和苏林 (三国)

虞姓

虞姓是漢姓之一,在《百家姓》排名第161位。.

查看 陳留郡和虞姓

虞延

虞延(),东汉初期大臣。字子大,东汉陈留郡东昏县(河南省兰考县)人。 虞延力能扛鼎,少年户牗亭长。建武初年,任执金吾府,细阳县令。后来辞官回乡。太守富宗署他为功曹,劝谏太守戒奢从简,太守不听,于是辞去。虞延后任督邮。47年,召为公车令。次年为洛阳县令。外戚阴氏之客马成,常为奸盗,被虞延收捕,阴氏多次求情,最后马成被处死。外戚于是不敢犯法。在洛阳三年,改为南阳太守。60年,担任太尉,65年,任司徒。71年,外戚阴氏以楚王刘英谋反的事情诬陷虞延,虞延自杀。家贫如洗,其子只好乞讨。同衣而出,并日而食。.

查看 陳留郡和虞延

陳留

#重定向 陳留郡.

查看 陳留郡和陳留

陳留縣

陳留縣,舊縣名。秦朝置,治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区陳留鎮,屬碭郡。.

查看 陳留郡和陳留縣

陳留郡

陳留郡,中国古郡名,在今河南省開封市一帶。西漢始置,隋初廢。 陳留郡原為濟川郡。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濟川郡移治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南陳留城),故改名為陳留郡。屬兗州刺史部。漢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以陳留郡為濟陽國,封皇子康為濟陽王。建昭五年(前34年),徙濟陽王為山陽王,國除為陳留郡。又得河南郡酸棗縣。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陳留郡領17縣:陳留、小黃、成安、寧陵、雍丘、酸棗、東昏、襄邑、外黃、封丘、長羅、尉氏、傿、長垣、平丘、濟陽、浚儀。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民權縣、寧陵縣以西,開封市、尉氏縣以東,延津縣、長垣縣以南,杞縣、睢縣以北之地。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296284戶,1509050人。東漢前期,省成安、長羅二縣。章帝時,以梁郡甾縣來屬,更名為考城縣。建初四年(79年),以傿縣、寧陵縣屬梁國,以長垣縣屬濟陰國。後又以長垣縣還屬陳留。漢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置己吾縣。其後,以陳國之圉、扶溝二縣屬陳留。 西晉受曹魏禅让后,封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陈留王,置陳留國,移治小黃縣(今祥符區東北),陳留縣併入小黃。南朝宋時復為郡。北魏移治浚儀縣(今祥符區西北),轄境為今開封、封丘縣一帶。隋開皇中廢。唐置汴州。.

查看 陳留郡和陳留郡

陳詳 (南朝)

陳詳(),字文幾,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南梁官员,南陳宗室、官员《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陳詳字文幾,少出家為桑門。善書記,談論清雅。高祖討侯景,召詳,令反初服,配以兵馬,從定京邑。高祖東征杜龕,詳別下安吉、原鄉、故鄣三縣。龕平,以功授散騎侍郎、假節、雄信將軍、青州刺史,資割故鄣、廣德置廣梁郡,以詳為太守。高祖踐祚,改廣梁為陳留,又以為陳留太守。永定二年,封遂興縣侯,食邑五百戶。其年除明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五》:遂興侯詳字文幾,少出家為沙門。善書記,談論清雅。武帝討侯景,召令還俗,配以兵馬,從定建鄴。永定二年,封遂興縣侯。天嘉三年,累遷吳州刺史。五年,討周迪,戰敗,死之。以所統失律,無贈諡。子正理嗣。。 陳詳是陳武帝陳霸先的從孫,他年少出家為僧侶,善於書記,言談清雅。陳霸先討伐侯景徵召他還俗,配備兵馬,跟隨平定江陵。之後陳霸先討伐杜龕,陳詳分別取下安吉、原鄉和故鄣三縣,平定杜龕後就以功勳獲授散騎侍郎、假節、雄信將軍、青州刺史,又割故鄣縣和廣德縣析置廣梁郡,任命他為太守。陳武帝建立陳朝後,改廣梁郡為陳留郡,陳詳亦出任為陳留太守。永定二年(558年)獲封遂興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同年除授明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永定三年(559年),陳詳跟從侯安都在宮亭湖擊敗王琳部將常眾愛。陳文帝繼位,他轉任宣城太守,仍為雄信將軍。王琳據守柵口,陳詳陪同吳明徹襲擊湓城虜取王琳家属,但失敗,因此經由南湖和鄱陽步道回歸。王琳被平定,他和吳明徹並無功勞。天嘉元年(560年),陳詳按例增加食邑到一千五百戶,仍為通直散騎常侍,兼右衛將軍。天嘉三年(562年)出任假節、都督吳州諸軍事、仁威將軍、吳州刺史。 周迪割據臨川起兵,陳詳自吳州突襲周迪的濡城別營,俘虜他的妻子,周迪敗走後陳詳就回歸本鎮。天嘉五年(564年),周迪再次由臨川發兵,朝廷下令他擔任為都督,率水兵步兵討伐。陳軍至南城與周迪軍隊相遇,陳軍戰敗,陳詳也戰死,虛歲四十二。因為他所統部下行军沒有纪律,朝廷決定不贈諡,子陳正理嗣爵。.

