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陕甘总督

指数 陕甘总督

陝甘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陝西和甘肅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

157 关系: 劉漢卿劉於義南院门升允吳祿貞吳飛鳳同治陕甘回变同治新疆回变向榮壁昌夏言夏茸尕布·根敦丹增诺尔布大盂鼎孟乔芳孙传庭宁夏历史宣大总督宣統朝得諡人物表安維峻宋伯鲁封疆大臣尹繼善尹泗山西巡抚山陕总督岳钟琪川貴總督川陜總督川陕三边总督川楚教乱左宗棠巴延三丁啟睿師爺中山桥 (兰州)布彥泰年羹尧乌鲁木齐市于右任康熙帝张广泗张炳华張四維張綵張鶴鳴彭澤 (弘治進士)圖納國泰 (清朝)傅爾丹全保...勒保勒爾謹四川總督倭什布王瓊 (成化進士)王越 (明朝)王錫朋王杰 (清朝)王文奎王憲 (弘治進士)珍妃琦善福康安禧佛秦錫圭米喇印瑚寶瑚松額田樹梫甘肃历史甘肃贡院甘肃新疆巡抚甘肅省 (中華民國)甘肅省 (清)熙麟 (道光進士)莊大田西套蒙古西安府志饒應祺马安良譚廷襄魏光焘诸重光谭延闿谭钟麟賈應春趙惟熙鸳鸯刀車城鄉 (台灣)黄钺 (革命元勋)辛亥革命胡雪巖都兴阿舒兴阿 (赫舍里氏)舒赫德阿拉善厄魯特旗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蘇四十三蘇四十三起義薩迎阿藏區分治那彥成邓廷桢墓鄧繼曾鄭崇儉長庚 (清朝尚書)长龄耗羡歸公陝西省 (清)陶模林则徐林爽文事件恆瑞李希蓮李侍堯李國英 (清朝)李鏡清李鉞杨以增松筠楊一清楊遇春楊鶴楊載福楊昌濬楊應琚水梓永常江湖奇俠傳河南巡撫沈兆霖洪承疇渾河之戰 (1826年)清缅战争清朝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清朝刑部尚書列表清朝兵部尚书列表清朝礼部尚书列表清朝武備學堂列表清朝治疆历史溥心畬朱江 (岷源)惠吉戴蘭芬明亮 (清朝)明朝王府新祖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省 (中華民國)新疆省 (清)新疆歷史慶桂曾静曾鉌总督4月5日 扩展索引 (107 更多) »

劉漢卿

劉漢卿(),字上于,號依思。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武進西營劉氏第九世。清朝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劉漢卿 · 查看更多 »

劉於義

劉於義(),字喻旃,號蔚岡。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人,劉一夔之子,劉復之父,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一世。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學者。.

新!!: 陕甘总督和劉於義 · 查看更多 »

南院门

南院门是位于西安的一条街道。南院门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 陕甘总督和南院门 · 查看更多 »

升允

升允(),姓多罗特氏,字吉甫,蒙古镶蓝旗人。1905年任陕甘总督。1909年因上疏反对立宪,以妨碍新政之过失被撤职,之后寓居西安满城。1911年10月22日辛亥革命陕西起义,起义新军与陕西会党进攻满城,升允侥幸从城中逃至平凉,电告朝廷西安之惨案,旋即被朝廷任命为陕西巡抚,总理陕西军事。升允即刻率甘军东进,连下十余城,逼近西安。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甘军得知消息,拒不与革命军作战,升允西退。此后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之间,结纳宗社党人,图谋复辟。1931年7月23日病逝于天津,逊帝溥仪赠谥曰文忠。.

新!!: 陕甘总督和升允 · 查看更多 »

吳祿貞

吳祿貞,字绶卿,湖北雲夢吳家台人。清末军事将领,實則為臥底於清廷的革命黨員。.

新!!: 陕甘总督和吳祿貞 · 查看更多 »

吳飛鳳

吳飛鳳(),字丹山,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二甲第四名武進士,曾任甘肅慶陽營游擊、陝甘督標右營參將、寧陝營參將。.

新!!: 陕甘总督和吳飛鳳 · 查看更多 »

同治陕甘回变

同治陕甘回变(1862年-1873年),是於19世紀清朝同治年間發生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場大規模的,帶有反清性質的族群與宗教戰爭,期間雙方存在大量殘酷地互相屠殺的行為。該次戰爭的起因複雜,主要是由於太平天國運動導致清朝西北防務空虛和清政府對治下人民日益深重的盤剝,在長期欺壓當地人民的清朝地方政府和地方團練的挑撥下,加上大環境中長期以來回民、漢人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大量民事和刑事矛盾,族群互相封閉對立及互相之間的大量言語侮辱使得佔少數的回民和多數的漢民由於互相的恐懼和憤恨情緒導致矛盾空前激化。戰爭由陕甘回民和哲合忍耶苏菲门宦在聖山砍竹事件後的武裝暴亂開始,主要表現為回民,漢民及清軍之間慘烈地,報復性地互相屠殺。同治回亂自1862年起直至1873年結束,持續10餘年後才被湘軍左宗棠部完全平定。 該戰亂除了在陕西及甘肃外,还波及宁夏、青海及新疆,对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據統計,陕甘两省共损失人口总数约2000万人。該数字包含了同治年间由陕甘抽调镇压各路叛军后的死亡与失踪人口的总和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635页。战后,清廷将許多战败的回民叛乱者强制迁移到西部更偏远的山区和土地贫瘠的地方。.

新!!: 陕甘总督和同治陕甘回变 · 查看更多 »

同治新疆回变

同治新疆回变(1864年-1877年),是清朝同治年間新疆各地發生的叛亂,與浩罕及俄羅斯的入侵交織在一起。 清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庫車回民舉事,殺死庫車辦事大臣及阿奇木伯克。因為陝甘回亂影響,數月之內,新疆各地相繼發生暴動和叛亂。暴動者以回族(漢回)及維吾爾族(纏回)阿訇、農民為主,也有漢族、柯爾克孜族及哈薩克族加入。各地起事者在攻佔官署及兵營後,推舉阿訇為首領,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性割據政權。隨後,各政權之間又發生混戰與兼併。至同治四年(1865年)末,新疆大部份地方失陷,官軍僅保有塔爾巴哈臺、庫爾喀喇烏蘇、巴里坤及哈密一帶。此時,西北官軍主力正在平定陝甘回亂,無暇顧及新疆。俄羅斯乘亂入侵塔爾巴哈臺及額爾齊斯河流域,於1864年10月逼迫烏里雅蘇臺將軍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吞併了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大片領土。 1864年年底,喀什噶爾的叛乱者向浩罕汗國求援,導致阿古柏入侵。1865年至1867年間,浩罕權臣阿古柏率領浩罕軍隊消滅了天山以南各地的割据政權,在新疆南部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同治十年(1871年),俄羅斯藉口“代收”,派兵侵佔伊犁。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次年,清軍西征,收復迪化一帶。光绪三年(1877年),清軍消滅阿古柏政權,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續10餘年的新疆叛亂最終結束。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通過交涉收回被俄羅斯侵佔的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下旨設立新疆省,廢除了乾隆以來的伯克制和軍府制,實行與內地相同的郡縣制。 此次動亂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新!!: 陕甘总督和同治新疆回变 · 查看更多 »

向榮

向榮() 字欣然,汉族 ,四川省夔州府大宁縣(今重慶市萬州區巫溪縣)人。清朝軍事人物,曾參與 太平天國之戰,有《向荣奏稿》传世。.

新!!: 陕甘总督和向榮 · 查看更多 »

壁昌

壁昌(),又做璧昌,字东垣,额勒德特氏,蒙古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壁昌 · 查看更多 »

夏言

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貴溪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陕甘总督和夏言 · 查看更多 »

夏茸尕布·根敦丹增诺尔布

夏茸尕布·根敦丹增诺尔布(,)确藏拉洛塘(位于今青海省贵南县境内)人,第七世(不计追认)夏茸尕布活佛才让扎西,拉茂德乾寺历史与现状研究,青海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新!!: 陕甘总督和夏茸尕布·根敦丹增诺尔布 · 查看更多 »

大盂鼎

大盂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是古代周朝的发源地。大盂鼎铸造于周康王二十三年(約前1003年),鼎高102厘米,重153.5公斤,腹内侧铸有19行铭文,分2段,共291字。铭文的内容是有关一个名叫盂的贵族为颂扬周康王的赏赐、训告和伟绩,铸鼎以铭记。.