查看 陳留郡和陳詳 (南朝)

陈留 (消歧义)

陳留可以指:.

查看 陳留郡和陈留 (消歧义)

李巨

李巨(),唐朝宗室,唐高祖的玄孙,虢王李凤的曾孙,定襄郡公、曹州刺史李宏的孙子,虢王李邕的儿子。.

查看 陳留郡和李巨

李充 (東漢)

李充(生卒年不詳),字大遜,中国东汉时陳留郡(今河南開封)人。.

查看 陳留郡和李充 (東漢)

李神

李神,字稚穆,恒农郡(今河南灵宝)人,中国南北朝北魏軍人,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的儿子。 年轻时跟随征战,被从兄李崇重用。進威遠将軍、新蔡郡太守,兼建安戍主。转任寧遠将軍、陳留郡太守,兼狄丘戍主。以軍功封長乐县開国男,食邑二百户。历任征虜将軍、驍騎将軍、直閤将軍。 南朝梁将领趙祖悦屯駐硤石,李神在揚州刺史李崇属下統水軍,与梁軍作战。南朝梁霍州司馬田休攻打建安,被李神击退。率战艦一百隻,和崔亮、李平攻下硤石,進平北将軍、太中大夫。 孝昌年間,行相州事,加撫軍将軍。假鎮東将軍、大都督。528年(建義元年),受位衛将軍。葛荣之乱,相州百姓多逃散,州将元鑑投靠葛荣,都督源子邕、裴衍战敗,相州荒废。李神率軍民,保士气,葛荣军久攻不能破城,获得勝利。爾朱荣在鄴西擒获葛荣,平定祸乱。李神受位車騎将軍,進爵为公。 529年(永安二年),南梁扶植元顥入洛陽,魏孝庄帝避難河内,李神受位侍中,任殿中尚書,行相州事。魏孝庄帝回到洛陽,改封李神安康郡開国公。531年(普泰元年),位至驃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相州大中正。永熙年間去世。534年(天平元年)追贈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将軍、司徒公、冀州刺史。其子李士約。.

查看 陳留郡和李神

李祗

李祗,唐朝宗室,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恪的孙子,吴王李琨的儿子。信安王李祎的弟弟。.

查看 陳留郡和李祗

李憕

李憕(),并州太原郡文水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敦煌房,凉武昭王李暠十一世孙,神龙年间右台监察御史李希倩的儿子,安史之乱死节忠臣。.

查看 陳留郡和李憕

東魏行政區劃

東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八十州。.

查看 陳留郡和東魏行政區劃

桓溫北伐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查看 陳留郡和桓溫北伐

楊倫 (漢朝)

杨伦,字仲理。中国东汉经学家。陈留东昏(今河南省兰考县西北)人。 杨伦年轻时为诸生,拜司徒丁鸿为师,精习《古文尚书》。为郡文学掾。历任数官,因为志向不合,于是去职,不再应州郡之命。在大泽中授徒,有弟子千余人。汉安帝元初年间,陈留郡礼请,三府同时征辟,朝廷公车征召,都称病不就。后来被特别征召为博士,为清河王(刘延平)傅。此年,汉安帝驾崩,杨伦于是弃官奔丧,在宫门外不停哭泣。太后阎姬因为他擅离职守,让他抵罪。 汉顺帝即位,下诏免去杨伦之罪,让他留在恭陵服丧。服丧结束,征拜为侍中。当时,邵陵令任嘉在任贪污,却转任武威郡太守,后来有关部门上奏任嘉贪赃千万,把他下廷尉审问,其所牵连的将相大臣有百余人。杨伦上书,请求治罪举荐任嘉的人,引《春秋》为说,议主诛及本恶。奏御,有司认为杨伦意见切直,言辞不逊,请求处理他。尚书上奏杨伦探知机密,以激烈求直。犯不敬之罪,到宗庙采伐柴薪。诏书以杨伦多次进忠言,原谅了他,免官归乡。 阳嘉二年(133年),朝廷征拜太中大夫。大将军梁商以他为长史。他谏诤不合,出补常山王(常山顷王刘仪)傅,因病没有上任。诏书让司隶催促他,杨伦留在河内朝歌,以生病为由上书:“就是留下必死,我也不北行一寸。割脑袋也不改变,九裂分尸不悔恨。匹夫坚持的,强于三军。坚决大胆推辞。”汉顺帝下诏:“杨伦从微贱高升,受宠信担任藩王傅,耽误天子的任命,擅自在道路停止,托病放纵,恣意妄为。”于是让他到廷尉府,再下诏原谅他。杨伦前后三次被征召,都因为直谏不合。回家后,闭门讲书,不再过问俗事。公车再征,他隐居不去,在家中去世。.

查看 陳留郡和楊倫 (漢朝)

樊並

樊並(),西汉汉成帝时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地区农民起义领袖,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人。 樊並曾从张霸学习《尚书》的儒生。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十一月,樊並和其他十二人发动起义反汉,他们杀死陈留郡太守严普等地方官吏,夺取郡府武库军械兵器,释放囚徒,劫略各县令丞,杀贪官富豪。樊並自称将军。后来他的李谭等五人反叛樊並,樊並被李谭等人所杀害。起义遂告失败。李谭等以此被西汉政府封为列侯。.

查看 陳留郡和樊並

樊英 (东汉)

樊英,字季齐,中国东汉经学家。南阳郡鲁阳县(今河南省鲁山县)人。 樊英年轻时在三辅受业,修习《京氏易》,兼明《五经》。又善于谶纬之学: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推算阴阳变化。隐居在壶山之阳,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至。州郡先后礼请,不应征;公卿推举他为贤良方正、有道,都不去。 传说曾有暴风从西方起,樊英对学生们说:“成都市火很大。”含水西向喷去,令人记下时日。有客人后来从蜀郡来,说“当天大火,有黑云从东而起,一会儿大雨,火于是灭了”。天下称到樊英的法术。《初学记》卷二引《楚国先贤传》、《搜神记》也有类似记载。 汉安帝初年,征召为博士。建光元年(121年),以公车赐策书,征樊英与南阳郡孔乔、李昺、北海郡郎宗、陈留郡杨伦、东平郡王辅六人,只有唯郎宗、杨伦到洛阳,樊英等四人都没有应召。 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下策书备礼,用玄纁征召他。樊英再以得重病相辞。汉顺帝严令郡县把他强征上道送到京师。樊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于是抬着他入殿,还是不以礼屈。汉顺帝大怒,对樊英说:“朕能让你活,能让你死;能让你贵,能让你贱;能让你富,能让你贫。你为什么轻慢朕命?”樊英回答:“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是天;死不得其命,也是天。陛下怎能让臣活,能让臣死!臣见暴君就像见仇人,立其朝堂还是不肯,可得贵吗?虽在布衣之列,怡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可得贱吗?臣对于非礼之禄,即使万钟不受;若能申志,即使箪食也不厌。陛下怎能让臣富,能让臣贫!”汉顺帝不能使他屈从,敬重其名,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给他羊、酒。 永建四年(129年)三月,天子为樊英设坛席,赐给他几杖,待以师傅之礼,问他朝政得失。樊英不敢推辞,拜为五官中郎将。数月后,樊英称病重,下诏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休假。令地方官府送谷千斛,八月给他牛一头,酒三斛;如果去世,以中牢祭祀。樊英辞位不受,皇帝下诏不听。 樊英开始被诏命,都以为他一定不会屈节降志,后来应对,又没有奇策,大家失望。河南张楷与樊英一起被征召,批评樊英:“天下有两条路,出仕与隐居。我以为你能辅佐天子,有助天下。但你开始激怒万乘之主;然后享受爵禄,又没有匡救之术。” 樊英善于道术,史称朝廷有灾异,常被询问,所言多验。 樊英著《易章句》,世称“樊氏学”。以图纬教授学生。颍川陈寔,年轻时跟随樊英学习。樊英有病时,妻子派奴婢拜问,樊英下床答拜。陈寔感到奇怪问他。樊英说:“妻,齐也。死后共奉祭祀,按礼不能不答。”七十余岁,在家中去世。 其孙樊陵,汉灵帝时以谄事宦官为司徒。陈郡郤巡,学习樊英之业,官至侍中。.