新!!: 陕甘总督和大盂鼎 · 查看更多 »

孟乔芳

孟喬芳(),字心亭,直隸省永平府盧龍縣(今河北省卢龙县)人,中國明清年間將領。 父孟國用是明寧夏總兵官。孟喬芳为副将,因事被罢职居家。清天聪四年(1621年),清兵入塞,皇太极攻取永平府,孟乔芳及知县等降清,仍为副将。天聰五年(1622年),功封二等輕車都尉。清崇德三年(1631年)改任刑部左参政。崇德四年(1632年),兼任正紅旗漢軍及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崇德八年(1636年),改封三等輕車都尉兼騎都尉。順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关,改任左侍郎。顺治二年(1645年)出任陝西總督。顺治五年(1648年),孟乔芳率赵良栋、张勇、马宁镇压贺珍、武大定、米喇印、丁国栋反清勢力,閏四月初進駐秦州(今天水),雙方激战於鞏昌,獲勝。七年(1650年),授兵部尚书。八年(1651年),以功晉封一等輕車都尉。九年(1652年),加太子太保,晉封三等男爵。顺治十年(1653年),加少保,仍任川陝三邊總督。十月,以病辭官,十二年死于北京,贈太保。 孟喬芳所部攻滅反清勢力達17萬人,部下多人日後成為征伐三藩之亂及準噶爾噶爾丹的名將。.

新!!: 陕甘总督和孟乔芳 · 查看更多 »

孙传庭

孫傳庭(),字百雅,號白谷,清朝追諡忠靖,山西代州振武衛(今代縣)人,明末官员,军事将領。时任兵部尚书,曾生擒高迎祥。.

新!!: 陕甘总督和孙传庭 · 查看更多 »

宁夏历史

宁夏地區历史悠久,是漢族的原居地之一和古代东亚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屬漢地雍州地域。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亚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地。.

新!!: 陕甘总督和宁夏历史 · 查看更多 »

宣大总督

宣大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是明清時期重要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宣府巡抚、大同巡抚、山西巡抚的軍民政務。.

新!!: 陕甘总督和宣大总督 · 查看更多 »

宣統朝得諡人物表

本表列出宣統朝獲得諡號的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宣統朝得諡人物表 · 查看更多 »

安維峻

安维峻(),字晓峰,号槃阿道人,甘肃秦安人。清朝政治人物。清代人物传稿(下)第六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05-109页.

新!!: 陕甘总督和安維峻 · 查看更多 »

宋伯鲁

宋伯鲁(),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清朝官员。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汪运渠,硕学鸿儒 帖学一脉——陕西民国书画家宋伯鲁,收藏2011年第12期.

新!!: 陕甘总督和宋伯鲁 · 查看更多 »

封疆大臣

封疆大臣,又称“封疆大吏”,指中国明、清时期执掌地方(一省或数省)最高军政权力的官员,系朝廷的要员。明代一般称都指挥使、按察使以及布政使为“封疆”,而延至清代,除了通常所指的总督和各省巡抚外,旗兵的最高地方长官--将军,也被称为“封疆大臣”。因为这些官员均为皇帝亲自任命,且权力极大,类似古代由君主分封疆土的诸侯,故因此而得名。.

新!!: 陕甘总督和封疆大臣 · 查看更多 »

尹繼善

尹繼善(v,),字元長,號望山,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尹泰之子。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陕甘总督和尹繼善 · 查看更多 »

尹泗

尹泗,雲南昆明縣人。清朝官員。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進士,即用甘肅知縣,署碾伯縣(今屬乐都县)令,咸豐元年(1851年)因陝甘總督琦善刑訊逼供番人一事牽連,被革職充軍。.

新!!: 陕甘总督和尹泗 · 查看更多 »

山西巡抚

山西巡撫,明時全稱提督雁門等關兼巡撫山西地方,統冀寧兵備道、雁平兵備道、岢嵐兵備道、河東兵備道、潞安兵備道、寧武兵備道六道,山西布政司之太原、平陽、潞安、汾州四府,遼、沁、澤三州,山西都司之太原左右等九衛,沁州、寧化等九所城堡。 宣德五年,命兵部侍郎巡撫河南、山西,至正統十三年,始命都御史專撫山西,鎮守鴈門。天順、成化年間曾暫時革除,尋復置。隆慶三年,令秋冬暫駐寧武關,就近調度,定為巡撫山西提督鴈門等關都御史。 山西巡撫清朝沿用。.

新!!: 陕甘总督和山西巡抚 · 查看更多 »

山陕总督

#重定向 陕甘总督.

新!!: 陕甘总督和山陕总督 · 查看更多 »

岳钟琪

岳鍾琪(),字東美,號容齋,諡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将領,累官拜陝甘總督,屡平边地叛變,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岳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復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讚为「三朝武臣巨擘」。.

新!!: 陕甘总督和岳钟琪 · 查看更多 »

川貴總督

川貴總督,為明朝萬曆、天啓年間分別設立的臨時總督職位。.

新!!: 陕甘总督和川貴總督 · 查看更多 »

川陜總督

#重定向 陕甘总督.

新!!: 陕甘总督和川陜總督 · 查看更多 »

川陕三边总督

#重定向 陕甘总督.

新!!: 陕甘总督和川陕三边总督 · 查看更多 »

川楚教乱

川楚教乱(1796年-1804年),又称之为白蓮教之亂、川楚白莲教起义或川楚白莲教起事,指中国清朝嘉慶年間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政府的事件。.

新!!: 陕甘总督和川楚教乱 · 查看更多 »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 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將領。一生亲历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务运动、陕甘回变、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历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 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農業,钻研舆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陕甘总督和左宗棠 · 查看更多 »

巴延三

覺羅巴延三(v,),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清朝官員。 乾隆九年,任內閣中書。乾隆十三年,任軍機章京。乾隆十七年,任翰林院侍讀。乾隆二十年,任戶部銀庫員外郎。乾隆二十二年,任湖廣道監察御史。乾隆二十四年,任刑科給事中。乾隆二十六年,任禮科掌印給事中。乾隆二十八年,任公中佐領。乾隆三十三年,任直隸大名道。乾隆三十六年,任河南布政使。乾隆三十七年,任陝西巡撫。乾隆三十八年,署理山西巡撫,改任湖南巡撫。乾隆四十一年,任山西巡撫。乾隆四十三年,兼管河東鹽政。乾隆四十四年,任兩廣總督。乾隆四十四年,兼粵海關事務。乾隆四十五年,兼管廣東巡撫。乾隆四十九年,任哈密辦事大臣。乾隆五十一年,任陝西巡撫。乾隆五十四年,署理陝甘總督管甘肅巡撫事。乾隆五十四年,任戶部尚書。乾隆五十五年,任吏部尚書,乾隆五十六年,任盛京刑部侍郎。.

新!!: 陕甘总督和巴延三 · 查看更多 »

丁啟睿

丁啟睿(),字性如,號聖臨。明末河南永城人。.

新!!: 陕甘总督和丁啟睿 · 查看更多 »

師爺

師爺,即幕客、幕賓、幕友,指中國古代各級官員所聘請的私人顧問,官員的幕府通常由師爺組成。幕客在更古之時即参谋记室。師爺始於明朝,興盛於清朝,清末新政后逐漸沒落。 香港現代在律師事務所中為客戶提供法律意見,但沒有律師牌照服務人員,也俗稱為師爺。法庭中為客戶提供法律意見的公務員或書記官,也俗稱為刑名師爺。.