查看 陳留郡和樊英 (东汉)

樓望

樓望,字次子,陳留郡雍丘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年輕時研讀《嚴氏春秋》。操節清白,在鄉里有名氣。師從丁恭。.

查看 陳留郡和樓望

毛德祖

毛德祖(),滎陽陽武人。東晉將領毛寶的族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將領。曾參與平定盧循之亂及攻滅後秦,後長期鎮守虎牢,堅拒北魏入侵,但最終因不敵北魏大軍而被俘,死在北魏。.

查看 陳留郡和毛德祖

氏族志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查看 陳留郡和氏族志

永世公主

永世公主,中国南北朝陈朝公主,陈武帝之女。.

查看 陳留郡和永世公主

江統

江統,字應元,西晉陳留圉县(今河南省杞縣南)人。.

查看 陳留郡和江統

江逌

江逌,字道载,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中国东晋文学家、辞赋家,安东参军江济之子。 江逌约晋惠帝永宁年间至晋哀帝兴宁末年在世。江逌少孤,与从弟江灌一起居住,以孝悌闻名,时人称誉。避苏峻之乱,隐居临海郡,结茅屋居住,专心研读典籍,有终老于此之志。本州征辟为从事,任命为佐著作郎,并不就任。因家贫求试守,为太末县令。县里深山中,有数百家亡命之徒,恃险而居,前后太守县令不能平定。江逌到任,召其首领,以祸福晓谕,一月之间,平定祸乱。转任吴令。征北将军蔡谟命他为参军,何充引为骠骑功曹。中将军殷浩计划北伐,江逌为殷浩谘议参军,转任长史,有匡弼之益。江逌跟随北伐,主管军中书信檄文写作。353年,羌族首领姚襄率领羌及丁零兵公开反叛,率兵攻打殷浩于芍陂,在离殷浩十里的地方结营威胁他,殷浩的部队十分恐惧。殷浩派长史江逌率兵打击姚襄。江逌进兵到达姚襄营前,他取来数百只鸡,用长绳相连,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向姚襄营垒,因而起火。江逌乘其乱出击而获胜。殷浩北伐失败,江逌免官。升平年间,转任吏部郎,兼侍中。晋穆帝修园池、阁道,江逌上书进谏,朝廷采纳,升平末年官至太常,领本州大中正。卒年五十八岁。著有《阮籍序赞》、《逸民箴》等。哲学上,倾向道家,主张隐寂无为,不为外物所累:“盘幽隐寂,与物无治”、“无殉外物”、“无弃恬旷”。原有集,已佚。.

查看 陳留郡和江逌

江虨

江虨(),晋朝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字思玄,江统长子,襲封亢父男。 江虨博学知名,善弈棋。本州辟举秀才,历任平南将军温峤的参军、州别驾、司空郗鉴掾、长山令、司马、黄门郎。车骑将军庾冰镇江州,江虨为长史。庾冰死後,庾翼以江虨为谘议参军,补长史。庾翼死後,大将干瓚作难乱,江虨率军讨平。江虨在朝廷任尚书吏部郎、御史中丞、侍中、吏部尚书。出任会稽内史、加右军将军。為尚书仆射。司马昱为丞相,政事經常询問江虨。後任护军将军、领国子祭酒,任上去世。著有文集五卷。子江敳,江敳子江恆、江夷。.