新!!: 陕甘总督和師爺 · 查看更多 »

中山桥 (兰州)

中山桥,旧名第一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钢桁架桥,坐落在白塔山下,横跨黄河两岸,是兰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地标之一。于清朝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成为兰州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永久性桥梁。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开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侵华日军的轰炸,将原先橘红色的桥体改涂成了铅灰色,并保持至今。 1954年4月1日,中国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开始全面维修加固中山桥,并在原有平行弦杆上部加盖拱型钢梁,以增加桥梁的强度和荷载能力。2004年5月8日,中山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全封闭维修加固,共投资500万元,维修工程结束后,这座黄河上最早的永久性公路桥成为一座步行桥。 1984年10月20日,中山桥被列入“兰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将中山桥列入其中。.

新!!: 陕甘总督和中山桥 (兰州) · 查看更多 »

布彥泰

布彦泰(),颜扎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将领,曾任伊犁将军,与林则徐交好。.

新!!: 陕甘总督和布彥泰 · 查看更多 »

年羹尧

年羹尧(),字亮功、雙峯,号双峰,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重要將領。原籍安徽怀远,改隶汉军镶黄旗,同進士出身。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之兄。 年羹尧与和隆科多在拥立雍正帝即位时发挥重要作用,人称“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曾平定青海叛乱,深得雍正赏识,官至抚远大将军、一等公,权倾一時。后来失势,被雍正帝賜死。.

新!!: 陕甘总督和年羹尧 · 查看更多 »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la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乌鲁木齐”这一城市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意思是“优美的牧场”。最初乌鲁木齐是因清朝政府在新疆驻军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至今乌鲁木齐还有“老满城”的地名,位置大致在今新疆农业大学一带;而现在南门、北门和大小西门内的区域是原来的“汉城”。满城主要为清朝八旗驻军,汉城则是工商业区。现今的乌鲁木齐是由原“汉城”向周边扩张形成的。烏魯木齊市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离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在清朝时起称迪化,意为对边民的“启迪教化”,民國時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改称现名。.

新!!: 陕甘总督和乌鲁木齐市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陕甘总督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新!!: 陕甘总督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张广泗

張廣泗(),號敬齋。漢軍鑲紅旗人,清朝名將。.

新!!: 陕甘总督和张广泗 · 查看更多 »

张炳华

张炳华()四川人,清末民初甘肃官员,曾护理甘肃都督兼民政长。.

新!!: 陕甘总督和张炳华 · 查看更多 »

張四維

張四維,字子维,號鳳磐,或作鳳盤。明朝蒲州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明中後期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張四維 · 查看更多 »

張綵

張綵(),字尚質,陝西鞏昌府安定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陕甘总督和張綵 · 查看更多 »

張鶴鳴

張鶴鳴(),字元平,潁州(今安徽阜陽)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告老還鄉後,於農民軍兵亂中殉難。善诗文,有「趵突泉诗」流传至今。.

新!!: 陕甘总督和張鶴鳴 · 查看更多 »

彭澤 (弘治進士)

彭澤,字濟物,號幸菴,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洮府蘭州(今甘肅省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新!!: 陕甘总督和彭澤 (弘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圖納

圖納(v,),字謹堂,滿洲,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 曾任川陝總督。康熙二十七年二月丁巳,接替廖旦,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康熙三十六年去世,諡文恪。由傅臘塔接任。.

新!!: 陕甘总督和圖納 · 查看更多 »

國泰 (清朝)

國泰,()清朝乾隆年間為官,八旗貴族子弟,官至山東巡撫。.

新!!: 陕甘总督和國泰 (清朝) · 查看更多 »

傅爾丹

傅爾丹(z;),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費英東曾孫,倭黑之子。清朝軍事將領,活躍於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

新!!: 陕甘总督和傅爾丹 · 查看更多 »

全保

全保(v;),杭阿坦氏,中國清朝官員,蒙古鑲黃旗人。.

新!!: 陕甘总督和全保 · 查看更多 »

勒保

勒保(v,),字宜轩,费莫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官员、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新!!: 陕甘总督和勒保 · 查看更多 »

勒爾謹

勒爾謹(z;),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繙譯進士。因甘肅冒賑案被賜死。.

新!!: 陕甘总督和勒爾謹 · 查看更多 »

四川總督

四川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

新!!: 陕甘总督和四川總督 · 查看更多 »

倭什布

倭什布(v;),瓜爾佳氏,清朝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倭什布 · 查看更多 »

王瓊 (成化進士)

王瓊(),字德華,號晉溪,別署雙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縣(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区)人。進士出身,明朝中期重臣,曾官吏部、兵部、戶部尚書。 王瓊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 王琼多有政績。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此外“任人唯贤”,任用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另外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王琼出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使西北“边境益靖”。.

新!!: 陕甘总督和王瓊 (成化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越 (明朝)

王越(),字世昌,大名府濬縣人,明朝軍事將領、威寧伯,進士出身。.

新!!: 陕甘总督和王越 (明朝) · 查看更多 »

王錫朋

王錫朋(),字樵傭,清朝順天府寧河縣(今天津市寧河縣)人,清朝軍事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王錫朋 · 查看更多 »

王杰 (清朝)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韓城縣人。清朝乾隆后期名臣。 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新!!: 陕甘总督和王杰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文奎

王文奎(),字清遠,隸漢軍鑲白旗,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曹娥村(今上虞)人。.

新!!: 陕甘总督和王文奎 · 查看更多 »

王憲 (弘治進士)

王憲(),字維綱,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東平州(今山東省東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

新!!: 陕甘总督和王憲 (弘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珍妃

珍妃(),谥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帝的嬪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太后而被投井杀害。.

新!!: 陕甘总督和珍妃 · 查看更多 »

琦善

善(a;魏秀梅:《琦善在豫魯的政績,1814-1829》,载《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期(上)),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满洲正黃旗人。清朝官員。.

新!!: 陕甘总督和琦善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新!!: 陕甘总督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禧佛

禧佛(v),滿洲,清朝官员、清朝刑部尚書。 曾任川陝總督。康熙二十五年九月乙未,接替諾敏,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革。由佛倫接任。.

新!!: 陕甘总督和禧佛 · 查看更多 »

秦錫圭

錫圭(),字鎮谷,號介侯,晚號見齋。江蘇省上海縣陳行鄉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陕甘总督和秦錫圭 · 查看更多 »

米喇印

米喇印(?~1648年),回族,甘肃省甘州(今甘肃张掖县)人。明朝末年驻防甘州的军官,清朝统一甘肃后,于甘肃巡抚张文衡帐下任副将,驻守甘州。 因在甘州起兵反清失败,于顺治五年被清朝将领张勇于水泉今(今甘肃永昌水泉子村)所杀,战死沙场。.

新!!: 陕甘总督和米喇印 · 查看更多 »

瑚寶

寶(v,),伊尔库勒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武進士出身。 雍正五年(1727年)中式丁未科二甲武进士,授官三等侍卫,补陕西永兴堡守备,雍正八年(1730年),准噶尔二万余人进犯科什图卡伦,瑚宝随总兵樊廷进剿,奋战取胜。雍正九年(1731年),准噶尔再犯吐鲁番,瑚宝从樊廷进剿,以劳绩获得赐银三百。累迁肃州镇右营游击。 高宗即位,瑚宝累迁山西大同总兵,赐孔雀翎。乾隆十二年(1747年),迁固原提督。乾隆十三年(1748年)署甘肃巡抚,兼总督事務。召授兵部尚书,不久署陕甘总督,调湖广,又改漕运总督。因失察卢鲁生伪造奏稿之事夺官,仍留任。不久卒,谥恭恪。《清史稿》有传。.

新!!: 陕甘总督和瑚寶 · 查看更多 »

瑚松額

松額(v,),巴岳忒氏,滿洲正黃旗人,西安駐防。嘉慶初,隨恆瑞剿湖北教匪,後隸那彥成、德楞泰部下,積功至協領。二十三年,擢福州副都統,署福州將軍。其後歷任察哈爾都統、成都將軍、署四川總督、吉林將軍、署盛京將軍等職。十五年,授陝甘總督。二十一年,因病致仕。二十七年,卒,贈太子太傅,諡果毅。.

新!!: 陕甘总督和瑚松額 · 查看更多 »

田樹梫

樹梫(),别号薌谷,甘肃兰州人,清朝官员。.

新!!: 陕甘总督和田樹梫 · 查看更多 »

甘肃历史

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始祖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东亚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禹贡九州中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涼二州,旧称“雍涼之地”。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历史古迹都与甘肃历史相关。新欧亚大陆桥 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甘肃作为中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新!!: 陕甘总督和甘肃历史 · 查看更多 »

甘肃贡院

肃贡院俗称甘肃举院,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是清末新建的甘肃乡试考场。原甘肃与陕西会同乡试,称为陕甘乡试。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请求陕甘分闱获准。光绪元年(1875年)贡院落成。当时地盘纵140丈,横90丈,号称可容纳考生4000名,左宗棠题写匾额“至公堂”。 现主体建筑至公堂和观成堂2座大殿基本保存完好,明远楼于1919年被“今兰州五泉山人”刘尔炘(xin)搬至五泉山,更名为万渊阁,保存至今。另有回廊、厢房等。现占地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新!!: 陕甘总督和甘肃贡院 · 查看更多 »

甘肃新疆巡抚

肃新疆巡抚是中国清朝末期新疆省建立之后负责管理新疆省的巡抚。.

新!!: 陕甘总督和甘肃新疆巡抚 · 查看更多 »

甘肅省 (中華民國)

肅省,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甘」。.

新!!: 陕甘总督和甘肅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甘肅省 (清)

肃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陕甘总督和甘肅省 (清) · 查看更多 »

熙麟 (道光進士)

熙麟(),富察氏,字亦雲,滿洲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熙麟 (道光進士) · 查看更多 »

莊大田

莊大田,清朝乾隆年間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人,年幼時(1742年)隨父親渡海至臺灣府彰化縣,莊父死後,遷居鳳山縣篤加港。 後成鳳山天地會首領,林爽文事件時於鳳山起兵響應,自號洪號輔國大元帥,發生篤嘉莊之戰。莊的勢力二度攻下鳳山縣城,與林爽文勢力大抵以臺灣府府治劃分南北,兩股勢力兩度圍攻臺灣府城失敗。 陝甘總督福康安帥清兵登陸於鹿港,又在臺灣募兵數千人,合兵一萬四千,破爽文。莊大田與泉州籍首領莊錫舍有嫌隙,莊錫舍投奔清兵,大田行蹤為清軍所知,被乌什哈达率領的水師抓獲時,已身受重傷,在臺灣被處死,函首燕京。.

新!!: 陕甘总督和莊大田 · 查看更多 »

西套蒙古

西套蒙古,又稱套西二旗,是中國清代駐牧於巴里坤以東、賀蘭山以西、河西走廊以北、戈壁以南的蒙古部落。因其駐牧於河套以西故名。有二旗:阿拉善厄魯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分別源於厄魯特蒙古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各旗自為一部,不設盟長,設佐領一人,受陝甘總督節制。 和碩特部原居新疆,後為準噶爾部所迫,東遷至青海、西套一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賜顧實汗後裔和囉哩駐牧於寧夏邊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封和囉哩為札薩克多羅貝勒,置阿拉善厄魯特旗。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一帶。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土爾扈特部阿玉奇之侄阿喇布珠爾借道準噶爾赴西藏禮佛,因策妄阿拉布坦阻撓,無法從原路返回。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封阿喇布珠爾為札薩克固山貝子,遊牧於嘉峪關外色爾騰。雍正九年(1731年),遷至額濟納河。乾隆十八年(1753年)授札薩克,置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西北一帶。.

新!!: 陕甘总督和西套蒙古 · 查看更多 »

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是一部记载清代西安地方的府志,内容为西安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等。.

新!!: 陕甘总督和西安府志 · 查看更多 »

饒應祺

饒應祺(),字子維,湖北省施南府恩施縣(今湖北省恩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早年就學于國子監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702001604-1號。同治六年(1867年),任刑部主事。光緒三年(1877年),任同州府知府。光緒十年,任甘肅甘州府知府。光緒十一年,任甘肅蘭州道,署甘肅按察使。光緒十五年,任甘肅鎮迪道。光緒十六年,任甘肅新疆喀什噶爾道,次年署甘肅新疆布政使。光緒十九年,任甘肅新疆布政使。光緒二十一年,署甘肅新疆巡撫。次年,任甘肅新疆巡撫。光緒二十八年,改安徽巡撫。.

新!!: 陕甘总督和饒應祺 · 查看更多 »

马安良

安良()字翰如,原名马七五,經名阿卜都里默直底,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县)西乡莫尼沟大河家人,清末民初甘肃军事将领。赵颂尧,马安良其人与民初的甘肃政争,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02期.

新!!: 陕甘总督和马安良 · 查看更多 »

譚廷襄

譚廷襄(),字竹厓,浙江山陰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歷官直隸永平府知府,保定府知府、順天府尹、刑部侍郎。咸豐六年(1856年)出為陝西巡撫。咸豐七年(1857年)署直隸總督。咸豐八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攻佔大沽砲臺,進軍天津。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因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參劾,譚廷襄被革職遣戍軍臺。咸豐九年(1859年)以三品頂戴署陝西巡撫。時值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款議未定,恭亲王奕訢、文祥等奏請咸豐皇帝西巡,遭譚廷襄與陝甘總督樂斌上疏反對。咸豐十一年(1861年)授山東巡撫。山東諸郡縣群盜蜂起,捻軍自安徽入山東,幅軍、長槍會、白蓮教等同時反清。僧格林沁大軍駐山東督剿,譚廷襄率兵出省協助,並督各郡縣團練防剿。同治元年(1862年)兼署河東河道總督。同治三年(1864年)入為刑部左侍郎,歷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戶部左侍郎等職。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撫曾國荃疏劾湖廣總督官文貪庸驕蹇,官文罷職,令廷襄署湖廣總督。同治六年(1867年)回京,署吏部侍郎,遷左都御史。再遷刑部尚書,兼署吏部。同治九年(1870年)卒,贈太子少保,諡端恪。.

新!!: 陕甘总督和譚廷襄 · 查看更多 »

魏光焘

魏光焘(),字午庄,派名揚紀,一名紀揚,原名光邴,字遷善,一字尊善,號芝香,自號石龍山人,晚年號老莊,別署湖山老人。湖南省宝慶府邵陽縣(现属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 清道光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837年11月27日) 生。 晚清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同为光绪朝重臣。曾任新疆布政使,新疆巡抚、云贵总督、陕甘总督,后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继刘坤一、张之洞之后,实施筹建三江师范学堂,为开启近代南京大学的重要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魏光焘 · 查看更多 »

诸重光

诸重光(),字申之,号桐屿,浙江余姚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

新!!: 陕甘总督和诸重光 · 查看更多 »

谭延闿

譚延闓(),幼名寶璐,字組庵,或作祖庵、組安、祖安,別號無畏,齋號切齋,湖南茶陵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曾任湖南都督,國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長。亦長於詩法、書法、槍法,綽號「譚三法」,當年與陳三立、譚復生並稱「湖湘三公子」。 父親譚鍾麟曾任清戶部左侍郎、工部尚書、閩浙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直隸總督。他镇压了1895年孙中山第一次广州起义。.

新!!: 陕甘总督和谭延闿 · 查看更多 »

谭钟麟

谭钟麟(),字文卿,原名谭二监,中国湖南茶陵人,清朝末年政治人物,中华民国政治家谭延闿之父。曾任两广总督,任內鎮壓了杨衢云、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广州起义,下令當時的南海縣知縣審理陸皓東等革命黨人的犯罪事實。.

新!!: 陕甘总督和谭钟麟 · 查看更多 »

賈應春

賈應春(),字東陽,北直隸真定府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正定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尚書、戶部尚書。.

新!!: 陕甘总督和賈應春 · 查看更多 »

趙惟熙

趙惟熙(),字芝珊。江西南丰人,清末民初政治家。中華民國初代甘肅都督。.

新!!: 陕甘总督和趙惟熙 · 查看更多 »

鸳鸯刀

《鸳鸯刀》是金庸的一部中篇武侠小说。.