查看 陳留郡和江虨

江惇

江惇,字思悛,西晉陳留圉县(今河南省杞縣南)人。.

查看 陳留郡和江惇

池夢彪

池夢彪,陳留人,是唐朝的開國名將,也是常見於台灣廟宇所供奉的「池府千歲」(池二王爺),相傳與下列將領大王李大亮、三王吳孝寬、四王朱叔裕、五王范承業為結拜兄弟,合稱五府千歲,池府千歲之聖誕千秋日為農曆六月十八日,玉皇上帝敕封代天巡狩。.

查看 陳留郡和池夢彪

汴州

汴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东魏置梁州、陈留郡,北齐废开封郡(辖开封县)入。北周宣帝(578年—579年)时,改梁州为汴州,因汴水而得名。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初年汴州废,浚仪县、开封县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郑州的浚仪县、开封县,滑州的封丘县置。土贡:绢。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下辖六县:浚仪县、开封县、尉氏县、封丘县、雍丘县、陈留县。天宝初年,改为陈留郡。后复为汴州。延和元年(712年),州城由启封城迁到汴州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尉氏县、杞县、兰考县等地。通济渠开通后,汴州作为东南物资北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原重要的经济都会。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为开封府,后来开封府俗称汴京。.

查看 陳留郡和汴州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查看 陳留郡和汉光武帝

洛州 (後趙)

洛州,後趙石勒設立的州。後趙石勒稱王二年(320年)置司州,任命石生為司州刺史,駐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城區東)。領河南郡。趙王七年(325年)自東晉取得滎陽郡,太和二年(329年)自前趙取得河東郡、弘農郡、上洛郡。建武元年(335年),以司州置洛州,領河南、滎陽、河東、弘農、陳留、東燕6郡;又改陳留郡為建昌郡,上洛郡移屬荊州。後趙末領河南、滎陽、河東、弘農、建昌、東燕6郡。冉魏、前燕因之。後為前秦併吞,劃入豫州 (前秦)及洛州 (前秦)。.

查看 陳留郡和洛州 (後趙)

濮陽興

陽興(),字子元,兗州陳留郡外黃(今河南省民權縣西北)人,三國时期孫吳丞相。.

查看 陳留郡和濮陽興

朱震 (东汉)

朱震,字伯厚,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人,中国东汉官員。 朱震开始担任州从事,不畏强御。曾上奏济阴郡太守单匡贪赃之罪,牵连单匡兄长中常侍车骑将军单超。汉桓帝把单匡下到廷尉治罪,又斥责单超,单超前往牢狱谢罪。三府的民谚说:“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转任铚县(今安徽宿州市西)令。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陈蕃因谋诛宦官,被宦官曹节等杀害,朱震是陈蕃的好友,听说後,于是弃官收葬陈蕃尸体,藏匿其子陈逸到甘陵县。事发下狱,全家被抓。备受酷刑,誓死不说,陈逸于是得活。黄巾起义爆发,大赦党人,于是追还陈逸,朱震官至鲁相。.

查看 陳留郡和朱震 (东汉)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查看 陳留郡和會稽郡

浚仪县 (秦国)

浚仪县,中国古县名。 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大梁。因大梁城北的人工沟渠名为浚水或浚仪渠,故称大梁为浚仪。前225年,秦国将军王贲攻破大梁,魏国灭亡。秦国在此地置浚仪县。西汉时,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属陈留郡。北朝、隋朝、唐朝为陈留郡、梁州、汴州治所。五代、北宋与开封县同为开封府治所。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改名祥符县。.

查看 陳留郡和浚仪县 (秦国)

济阳县 (西汉)

济阳县,中国古县名。 战国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属陈留郡。东汉光武帝出生于此。北魏属阳夏郡,隋属曹州、济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杞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入冤句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县份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开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兰考县.

查看 陳留郡和济阳县 (西汉)

济阳郡 (河南)

济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汉朝时济阴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国,东晋改济阳国改置为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在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堌阳镇),领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东北)诸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部、民权一带及山东省东明县南境。北魏废济阳郡。.