新!!: 陕甘总督和鸳鸯刀 · 查看更多 »

車城鄉 (台灣)

車城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南方西側,北臨枋山鄉、獅子鄉、牡丹鄉,東南與滿州鄉為界,西濱台灣海峽,南接恆春鎮。 全鄉地處恆春半島,以低緩的丘陵地形為主,有四重溪、保力溪流經鄉境。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到隔年2月因受地形影響,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

新!!: 陕甘总督和車城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黄钺 (革命元勋)

钺(),字幼蟾,湖南省宁乡县人,辛亥革命元勋。.

新!!: 陕甘总督和黄钺 (革命元勋)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陕甘总督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胡雪巖

胡雪巖(),名光墉,字雪巖,以字行,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现在在杭州鼓楼有修复过的胡雪巖故居。.

新!!: 陕甘总督和胡雪巖 · 查看更多 »

都兴阿

都興阿(1818-1875)又做德興阿,字直夫,郭貝爾氏,滿洲正白旗人。.

新!!: 陕甘总督和都兴阿 · 查看更多 »

舒兴阿 (赫舍里氏)

舒兴阿(v,),清朝大臣,赫舍里氏,满洲正蓝旗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二十二年(1842年),被清宣宗擢升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镶黄旗蒙古副都统。改任盛京兵部侍郎。次年,管理宗室觉罗官学。二十四年(1844年),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在新疆历任伊犁参赞大臣、伊犁将军、和阗办事大臣、阿克苏办事大臣。咸丰元年(1851年),担任户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转任陕甘总督。二年(1852年),舒兴阿奉旨筹办甘肃省保甲章程,捐军饷保证平定在山西、河南北伐的太平天国军。咸丰八年(1858年)去世。.

新!!: 陕甘总督和舒兴阿 (赫舍里氏) · 查看更多 »

舒赫德

舒赫德(v,)舒穆禄氏,,字伯容、伯雄、號明亭,諡文襄,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军事将领、清朝初期政治人物。徐元夢之孫。.

新!!: 陕甘总督和舒赫德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厄魯特旗

阿拉善厄魯特旗,又稱西套額魯特旗、阿拉善額魯特旗、阿拉善和碩特旗,是中國清代、民國時西套蒙古的一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其地東至寧夏府邊外,南至甘州、涼州邊外地,西至古爾鼐接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北至戈壁接札薩克圖汗部地界。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一帶。阿拉善厄魯特旗自為一部,不設盟長,設佐領一人,受陝甘總督節制。1949年9月,該旗札薩克達理札雅通電歸附中共。1950年,置“阿拉善和碩特旗自治區”,1951年改為阿拉善自治區,1954年改為阿拉善旗。1961年4月,分為阿拉善左、右二旗。.

新!!: 陕甘总督和阿拉善厄魯特旗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

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是中华民国宁夏省的一个行政区,承袭于清朝的阿拉善厄魯特旗(又稱西套額魯特旗、阿拉善額魯特旗、阿拉善和碩特旗),是中國西套蒙古的一部分。.

新!!: 陕甘总督和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 · 查看更多 »

蘇四十三

苏四十三(),人称尕苏阿訇。撒拉族。原籍甘肃河州(今临夏),祖迁循化厅撒拉街子工,父亲苏那黑置庄田于查加工古节烈庄,遂定居。自幼习阿拉伯文,入学街子工清真寺,后为阿訇。.

新!!: 陕甘总督和蘇四十三 · 查看更多 »

蘇四十三起義

蘇四十三叛乱是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伊斯兰教哲合忍耶派头目苏四十三发动的一场以穆斯林为主的叛乱,清政府历时七十多天平定此次民变。.

新!!: 陕甘总督和蘇四十三起義 · 查看更多 »

薩迎阿

薩迎阿(?-1857),字湘林,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善書法,娶成親王永瑆之女。.

新!!: 陕甘总督和薩迎阿 · 查看更多 »

藏區分治

藏區分治,即青康藏分治,指的是清朝於1723年至1724年出兵青海、征服西藏之後對大藏區進行分而治之的行政區劃調整政策。這一行政區劃調整之後基本定型並沿用至今。.

新!!: 陕甘总督和藏區分治 · 查看更多 »

那彥成

那彥成(),字韶九,章佳氏,一字東甫,號繹堂,滿洲正白旗人,乾隆年間重臣阿桂孫,清朝政治人物。 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歷任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兩廣總督、陝甘總督、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嘉慶三年,任內閣學士兼軍機大臣。四年,以欽差大臣赴陝西督辦軍務,鎮壓白蓮教。後以畏怯無能,被召回降職。十年,奉旨接替倭什布擔任兩廣總督。十四年,補陝甘總督。十八年,任欽差大臣,鎮壓河南李文成起義軍,封子爵。道光七年,張格爾亂平,受命前往辦理善後,旋以辦理不善革職。 十三年卒,諡文毅。.

新!!: 陕甘总督和那彥成 · 查看更多 »

邓廷桢墓

邓廷桢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麒麟门外灵山下,为历任清朝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及陕甘总督的邓廷桢的墓葬。邓廷桢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4月卒于西安任所,归葬南京东郊邓家山祖坟。该墓20世纪60年代因修建大蒲塘水库迁至现址。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面朝西南,背靠灵山。原墓前有邓廷桢夫妇墓碑各一块,分别用篆体阴刻“皇清诰封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显考嶰筠府君之墓”与“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张夫人之墓”,下刻“男尔晋咸巽敬立”、“道光贰拾陆年”。原墓碑1958年修建水库时被埋在水坝内,现碑为1962年10月重立,正面为“清两广闽浙陕甘总督邓廷桢之墓”,反面刻《重立碑记》,记述墓主简历功绩以及立新碑的原委。碑后为墓冢,圆形,20世纪80年代整修改为水泥抹面,高2.1米,直径4米,墓基周长约13米。因无人管理,该墓墓中虽已没有任何文物,但墓穴仍多次被盗,现墓园已成荒冢。.

新!!: 陕甘总督和邓廷桢墓 · 查看更多 »

鄧繼曾

鄧繼曾,字士魯,四川成都府資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進士。嘉靖初年,因諫言而被下獄罷黜。.

新!!: 陕甘总督和鄧繼曾 · 查看更多 »

鄭崇儉

鄭崇儉(),字大章,湖南寧鄉人。明末政治人物。 鄭崇儉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河南府推官,歷官濟南兵備副使。崇禎初年,遷陝西右參政。屢遷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數次擊敗農民軍。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擢兵部右侍郎,代洪承疇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崇儉率賀人龍、李國奇等大破張獻忠於太平縣之瑪瑙山,獻忠敗走歸州,竄柯家坪,崇儉遺人龍、國奇等窮追之,又連敗之於寒溪寺、鹽井,先後斬首千五百級,賊首順天王、一條龍、一隻龍皆降。五日三捷,威名甚振,後以年老請歸,不許,令還關中。 崇儉去後,賀人龍又自行西歸,蜀中大亂。楊嗣昌責怪崇儉撤兵太早,致賊猖獗,帝命削其籍,以丁啟睿赴軍前代理。隔年,張獻忠陷襄陽,嗣昌病死,帝更加氣憤崇儉不掎角平賊,逮鄭崇儉下獄,“責以縱兵擅還,失誤軍律”,五月棄市。福王時,給事中李清为之辩白:「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臣甚痛之。」崇儉之冤始平反。 Category:明朝河南府推官 Category:明朝陝西布政使司參政 Category:明朝寧夏巡撫 Category:明朝兵部侍郎 Category:明朝陝甘總督 Category:明朝被處決者 Category:宁乡县人 C崇儉.

新!!: 陕甘总督和鄭崇儉 · 查看更多 »

長庚 (清朝尚書)

长庚(),字少白,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江宁驻防出身,早年参与平定陕甘回乱,历任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成都将军、兵部尚书等职位,为末代陕甘总督。.

新!!: 陕甘总督和長庚 (清朝尚書) · 查看更多 »

长龄

长龄(v,),字懋亭,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清朝官员。 原为正蓝旗,其父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纳延泰在乾隆时因功入正白旗。乾隆四十年(1775年),长龄历任军机章京、理藩院主事。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参与平定台湾林爽文。嘉庆年间,长龄历任内阁学士、右翼总兵、湖北提督、直隶提督、安徽巡抚、山东巡抚,镇压川陕白莲教起义。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陕甘总督,平定青海番民之乱。次年,因罪謫伊犁,起为科布多参赞大臣。后为河南巡抚、再任陕甘总督,镇压岐山县饥民暴动。 道光元年(1821年),为协办大学士,次年为文华殿大学士,返京。三年(1823年),长龄为军机大臣。五年(1807年),出为云贵总督。六年(1826年),转任伊犁将军,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与杨芳擒获张格尔有功,回京续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封一等威勇公。道光十一年,拜太傅。十八年,长龄去世,谥号文襄。著有《长文襄公自订年谱》、《长文襄公新疆善后奏疏》。.

新!!: 陕甘总督和长龄 · 查看更多 »

耗羡歸公

耗羨歸公又稱火耗歸公,中國歷史上,地方官向民眾徵收稅金時,會以運送與鎔鑄等耗損為由,多徵銀兩,更稱為火耗或耗羨,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 徵納運京的米穀,被雀鼠偷食损耗,稱為雀鼠耗。漢朝時,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 此後耗羨作爲中國歷代官員的陋規收入近乎一種公開狀態。清代康熙後期虧空嚴重。康熙帝一方面宣布“永不加赋”,一方面对官吏税外收费只能默許。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御史袁橋彈奏山西巡撫噶禮“縱庇貪婪”,“通省錢糧,每兩索火耗銀二錢,除分補大同、臨汾、洪洞、襄陵、翼城、臨晉、聞喜、崞縣、長治、介休諸處虧空外,入己銀共四十余萬兩。”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至六十一年(1722年)二月,直省虧空銀九百一十三萬兩,米谷二百四十二萬余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川陝總督年羹堯和陝西巡撫噶什圖最早提出耗羨歸公建議,但遭到了康熙帝的斥責而未果。雍正時山西巡撫諾岷、布政使高成齡請提解火耗歸公。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正式實施耗羡归公,最早在山西推行,當年就有湖廣、河南、山東等省份奏報實施耗羨歸公。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正式推廣至全國,将明朝以降的“耗羨”附加税改為法定正税,並制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 耗羡归公終究是陋規合法化成為正稅的結果,難免有“加賦”之嫌。乾隆帝继位,对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政策頗有異議,與臣下商讨是否继续实行政策。有官员表示希望恢复耗羡私征制度,但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坚持。钱陈群认为耗羡提解以来,“吏治肃清,民亦安业”。兵部主事彭端淑亦称耗羡归公是“万世不易之法”。最後乾隆表示:“此事当从众议,仍由旧章。.

新!!: 陕甘总督和耗羡歸公 · 查看更多 »

陝西省 (清)

陕西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陕甘总督和陝西省 (清) · 查看更多 »

陶模

陶模(),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字方之,号子方,浙江省秀水縣人。 同治七年(1868年)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甘肃文县、皋兰知县,光绪元年(1875年)冬任秦州知州,十年(1884年)任甘肃按察使,次年擢直隶按察使,十四年(1888年),又迁陕西布政使,十七年(1891年),迁新疆巡抚,其后署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900年)擔任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广州病逝,赠太子少保,谥勤肃。著有《陶勤肃公奏议》12卷、《养树山房遗稿》2卷。《清史稿》有傳。.

新!!: 陕甘总督和陶模 · 查看更多 »

林则徐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新!!: 陕甘总督和林则徐 · 查看更多 »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新!!: 陕甘总督和林爽文事件 · 查看更多 »

恆瑞

宗室恆瑞(v;),愛新覺羅氏,滿洲正白旗人,吉林将军萨喇善子。乾隆中,授侍卫,赴西藏办事,再擢迁福州将军。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事件,乾隆命恆瑞率驻防兵往剿,参赞军务,偕总督常青赴台灣南路。鳳山縣爽文眾熾,高宗知常青、恆瑞不可恃,命福康安督师。爽文眾围总兵柴大纪於诸罗,恆瑞驻军月津港(今盐水港,已於1910年代迂塞廢港),逗留不进,诏解任。福康安至,屡为疏陈讚賞战绩(事實上是沒有战绩),帝益怒,斥責福康安徇私护恆瑞,逮恆瑞论罪;事平戍伊犁。寻予副都统衔,充伊犁参赞大臣。历定边左副将军、绥远城将军,调任西安將軍;後升署陝甘總督。嘉慶六年逝於西安。 女婿為那彥成(乾隆時名將阿桂孫)。.

新!!: 陕甘总督和恆瑞 · 查看更多 »

李希蓮

李希蓮(),字亦青。山西平定州人。晚清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李希蓮 · 查看更多 »

李侍堯

李侍堯(),字欽齋,漢軍鑲黃旗人,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孫,清朝封疆大吏,伯爵。歷任尚書、總督等,兩度犯下死罪,乾隆帝不忍殺他,卒諡恭毅。.

新!!: 陕甘总督和李侍堯 · 查看更多 »

李國英 (清朝)

李國英(),漢軍正紅旗人,初籍遼東。.

新!!: 陕甘总督和李國英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鏡清

李鏡清(),字鉴亭,甘肅省武山县人,清朝末年、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李鏡清 · 查看更多 »

李鉞

李鉞,字虔甫,河南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明朝兵部尚書、進士出身。.

新!!: 陕甘总督和李鉞 · 查看更多 »

杨以增

杨以增(),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山东聊城人。清朝政治人物、藏书家。.

新!!: 陕甘总督和杨以增 · 查看更多 »

松筠

松筠(v,),號湘浦,一說晚號百二老人,瑪拉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清朝名臣。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共五十二年。.

新!!: 陕甘总督和松筠 · 查看更多 »

楊一清

楊一清(),字應寧,號邃庵,直隸镇江府丹徒縣(今镇江)人。明朝政治家、文學家。 楊一清早年進士出身,此後歷任山西、陝西官員,擔任首任陝甘總督,并平定安化王朱寘鐇謀反,與張永除掉宦官劉瑾干政,官至明朝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嘉靖初年,其在大禮議中支持明世宗立生父為皇考,擔任內閣首輔,晚年因與張璁、桂萼不合而致仕。卒谥文襄。.

新!!: 陕甘总督和楊一清 · 查看更多 »

楊遇春

楊遇春(),字时斋,清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

新!!: 陕甘总督和楊遇春 · 查看更多 »

楊鶴

楊鶴(),字修齡,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末政治、軍事人物。官至兵部侍郎、陝西總督。 子楊嗣昌,官至閣部督師。.

新!!: 陕甘总督和楊鶴 · 查看更多 »

楊載福

楊岳斌(1822年-1890年),原名載福,字厚庵。湖南乾州廳衝角營(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寨陽鄉曙光村)人。湘軍水師統帥。 幼年以割馬草度日。道光二十九年,参加镇压新宁人李沅發天地會。清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創建湘軍水師,調任右營營官。,避穆宗諱改名岳斌,与曾国藩、曾国荃定合围天京(南京),围剿长江两岸,鎮壓太平軍有功。 同治三年(1864年),授陕甘总督职,赏一等轻骑尉世职,加太子少保衔。楊岳斌於次年四月才抵達西安,同年六月進駐蘭州。陝甘地區此時除了戰亂更有旱災,境外接濟又不足,當地清軍糧餉短缺,多次發生嘩變,楊岳斌無法解決問題,遂於1866年請辭,清廷改派左宗棠接任陝甘總督。 光绪元年(1875年),受命与彭玉麟整顿长江水师。光绪十一年,率军至台灣,駐軍淡水,以抗法軍。光绪十五年,病逝於家,赠太子太保,谥勇悫。.