查看 陳留郡和济阳郡 (河南)

慕容尘

慕容尘,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人,十六国前燕宗室将领,又叫慕容屈尘,前燕鲜卑慕容氏。 356年,慕容尘随大司马慕容恪在广固(山东省青州西北)围攻段部鲜卑首领段龛,后为青州刺史。358年,派遣军队援助泰山郡太守贾坚,击败东晋荀羡,再取山茌。363年,慕容尘为镇南将军,在长平攻打陈留郡太守袁披。364年,屯守许昌,367年,攻打竟陵,被太守罗崇所败。.

查看 陳留郡和慕容尘

曹褒 (东汉博士)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东汉官吏与著名庆氏学大儒,曾被汉章帝诏令修订《汉礼》,其为官诸多事迹也常为后世景仰。.

查看 陳留郡和曹褒 (东汉博士)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 陳留郡和曹魏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查看 陳留郡和曹魏行政區劃

晉朝行政區劃

晉朝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晉政區制度承襲東漢末期的制度,為州郡縣三級制。於三國曹魏時期有司、豫、兗、青、徐、冀、幽、--、雍、涼、荊、揚十二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晉代曹魏後,分雍、涼、梁三州之地設秦州,後分益州地設寧州,後分幽州地設平州。280年滅孫吳後得荊、揚、交、廣四州,並將荊、揚兩州與原曹魏荊、揚兩州合併,共十九州。秦州、寧州曾經廢止,後來復置。291年分荊、揚州地設江州,307年分荊、江州地設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國。晉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國諸王,有大國、次國、小國三種類型(詳見晉朝藩王列表)。但諸王僅得租稅,王國如同郡縣。諸王的軍權,主要來自鎮守之地。郡、王國以下為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至於公國、侯國,其地位同縣。 東晉政區襲承西晉,也是實行州郡縣三級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轄區縮小。西晉末年,大量流民南渡。東晉朝廷為了安撫僑民及僑姓世族,以原籍州郡縣名寄治別處,而無實地,此即僑州郡縣。等到安定後實施土斷,使其州郡領有實地,戶籍和賦役與一般州郡縣相同。 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譙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佔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益等僑州,共十五州。383年淝水之戰,前秦慘敗。隔年謝玄北伐,成功收復黃河、秦嶺以南地區。之後東晉內亂,桓玄篡位,譙蜀獨立,疆域萎縮。劉裕崛起後攻滅譙蜀並發動兩次北伐,收復四川、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然而劉裕因故返京,將領內亂,夏人入侵,關中得而復失。此時東晉領有揚、北徐、豫、江、北青、司、荊、北雍、東益、寧、交、廣、北--、北冀、梁、徐、北兗等十七州,及幽、冀、東秦、青、--、兗、秦、雍等僑州,共二十五州。.

查看 陳留郡和晉朝行政區劃

玉況王吉 (东汉)王允王骏 (明义侯)睢县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秦朝符融爰延申屠蟠荀攸萧由西汉行政区划西漢經學傳承列表西漢藩國列表西漢藩王列表西晉兗州行政區劃馮元珪討伐董卓之戰許晏马严高光 (晋朝)高躬魯丕鮑勳谢姓谯郡鲁爽齊郡边韶范喬范冉范粲范馨茅容郭汜郑伟 (北朝)阮卓阮姓阮孚阮万龄阮侃阮咸阮瑀阮韬阳夏郡薛宣薛康衡董卓董宣董祀邊姓邊讓邯鄲淳蔡邕鄭興酈寄酈商苏茂 (汉朝)苏林 (三国)虞姓虞延陳留陳留縣陳留郡陳詳 (南朝)陈留 (消歧义)李巨李充 (東漢)李神李祗李憕東魏行政區劃桓溫北伐楊倫 (漢朝)樊並樊英 (东汉)樓望毛德祖氏族志永世公主江統江逌江虨江惇池夢彪汴州汉光武帝洛州 (後趙)濮陽興朱震 (东汉)會稽郡浚仪县 (秦国)济阳县 (西汉)济阳郡 (河南)慕容尘曹褒 (东汉博士)曹魏曹魏行政區劃晉朝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