新!!: 陕甘总督和楊載福 · 查看更多 »

楊昌濬

楊昌濬(),字石泉,湖南湘鄉(今娄底市娄星区大埠桥街道)人。清朝官員。 早年隨羅澤南訓練團練,出援湖北,敘功授為訓導。從征安徽、江西,屢有戰功,遷知縣。同治元年(1862年),隨左宗棠入浙。浙西平定後,遷浙江鹽運使,累擢浙江布政使。同治八年,署浙江巡撫。同治九年,實授浙江巡撫。 光绪元年(1875年),因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遭削職。光緒四年,起復,幫辦新疆軍事。數遷至漕運總督。光绪十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進攻福建,清廷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主軍務,楊昌濬幫辦。閩浙總督何璟以不諳兵事,自請解職,遂命楊昌濬代為閩浙總督,任內曾偵查臺灣巡撫劉銘傳與臺灣兵備道劉璈互劾案。光緒十四年,任陝甘總督。因督戰不力,部下以槍械資敵,遂釀成湟中河州、狄道大亂,罷官。光緒二十三年,卒。.

新!!: 陕甘总督和楊昌濬 · 查看更多 »

楊應琚

楊應琚(),字佩之,号松门,祖籍辽海汉军正白旗人,出生于青海西宁。清朝官員。 廣東巡撫楊文乾之子。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乾隆时,擢山西河东道,寻调甘肃西宁道。1754年5月3日-1757年8月31日期間,奉旨接替策楞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后历任为闽浙总督调陕甘总督。 乾隆三十年,緬甸多次侵擾西南邊陲雲南。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劉藻被革职,杨应琚任云贵总督。楊應琚上任後發動反擊戰,收復被佔邊地。楊應琚未經同意,發動戰爭。且虚报战功,自稱殺敵上萬,令賜自盡。伊犁將軍明瑞繼任雲貴總督。.

新!!: 陕甘总督和楊應琚 · 查看更多 »

水梓

水梓(),字楚琴,甘肅省兰州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教育家暨政治人物。.

新!!: 陕甘总督和水梓 · 查看更多 »

永常

永常(v;),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軍事將領。 雍正元年(1723年),授三等侍衛。雍正九年(1731年),升二等侍衛。同年,又升頭等侍衛,兼侍衛什長,署理正白旗蒙古副都統。雍正十一年(1733年),調署盛京雄遙副都統。雍正十三年(1735年),調任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同年,任直隸馬蘭口總兵官。乾隆三年(1738年),任直隸古北口提督。乾隆五年(1740年),任鑲紅旗滿洲都統。乾隆六年(1741年),任安西提督,賜孔雀翎、紅絨結頂冠。乾隆十年(1745年),調任甘肅提督。後又復任安西提督、甘肅提督。乾隆十五年(1750年),升任湖廣總督。乾隆十八年(1753年),任欽差大臣,駐安西。不久,任陝甘總督,加太子少保。後奉召至京,以內大臣授定西將軍,率軍征討達瓦齊。後達瓦齊被擒,但乾隆帝指責其用兵不當,將其貶為吏部左侍郎。不久,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阿睦爾撒納反叛後,他出師征討,但因率部撤退而被乾隆帝指責為怯懦,罷免其內大臣、定西將軍職務,以副都統銜為參贊。後被奪官並逮捕回京,但行至半路,便在臨潼去世。.

新!!: 陕甘总督和永常 · 查看更多 »

江湖奇俠傳

《江湖奇俠傳》是飛騰製作公司於1996年至1997年拍攝製作的一部長篇歷史演義劇。該劇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皇權嬗替和民間反清復明活動為背景,講述了雍正皇帝和江南大儒呂留良之女呂絲絲之间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

新!!: 陕甘总督和江湖奇俠傳 · 查看更多 »

河南巡撫

河南巡撫,全称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为明朝、清朝设置的负责河南地区的巡撫職位。.

新!!: 陕甘总督和河南巡撫 · 查看更多 »

沈兆霖

沈兆霖(),字尺生,號朗亭,又號子滎,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晚清官員。.

新!!: 陕甘总督和沈兆霖 · 查看更多 »

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敗戰後降清,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大学士。洪在明代時以謀略聞名,討伐流寇、滿人屢戰皆捷,但在松錦之戰,兵敗投降滿清,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政治上,洪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文化上,洪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弘揚儒家學術,尊信孔孟,“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亦為满清统治汉人的統治基礎。清兵入關以後,洪承疇的功勞極大,可以說除了多爾袞及范文程以外,再無他人。.

新!!: 陕甘总督和洪承疇 · 查看更多 »

渾河之戰 (1826年)

渾河之戰第二次發生於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薩木薩克的次子張格爾以20萬人據南疆西四城,由揚威將軍長齡2萬人獲勝。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薩木薩克的次子張格爾據喀什噶爾英吉沙爾(今英吉沙)、葉爾羌(今莎車)、和闐(今和田)等西四城,清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清廷以長齡為揚威將軍、署陝甘總督楊遇春,率軍2萬餘人,二月六日,清軍主力由阿克蘇西進,十四日至巴爾楚(今巴楚),二十八日清軍追擊至渾河(今新疆博羅和碩河)北岸。張格爾叛軍10萬沿北岸築壘防守,沿河南岸築壘綿亙20餘里。為了出敵不意,長齡乃採用楊遇春遠而示近之謀,以索倫騎兵千余人,在下游渡河牽制,清軍整夜以小分隊進行襲擾;次夜飛沙障目、天氣昏暗,清軍由上游急渡,直趨敵軍營壘。張格爾軍在黑暗風沙中遭到突然襲擊,大亂潰逃,清軍乘勝追擊至喀什噶爾城(今喀什)下。三月五日,楊遇春收復英吉沙爾,十六日收復葉爾羌,五月,楊芳在昆拉(今和田西)擊敗叛軍,至此清軍收復喀什噶爾等南疆西四城。道光二十八年張格爾逃至喀爾鐵蓋山被清軍擒獲後,解至北京處死。 H Category:新疆历次战争与战役.

新!!: 陕甘总督和渾河之戰 (1826年) · 查看更多 »

清缅战争

清缅战争(တရုတ် - မြန်မာ စစ်ပွဲများ)是18世纪下半叶(时值中国清朝乾隆皇帝统治中后期),中国和缅甸两国围绕边界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双方签订和约收场。.

新!!: 陕甘总督和清缅战争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陕甘总督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旨在列出清朝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左都御史是都察院最高长官,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相当于中华民国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職位。.

新!!: 陕甘总督和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刑部尚書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刑部尚书:.

新!!: 陕甘总督和清朝刑部尚書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兵部尚书:.

新!!: 陕甘总督和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礼部尚书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礼部尚书:.

新!!: 陕甘总督和清朝礼部尚书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武備學堂列表

本表所列為中國清朝末年設立的武備學堂。.

新!!: 陕甘总督和清朝武備學堂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治疆历史

清朝治疆历史,是从1759年乾隆帝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名为故土新归开始,同治四年(1865年),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喀什噶尔、阿克苏、乌鲁木齐等地。光绪二年(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出甘肃,于次年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并从俄国手中收复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月正式建省,省会由伊犁迁至迪化县(今乌鲁木齐),到1912年清朝灭亡为止。.

新!!: 陕甘总督和清朝治疆历史 · 查看更多 »

溥心畬

溥心畬(),愛新覺羅氏,鑲藍旗,恭親王奕訢後裔,字輩溥,光緒帝賜名儒,字心畬,齋號寒玉堂。生於北京。因其詩、書、畫與張大千齊名,故後人將兩人並稱為「南張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新!!: 陕甘总督和溥心畬 · 查看更多 »

朱江 (岷源)

朱江(),字岷源,廣州駐防漢軍旗人,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中舉人,官至內閣中書。清廷遜政後,奔走前陝甘總督升允,密謀匡複清朝。1913年(民國二年)春,朱江返回北京,仍與升允信息往還,蹤跡漸露。同年夏,升允在庫倫舉事,傳檄內地,以抗民國。北京政府派員四處搜查,朱江攜家小避往趙州,終為邏者偵悉,及逮送京師執法處,楚毒備嘗,不屈被害。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癸酉年)6月25日(閏五月初三日),遜帝溥儀贈諡“貞愍”。.

新!!: 陕甘总督和朱江 (岷源) · 查看更多 »

惠吉

惠吉(),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恭泰之子。 廕生出身,嘉慶八年,擔任刑部額外主事學習行走。嘉慶十一年,擔任刑部主事。嘉慶十四年,任刑部員外郎。嘉慶十七年,擔任刑部郎中。道光元年,擔任山東登州府知府。道光四年,任山東兗州府知府。道光六年,擔任山東濟南府知府。同年升任山東兗沂曹濟道。道光九年,擔任河南按察使、福建按察使。道光十一年,擔任福建布政使。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五,由福建布政使升任廣西巡撫。道光十六年四月十二(1836年5月26日),召京,九月十二(10月21日),任盛京兵部侍郎,同年改盛京刑部侍郎。道光十七年,任刑部右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道光十八年,任熱河都統。道光十九年,任烏魯木齊都統。道光二十四年,任漕運總督。道光二十五年,分別任陝西巡撫、福建巡撫、雲南巡撫和陝甘總督。 有子麟秀、鳳秀,孫女同治慧妃富察氏,曾孫福源。.

新!!: 陕甘总督和惠吉 · 查看更多 »

戴蘭芬

戴蘭芬(),字畹香,号湘圃。安徽天长龍崗人。.

新!!: 陕甘总督和戴蘭芬 · 查看更多 »

明亮 (清朝)

明亮(z;),字寅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之子,孝賢純皇后侄兒。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諡文襄。.

新!!: 陕甘总督和明亮 (清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王府

明朝王府为明朝亲王、郡王理政及居住的府邸。依據《大明会典》,明代王府分为亲王府、郡王府两等。亲王府制度拟于宫室,有王城、四门、前三殿、后三宫、山川社稷坛、宗庙等建筑;郡王府为四合院式建筑。 明朝共实封亲王六十三位,在陕西、山西、北平、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四川、广东九布政使司、云南,及北平、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万全、辽东都指挥使司等地建造亲王府四十六处。浙江虽有亲王分封,但并未营建王邸,旋改封别处。另在广西有亲王府规格的靖江王府一座。 明朝两京十四布政使司中,福建、贵州、交趾,以及南京未设王府。北平布政使司后升为京师,燕王府拆除后翻建为今日的故宫。 明朝灭亡后,各地明朝所建的亲王府、郡王府多被焚毁或拆除。现仅存桂林靖江王府城门、殿陛,大同代王府九龙壁,襄阳襄王府绿琉璃影壁,钟祥兴王府凤翔宫,开封周王府龙亭,南阳唐王府王府山、新乡潞王府望京楼、安阳赵王府高阁寺、青州衡王府石坊、兰州肃王府大门遗址、成都蜀王府石柱、西安秦王府城墙等遗迹。.

新!!: 陕甘总督和明朝王府 · 查看更多 »

新祖宮

新祖宮位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是一個祭祀媽祖的廟宇,興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現為彰化縣縣定古蹟。新祖宮是台灣唯一一座由乾隆帝下令由官費興建的媽祖廟,也稱做「敕建天后宮」,所以在廟前有「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碑文。.

新!!: 陕甘总督和新祖宮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陕甘总督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疆省 (中華民國)

新疆省,簡稱新,是中華民國法理上及中國歷史上存在的省份。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置,治迪化。長期以來由中華民國地方軍閥實質統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在1955年被新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代;而中華民國的新疆省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前後遷至台北市四維路52巷31號辦公(新疆省政府辦事處),於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1月16日裁撤,至此無該省的省政府編制。 新疆古稱西域,自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作為西域都護府第一次納入中國的版圖,隨著中原王朝的更替興衰,新疆長期被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交替統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清高宗重新完成了對西域地區的征服。光緒十年(1884年),左宗棠驅逐了入侵的阿古柏軍隊,奏請設立「新疆省」,取「故土新歸」之意。.

新!!: 陕甘总督和新疆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新疆省 (清)

新疆省(v),全名為甘肃新疆省,是清朝末期22個省份之一。同治四年(1865年),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喀什噶爾、阿克蘇、烏魯木齊等地。光緒二年(1876年),陝甘總督左宗棠率軍出甘肅,於次年收復了新疆大部分地區,並從俄国手中收復伊犁。光緒十年(1884年)十一月正式建省,行政中心由伊犁遷至省会迪化(今烏魯木齊)。.

新!!: 陕甘总督和新疆省 (清) · 查看更多 »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陕甘总督和新疆歷史 · 查看更多 »

慶桂

慶桂(),字樹齋,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尹繼善子。清朝官员。 乾隆二年(1737年)生。以廕生授戶部員外郎,充軍機章京,超擢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充庫倫辦事大臣,遷理藩院侍郎。三十六年,授軍機大臣。歷任伊犁參贊大臣、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四十二年,授吏部侍郎。調烏里雅蘇臺將軍,授正黃旗漢軍都統,因病回京。四十七年,授盛京將軍,歷任吉林將軍、福州將軍。四十九年,入覲,授工部尚書,仍直軍機,調兵部尚書。五十年,署黑龍江將軍。時陝甘總督福康安赴阿克蘇,上命慶桂帶欽差關防,暫署陝甘總督。尋授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五十一年,召授兵部尚書。五十七年,廓爾喀平定,慶桂為功臣之一,圖形紫光閣。 嘉慶四年(1799年),授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復直軍機。授內大臣,監修《高宗實錄》,加太子太保。拜文淵閣大學士,總理刑部。十七年,晉太保。因年老,罷直軍機處,仍授內大臣。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卒,諡文恪。.

新!!: 陕甘总督和慶桂 · 查看更多 »

曾静

曾靜(),號蒲潭,化名夏靚,清代湖南省郴州永興縣人,為一秀才。雍正年間,曾與其弟子張熙,勸川陝總督岳鍾琪造反而被捕,引發呂留良案,雍正帝並不將曾靜處死,還把曾靜的口供《大義覺迷錄》以澄清事件,並要曾靜在全國巡迴演講雍正的功德。乾隆帝即位後,認為這是愈描愈黑,把曾静凌遲处死。.

新!!: 陕甘总督和曾静 · 查看更多 »

曾鉌

曾鉌,字懷清,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父親是慶昀,曾任寧夏將軍。因父蔭而蔭襲為工部主事,累遷郎中,充軍機章京,轉御史。 光緒九年,被外派至陝西監督糧道收納情況,各地農民按例納糧至省屬糧倉,因道路路途遙遠,弊端甚多,曾鉌都設法解決那些問題,為農民所稱讚。當時,三輔地區的士風樸陋而純樸,曾鉌遂延攬長安名師柏景偉、咸陽名師劉光蕡等人到關中書院講課。又設置蠶桑局,聘織師教以煮湅織染法,每年出口絲帛到黃河下游的河南、山東等兩省。 光緒十三年,遷任按察使。 光緒十四年,因丁母憂解職。服除,被重新起用擔任以前的官職,後遷任甘肅布政使。 光緒二十四年,調往直隸,迴避,留本任。後被擢為湖北巡撫,曾感嘆道:「時局艱難至今,豈能一成不變?」於是假陝甘總督之印上陳補官、掣籤、度支、訟獄等四事,曾鉌認為宜變通現成律例,以厚植國本。因此,侍讀學士貽穀、光祿寺少卿張仲炘彈劾其亂政,詔褫職。 宣統改元,總督端方上奏,曾鉌得以復職。.

新!!: 陕甘总督和曾鉌 · 查看更多 »

总督

总督是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種官職。在清代,總督多被尊稱為督憲、制軍或制臺。總督一職最初僅是朝廷派往地方進行軍事巡查的虛職,到清代變成常駐地方的封疆大吏。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職官制度,設有總督一職。 在西方羅馬帝國時代,也設有與清朝總督職能相類似的職務——「rector provinciae」,漢語一般也翻譯為「總督」,後來西方列強對外殖民的時候,在殖民地上設置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漢語中往往也譯為「總督」。.

新!!: 陕甘总督和总督 · 查看更多 »

4月5日

4月5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5天(闰年的第9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0天。.

新!!: 陕甘总督和4月5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三邊總督川陝總督總督陝西三邊軍務陝甘總督陝西三邊總督陝西總督陜甘總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